知否:从梁家开始封狼居胥 第144节

  刚进刘家的角门,梁晓就看到了刘襄,显然刘襄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面对梁晓这个年轻人,刘襄执礼甚恭,连声告罪道:“梁大人,恕罪恕罪,没能在大门外迎接您……快请进,快请进,已经备好了茶饭……梁大人赏脸,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蓬荜生辉!”

  梁晓笑道:“刘大人,咱们是老相识了,何必如此客气。”

  刘襄连连摇头,依旧很是恭敬地说道:“梁大人是下官的再生父母,这是应该的!应该的!若无梁大人相助,别说进政事堂了,连这身紫袍都未必能穿上……不不不,是一定穿不上!”

  “梁大人不要客气了,下官是发自内心的,快请进。”

  刘襄的胡子都已经半白了,年纪给梁晓做父亲都绰绰有余。

  可是刘襄对着梁晓一口一个“再生父母”,态度也无比的真诚。

  梁晓在心中暗暗叹服,在官场中,不要脸也是一种能力。

  最终,梁晓没有拗过刘襄,被刘襄像侍奉亲爹一样,迎进了正堂。

  如刘襄所说,这里已经备好了丰盛的酒席,每一盘都是极用心的菜肴。

  宾主落座后,刘襄主动举杯道:“梁大人,下官敬您!若是没有您,就没有下官的今天!”

  刘襄倒不是软骨头,他这话是发自内心的。

  哪怕新帝是外藩入嗣,在朝中并无根基,也不是随便一个人想投靠就能投靠的。

  或是有人举荐,或是交投名状。

  若非他认识梁晓,梁晓也帮了他,他就算最后成功跳上新帝的船,也绝无希望博得头彩,更别说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参知副相之位了。

  并且,哪怕他做了参知副相,也不觉得自己能反过来压制梁晓。

  他心里清楚,对于新帝来说自己只是一把刀,随时可以换刀。

  而梁晓对新帝来说,则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刘襄依旧对梁晓低伏做小,甚至承诺会为唯梁晓马首是瞻。

  梁晓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往心里去,他心里清楚,只要自己不倒台,刘襄的话肯定是作数的。

  可若是自己未来失了势,刘襄不踩他一脚都算是顾念旧情了。

  不过现在想这些也无用。

  梁晓笑着说说道:“刘大人,眼下确实有一件事需要请你帮忙。”

  刘襄连忙做恭顺状,说道:“下官洗耳恭听!”

  梁晓挥了挥手,说道:“只是件小事……有个叫文炎敬的举人,刘大人做个局,表示自己很欣赏他,然后暗示想要将女儿许配给他……并不需要刘大人真的招他做女婿,做做样子就够了……至于后面要如何做,我到时候会告诉你的。”

  刘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确实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可是……有什么意义?

  总不能是为了折腾人玩吧?

  不过刘襄的心态很到位,什么都没问,只当梁晓在拿这样的小事考验自己,说道:“下官明白,下官一定将这件事办得漂漂亮亮的!”

  与此同时,刘襄在心里为这个名叫文炎敬的书生默哀。

第195章 全是影帝,只有如兰……(4K)

  秋闱临近。

  所有在京的举子都精神高度紧张。

  并非是因为秋闱三年一科,错过了这一科,浪费的时间以年计。

  而是因为今年秋闱是恩科,是新帝继位后第一次开科取士。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对男人来说,初恋是不一样的。

  对皇帝来说,第一批钦点的进士,也是不一样的。

  对在京备考的举子们来说,这一次恩科是一个超级巨大的机会,全看他们能否把握住了。

  所以,由不得他们不紧张。

  所有的举子都在想方设法增加自己考中的几率。

  但凡有些关系的举子,都挤破头一般想要往在朝为官的科场前辈身前凑,想要听一听朝中的动向。

  科举考试的题目从来不是割裂的,尤其是恩科,一定会同新帝的施政纲领息息相关。

  文家世代务农,原本文炎敬是没有接触朝中文官,聆听教诲的机会的。

  只是他运气很好,得了盛紘这位科场前辈的青眼,时常召他到家中指点。

  一来二去,文炎敬和盛家的二郎也混熟了。

  盛家二郎盛长柏对他来说也是前辈了,上一科,盛长柏不仅考中了进士,还是二甲传胪,也就是那一届的第四名。

  如今盛长柏在翰林院做编修,也是能接触到天子的人。

  有了盛紘和盛长柏的指点,文炎敬觉得自己进步神速,在策论一道又有了很大一块的精进。

  文炎敬原以为自己的运气到此为止了,却不料,盛紘竟然想要将家中排行第四的庶女许配给他为妻!

  这让文炎敬心中狂喜!

  哪怕是盛家的庶女,对他来说也是天大的机缘。

  若是能将盛家庶女娶回家,他就算是彻底抱上了盛家的大腿。

  若能有盛紘、盛长柏的大力扶持,文炎敬觉得自己能少奋斗二十年,不、是少奋斗三十年!

  文炎敬自然是千肯万肯的!

  盛紘已经对他露了些许口风,文炎敬按纳住心中的激动,很有分寸地如往常一样表现自己。

  然后,文炎敬觉得自己是被满天神佛中的某一位针对了。

  他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被盛家人带着一点歉意地告知,说盛家四姑娘的亲娘暴毙,四姑娘受了刺激,想要出家为亲娘、为盛家祈福。

  他和盛家四姑娘的婚事也告吹了。

  文炎敬虽然觉得到手的鸭子飞了,倍感失望,但也无可奈何。

  他隐约知道盛家还有两位待字闺中的姑娘,只是,五姑娘是嫡出,只怕他配不上。

  六姑娘是庶出,来头却是更大,就是那两位在兵荒马乱中送血诏,被新帝收为义女,封为郡主的“女中豪杰”之一。

  对于这位盛家六姑娘,文炎敬更是连想都不敢想。

  他也只能认栽了,调整心情,准备即将到来的恩科。

  可就在这时,文炎敬却发现,自己之前在盛家花园偶遇的娇俏少女,竟然就是盛家两位待字闺中的姑娘之一。

  这位盛家姑娘还伪装成丫鬟来与自己相会,眼中的情意根本遮不住。

  平心而论,文炎敬一开始与盛家相交时并没有歪心思。

  他平日里行事也是比较正派的,否则也不会被盛紘和盛长柏看好。

  只是现在,他和盛家四姑娘的婚事,得而复失,然后又有一位盛家姑娘对他动了情……

  文炎敬心中还是不可抑制地生出一丝邪念来……

  他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铤而走险,没有作出最应该的举动,而是继续和这一位盛家姑娘接触。

  文炎敬是农家子不假,但经历见识还是远高于这个时代的闺阁女子。

  在他的刻意表现下,这位盛家姑娘看他的眼神中,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有情意。

  并且,对方也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了文炎敬,她是盛家的五姑娘。

  文炎敬得知不是封了郡主的六姑娘后,先是大为失望。

  若能得了永嘉郡主的青眼,那几乎就是能少奋斗一辈子,都不止!

  不过,盛家五姑娘也不错。

  文炎敬在失望之余,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继续攻略盛家五姑娘。

  他对自己的“欲擒故纵”非常满意。

  如他所料,他给盛家五姑娘写的诀别信,起到了预料之中的反效果。

  盛家五姑娘对他用情更深了。

  文炎敬心中得意,但还是在心中提醒自己,还没有到最关键的时刻。

  接下来,就是如何利用盛紘和盛长柏对自己的欣赏,以及盛家五姑娘对自己的爱意,彻底落实盛家女婿这个身份。

  虽然有些风险,但文炎敬还是决定冒这个险,毕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一旦做了盛家的五女婿,他的岳父是礼部侍郎,大舅哥是清贵的翰林,连襟是当朝殿帅,小姨子是皇帝义女、一品郡主……

  文炎敬心中根本无法平静下来,这份疑惑实在是太大了。

  ……

  汴京城,盛家老宅。

  文炎敬极力抑制着激动的心情,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今年的运气如此的好。

  自己只是照常到盛家向盛紘、盛长柏请教功课。

  却没想到竟然在这里遇到了新任参知副相刘襄。

  在文炎敬的认知里,礼部侍郎盛紘已经是如大山一般的显贵了。

  当朝宰执……文炎敬连想都不敢想。

  盛紘心情还不错,他也没想到老上司刘襄,在新帝即位后,不仅没有被清算,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做了参知政事。

  刘襄并不在意自己这些年的疏远,面对自己抛出的橄榄枝欣然接受,愿意来自己家里做客……

  盛紘知道这里面肯定有自己大女婿梁晓的面子,所以愈发觉得自己运气真好。

  刘襄表示想要见见盛家的下一代,盛紘就命人去叫今日也正好在家的盛长柏。

  盛长枫还被关在自己院子里读书,盛紘怕死了亲娘的盛长枫惹出乱子来,就没有叫他。

  文炎敬今日恰好在盛家,在盛长柏身边。

  盛长柏顺手就将他带上了充个数。

  ……

  刘襄捋了捋半白的胡须,也觉得自己运气真好。

  他从梁晓那里领了差事后,就在想如何才能做的天衣无缝。

  文炎敬只是个举人,距离刘襄所处的层次,差的太远了,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但这又是新帝即位后,梁晓交给他的第一桩任务,他觉得自己必须要办的漂漂亮亮的。

  没有头绪的刘襄,恰好收到了盛紘的宴请,也打听到了这个文炎敬和盛家走得很近,于是决定来盛家碰碰运气。

  结果,盛长柏将这个文炎敬也带到了自己面前。

  盛长柏对文炎敬很是欣赏,带着文炎敬到这个场合也是带着他见见世面的意思,听刘襄问他身边是何人,连忙简单介绍了一下文炎敬,然后将文炎敬推到了刘襄的面前。

  刘襄在心里给盛长柏点了个赞,然后装出一副对文炎敬很是欣赏的样子,语气温和地垂问。

首节 上一节 144/2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