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梁家开始封狼居胥 第169节

  赵宗全的脸色又阴沉了一些,虽然还不知道齐衡要说什么,但他的直觉告诉他,不会是好事。

  这一次,依旧是太后替皇帝做了安排,曹太后说道:“齐衡,你有何事要奏?”

  这就是让齐衡开口的意思。

  齐衡目光坚定,朝着御座的方向拜了下去,口中则是念道:“臣要弹劾威北侯沈从兴,欺天灭祖,悖逆人伦!”

  几乎是瞬间,大殿内安静得落针可闻,包括赵宗全父子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想到齐衡竟是要弹劾沈从兴,还是如此的大罪。

  究竟沈从兴做了什么事,能算得上“悖逆人伦”?

  还是说,是曹太后一党捏造了证据,对新帝一党发起全面的斗争?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齐衡身上。

第216章 梁晓飙演技,感动赵策英(6K)

  大周皇宫,大朝会。

  齐衡跪在群臣之前,距离御座最近的位置,目光坚定,口中说道:“陛下,臣弹劾威北侯沈从兴与其妻妹通奸,罔顾人伦,罪不可赦!”

  原本还安静得落针可闻的大殿内,瞬间沸腾了。

  在场的很多官员心里都看不上沈从兴,觉得他是个幸进之辈,只是运气好而已。

  这也是实话,若非有个好姐姐,做了皇后,以沈从兴的水平,最多就是做一个低级军官的料。

  但是对沈从兴的发妻大邹氏,哪怕是当朝宰执们,也都是十分敬佩的。

  在危机关头,大邹氏付出了自己的性命,救下了沈皇后。

  沈皇后对她来说是“君”,这是大大的义举。

  新帝赵宗全继位后,为了增加自身的神圣性,也将大邹氏的义举大大地宣扬了好多次。

  所以大殿内的群臣对这件事记得很清楚,自然也记得大邹氏牺牲的时间——至今才半年时间。

  所以沈从兴如今还在服丧。

  服丧期间,当朝国舅爷和自己的妻妹通奸,他的发妻还是为了救皇后而死的……

  实在是太劲爆了!

  殿内群臣的目光不分先后,全都转移到了沈从兴的身上。

  沈从兴脸色发白,豆大的汗珠自额头滚下,他张口欲言,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齐衡所说的,全都是真的,他想要狡辩,但并没有面不改色说谎话的能力。

  只看沈从兴的这个样子,群臣就都知道齐衡所言非虚了。

  既如此,盯着沈从兴看也没什么意义了。

  群臣的目光又转移了,转移到了御座之上,偷偷地看皇帝赵宗全的脸色。

  赵宗全和赵策英这对父子都是脸色铁青,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他们又相信自己的眼睛,看沈从兴这副心虚的样子,就知道此事多半为真了。

  亏他们父子两人还以为沈从兴一直状态不佳,是还没有从妻子逝世的打击中走出来,一直想方设法为沈从兴提供帮助。

  包括但不限于苦口婆心地劝说,在安排差事时优待沈从兴,等等。

  结果沈从兴不声不响地和妻妹小邹氏搞在了一起?

  赵宗全父子看向沈从兴的目光都变了,沈从兴此举,相当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在赵宗全父子两人的脸上各抽了一下。

  然后,即使如此,赵宗全父子两人还不得不力保沈从兴。

  因为这个弹劾是太后党的齐衡发起的,赵宗全父子哪怕想要活剐了沈从兴,但在这“大是大非”面前,也不得不尝试着保住沈从兴。

  不过,赵宗全父子两人,一个是天子,一个是太子,都不方便在大朝会上“包庇”沈从兴。

  不过这也难不倒他们父子,他们父子两人也不是光杆司令。

  赵策英目视梁晓,示意梁晓站出来,帮自己一把。

  没办法,新党中说话有份量的人不多,其中赵策英最信任的就是梁晓了。

  看向梁晓时,赵策英心里还有些忐忑。

  他是知道梁晓和沈从兴两人不对付的。

  不过,让赵策英十分欣慰的是,梁晓接收到了他的信号,并且没有丝毫犹豫就站了出来。

  这等胸怀,如此这般的“以德报怨”,让赵策英很是感动,对梁晓更有好感了。

  然而,赵策英却不知道,梁晓肚子里憋着坏水呢。

  梁晓知道沈从兴做了什么,知道齐衡说的全是真的,也分析了如今太后党和新帝党的实力对比,并且也考虑了中立臣子的态度。

  最终结论是,沈从兴在劫难逃了。

  所以梁晓不介意在赵宗全父子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气度。

  做戏做全套的,梁晓直接出列,手持笏板,义正言辞地说道:“侍御史齐衡,请慎言,你可知道污蔑堂堂郡侯,是什么罪名吗?”

  齐衡依旧跪在地上,一点都不害怕,连回头看梁晓的动作都没有,只是依旧大义凛然地说道:“陛下,太后,臣愿意以项上人头担保!”

  梁晓心里偷着乐,刚刚他还觉得齐衡有所长进了,结果现在齐衡又犯傻了,这种赌头的言辞,在朝堂上可是行不通的,一点用处都无,反而会让别人看轻你。

  于是,梁晓大喝一声,道:“齐衡,注意你的言辞,这里是大朝会,不是乡下的酒肆,你若是有证据,那就拿出来给陛下,给太后,也给大家看看,你若是听了一些谣言,随便写了一本奏折,就站出来弹劾,那你就犯了大错了!”

  在场的紫袍大员中,好几位都是曹太后的铁杆,太后党的核心干将。

  梁晓本以为会有人站出来与自己对喷。

  却没想到,依旧和刚才一样,太后党的文武群臣一言不发,曹太后本人亲自开口喊道:“梁晓!”

  面对太后,梁晓表现得十分到位,转向太后的方向,十分恭敬地说道:“太后,臣在!”

  曹太后微微一笑,说道:“梁晓,何必呈口舌之快!齐衡既然上奏,那就让他说完。”

  梁晓柔中带刚地说道:“太后,这里是大朝会,天下间最尊贵的场合了,若是这齐衡只是空穴来风,拿不出证据来,臣不能让他玷污了陛下和太后的耳朵,也玷污了大朝会。”

  这句话说得义正词严,还小小怼了一下曹太后。

  禹州众将中,沈从兴不敢置信地看向梁晓,万万没想到这个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居然如此维护自己。

  一时之间,沈从兴觉得十分惭愧,觉得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误会了梁晓。

  沈从兴在心中暗暗发誓,等这件事过去了,自己一定要请梁晓喝酒,向梁晓赔礼道歉。

  自己虽然不能娶梁晓的妹妹,但还是可以做朋友的嘛。

  若是梁晓能听到沈从兴的心声,恐怕会立刻笑出声,沈从兴这个人,本质也不能说坏,但是有一句话是,有的时候蠢比坏还要惹人厌。

  有了太后的吩咐,梁晓“不得不”退让了,退回了自己的位置,将舞台还给了齐衡。

  没有了干扰,齐衡可以尽情地发挥了。

  齐衡莫名地回想起了自己的发妻嘉成县主,他都已经不记得嘉成县主的长相了,可却始终记得她这个人。

  从始至终,齐衡都没有爱过嘉成县主,甚至还很厌恶嘉成县主以及她背后的邕王府。

  可是,嘉成县主是他明媒正娶的妻子,代表着他,还有齐国公府的脸面。

  可是在那一场叛乱之中,嘉成县主被叛军拖到了皇宫中最显眼的地方,不知道被多少人凌辱过了,最后活活被轮死了。

  齐衡脾气再好,也不能接受,他想要向兖王府报复,既然兖王已经死了,那就拿其他人开刀吧。

  如此正好两全其美,既可以给自己报仇,也可以为民除害。

  所以,在太后表示让他到御史台做侍御史,揭发沈从兴做下的丑事时,齐衡向曹太后提出了这个要求。

  这个要求正好对了曹太后的胃口,曹太后自然是十分痛快地答应了。

  曹太后隐约得知了赵宗全想要在“逆王余孽”上做文章,于是就将齐衡当做了一步闲棋,今日刚好用上了。

  齐衡深吸一口气,将从曹太后那里得到的事情的始末,全都说了出来,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最后,齐衡还表示自己有人证,是威北侯府的下人,他们愿意主动站出来揭发沈从兴的丑事。

  齐衡说完后,就重新拜了下去,不再说话。

  大殿内重新变得安静下来,群臣的视线重新又集中到了沈从兴的身上。

  除了少数几个像梁晓这样,在威北侯府内有内应,提前知晓了这桩丑事的紫袍大员外,其他臣子目前还不知道这事的真假。

  但是听齐衡将时间线都讲述得十分清楚,都倾向于齐衡说的是真的。

  沈从兴现在真的慌了,身子抖如筛糠,不过他还是咬着牙说出了一句话,“陛下,太后,臣冤枉!”

  不等御座上的赵宗全,以及侍立在一旁的赵策英有反应,梁晓继续开始自己的表演。

  梁晓再次出列,一脸的大无畏,说道:“陛下,太后,事涉朝廷重臣,一定要慎重啊,臣建议由陛下指派专人调查此事,不能轻信一人之言,也不能冤枉好人呀!”

  赵宗全父子都微微点头,他们也明白了梁晓的意思,知道梁晓使出的是“拖”字诀。

  按理来说,若是赵宗全父子想要渗透威北侯府,会比所有人都更轻松。

  之所以赵宗全父子不知道威北侯府内发生的丑事,还是和他们父子两人的行事风格有关。

  对于自己的手下,赵宗全父子给予了充分的信任,绝不做派人暗中监视这种事。

  当然,这也和赵宗全父子思路不开阔有关,打破他们的脑袋,他们也想不出自己挺正派的小舅子(舅舅),居然会做出这样的事。

  梁晓在心中腹诽,不知道这件事算不算给赵宗全父子“当头棒喝”,他们两人会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事风格?

  赵宗全觉得自己头疼,胸口也疼,甚至觉得胸腹处湿漉漉的,但他还是强打起精神,说道:“是该好好调查调查,梁晓说得对,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似乎是害怕太后再次抢话,赵宗全根本不给太后插话的机会,直接说道:“既如此,刘襄,你来负责此事吧。”

  如今刘襄已经是参知副相了,按理来说,哪怕是调查当朝国舅,也不该让他这等级别的官员来负责。

  只是,此时的赵宗全草木皆兵,根本找不出能替自己分忧的人。

  文官方面始终是新帝党的短板。

  而调查沈从兴这种差事,又只能交给文官来负责。

  除了刘襄这个梁晓的人外,赵宗全实在是找不出能够彻底相信的人。

  比如宰辅大相公韩章,赵宗全始终觉得对方是一只老狐狸,也只敢与对方有限的合作,不敢真正的托付后背。

  而沈从兴一案,虽然只涉及到私德,但却关系重大。

  沈从兴是沈皇后的弟弟,沈从兴的发妻大邹氏是为了救沈皇后而死的,大邹氏还是赵宗全父子亲自树立的典型……

  可以说,是赵宗全父子增强自身神圣性的重要一环。

  赵宗全也只敢将这个差事交给刘襄这个“自己人”了。

  刘襄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自己的事,不过皇帝已经点了他的名字,他也不能躲,连忙出列拱手道:“臣遵旨!”

  只是,曹太后的声音虽迟但到,“皇帝,此事是齐衡发现的,那就让齐衡给刘襄做个副手,尽快查明此事,可好?”

  曹太后没有否认赵宗全的安排,只是想让齐衡去做副手。

  赵宗全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同意了。

  刘襄看了梁晓一眼,见梁晓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他就心里有数了,知道梁晓并不反对自己参与此事。

首节 上一节 169/2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