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道官途 第130节

既然弄清了问题的源头,杨烈自然不会令其继续错误下去,他马上跟武装部长蔡红军打了电话,请他到树林里来商量事情,杨多智开车去接他们。

对于杨烈的突然邀请,蔡红军虽然觉得有些茫然,但很快就坐车来到了树林里面。杨烈见到蔡红军之后,把他发现的问题说了出来,蔡红军听完之后显得有些生气,同时也有些难为情。事情就发生在武装部的大院里面,虽然主要原因不在他身上,可这事归咎起来,总是跟武装部的后勤管理工作不到位脱不开干系。

杨烈一脸严肃的对蔡红军说:“蔡部长,不是我想挑刺,如果是别的问题,我也不会这么着急。集中全县民兵在秦阳镇这段河堤上进行抗洪救灾的训练,本来是件出政绩的好事,如果被咱们给办砸了,甚至再弄出一些不好的影响,那就适得其反,给自己找麻烦。你是从部队转业下来的干部,肯定知道后勤伙食对于一支队伍的人心士气有多大的影响,咱们得想个法子,不着痕迹的将这股克扣倒卖的歪风邪气给刹住!”

蔡红军连连点头,完全同意杨烈的说法。“你说的对,这事确实不能这么搞,你有什么办法只管说出来,我去抓落实。”

对于蔡红军积极配合的态度,杨烈还算满意,他也不想把彼此之间的关系搞的太僵,接着说道:“这事解决起来也容易,就两个措施。第一,派人把进出武装部的东西两道门封锁起来,严禁不相干的人员进出武装部,特别是那些打着收泔水的旗号蹬着三轮车或者自行车上架着大背篓的小商贩,一个也不许放进来。另外,把处理泔水的权力收上来,所有的灶台实行统一处理,哪家灶台提供的饭菜不好,分量不够,就不让这家来分泔水!”

“第二,成立一个伙食检查小组,对大院里的所有灶台每天每顿都进行检查,主要查卫生标准和伙食质量,发现有问题的灶台,第一次进行口头批评,限期改正;第二次通报批评,责令整顿;第三次直接取消承包灶台资格,赶出大院!同时,对于在检查中一直表现好的灶台,则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杨烈的应对措施虽然只有两条,但刀刀见肉,都砍在了要害,如果真按照这个办法来执行,绝对立竿见影。

蔡红军面带犹豫之色,想了一会,委婉的提醒杨烈说:“烈子,你这两条措施确实很有力度,可是力度太大了,就怕执行起来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啊。”

杨烈听出来蔡红军的话中有话,便沉着脸说:“蔡部长,有什么话你不妨对我明讲,我虽然在镇上人微言轻,但好歹也能跟李家才说上话,跟县里的段县长、孙部长也算认识。而且,这些后勤物资的供应,都是花的程先生个人的钱,我作为程先生在县里的私人代表,随时可以向程先生反映这些问题。”

蔡红军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如实说道:“烈子啊,实话跟你说吧,承包这些灶台的个人,都是乡政府里面办事人员的亲朋好友,有些还是县里打电话过来要求照顾安排的,我就怕按你说的这么弄,以后武装部再搞什么活动,会有人暗中下绊子。你作为龙岭村的民兵连长,总不能把武装部这个娘家架在火上烤吧?”

蔡红军的一番话,让杨烈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国情如此,就算杨烈一心为公,甚至不惜自掏腰包推动此事,还要将好名声让给程绍辉,在他发现有人在拿着他提供的钱中饱私囊时,居然无法正大光明的制止这样的事情,还要绞尽脑汁的想出一条隐秘可行的解决方法。

这真是让人觉得无奈和感慨……

越野车内一时陷入了寂静,树林里有许多知了正扯着嗓子发出鸣叫,杨多智坐在驾驶位上紧皱着眉头,蔡红军和杨烈坐在后排位置上,谁也没有出声。

杨烈想了很多。他想到了当初嫂子跳崖之后,一开始没有人敢于站出来指认赵山狗的罪行,等到赵强父子因为贩毒的罪名被抓后,却有很多人跳出来指控和作证;他想到了杨朋一家人在杨朋被保释出来前后完全不同的几张嘴脸;他想到了艳阳超市被封门的经过;他想到了自己在申城差点被人诬陷成杀人犯的遭遇……

最后,杨烈想起了爷爷对他说过的话。“你想要追求的是一种大道,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死在了这条路上,却没有见过谁能成功。但是,正因为大道未见其成,所以仍然有人在为此努力和奋斗,而这世道,也因为人们的努力奋斗,终归是变得好了起来。”

“蔡部长,我仔细琢磨了一下,你说的困难确实存在,我提出的那两条对策执行起来确实显得有些生硬,不利于维系当前团结稳定的局面,所以我打算换个思路。”

“唉,你能这么想就对了。有时候好心也可能办不成好事,方方面面的人情关系都要考虑和照顾到,想做点事情就是这么难啊。”

------------

第195章小小餐劵学问大

如果,杨烈是一位慈善人士,那他肯定不会在洪灾还没有发生之前就不声不响的拿出一大笔钱来帮助县武装部进行训练。他会在洪灾真正爆发之后,高调的捐赠出一笔钱来,帮助受灾地区的一些普通人渡过难关。在这个过程中,杨烈能够收获的名声,绝对要比事前做准备要多的多。

如果,杨烈是一个纯粹的投资人,那么他肯定不会拿出几千万现金来做一件明显没有什么收益的事情。比如,以程绍辉的名义,向县武装部提供资助,推动全县民兵提前进入到抗洪抢险的集中训练当中。他会等着洪灾发生之后,用最便宜的价格去购买他想要的一些资产。

如果,杨烈是一位纯粹的官员,在提前预测到特大洪灾将会发生的情况下,就算要组织或者推动抗洪救灾训练,那他的关注重点也只是在抗洪本身,至于组织集训所需的费用以及是否有不良商贩在其中牟利,这些都不是他要去关心和解决的。

正因为上面的种种假设并不成立,所以杨烈需要考虑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这次只是承包灶台的某些人中饱私囊这件事情,就让他往深层次的方面想到了很多,很多。

与蔡红军私下见面后的当天晚上,各乡前来参加集训的民兵负责人、承包灶台的个人、以及镇上的大小餐馆都接到了一份内容相同的通知。

通知的大概意思是说为了减轻武装部的后勤保障压力,提高参训人员的训练热情,从后天开始,县武装部将按照人头给参训民兵发放就餐劵,而拿到就餐劵的参训人员,既可以凭劵在各灶台换购喜欢的伙食,也可以几个人合起来到镇上的饭馆点上几个菜,甚至用不完的餐劵还可以在艳阳超市流动货柜换购其他物品。而镇上的饭馆凭着回收的餐券,就可以直接去武装部的后勤财务站换取等面额的现金。

一个参训民兵,一天的伙食标准是12元,换成餐劵一共是七张,其中红色五元的一张,黄色两元的两张,蓝色一元的两张,绿色五毛的两张。

除了参训民兵,其他任何人没有资格领取餐劵,要吃饭就去自己花钱买!

负责向武装部大院每天运送肉蛋蔬菜的大卡车继续提供运输服务,但不再是按照对应灶台定量提供,而是以收购价格加上运输成本后的非盈利价格卖给各个灶台,这些承包灶台的个人可以将回收的餐劵作为等面额的现金使用,如果哪家灶台觉得运输队提供的菜蔬肉蛋价格比集贸市场上卖的贵,可以不买,然后自行去集贸市场采购。如果哪个灶台觉得这么干没有油水可捞,也可以解除合同,把灶台让出来。

各乡前去开会的负责人返回河堤将这个最新通知传达到各个村的民兵负责人,各村负责人再将会议精神传达给每一个民兵。当所有民兵获知此事之后,不用说,绝大部分都很高兴和鼓舞。一个人一天十二块钱的伙食补助,那可是足足三大碗红烧牛肉面啊!

按照正常的饭量,三顿饭都吃饱,节省的人其实一天总共只需要花六到八块钱,饭量大或者喜欢吃好的人,一般十块钱也就够用了。每天节省下来的餐劵,可以去艳阳超市流动货柜那里换不少的好东西呢!

那么,为什么不是直接发钱给参训的民兵,非要弄个餐劵呢?这是为了防止一些民兵只想着省钱,故意降低伙食标准,影响到集训的效果。餐劵就是一些盖了印章的红红绿绿的印刷纸,除了能吃饭,剩下的也就是去流动货柜换购一些东西,一旦集训结束,也就没用了。如果是直接发钱,不用想,一定有不少民兵每顿买两、三个馒头,就着腌萝卜干就对付过去了。

而且,晓燕超市流动货柜那边也不是敞开了回收餐劵,据说每个人每周最多只能换购面值不超过三十块钱的东西,平均下来也就是每个人每天至少需要用掉八块钱的餐劵,不然多节余下来的到了最后也是没用!

过了一天之后,通知上提到的餐劵正式发放到了每个民兵手上,那些原本还想大捞特捞的灶台对此毫无办法,如果他们再不提高饭菜的质量,接下来他们可就要亏本了。因为,镇上那些大小饭馆可是虎视眈眈的盯着河堤上那几千张吃饭的嘴呢!

那些承包灶台的个人,在心里咬牙切齿的暗骂,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玩意想出来餐劵这一招,简直是抓到了要害上,就算他们可以用餐劵支付每天购买菜蔬肉蛋之后还有剩余,可餐劵不是钱,除了去流动货柜那边换东西,别的什么也干不了。当然了,你也可以选择不干,跟武装部解除合同,到时候估计有的是人来抢。因为就算承包灶台的这些个人,每天没有什么别的花头和油水,可每天的工资也是钱啊!

从利益分配的角度来看,杨烈想出来的这个对策,其实是通过扩大得利群体的方法,一方面压缩灶台承包者非正当利益的攫取,一方面让参训民兵在伙食费的支配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最后再引入镇上的饭馆和艳阳超市流动货柜作为一种竞争,这样形成一个较为均衡的利益分配模式,使得集训工作这个中心不会受到影响和干扰,而各方面的矛盾也不至于太过激化。

杨烈提供的几千万资助是源头活水,这笔钱最终被分成了许多份,有的进了菜农的腰包,有的到了卖鸡蛋的农户手上,有的发给了民兵,有的到了个体户帐上……总之,这些花出去的钱,虽然不像资本运作那样见到高额的利润,但也在创造价值,青河河堤两旁那堆砌的整整齐齐的沙袋,就是最好的见证。

杨烈暗中插手民兵集训伙食的事情,自然不会瞒着县武装部长孙国宁,老孙又把这事告诉了县长段克发。段县长听完之后,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到底是财大的研究生,一张代餐劵就解决了问题,这样能文能武的人才,县里实在太需要了!”

对于县长的夸赞,杨烈暂时是听不到了,他刚刚完成了一份关于在秦阳镇建设绿色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的报告。当他把这份凝聚了他许多心血和思考的报告交到李家才手中时,李家才视若珍宝,认认真真一字不漏的看完,然后又像献宝一样的去了赵清平的办公室里,让赵书记也跟着欣喜了一把。

赵清平对李家才说:“这件事要是弄成了,秦阳镇上几万人会一辈子记得咱的好!”

------------

第196章结束与开始

杨烈在秦阳镇上继续停留了几天,除了帮着李家才完善那份计划,剩下的时间基本上都是跟乡里的各村民兵连长呆在河堤上面。

乡里这些民兵连长虽然学历没有杨烈高,也未必在大城市见过什么世面,但他们多数都是本村青壮劳力当中的“领头羊”,在本村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杨烈现在跟他们处好关系,摸清楚每个村的民兵连长什么脾气性格,这对于他以后要进行的事业很有用处。

时间转眼到了月末,各地抗洪抢险的形势愈发的严峻起来,国家级层面的大领导已经亲自抵达长江防洪堤坝第一线,组织沿途省份的一、二把手召开了现场工作会,向洪峰经过各地的党政军领导下达了严防死守的命令。

大形势如此严峻,锡县上下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原本就集结在秦阳镇附近的全县民兵已经从训练状态转为“临战”状态,青河地区的现役部队人数有限,此时有一定训练基础的民兵就成了最好的补充力量。

虽然抗洪的形势有些紧张,但锡县的领导也没有放过这个难得向上汇报工作成绩的好机会,他们通过各自的途径,向市委甚至是省委宣传部门汇报了锡县未雨绸缪,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组织全县青壮劳力开战抗洪抢险演练的事情。

市里的领导政治敏感性很强,他们对于锡县汇报的这个情况非常重视,不仅亲自来到河堤上视察工作,确认事情的真伪,而且还现场观摩了锡县民兵在模拟河堤出现管涌溃坝情形时的应急抢险行动。

观摩的结果让市里的领导非常满意,甚至有些出乎预料,他们能够明显感受到锡县的民兵斗志高昂,精神振奋,动作迅速有力,现场秩序忙而不乱,组织十分得力。

主抓防洪抢险救灾工作的市领导询问县长段克发能否抽调一部分民兵离开锡县到青河市下属的其他县区,协助那里的民兵进行抗洪救灾。段克发拍着胸口承诺,一切以全市防洪救灾的大局为重,市里需要锡县支援多少人,锡县就出多少人,绝对不会含糊。

市领导对老段的表态很满意,也不是随口说说,而是真的点了名,要求锡县派出三千名民兵沿着青河上下游行动,分赴到临近各县去协助那里的军民共同守护河堤安全。

因为涉及的人数众多,加之又是分头行动,所以保证这些民兵自身安全以及抵达目的地后与当地军民的团结和睦,就成为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

好在锡县武装部对于这些可能都有预见,并且做了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所以实际落实起来时,并未遇到太大的麻烦和阻力。

县武装部按照乡镇为单位,将那些不在河堤两边居住生活的乡镇民兵按照民兵营的编制,一个营调配大约五百人,总共编了六个营,每个营的负责人都由一位副乡长或者武装部长亲自带队,确保组织领导和内部管理的有力。

按照县里的部署安排,秦阳镇的民兵就地防守本镇所属的河段,其余没有领到出县任务的民兵自然是要回到各自所在的乡镇,负责本乡镇那一段河堤的安全。

首节 上一节 130/2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