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亲情绽放的岁月--记首都的哥魏勇 第6节

点击:

当时,为了更好地、更及时地对李大妈进行救助,医生已经把透析机装到了李大妈的病床旁边。为了让李大妈安静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魏勇就一直陪在病床旁,和李大妈聊天,开导她。直到保姆喂完饭,李大妈沉沉睡去,魏勇才小心翼翼地离开医院。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李大妈这种消极的想法仍然让魏勇十分担心,正巧当年7月12日是李大妈75岁的生日,魏勇灵机一动:我们在医院给老太太过个生日,没准她一高兴,病就好了!

2007年李大妈75岁生日合影

前排坐者是李大妈,后排左起:石叶贵、刘玉平、魏勇

魏勇把他的想法告诉了特护小组的杨喜林,杨喜林十分赞同,还心细地提醒:“这事咱是不是应该先跟老总打个招呼?”魏勇又跑去和石叶贵总经理商量,石总也是个热心的好人,连连答应:“你早就应该跟我说这个事,这可提醒我了。应该做,应该做!”

2007年生日,李大妈见到众人为她庆祝生日的热闹景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约定好之后,李大妈生日当天,石总亲自登门,用自己的钱给老太太买了一个大花篮,上面还有两条鲜艳的绸带,写着祝寿的话。李大妈看到这些,乐得嘴都合不拢了,嘴里直念叨“你们还惦记着我的生日”,之后心情平静了许多,也不再天天想着寻死的事情了。

2008年新年留影,左起:魏勇、周大爷、李大妈、刘玉平、石叶贵

后来的4个月,众人依然经常做李大妈的思想工作,开导她配合医生们的工作。在众人的帮助下,李大妈的心情越来越好,病情也缓和了许多,稳定后就出院回家了。回到家后,问题又来了。李大妈家住在安华里的老砖楼,在3层,每日进出更麻烦了。遇到这种情况,特护小组的成员们没有放弃,大家依然坚持排班照顾老人,每次都是全力帮忙,一直坚持到2008年底。众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希望李大妈好好的,希望这位开朗的老人能够享受到更美好的明天!

陪到生命的尽头

 透析是件非常繁琐的事情,特别对于已经下肢瘫痪的李大妈来说,这事更艰难。每次透析时都要有一个人抱着李大妈,帮她换病号服,之后还要3个人用轮椅抬着李大妈上秤称体重,量血压,透析结束后还要称重,测量前后一共透出了多少水分。周围病室的病友对特护小组的行动很支持,每次看到他们过来都会主动让李大妈先做。

2008年12月18日,李大妈又一次来到医院做透析,过程中李大妈坚持不住,昏迷了3.5个小时。透析室里没有抢救的设备,李大妈在透析过程中又不能移动,医生只能简单地做了一些处理,为她输氧等。好不容易等到救护车过来,担架抬到了急诊室,李大妈住进去就再也没出来。

12月20日,李大妈开始进入昏迷期,其间有时会睁睁眼睛,有时一天也醒不过来,这种危急状态一直持续着。魏勇每天都会坚持去医院看看李大妈,陪她一会儿。直到12月31日,医生通知周大爷,李大妈的生命体征已经太弱了,没有办法可以维持,坚持不住了。周大爷悲痛万分,通知大儿子赶快赶回来见他母亲最后一面。

2009年1月4日,李大妈苏醒了,精神特别好,和众人说了许多家长里短,讲了许多过去有意思的事。众人已经意识到这或许是李大妈最后的回光返照了。原本在家中收拾家务的刘玉平心神不宁,骑车赶到医院看望病重的李大妈。

刚推开病房的门,只见李大妈睁着眼睛看着门口。见状,刘玉平还对保姆小梁说:“你净胡说八道,这老太太不挺好的嘛!”这时候,李大妈脸上泛着红光,慈爱地冲刘玉平招了招手,刘玉平赶紧走到病床前,还宽慰李大妈:“老太太,您这回又闯过了一关。等您缓过来了咱就走,不在这儿待着了。”可李大妈只是攥了攥她的手,轻声吐出了“刘玉平”三个字,就再也说不下去了。李大妈再次陷入了昏迷。

1月6日晚上9点半,李大妈的大儿子周志强从浙江赶了回来。1月7日,李大妈陷入重度昏迷,持续了6个小时。李大妈家的保姆给刘玉平打来了电话:“魏大哥在外面拉活,怕他着急。您等魏大哥回来跟他说一声,让他到医院来。大妈这次是真的不行了。”当天晚上魏勇拉活儿回来得知了这个消息,夫妻俩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了医院。

1月8日魏勇夫妇赶到医院的时候,李大妈还处在昏迷中。魏勇向医生询问了李大妈的状况,医生说:“我们现在给她上了呼吸机,插了胃管,还打了营养素。营养素一针是300元,3天一次。目前只能这么维持着了。”不想众人千方百计地挽救李大妈的生命,还是没有让这位可爱的老人再睁开双眼——被病痛折磨多年的李世娴老人在2009年1月8日16时37分永远地离开了大家。

无心插柳柳成荫

 回想2005年,北京出租行业评选“的士之星”,新闻报道天天都在报道这件事。参选“的士之星”有两种途径:一是公司推荐,另一种就是社会大众向电台推荐。当时李大妈生活还能自理,每次透析完都是自己打车回家。回家途中,李大妈听开车的司机提到了评选“的士之星”一事,就记在了心上。

2005年7月25日,北京市赛达福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的士之星”青岛行(左三是魏勇)

第二天,李大妈找到魏勇,询问:“你知不知道电台的电话?”

“知道啊,您干嘛啊?”

“这不是要评选‘的士之星’吗?我得给你投一票啊!你要不是的话就没人是了。”

魏勇莞尔一笑,很随意地就把电话号码告诉了李大妈,没想到李大妈真的给电台打电话了。交通台的工作者听了李大妈的陈述觉得很有特点,很快就派人来到大妈家里进行采访了。

初次采访是在2005年12月进行的。采访之前,李大妈特意打电话通知了魏勇:“我给交通台打电话,给你投了一票。他们派记者过来说要采访我,有工夫你也过来,咱娘俩儿一块说。”魏勇后来也来到了李大妈家里,和李大妈一起接受了电台的采访,向记者讲述了他们之间相识、相处的前因后果。李大妈重点强调了对魏勇数年照顾的感激之情。之后电台记者又询问了魏勇一些个人情况、公司情况,就结束了采访。

过了两天,交通新闻里播放了魏勇的事迹,正巧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部的一名记者听到,此人后来辗转联系到了李大妈,以中央电视台的名义介入报道,再次宣传了魏勇九年如一日照顾空巢老人的先进事迹。

其实在更早以前,李大妈就曾给魏勇的公司写过一封表扬信,打过一次表扬电话,还给交通台的主持人李洋写过一封信,信中充分表达了她对魏勇多年照顾的感激之情。

2007年根据魏勇事迹改编的电影《北京的哥》拍摄现场,魏勇一家和剧中演员合影

左起:剧中魏勇扮演者郭凯敏、魏子千扮演者、刘玉平扮演者贾雨岚、刘玉平、魏子千、魏勇

魏勇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的哥,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他本性善良,热心助人。在魏勇看来,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在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这个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也算是自己对曾经给予他帮助的社会的一种回报,但无心插柳柳成荫,李大妈的一番好意让更多的人认识了魏勇,认识了这个善良、热忱的首都的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