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历史 第22节

此时的迦南没有国界也没有形成什么固定的国家体系。一个又一个部落与部族形成一些城邦国家,他们在这里划定出犬牙交错的势力范围,边界既不固定、势力也难为续,其地缘政治的维系方式更像是我们每天看到的、被留作标记的一滩滩狗尿,而这个微妙平衡的核心则是各方军事力量的强弱对比。

在一个已经获得各方广泛认可的平衡体系中突然加进来一支强大的外来力量,势必会打破这个相对封闭体系里面风平浪静的格局。作为已经取得平衡并从中得到相应利益的各方来说,由于这个新来势力的介入引发的利益重新分配过程,很难说是不是会继续维持各方满意。因此,一般来说大家都比较抵触这些新来者。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启用外聘人才往往结局悲惨的原因。

毫无疑问,以色列人的到必然引发迦南各族居民的反对与抵挡。但是,以色列人又不得不进入迦南,否则整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将会出现问题。这个矛盾可不是做生意那样靠着谈判可以解决的,这种出发点不同的矛盾冲突必然会以血雨腥风的方式开始而同样以血雨腥风的方式收场——几千年了,打打杀杀的局面一直没有变化,只不过武器从刀枪剑戟变成了飞机大炮,可是其杀人放火的功能倒是从来没有改变过。

几千年来,无数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对战争深恶痛绝,但是任凭道德家们痛心疾首,政治家们杀人屠城的双手从来没有软过。只是在四海安定之后,唐宗宋祖们才会拿出佛珠、穿上袈裟,心向往之地念上一番经书,全然忘了身后的遍地哀鸿、骨肉同胞的切齿哭嚎。

也许,这就是人类最大的无奈之一。君王如此,小民也如此。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平等的。

既然注定要在战斗中获得生存权利,知己知彼是必不可少的。

摩西选拔了12个青年人,他们分别代表12个支派。摩西让他们走遍迦南全地,考察各地风土人情、人口分布、武装配置、战斗力强弱和资源情况,为大规模进入迦南搜集决策情报。

此时的迦南,民族纷繁散布各地,比较主要的民族包括居住在希伯伦的亚衲人、住在南地的赫梯人、耶不斯人、押摩利人、迦南人等。这些民族或居于城邦或游牧草原,相互分分和和征战不断。每个民族手里面都攥着一大堆其他民族跟自己签署的和平条约,每个民族又有一大堆彼此撕毁条约的纪录——总之,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乱作一团。可是如今,这些纷扰不断的民族很快就要团结一体了,因为,以色列人来了。

以色列的十二个年轻人上路了,他们的面前是无尽的希望、背后是无数同胞的嘱托。这一次对于他们来说,任务并不轻。他们必须细细地察看山川地理、人口资源,并且如实地将这些信息告诉自己的领袖,由此作出切实有效的进军决策——可以说,这些探子的职责是收集情报,虽然做出决策并不在他们的任务范围内,但他们必将成为下一步进军迦南的各支派领袖,成为回归大业的坚强执行者。在这十二个人中,就有曾经率领以色列人歼灭亚马力挑衅者的约书亚和另一个著名人物——迦勒。这十二个人的任务是艰巨的、同时也是光荣的,摩西对他们的选用可谓意味深长。遗憾的是,并非他们中的所有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

他们在迦南用了 40天,走遍整个迦南地区。当40天后回到加底斯见到摩西和亚伦的时候,他们带来了迦南丰富的物产——饱满的石榴、可口多汁的无花果。此外,他们还砍下一枝带着葡萄的葡萄藤,两个人抬着运回来。按照出产的水果来看,此时应当是阳历7月份,以色列人离开西奈山大约已经2个月了。

看到如此丰富的物产,如此巨大丰满的葡萄,以色列人欣喜若狂:这“流着奶与蜜”的故乡着实可爱,上帝给以色列人的指引果真不虚。然而,这些探子随后又带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迦南的居民实在是勇武剽悍,尤其是亚衲族人,简直如同天神一样个个都是巨人!在亚衲族人面前,以色列人简直就是蚱蜢!人在恐惧的时候往往会对令他们害怕的事物夸大其词,这里说的巨人恐怕也是如此。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演绎——这些迦南人以吃人为食,都是恐怖的食人族!

现在,除了约书亚和迦勒,没有一个探子在向摩西和亚伦汇报之后等待决策而是纷纷提出建议——我们不能进入迦南,那里实在太可怕了!

平心而论,迦南的民族绝对不会是任人宰割的乌合之众,但是也绝对不可能是如同探子们说的那样恐怖绝伦。更主要的,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探查而不是决策!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的本职工作尚没有做好,却已经迫不及待地对全盘的决策要指手画脚。须知,作为最高的决策者,为了整体利益往往要全面收集和整理信息最终通过讨论与反复论证做出最科学的决策。可是此时的探子们所作的事情无疑是越俎代庖,其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以色列人听到探子们的主张,纷纷号啕大哭。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来到迦南,然而却要面对凶猛残忍的迦南食人族!天啊,生活为什么这么不公平?!莫非摩西和亚伦在合伙诱骗人民,把2、3百万民众引到这里消灭么?

满腔热情化作乌有,百丈雄心顷刻崩溃——以色列人的精神世界彻底溃败涣散了。他们不再相信上帝,不再相信摩西和亚伦,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绝望和愁苦,或许还有仇恨。而且很不幸,这仇恨是针对摩西和亚伦的。当约书亚和迦勒站出来劝导大家坚定信心的时候,愤怒的民众居然要用石头将他二人打死!

骚动很快升级为骚乱,人们大声嚷嚷着要重新选一位领袖,带领民众回到埃及去——与其这样死掉,不如回去做牛做马。痛苦悲哀的摩西与亚伦绝望地注视着众人。有时候,大多数人主张的不见得是正确的,一旦按照这种大民主的决定做出决策,以色列人势必面临灭亡。

可怜又可恨的以色列人疯了一样围攻摩西和亚伦,他们的无穷力量如果用来对付亚衲族人恐怕早就已经取得胜利。可惜,他们把这份力量用于内耗,因为他们已经失去战胜敌人的勇气,却不得不把这多余的怨气和精力发泄到自己的同胞身上。

此时摩西和亚伦的心情,恐怕只有用“绝望”这两个字形容起来才是最确切的。如同以往多次面临困难的时候一样,摩西再次站在上帝的面前。

有时候,一个自以为拥有强大能力的人在上帝面前往往得不到祝福与保护,因为他们太自信甚至自负了。上帝不是一个投资家,不会对牛气逼人的成长股进行投资。上帝更像是个慈善家,他往往对绝望和软弱极了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因此当一些人语带嘲讽地说:“如果他(她)看不到上帝,就不会相信”的时候,上帝也决不会为了这一点点虚荣而像演马戏一样表演一番,因为他不需要这种虚荣;他更不是革命领袖,既不需要依靠民众的这种虚假的热情来打碎一个旧世界,更不需要凭借这种发烧一样的激情来建立一个新政权。

然而,当你悲伤难过得不到支持的时候,当你经历苦难却被误解的时候,上帝会在你受伤和绝望的心灵深处出现。他会安慰平复你的伤口,会保护你的安全鼓励你的信心。他甚至会移山填海、创造奇迹,为你展现出一个你从没有想到过的伟大景观。因为在上帝面前,谦卑的人才是更有福气的人。

依靠自身强大力量的人,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如同一艘巨型的航空母舰——巨大、豪华、看上去坚不可摧。然而在汪洋大海的狂风巨浪与如山的波涛面前,任何一艘航空母舰都如同一叶扁舟那样无能为力。在暴风来临的时候,小舟会躲藏到港湾中获得安全与宁静,而逆风而上的巨舰则难逃颠覆的噩运。

精神世界的崩溃也就如同狂风中行驶的巨舰,一旦在一个点上被风浪突破,整个舰体都将面临沉没的危险。以色列人心中的希望之舟被恐惧的风浪打出了一个缺口,进而扩大为巨大的豁口,然后是纷纷破碎、分崩离析。他们的吵闹与癫狂令摩西和亚伦绝望,更令上帝愤怒。

恐怖的神迹将会发生了,上帝的惩罚将要来临,狂怒的以色列人还蒙在鼓里......

可怕的神迹发生了。从迦南侦查的十二个人中,除了约书亚和迦勒以外,全部患上了很奇怪的病。这疾病来得突然,发作也很快,十个人迅速地发病倒下,还没有查出病因就呜呼哀哉。进入迦南的探子中,只有约书亚和迦勒健康地活着——同样出发、同样回来,说着不同的信息引发不同的结局——不用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了,单是这外在的现象就足够引发人们恐怖的联想。

我们说过,很多匪夷所思的神迹奇事都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具有一定的客观基础的。比如说红海断流、鹌鹑吗哪等等,都不是凭空造出来而是有一定自然规律基础的。之所以称之为“神迹”,是因为这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超越了其本来的范畴,成为一个看似有原因有道理、实则超自然的事件。这探子得病也是如此。由于这是个神迹所以才有疾病的选择性发作,而且正是发作在那些报恶信、作假证的人们身上。

天生万物,兔死狐悲是普遍现象。看着同胞死在面前,大到鲸鱼小到老鼠,恐惧颤栗那是难以避免的,更何况有头脑、有理性的人。人们开始停止吵闹,无名的恐惧袭上心头。他们应当还记得,在出埃及前的最后一个夜晚,那个对于他们是得救的时刻、对于埃及人是恐怖之夜的晚上......他们不敢想了,冰冷恐怖的死亡似乎已经降临他们寂静的床榻,吓得他们往往从睡梦中惊醒,十具痛苦挣扎而死的尸体仿佛在默默地告诉他们:你们的末日也快到了!

事实上,上帝已经做好了彻底击杀毁灭以色列人的准备,就如同他当年一夜之间消灭所有埃及人的长子那样。一场巨大的瘟疫即将来临,以色列人将会突然消失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然而,一个人的祷告与请求却拯救了这些在死亡边缘上的人们,这个人是摩西。虽然受到诅咒、遭到唾骂、经历冲击几乎被杀死,摩西对同胞的爱与怜悯一直没有转变。上帝接受了摩西的祈求,饶恕了以色列人。但是,如同一个红杏出墙女人不要再指望获得丈夫无尽的爱,这一批20岁以上的以色列人也不再被允许进入迦南地,他们将会在旷野中流浪、战斗40年,为他们自己的罪孽付出代价,直到这一代人统通死掉,新的一代以色列人才有资格进入迦南。

已经站在迦南的边界,谁还愿意转回头继续在旷野中流浪?已经在外面流浪一两年了,以色列人实在不愿意再继续这种居无定所的日子。在上帝的怒气面前,以色列人开始恐惧、终于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将会是什么。

此时的摩西居住在巴兰旷野的何珥马山,以色列人则驻扎在旷野中的山脚下。经过一夜十惊的忐忑不安,清晨的时候以色列人的代表聚集到山上向摩西表态:我们错了,我们要去迦南。

无奈的摩西悲哀地看着自己的同胞。他太知道自己带领的队伍经历过多少艰辛与困苦:骄阳风暴、毒虫猛兽。既要寻找活下去的资源,又要提防敌人的进攻。多少人在旅途中死去的时候心中默念的只有这在梦中才会出现的迦南美地,多少战士倒下为的就是给同胞们铺出一条伸向故乡的通衢大道。以色列人经历了太多的艰难跋涉,其经历之苦痛,过程之艰难,使每一个亲历其中的人不忍回首。这一点,作为领袖和亲历者之一的摩西同样深有感触。然而,与别人相比,摩西的痛苦与悲伤是加倍的。因为他知道眼前以色列人的结局将会是什么。由于一念之差他们将会走向另一个曲折极了、艰难极了、痛苦极了的征途。摩西知道,眼前的同胞除了约书亚与迦勒以外,不会有任何一个年龄超过20岁的男人活着进入迦南,对于他们来说,迦南将会是一个他们永远在接近在幻想但却永远达不到的天堂。

有些事情,我们一旦决定去做,就永远不再有回头的机会。有的时候,瞬间的背叛换来的是终生的忏悔与赎罪。当以色列人的信仰基础彻底崩溃的时候,他们的命运也就决定了。作为一个鱼腩般任人宰割的弱小民族,以色列人除了上帝他们什么都没有,无论是饥饿、风沙还是敌人的刀枪,这些都时刻有可能把他们化作乌有。不要看他们的人数众多,如果离开信心他们会在24小时之内变成沙漠中的僵尸!

摩西难过地告诉以色列人:现在不要去攻打迦南了,上帝已经不再支持他们。可以想见摩西的痛苦与以色列人的失望与悲愤:为什么会是这样!?离开埃及、行走大漠,我们倒下了多少人、丧失了多少牛羊财产、吃了多少苦!?上帝不是无私伟大仁爱么,莫非你连这一点点的悖逆也不能忍受?你不是给了我们这土地的应许么,难道你说了话可以不算数?!以色列人对上帝失望了,由此在他们眼睛里莫西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人有很多局限和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如果换一个位置:有人对他们表现出如此的不满,恐怕早就被毁灭殆尽。然而,站在牢骚和叛逆者的位置上,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客观公正地判断自己的所作所为。人是最容易原谅自己的,即使犯下的是滔天大罪,如果让他们自己给自己谅刑也永远都会重罪轻判甚至免于发落。以色列人是人,这一点与你我一样。但上帝是公正的,他会怜悯但不会改变规则——既然叛逆就必须要有惩罚,在十诫里以色列人既然已经接受了这个约定,那么就必须承受这个结果。

此时的以色列人决定孤注一掷了。既然上帝不和他们通行,摩西不支持他们,那么好吧,我们自己来战斗,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不管神仙还是皇帝,让他们见鬼去吧。以色列人要从此打碎枷锁、自己来拯救自己。以色列人知道,这场战斗将会是一场恶仗,许多人将会死去,但如果胜利了,他们失去的只有锁链而得到的将会是整个世界!

以色列人准备冲锋了。他们不再关心上帝是否与他们同在,也没有心思回头看一眼摩西痛苦悲哀的眼睛。迦南,多少代人传唱的地方,今天,以色列人将要为这片流着奶与蜜的故乡战斗了!

他们会胜利么?

以色列人实在不愿意倒毙在旷野荒郊,虽然他们曾经是那么缺乏信心,但现在决定尽力一搏。

以色列人进军了。由于他们抛弃了摩西、亚伦,估计也抛弃了70名长老组成的议会,更抛弃了象约书亚这样的军事统帅。最主要的,他们连上帝的信仰也抛弃了。此时的以色列人真可谓是轻装上阵,毫无思想负担可言了吧。其实也不尽然,他们背上的思想包袱变得更重了,心理压力更大了。他们不知道今后的道路怎么去走,心里既没有为失败做好准备也没有想好如何迎接成功。留在他们心里的只有患得患失的重担。就如同将要开赴前线的战士,丢掉了身上的铠甲盔帽却揣满了房产证和存款证明——这样的队伍拿什么来取得胜利呢?也许他们所寄托希望的只剩下满腔的热情与虚无缥缈的好运气了吧。就如同博采的赌徒,每次都豪情万丈但结局却总是不那么美好。

另一方面,以色列人内部也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人要孤注一掷地作战,一部分人依然胆小如鼠,还有一部分人则唯摩西马首是瞻。如今摩西在进攻迦南这件事情上没有绝对的发言权,大民主带来了重大的决策调整。即使大多数人都决定自主行事,即使他们的队伍看上去很有秩序地进发,可是表象依然难以遮掩以色列人内部指挥不一、各怀心事的事实。一些人在观望、一些人在躲避,更多的人是自以为是。此时的以色列人已经没有统一的编制,简直成了一大群沸沸扬扬的乌合之众,恢复到两年前刚刚离开埃及的状态。这样一支没有统一号令、没有统一战略思想,甚至没有统一领袖的、互不统属的队伍,如果想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实在是很不容易。

摩西站在高山上看着这支熙熙攘攘而又满怀热情的队伍,看着这些他亲手带出埃及转战旷野的同胞,心中的悲凉与痛苦可想而知。他知道这些人将会面临什么。如同面对一群兴高采烈的人而且知道他们必然会走向死亡,你心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这些人出发的时候向往的是美好的生活,而收获的却是死亡与痛苦,单只是这一点就已经足够所有的人充满悲悯之情。此时的摩西,心情就是这样。

客观上来说,即使是单兵作战能力和战斗意志再旺盛的部队,如果没有统一的战术指挥和统帅,也难逃失败的噩运。以色列人冲动的热情和杂乱无章的战争决策与各自为战的战斗方式,都会使这些勇敢的士兵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时光跨越了6、7百年,在春秋时代的中国大地上,公元前597年,晋楚两国为了争夺对郑国的宗主权,在今河南荥阳附近展开了双方的第二次大决战——邲之战。虽然在早些时候的城璞之战中晋军大胜,但此次楚庄王亲自帅军,志在必得。

对于此战,晋国也是十分重视。他们特意派出了豪华的将帅阵容。但是,即使晋国的将帅个个都是威震四方的军中豪杰,当他们走到一起来共同指挥一场决战的时候,其互不服气、各行其事的性格特点便凸现出来。这一仗晋军虽有可圈可点的闪光之处,但那全部都是各自为战的局部成果。从整体战局上来看,混乱不堪的战地指挥、杂乱无章的战术思想以及互不统属的军阀习气,造成晋军很荒谬地惨败、很狼狈地败退、战士很无畏地牺牲。此战之后,拥有六百辆兵车的晋国人马几乎全部覆灭,而三年末鸣的楚庄王终于一鸣惊人,名列春秋五霸之一。

以色列人当然不可能知道几百年后遥远东方土地上发生的那场大屠杀。但是我们知道。了解一点历史知识就是有这个好处——可以把纵横几百几千年的历史事件加以对比,从中发现一些共同点和规律性的东西。这也许就是“以史为鉴”真实含义。

以色列人在何珥马附近对迦南展开了进攻。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一批久违的“老朋友”——亚马力人。虽然这些亚马力人和在西奈旷野中袭击他们的亚马力人不是同一个部落,但是他们对以色列人的态度同样十分不友好。事易时移,亚马力人从侵略和挑衅者摇身一变成了自卫战斗者。与亚马力人联合作战的还有本地的迦南人。迦南人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名字,而是迦南本地闪米特语系的一批民族的总称,后来迦南人中又加进了非利士人。因此,我们基本可以判断:阻挡在以色列人面前的,是亚马力人与迦南地区多个民族组成的联军。

这一次他们的进攻难度非常大,如果没有高明的指挥很难取得胜利:

首先,他们面对的是复杂陌生的地理环境而又没有向导指引。由于他们抛弃了上帝和领袖、离开了约书亚和迦勒,而其他曾经仔细探查过迦南的十个人已经死掉,以色列人不得不误打误撞地选择攻击点。从他们出发的地方——何珥马山判断,以色列人首先进攻的地方很可能是后来称之为“犹太高原”的一片山地。这里遍布峭壁悬崖,海拔高度在800到1000米之间。一旦选择从这里进攻,以色列人的大兵团根本无法展开,也就发挥不出群体作战的优势;同时,由于是抢占山头,以色列人自始至终都不得不选择仰攻——这在冷兵器时代是极其艰苦的攻坚战。现代战争中,仰攻山头往往是以炮火覆盖和飞机轰炸为先导,反复密集地摧毁坚守之敌和防御设施。而此时的以色列人,不要说轰炸,就是像样的弓弩手恐怕都没有,他们只有用血肉之躯和坚强的意志争取胜利;

其次,以色列人主攻的方向敌人的兵力分布和配比结构是立体性的。亚马力人擅长平原作战,而犹太高原地区原著迦南人则是山区作战的专家。这样,在少数可以展开兵力的平原和谷地上,亚马力人可以牵制和攻击以色列人;在山岭峭壁间,四顾茫然的以色列人则将会面临迦南人的迎头痛击。战场形势和力量对比一旦形成,成败胜负也就基本确定下来,剩下的攻打和杀戮便无非是程序性的东西了。不过也不尽然,古今中外,转败为胜的例子比比皆是,所谓“哀兵必胜”。然而,如今的以色列人已有哀兵之貌,却无哀兵之心—— 这实际上很可悲,应为这样的当事人注定胜得荒唐、败得糊涂。

以色列人进攻了。他们的热情与决心在极其复杂、层峦叠嶂的山峰面前迅速崩溃。当他们由于胆怯准备退却的时候,亚马力人和山地迦南人的联军出动了。以色列人的信心彻底涣散。崎岖复杂的山地、勇猛剽悍的迦南战士、令人心悸的呼号呐喊......所有的一切组成了一幅恐怖的屠杀场面。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以色列人四散奔逃。

迦南人和亚马力人乘胜追击,一直追赶到迦南南部边疆的何珥马山。如果不是山脚下巨大的营盘和崎岖难行的何珥马山,恐怕以色列人将被迦南联军屠杀殆尽。

黄昏的时候,进攻的以色列人回来了。他们不得不垂头丧气地牺牲了看似公正的大民主而再一次表示处对摩西的尊重。人啊,就是这样,不吃点苦头,总是不会醒悟。

首节 上一节 2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