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费舍尔这才知道为什么几个在华国工作的德意志教授朋友,邀请他来华国一趟。
他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华国,和西方媒体描述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在比英吉利海峡还宽的海峡上修建跨海大桥;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上种田和放牧;在一个月之内发射六枚大型运载火箭,送十二颗大型卫星上外太空。
你告诉我这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BBC他们应该上绞刑架,马科费舍尔心里面无奈的想到。
肚子有些饿的马科费舍尔,好奇的点了一份扬州炒饭和一瓶酸梅汤。
不一会,红色涂装的圆桶型送餐机器人,便将他的午餐送了过来。
看着纸盒上的扬州炒饭,他诧异地转过头问道:“高,不是说受到水稻瘟疫影响,已经很少有大米了”
“这是人造大米!”高仲轩笑着解释道。
“人造的”
“就是用淀粉和其他天然材料合成的,主要是为了满足食用大米区的需求,非常安全的。”
马科费舍尔硬着头皮吃了几口,发现这个米还真和以前中餐厅大米口感差不多。
科学家的素养,让他放下了一些心理负担。
其实他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国内现在对于食品安全非常重视,尽管新人类不怕得病,但是普通人可扛不住。
一边吃饭一边浏览着一些网页,随着越来越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被颠覆之中。
怪不得这些年来,不少德意志的物理学家喜欢过来华国。
这里没有汹涌而来的难民潮和反智的民众,也没有像西洲那样绿化和黑化,而且科学技术并不比西洲差。
不知不觉列车穿越了一个个城市,终于来到了西安。
马科费舍尔刚下了列车,便看到了已经举着牌子的老同事,兴奋地跑过去拥抱一下。
而高仲轩则在这里转车,搭乘另一列高铁列车,向老家榆林市而去。
本来西安到榆林的铁路是普通铁路,今年才升级改造成为了高速铁路。
怀着兴奋和忐忑,看着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后退,难免有些近乡情怯。
快一年没有回家的高仲轩,可以感受到家乡明显的变化。
以前光秃秃或者土黄色的黄土高坡,渐渐多了一些绿色、蓝色和白色。
绿色是灌木、乔木、草地,蓝色是人工湖、河流、白色则是玻璃温室或者立体农业大楼。
天空也不在是灰蒙蒙,而是变得非常干净的蔚蓝。
列车进入榆林境内,这种变化越发明显起来,沙漠或者风沙滩,正在被灌木丛和草原逐步蚕食着。
将公司的两个任务处理提交之后,合上笔记本电脑,准备下车搭汽车回家。
列车穿过一大一小两条管道之后,不远处便是榆林站。
拉着行李箱的高仲轩终于到站了,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故乡。
和他一样归来的游子还有不少人。
第二百四十六章 生命极限
坐上返回黄沙头镇的大巴车。
高仲轩一边看着车窗外的郁郁葱葱,一边撑下巴思考着。
合作社化之后,现在很多农村里面是农业工人、个体户并存的一种状态,农业工人退休和再就业已经进入推广阶段之中。
他家里面爷爷奶奶都健在,两老算是赶上了生物计算机的末班车,要是生物计算机再过几年推出,两位老人还不一定可以撑到那个时候。
尽管生物计算机不能提升人类的生命极限,但是却可以提升人类的寿命。
看起来这两句话有点自相矛盾,实际上生物的生命极限≠寿命。
人类的生命极限,从理论上来讲,通常认为人类的寿命极限在120岁左右,这源自一个科学严谨的理论,也就是著名的海夫利克极限。
人体的衰老和死亡是源于身体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而人的身体细胞会进行分裂,新的细胞会代替衰老凋亡的细胞,然而这种分裂并不是无限的。
正常体细胞平均可以分裂50次左右,而每次分裂的周期大约为2.4年,通过计算,人的极限寿命也就是在120岁左右。
那么为什么人类的细胞只能分裂50次,有没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增加人类细胞的分裂次数
这就需要需要知道为什么人类细胞只能分裂50次
简单来说,在基因的两端存在着一段叫做端粒的物质,端粒在细胞复制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是负责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
但是在大多数体细胞中,端粒的长度是有限的,随着细胞的分裂次数的增多,端粒会逐渐变短。
当端粒达到临界长度后,基因表达就会受到影响而引起表达改变,进而导致细胞衰老死亡。
这一机制正是海夫利克极限理论背后的生物学机制。
显然这是一个生命科学的前沿科研项目,目前方歌她们正在研究这方面的技术。
不过就算是细胞只能分裂50次,人类目前的平均寿命依旧没有达到极限寿命。[注:人类目前的平均寿命约为65~80岁。]
而生物计算机植入之后,新人类不会受到疾病、病毒、细菌的伤害,加上生物计算机不断消除体内有害物质,保养人体细胞。
新人类的寿命可以达到人类的生命极限120年左右。
而且在细胞的海弗夫利克极限没有到来之前,可以保存一种相对健康和清醒的状态。
目前科学院的生命科学研究所,一方面在研究突破基因端粒的分裂极限,另一方面则在研究干细胞克隆和干细胞修复脑细胞、心肌细胞。
只要这两方面突破了,人类生命便可以真正的获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