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197节

  虽然最终都能够找到对应的文献,但花费的时间成本会大幅度提高,前者用DOI编号,就像是通过身份证号码找人,后者则是通过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社会关系去找人。

  再然后,许秋找到了他们引用的那篇文章,同时为了以防万一,连支持信息文件也下载好了。

  你以为这样就能找到想要的结果了吗?

  不,他们还会套娃。

  在新文献的支持信息中,许秋又看到了类似的一段话,“XX材料的合成方法参照了……”,然后啪的一下,他们又引用了一篇时间更早的“前期工作”……

  许秋:“???”

  这样层层套娃下去,差不多有三种结局。

  一种是HE,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原初的工作,而且实验细节介绍的非常完备,可以直接进行借鉴,虽然浪费了点时间,但至少拿到了想要的东西,可喜可贺。

  一种是NE,同样历经千辛万苦,同样找到了原初的工作,但发现原初的工作是那种太古文献,比如上个世纪甚至上上个世纪发表的那种,一般还是《自然》、《科学》这样子的。

  比如,要找“三甲基锡取代的二噻吩单元和溴取代的NDI单元之间的Stille偶联反应,制备N2200材料”的具体实验细节,结果一番寻找,最终却找到了当时报道“Stille偶联反应”的第一篇文章,也就是Stille本人和他的合作者Milstein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发表的那篇。

  原初的工作确实是找到了,但却不能直接拿来借鉴。

  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收获,至少拜读了下大佬的开山之作,也算是扩充了知识储备。

  有HE,有NE,自然就有BE。

  BE就是套娃的过程中出现了引用错误,比如对应的文献不存在,或者文献存在,但和要找的东西毫无关联等等。

  总之就是忙活了半天,最后啥都没捞着。

  ……

  许秋把文章的草稿文件拷贝到U盘中,起身前往218。

  来到门口,他轻敲了几下半掩的房门,推门而入,看到魏兴思正弯腰整理放在地上的行李箱,面色略显疲倦,一副“被掏空了”的样子。

  许秋微微诧异,内心暗想:

  老外招待的这么好的嘛,要不是知道魏老师这次去的是瑞典、丹麦,还以为他去的是荷兰呢……

  话说回来,瑞典、丹麦和荷兰同属申根国家,只要有申根签证,做飞机去荷兰串个门什么的也不算太难的样子。

  不过,魏老师应该不是这种人。

  多半是因为魏老师在国外待了七天刚倒好时差,现在回国了又要重新倒一次时差,而且才结束十小时左右的长途飞行,能精神起来就怪了。

  魏兴思并不知道许秋的心理活动,他听到推门声,抬起头,主动说道:“这次我跑了几个地方,主要和隆德大学那个做激光的大牛见了一面,T?nu Pullerits,他是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院士,还参观了下他们的实验室,他们一个组就占了一整栋实验大楼,各种大型激光设备,常温的、低温的实验都能做,设备也全,TAS、TRPL、THz……”

  ‘看来魏老师出国又是去拉关系,找门路了,像一些国际交流基金项目,需要两国科研部门同时申请、批准才行,没有国外的关系,想申请这类基金基本上没有机会。’

  ‘不过T?nu这种院士级别的,魏老师只是见了一面,刷了刷脸,应该没法直接合作,多半是和他们组里的小老板直接合作。’

  许秋听着魏老师在国外的见闻,默默进行分析,没有插话。

  不多时,魏兴思整理好了行李箱,取出了几个礼盒码放在茶几上,继续说道:

  “T?nu手下的一位助理教授,冯盛东,刚好是魔都综合大学的校友,这次出行一直都是他陪同着我的,我和他聊了很多有机光伏、钙钛矿光伏的研究,他还挺感兴趣的,毕竟是助理教授嘛。”

  许秋点头表示理解,瑞典的科研工作制度用的基本上是漂亮国的那一套,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这样往上升级。

  和国内有所不同,国外的这套体系中,副教授和正教授都是终身教授,而助理教授属于考核期的教授,要升级成为具有终身职务的副教授,一般需要六年时间的考核期。

  在这六年里,助理教授要申请各种研究经费,以便带更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来帮助助理教授出更多的成果和论文。

  直到第五年底或第六年初,院系的学术委员会要评估助理教授的各种业绩,包括讲了几门课,讲课的效果,学生给助理教授的评分,申请到了多少研究经费,带了多少硕士和博士,完成了多少研究项目,在研的顶目有多少,发表了多少篇期刊和会议论文,有没有出版教材和申请专利,有没有参与学校或院系的部分管理事务,有没有主持或联合主持过学术会议,有没有担任学术杂志的审稿人,反映该助理教授学术水平的H因子是多少……

  经过学术委员会评议和投票,得多数票后,助理教授就可以晋升为副教摆,成为终身教授。

  这个过程就像是鲤鱼跃龙门一般,一旦跨过去了就是新的人生。

  因此,助理教授们为了终身教职,会在前六年非常积极地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对自己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一般也会要求非常严格,这就是学术圈内所谓的“PUSH”现象。

  国内也是类似的,虽然没有终身教职一说,但高校教授也算是体制内的人,通常还是比较稳定的,一般不会轻易丢饭碗。

  再加上很多高校的教授都是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换言之很多人都曾被PUSH过,抱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法的圣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会把曾经受到过的经历传承下去。

  种种原因导致国内的PUSH现象,虽然比不上国外那么普遍,但也不算少见。

  就比如眼前的魏老师,在魔都综合大学材料系里面,也算是风评比较严厉的导师了。

  不过,许秋对此的体会并是不深刻,他感觉魏老师还挺好相处的……

  “我和冯盛东谈好了,可以给他寄一些TAS、TRPL的样品过去,让他帮忙测试、分析一下,冯盛东在T?nu手下干了五年,瞬态光谱学这方面他是专业的,之后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问他。”魏兴思顿了顿,说道:

  “比如你现在这些3D-PDI的体系,如果想要投NC的话,最好多写一些理论研究方面的东西,这样文章更容易中,说起来,之后你器件做的怎么样了,我记得之前你和我讲的结果是7.5%。”

  “现在最高效率现已达到8.4%了。”许秋淡定说道。

  “不错,效率终于突破了啊,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行的!”魏兴思神色一喜,忙问道:“那表征数据呢,还差多少?”

  “除了光源数据外,其他数据都已经齐了。”许秋回答道。

  “这么快!”魏兴思感慨一句,随后追问:“光源下次什么时候测试?”

  “下周。”许秋道。

  “很好,”魏兴思满意的点点头,想了一会儿说道:“我等下给冯盛东发个消息,问下他们测试样品的具体条件,下周就给他们寄一批过去。你可以先按照NC的格式,把文章先写起来了,对了,NC模板我们组里没有,你参照其他人发表的文章做一个出来……”

  “文章正文我已经写的差不多了。”许秋举了举手,打断道。

  魏兴思沉默当场,身子都顿住了一瞬。

  你是不是在逗我?

  怎么我才出个国的功夫,你文章都写好了?

  不过,你要说这个我可就来精神了啊。

  

255 她应该也对魏老师留了几手(求订阅)

   魏兴思顿时红光满面,之前的疲惫感仿佛一扫而空。

  他端坐在电脑前,朗声说道:“U盘带了吗,把文章给我看看!”

  许秋递过U盘,走到魏老师身后,拉了个椅子坐下。

  随后,两人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正文文本,开始讨论。

  “首先,是开发了一种新型3D-PDI分子,涉及了三维化、稠环化、引入硒原子这三种的分子结构优化方法……”

  “其次,利用DFT模拟手段,分析这三步优化对分子结构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作用于受体分子的光吸收性能、与给体材料的共混形貌和器件光电性能……”

  “再次,通过TRPL,以及尚未进行的TAS测试,剖析三代3D-PDI分子结构的变化,对有机光伏器件的电荷输运动力学的影响……”

  “最后,得到了高达8.4%的效率,打破了PDI体系,乃至整个非富勒烯体系目前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

  说是讨论,主要还是许秋在讲,魏兴思在听。

  一共花费了十多分钟,许秋大体上把主要的行文思路以及工作的亮点讲了出来。

  “总体看下来写的不错,NC很有机会。”魏兴思单手托着腮,轻轻颔首,呼出一口气,低声说道:“行啊,今天先这样吧,等周日再说吧。”

  “好的。”许秋应和了一句,他看的出来讨论到后面,魏老师的状态已经不太行了。

  就像磕了药以后,能够维持一时的勇猛,但高潮过后反而更加颓废。

  虽然用这个比喻来形容现在的魏老师不是那么恰当,但大体上就是那么个意思。

  魏兴思摆摆手,说道:“对了,茶几上那两盒巧克力是我给你们带的,拿去分着吃吧。”

  “好,”许秋走到茶几前,随口问了一句:“需要叫其他人过来吗?”

  刚问完,他就有些后悔了,这不是坑人嘛……

  好在魏兴思也没那个兴致:“我要回家了,其他的周日组会再说。”

  许秋点点头,心中松了一口气,然后大致观察了一番眼前的这些礼盒,感觉像是从机场免税店里直接买回来的。

  装巧克力的那个还是比较明显的,许秋从里面把它挑出来,也不客气,拎起就走。

  至于另外的几个礼盒,从外包装看不出是什么东西,不过他猜测可能是送给系里的几位正副系主任的礼物,之前魏老师几次出差回来都给他们带特产的,一般是茶叶、摆件什么的。

  回到216,许秋把礼盒往桌上一放,吴菲菲立刻就凑了过来,问道:“魏老师送的?这么久,你们聊什么了?”

  许秋“嗯”了一声,随后说道:“开始他讲了讲出国的见闻,之后聊起了NC文章的事情,就耽误了不少时间。”

  “也是,”吴菲菲点点头,“对他来说,发一篇NC比发一篇AM、EES这样材料顶刊的都重要,毕竟是N开头的,意义不一样啊。”

  说话间,吴菲菲已经拆开了礼盒包装,从中取出一颗巧克力糖果,剥开外面的糖纸,递入嘴中,嚼了嚼,“味道还不错,不是很苦,里面还有夹心呢,你来一个?”

  许秋随手接过吴菲菲递来的两颗糖果,回到座位上,继续工作,刚才魏老师提了几处意见,正好趁意见热乎着先改了,不然拖得时间久了,有可能会忘记的。

  过了一会儿,许秋听到隔壁218房间方向重重的关门声,这种老旧的学校大楼,门锁多多少少都会有点问题,不用力根本关不上。

  “魏老师应该是从后门直接走了。”吴菲菲突然说道。

  许秋等了十几秒,没看到魏老师出现在216门口,便好奇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听脚步声呀,明显他是从另外一侧下楼了。”吴菲菲解释道。

  “好吧。”许秋刚刚根本就没有听到脚步声,事实上魏老师如果不刻意的弄出“哒哒哒”的声响,实验室里大部分人都很难提前注意到他。

  但吴菲菲是个例外,她就像人形雷达一样,离很远就能侦探到魏兴思的行踪,也因此在她划水的时候,几乎没有被魏老师抓到过,当然这也和她划水的频率比较低有关。

  说起材料一楼的后门,那是一个紧急避难通道,上面有一个六位的密码锁,之前本来没人知道密码,一直都是处于关停的状态。

  后来有一个材一319房间的学生找到系里去问密码,理由是“不知道密码,遇到突发事件的话,还怎么紧急避难呢”,系里似乎觉得他说的有点道理,然后就给他批了个条子,让他去找负责学校的门禁的保卫处。

  最终,他成功拿到了后门的密码,把写有六位密码的纸条贴在了密码锁的旁边,虽然只能出不能进,但也方便了不少。

  ……

  周日,时隔近两周,课题组七人再次齐聚218。

  此时,魏兴思已经恢复了平日的精神,他坐在办公桌前,目光炯炯的扫视了一番排排坐着的七人,说道:“开始组会吧。”

  照例吴菲菲首个汇报,她简单说了几句,表示她上周一直在写“钙钛矿薄膜和单晶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的综述,目前已经在进行收尾了。

  许秋有些微微诧异,他记得吴菲菲好像是上周一才刚刚开始写这篇综述,现在不过两周时间,就基本搞定了?

  要知道,他之前那篇综述可是三个人共同发力,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

  不过他转念一想,她能写这么快也很正常。

  一方面是因为吴菲菲这段时间没干其他活,光用来写文章了,而当时许秋他们平均每天可能只花一个小时在综述上,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吴菲菲写的综述类型和他们不太一样。

  许秋那篇是关于非富勒烯受体整个细分领域的大综述,她这个是仅仅专注于钙钛矿材料制备方法的小综述。

  因此,她这篇综述的篇幅并不长,也不需要像许秋那样面面俱到,把所有钙钛矿相关的文章都引用一遍,只需要引用涉及各种制备方法的经典文献即可。

  说起来,像钙钛矿光伏这类新兴的热门领域,写综述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抓对了热点,写写小综述,不仅不费力,还能发不错的期刊。

  不像许秋目前的非富勒烯受体领域,属于有机光伏这种不那么热门的领域中的冷门细分领域,要写综述也只能写大综述,要是写小综述,别人很可能不会买账,把你的文章给打到三四区去。

  段云两周前“银纳米线掺杂PVDF基底热电器件”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但文章一直没动静。

  现在磨了两周时间,补了几个实验,总算把文章初步的框架给弄出来了。

  虽然这几个实验,许秋眼瞅着都是段云周四、周五突击出来的,但不管怎么说,至少结果是好的,魏老师临行前的思想教育工作没有白费。

  田晴带来的也是好消息。

  她和吴菲菲合作的“钙钛矿电荷输运机制”的深入研究工作,目前的核心实验数据和结论已经拿到,列举了五页PPT,主要涉及到“不同钙钛矿体系下,电荷输运过程中的陷阱态,深陷阱与浅陷阱的比例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

首节 上一节 197/3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