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挑了一个店外的二人小方桌,韩嘉莹把凳子搬到一边,两人并排坐下。
许秋拿起菜单,随意扫了一眼,78一斤,偏贵了一点,不过考虑到大学路房租不便宜,再加上大众评点上这家店的评价还不错,最主要的还是今天中午ACSEL接受后,魏老师按照15影响因子的标准,给了许秋3000元的奖金,兜里有钱,并不是很慌。
“吃什么口味的?”许秋指了指菜单,“十四香、蒜泥、麻辣、啤酒、椒盐、咸蛋黄……这边是两斤起做,我们选两种口味,来四斤虾再加点配菜,应该能吃饱了。”
“唔……都想要怎么办呢,”韩嘉莹纠结了一会儿,做出了决定:“蒜泥和麻辣吧,配菜我要藕片、莴苣,饮料我要喝冰阔落。”
“行,”许秋招手唤来服务员:“蒜泥和麻辣各两斤,配菜加藕片、莴苣、土豆还有千页豆腐,再来两听冰可乐。”
服务员核对了菜单后,转身离开。
两人继续聊着刚才路上的校园八卦,没过多久,话题转为了科研相关。
“师兄,你的文章写的怎么样啦?”韩嘉莹问道。
“嗯……”许秋内心大致估算了一下,说道:“大约七成吧,剩下的三成是还没测完的表征数据,比如送样的核磁数据,器件的重复性实验,还有冯盛东老师那边的TAS、TRPL。”
“好快,我之前写了一周多的时间才完成七成左右,这周又花了四天才完成剩下的三成,”韩嘉莹嘀咕了一声,随后道:“说起TRPL,感觉我们的仪器白买了呀,自从和瑞典那边联络上以后,都没怎么用过了。”
“白买那倒不至于,”许秋摇摇头,解释道:“一方面当时也没想到能顺利的和瑞典那边达成合作,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能一直麻烦人家帮忙测试,而且钙钛矿量子点的合成只是暂时搁置了,日后也还有机会启动的。”
“这倒是,就是不知道谁来接手了,田晴学姐肯定不愿意,孙沃估计要留着帮吴菲菲,总不能是段云吧……”韩嘉莹胡乱分析了一番,结果啥都没分析出来,便转换话题:“话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怎么排呀。”
许秋不假思索道:“你一作,我二作,学姐三作,冯盛东老师四作,魏老师五作挂通讯,至于加不加T?nu,以及给不给冯老师挂通讯,让魏老师最后决定呗。”
“师兄,我可以把一作给你的,当时要是没有你定好大方向,我也……”韩嘉莹还要说什么,突然顿住了,双腿下意识的并拢,颤声说道:“师兄,别挠那里,痒~”
“不用把一作让给我的。”许秋柔声回应了一句,心说学妹这么怕痒的嘛,明明就是轻轻碰了一下胳肢窝。
要是论实际贡献算的话,这篇EES文章许秋的贡献不算低,一方面大方向是他提出的,另一方面文章也是他写的,至少也可以算做两人共一。
不过许秋也不差这一篇文章,就没那么多额外的心思。
他的计划是手上等这篇NC正式发表后,就去攀登更高的山峰。
266 更高的山峰(求订阅)
什么是更高的山峰呢?
答案显而易见,《自然》大子刊,乃至《自然》和《科学》的主刊。
同样,想要登顶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必须要做出重大的突破才行,就算许秋坐拥系统,仍然不是那么容易能办到的。
从SCI二区到一区,文章发表的难度虽然增加了不少,但也只是线性的增加,可从AM、NC这种级别的一区顶刊到《自然》大子刊、CNS主刊,那发表难度就是指数级的跨越式提升了。
很简单的例子,假如能在研究生阶段发表一篇《自然》的话,毕业后直接到国外牛津、哈佛、麻省、剑桥之类的高校找个大牛组读两年博后,回国后有很大的机会直接以“青千”的身份人才引进,然后到985高校当特聘教授或研究员。
而对国内的教授来说,能发一篇《自然》,其他方面不拖后腿的话,基本上一个“杰青”的帽子就稳了,换句话说,许秋在魏老师组里发一篇《自然》,现在还是“青千”的魏兴思,过不了多久就能评上“杰青”,基本都不怎么用走人脉关系,躺着就能进步。
……
“师兄你不要一作的话,那我们共一吧,”韩嘉莹嘿嘿一笑,“我在上面,你在下面。”
“这什么破路,你都能开车。”许秋抬手轻敲了敲学妹的头,这次倒是没有再次拒绝,“随你吧。”
“那另外一个B3T-6的体系,也由师兄来写文章,给你一作,怎么样?”韩嘉莹再次提议道。
“不用,我不需要。”许秋摇摇头。
“不,你想要。”韩嘉莹坚持道。
“你该不会是不想写文章吧?”许秋思索片刻,狐疑道。
“没有,不是的……”韩嘉莹慌乱解释着。
“嗯?”许秋稍微加重了语气。
“确实有一部分原因是这样啦,”被戳穿后,韩嘉莹坦然承认:“写文章多无聊啊,还是做实验有意思呀,师兄,可不可以嘛~”
许秋考虑了一会儿,点头应下,“行,反正数据都是全的,而且投ACSAMI的话,不用写的太认真,等我手上这篇EES投掉后,花一周时间写完它就是了。不过,下不为例。”
“师兄真好~”韩嘉莹撒娇般的往许秋身上蹭了蹭,说道:“这里菜上的好慢呀,都十多分钟了就来了两听可乐。”
“我们六点才吃的晚饭,现在才九点多……”许秋吐槽道。
“这不是知道晚上有宵夜吃,特意留了肚子嘛。”韩嘉莹解释了一句,顿了顿说道:“话说等我们的3D-PDI体系文章都发表后,还要继续尝试其他PDI体系吗?”
“没必要,”许秋摇头道:“这个领域我们能把手上的文章都发表就足够了,之后除非把效率冲到10%以上,或是提出什么新的观点,不然也发不了更多的好文章,最多就是JMCA、CM之类的弱一区。”
顿了顿,许秋继续分析道:“目前来看,我估计PDI体系上限也就是10%左右,或者再往上估计,顶天能到12%,大概率无法超越富勒烯体系。而且想要达到10%这个数值可不容易,肯定绕不开大量的材料合成、器件优化,需要反复试错,性价比太低,我们就不去浪费这个时间,不如这个任务交给同行来做,然后我们把精力留给更好的方向。”
“那我们也和学姐一起做ADA体系吗?”韩嘉莹听明白了许秋话语之中的潜在含义。
“没错,接下来我们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ADA领域,”许秋点点头,解释道:“刚刚徐正宏他们发表了一篇《自然·材料》,把非富勒烯领域的效率上限提升到了10%,虽然从短期来看,发文章的门槛是提高了,尤其对学姐非常不利,但从长期来看,可以把这个领域的热度炒作起来,吸引其他研究者来一同研究。”
同一领域内的研究者们之间确实存在着竞争关系,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合作关系,科研发展到现在的阶段,想要推动一个大领域的发展,一个人或是一个课题组的力量是不够的,哪怕是院士大佬,也需要一群小弟来帮忙。
就比如,有机光伏领域,有人负责开发给体材料,有人负责开发受体材料,有人负责研究其中的电荷输运机制,还会有人去研究新型传输层材料,从其他层面去把器件的性能优化到更高,或是研究卷对卷加工、环境友好型溶剂、大尺寸、柔性这些与商业化相关的技术,为将来有机光伏器件走向应用铺垫道路。
研究者越多,领域就越热门,领域越热门,发展就越快,领域发展越快,进入领域内的新人就会越来越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反之亦然,冷门的领域,如果没有重大突破来打破恶性循环,最终就会走向消亡;这也是马太效应,赢者通吃的体现。
“当然,最关键的原因,是我认为有机光伏领域的未来,”许秋停顿了一下,认真说道:“就在非富勒烯领域!”
“师兄有什么具体的研究计划嘛。”韩嘉莹问道。
“计划么,”许秋尴尬的摸摸头,“随机应变算不算计划。”
“随机应变……”韩嘉莹扶额,“我还以为师兄已经成竹在胸了呢。”
许秋摊了摊手,解释道:“ADA类型非富勒烯受体领域,可不似之前做的PCE11以及3D-PDI体系,有现有的体系可供参考,也就是说大方向上可以判断,但是具体的细节无法提前得知,需要我们以及其他同行不断摸索。”
韩嘉莹好奇道:“徐正宏他们组的一些前期工作,也可以借鉴的吧。”
“嗯,合成手段可以借鉴,毕竟很多合成反应都是同样的类型,”许秋话锋一转:“不过在分子结构设计方面几乎没有参考的空间,没办法,他们之前的效率数据太低了,大多数都在5%以内。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他们做了一些分子结构优化,把效率从2%提升到了3%,这种程度的提升,说不准就是实验误差导致的,或是低效率的那个体系器件加工条件没有优化到位。”
“那他们刚刚发表的那篇《自然·材料》呢?”韩嘉莹化身为好奇宝宝。
“嗯……”许秋思索片刻,解释道:“那篇工作虽然把效率提升到了10%,但只是一个孤例,除了给我提供一个在D/A单元之间夹其他单元的想法,以及关于稳定性研究的思路外,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
除非我们去模仿他们,开发IDTBR的衍生物,比如改一改中央D单元上的侧链,或是在“B”、“R”上面加点东西之类的……
但这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我觉得用我们组自己开发出来的ICIN单元更好一些,而且学姐怎么说也打破了ADA体系的世界纪录不是么,只保持了负一天的那种。”
“负一天……”韩嘉莹轻笑一声,“还蛮形象的嘛。”
许秋喝了一口冰可乐,说道:“其实,我也不是完全没有计划,大方向上是以我们的ICIN单元为基础,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禁带宽度,或者说光吸收范围的富勒烯受体分子,然后基于这些受体分子,按照光吸收互补、能级匹配能原则,合成一系列与之适配的给体材料……”
“我明白了~”韩嘉莹灵机一动:“这就叫给体、受体两开花!”
“什么两开花,真是章口就莱,”许秋反驳道:“明明是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好伐。”
“刚才还没说完呢,”许秋继续说道:“我的设想是构建丰富的给体库和受体库,两两匹配,得到最优的体系,构建给受体适配的理论模型,之后还可以往半透明以及叠层电池器件的概念上发展。”
“听起来工作量好大的样子。”韩嘉莹歪了歪脑袋。
许秋轻松说道:“慢慢来呗,再说除了我们还有数百同行呢,不过,日后估计要不少麻烦魏老师出去PY交易了,帮我们找其他课题组要一些材料回来。”
韩嘉莹问道:“师兄,话说PY是什么意思啊,是我想的那个嘛?”
许秋思考了三秒钟,才解释道:“PY,就是朋友嘛,跟我读坡鞥朋,医藕友,朋友。”(鞥:音eng,一声,意为马缰绳)
韩嘉莹艰难的发音:“坡嗯喷,医藕友,盆友~”
“是鞥不是嗯,是朋友不是盆友。”许秋耐心教导。
“坡,嗯,喷友~”韩嘉莹涨红了脸。
许秋摊了摊手,原来学妹前后鼻音分不清啊,平常他都没有注意到。
这时,服务员端来两大盆小龙虾,还送来了一大包一次性手套,“你们的小龙虾来了,配菜在底下。”
“终于来了,饿扁了都。”韩嘉莹迫不及待的戴上手套,感受了一番,说道:“总感觉我要进实验室的样子,不过这手套和实验室里的一次性PE手套相比,也太薄了吧。”
“节约成本嘛,毕竟在这里就算手套漏了也没什么危险。”许秋随口解释道。
267 课题组第八人(求订阅)
餐桌上,韩嘉莹不顾形象,吃的满嘴流油,同时口中还念念有词:
“还是香辣味的更好吃一些。”
“不过蒜泥味的剥开虾壳后,再蘸一蘸香辣的汤汁也不错。”
“配菜也好好吃,尤其是土豆片,超入味的。”
许秋本来临行前还千度了一下“小龙虾去壳技巧”,打算在学妹面前发挥一下的。
结果,他看了看学妹面前装虾壳用的餐盘,已经堆了满满的一盘,再看了看自己的,连餐盘底部都没有铺满。
两相对比,许秋暗自估算了一番,得出了一个结论:他平均吃一只虾的时间,学妹可以吃1.7只。
这是什么神仙速度啊。
“呀,光顾着自己爽了,”韩嘉莹似乎注意到了这一点,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随后,她快速剥好一只小龙虾,“师兄,张嘴~”
许秋吃掉虾肉,请教道:“你是怎么做到的,剥的这么快。”
“先去掉虾头,然后这样一弄,就好啦。”韩嘉莹慢动作示范了一下,又将新剥好的虾肉喂给师兄。
许秋有模学样的操作起来:“先去掉虾头……第一步成功,然后这样一弄,二弄,三弄,我再弄!得,虾肉碎了……”
结果似乎并不是很理想,他叹了口气道:“好难,我还是老老实实的一节节去壳吧。”
“多练练就好啦,熟能生巧嘛。”韩嘉莹笑了笑,说道:“师兄之前是不是没怎么吃过小龙虾呀。”
“对啊,像小龙虾、牛蛙这类食物,我在上大学前都没有接触过,”许秋轻笑一声,继续道:“当时被其他人带着去吃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些玩意也能吃?”
韩嘉莹追问:“那后来呢?”
许秋手中抓着破碎的虾肉,蘸了蘸香辣汤汁,说道:
“后来嘛,自然就真香喽。”
轻松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第二天许秋和韩嘉莹再次回归平日的忙碌。
虽然许秋在心中确立了未来努力的大方向,但路还很长很远,需要徐徐图之。
他打算等手上两篇文章写完,就开始准备之后的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
五月下旬是提交毕业论文的截止时间,而毕业答辩的时间在六月上旬,和上一届田晴学姐的时间安排差不多。
还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许秋现在毕业设计一个字还没动呢,不过他倒并不是很慌,对他来说也不过几个晚上的事情。
周六,和学妹一同加班一天,赶EES的文章。
周日晚上。
许秋和冯盛东老师通过微信语音连线,讨论韩嘉莹三代B4T-8系列的TAS和TRPL结果。
冯盛东老师很是热情的详细分析起实验数据:“这次和上次你寄过来的体系类似,我们通过415纳米和670纳米波长的单色激光,分别激发……”
有过一次分析经验的许秋,发现自己在TAS解谱方面的提升非常大,很多地方不需要冯盛东老师解释,就可以自行分析出来,不过他也没有强行人前显圣,还是耐心的听完了冯老师的整个讲述过程,最后问道:
“这次的结论和我之前那篇文章中得出的结论差不多,不会有什么影响吗?”
冯盛东显然也知道这个情况,解释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体系都是类似的,最终的结论几乎一致也是可以预见的。不过,两次实验的具体细节并不是完全一致,比如几种电荷状态的时间常数,或者说寿命都是不同的,这样就没问题。”
“这倒也是。”许秋同意冯老师的观点,就像TEM数据一样,大多数的体系拍出来的结果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类似黑白电视无信号状态下的“雪花”图像,表明给受体的结晶性不强,共混的形貌良好,这也不妨碍人们把图片插在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