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远江已经提前帮他们订好了房间,就在开南大学内部的招待宾馆——开南宾馆。
一般高校都会有内部的招待所,只有学校的教职工才可以预约,性价比高、报销也方便。
像魔都综合大学的燕园宾馆,直接开在学校内部,而且还是邯丹校区本部这样的黄金位置,之前博后学姐邬胜男来找魏老师,就被他安排在燕园宾馆住了几天,后来学校住宿手续办了下来,才搬到北区宿舍住下。
开南宾馆前台。
迎宾小姐看到拉着行李箱的魏兴思和背着书包的许秋,主动招呼道:“您好,客人是来办理入住吗?”
“对。”魏兴思答复道:“我们是来参加龚远江组织学术会议的。”
“好的,请问老师您叫什么。”迎宾小姐礼貌说道。
“魏兴思。”
“好的,我帮您查询一下……找到了,龚远江老师为您预约了大床房,两间,请两位出示一下身份证。”
许秋从钱包中掏出身份证递了过去,心中嘀咕了一句:“还以为这次出差要和魏老师挤一间房呢,没想到龚远江招待的还挺好的。”
师生要是同性的话,出差住在一间房还是比较正常的,如果是异性的话就比较不方便了。
在国内,师生恋是比较忌讳的事情,异性师生别说同住在一起了,就算有什么事情,比如说演讲PPT、讲稿要交流一下,到酒店房间里也要开着门,防止留下话柄。
当然,也只是话柄,只要不是真的强迫性质的发生了什么,也没什么太严重的后果,无非是传出去名声不好罢了。
而在国外学术圈师生恋就是纯粹的丑闻了,不少教授都是因为被爆出这样的丑闻而下台,晚节不保。
迎宾小姐核验了许秋、魏兴思的信息,然后将身份证和房卡递还给二人,许秋看了一眼房卡上的号码,8302、8304,两人的房间是挨着的。
两人乘坐电梯,到达三楼,拐了个弯,走了两步,来到8302房间前。
魏兴思刷房卡进门,然后说道:“许秋你先别走,我给龚远江打个电话,问问今天的安排。”
“好。”许秋点点头,稍微观察了一番房间布局,和平常酒店的大床房差不多,面积比较大,而且不是那种插卡取电的形式,是持续供电,屋里的空调还是开着的,房间温度刚刚好。
高校里的水电资源,对每个课题组基本都是近乎无限制的提供,魏老师组里空调什么的也都是常开的,但其实并不是免费的。
像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里面专门就有一项是燃料动力费,占比项目总金额的百分之几,不同学校不一样,大多数在5%左右,也有2%、10%的,这部分的钱相当于直接交给了学校,作为水电之类的开销。
其实算算还是蛮多的,60万的项目,哪怕是5%,也有3万,如果是百万、千万级别的项目,那就更多了,虽说部分仪器设备比较耗电,但要说能花几万的电费,还是挺困难的。
魏兴思将行李收拾好,拨打了龚远江的电话,很快接通。
“远江,我魏兴思,我们已经到了,在开南宾馆住下了。”
“好,好的,晚上一起出来吃个饭吧,时间定在六点钟,就在学校旁边的开南大饭店,到时候徐正宏、臧超军、卢长军、Bazan他们都会过来,我这边实在是太忙,抽不出身来招待你们。”
“没事,我理解,都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不必提这些。”
“对了,晚上把你的得意门生,许秋,也带过来吧,给大家认识认识。”
“没问题。”
“等五点半左右的时候,我派一个博士生过去接你们吧。”
“行,我的房间号是8302。”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魏兴思挂断了电话,朝许秋说道:“那你就回房先休息一下,晚上再联系,我们五点半集合。”
“好的。”许秋点点头,转身走进8304房间,丢下书包,整个人朝床上一摔,躺在大床上,呈现一个“太”字。
‘酒店的大床躺着还真舒服,这垫子估计有四十厘米厚了吧,也不知道什么什么材料。’许秋算是职业病犯了,他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东西,喜欢分析一番其材料组成。
随后,他又想到了宿舍的木板床,都垫了好几层垫子,还是觉得硬硬的,硌得慌。而且大一时候是上床下桌,晚上睡觉的时候,往床上爬或者翻个身还会发出咯吱咯吱的金属摩擦声,非常影响睡眠,大二之后换了寝室,变成了落地床,倒是没有咯吱声出现,不过床板是真的硬。
拿出手机,许秋定了个五点的闹钟,打算休息一会儿,今天早起加坐车还是蛮累的,不过,平常趴在办公桌上都能睡着,现在躺在床上,反而很精神,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
在床上来回翻滚了一会儿,许秋只好作罢。
睡不着觉,闲着无聊,干什么好呢?
在酒店里看看文献?
不是不可以,不过最近的几篇文献都看过了,没什么新文献可看。
而且,到现在这个阶段,做好自己的工作更加重要一些,至于具体工作嘛,都已经交给几个小弟去代为完成了。
那温习一下自己的几个工作,为周日的汇报做准备?
也没有太大的必要,九个工作从想法到实验,再到文章的撰写修改,自己都直接或是间接的参与了,文章的故事脉络早已熟记于心。
思来想去,许秋给韩嘉莹打了个视频电话过去。
很快,学妹俏丽的样子出现在手机屏幕中,看背景应该是在张疆A501办公室。
“师兄,你到津城啦?咦,你现在在哪里?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呀?”韩嘉莹就像是问题宝宝一样,直接三连问。
“嗯,现在一个人在酒店,想你了……”许秋懒洋洋道。
“师兄,你,你说什么呢~”学妹瞬间脑补出了很多场景,脸刷的红了。
“不逗你啦,”许秋笑了笑,问道:“实验进展怎么样?”
提到实验,韩嘉莹恢复了沉稳,正色道:“H4x体系涉及到硅烷侧链的引入,需要从头合成BDT单元,步骤比较多,现在正在合成,PBDB-T原初体系,可以直接买到单体,今天就可以拿到最终产物,不过要晚上才行,得稍微加个班了,至于对PBDB-T体系的改进,打算下周开始做。”
“好呀,”许秋关心道:“也别太累了,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
“嗯~我知道~”韩嘉莹乖巧的点点头。
“对了,”许秋随口问道:“陈婉清学姐呢,没在吗?”
“噢,她在做实验呢。”韩嘉莹说道:“昨天听到你效率破10%的消息,她现在像打了鸡血一般,打算今天、明天加班两天,把IEICO和IEICS两种材料给肝出来,然后周日做一批器件出来。”
“学姐这么拼啊,”许秋咂了咂舌头:“本来以为魏老师不在,她会划划水的。”
“唔……”韩嘉莹提议道:“要不你来劝劝她。”
许秋想了想,摇摇头说道:“那倒不必,都是自己选择的路。”
和学妹又聊了一会儿,许秋挂断了电话。
学姐和学妹那边一切正常,邬胜男的工作许秋在离开学校前也已经交待过了,就是用昨日配好的那些溶液再做一批器件。
这次只需要做四个体系,可以多涂几片练练手,给体两种,PCE10和H22,受体两种ITIC和FNIC。
至于另外几个基于IDT-ICIN-4F/4Cl/DM非富勒烯受体的体系,许秋打算暂时放弃,先不报道这些结构,把这些策略应用在ITIC基准体系上。
许秋在酒店大床上躺着看了会小说,消磨着时间。
很快到了晚上五点半。
龚远江的一位博士生,来到开南宾馆接上了许秋和魏兴思,然后三人一起步行前往学校旁边的开南大饭店,进入了一个大的包间内。
许秋四下打量了一番,包间里的装修比较考究,仿古风格,摆放有一个红色的屏风,里面有两张大圆桌。
其中一张靠门的桌子,坐着十几位20多岁的年轻人,有男有女,女生偏少些,大概率是龚远江的学生们,那位带他们过来的博士生进入包间后就直接到这张桌子前坐下。
另外一张靠里面的桌子,坐着的则有老师,有学生,还有一个外国人,白皮肤,络腮胡,长脸,高个子,特征很明显,目测就是来自漂亮国的Bazan。
魏兴思出现后,龚远江笑着起身迎接,和他握了握手,并向众人介绍:“这位是魏兴思教授,我多年的老朋友了,前几年刚从漂亮国回来的,旁边的这位……”
魏兴思接话道:“这是我的学生,许秋。”
“你就是许秋啊。”龚远江也伸出手来,和许秋握了握,随后拍了拍许秋的肩膀:“小伙子,不错嘛,看着挺精神的,文章也写的很好。”
“那都是魏老师指导的好。”许秋谦虚笑笑。
“我们别站着聊啦,快坐吧。”龚远江笑了笑,指引魏兴思和许秋落座。
他们这番交流声音不小,龚远江的学生们基本都听到了,纷纷伸着脑袋朝这边看。
许秋在有机光伏这个小圈子里还是比较有名的,毕竟发表了不少高质量的文章。
PS:今天是双倍月票的最后一天了,加更一章,求一波月票和推荐票。
PS2:当前600左右月票,欠更1W2,目前已还4000+。
月票小调查,你的月票都去哪里了:
A.投给你了
B.投给其他人了
C.撕掉了
D.我没有月票
306 主动的妹子(求订阅)
龚远江的学生们在看文献的时候,一般是通过通讯作者的区分这是哪个课题组的工作,不过也会看文章的一作和二作,对于那些能经常出现在论文一作和二作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印象的。
像他们平常交流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师兄,你看魏兴思组的许秋又发了一篇高质量一区,上次是AM,这次是NC,而且做的是3D-PDI体系,分子结构和我们很像哎,效率有8%,卧槽,打破了PDI体系的世界纪录。”
“就是之前那个开发出PCE11的许秋?”
“就是那个许秋,我看了通讯作者,都是魏兴思,前段时间他们还发了一篇ACSEL,写的是非富勒烯综述,看来打算往这方向发展。”
“这家伙怎么这么生猛啊,同样是3D-PDI体系,为啥我这个结构的效率只有5%,怎么做都做不上去,你先把NC的文献传给我,我参考参考。””
“好的,师兄发你邮箱了。”
“……原来是这样,稠环化,引入硒原子,我们也可以这样试试,我的结构和他的相似,可以直接套用他的经验。”
“这里还有另外一篇EES,也是3D-PDI体系,也是魏兴思组的,许秋是二作,不,是共一,卧槽,效率更高,有9%。”
“快,快,把那篇EES也发给我。”
许秋、魏兴思落座后,包间里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位老师,各自带着助理、小老板或是得意门生。
五点五十六分,待人都到齐后,龚远江吩咐服务员开始上菜,然后按照众人在有机光伏领域的学术地位,一位位的介绍。
首先是Bazan,这是最早期研究有机光伏领域的那一批人,之前许秋的一篇文章还疑似到了他的手中,给出了非常专业的修改意见。
现在Bazan的年龄已经60+,不过看起来还非常的精神,旁边带着一位女性助理兼翻译,看起来像是一位华人,或者是混血,年纪不大,不到30岁的样子,当然也可能是保养的好,还蛮漂亮的,黑框眼镜,OL装,黄发大波浪。
许秋不禁开始想象她和Bazan的关系,莫非国外也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既然师生恋不可以,那我和助理不就行了。
就是这年龄差距实在是有点……
然后是三位“长江”学者,徐正宏、臧超军和卢长军,其实,一共有四位“长江”,龚远江本身也是“长江”,不过他是东道主,和来访人员都认识,就没有进行自我介绍。
徐正宏,年龄55+,看起来比较瘦削,穿着熨烫的整整齐齐的西装,神色比较严肃,不苟言笑。
他没有带学生,带来的是组里的小老板,一位30多岁的年轻教授,梁浩贤。
之前徐正宏课题组开发出IDTBR材料,并发表在《自然·材料》上,其实就是梁浩贤的手笔,那篇论文他是第一作者,也是通讯作者。
臧超军和卢长军,分别是中科院以及清北大学的教授,年龄也50+,因为两所高校和研究所就在津城的隔壁,过来比较方便,所以来的比较早,下午龚远江就在招待他们两人。
他们两人各自带了一位男学生过来。
接下来,是两位“杰青”级别的教授,分别是川大的郑笑,还有京航大的鲍原友,郑笑是自己一人过来的,鲍原友也带了一名男学生。
最后,是唯一一位“青千”,魏兴思,对他来说,桌上的其他老师都是大佬,“帽子”级别都比他高。
尤其徐正宏甚至有望更近一步,成为院士。
国内的两院院士总数非常少,还要照顾到各行各业,科学院和工程院各自800人左右,基本是一个老人“上去”,才能有一个新人上去,大多数研究者都止步在了院士后备役,也就是“长江”学者。
对许秋来说,整张桌子上,除了魏老师外,他一个人都不熟悉,不过他也不在意,他今天就是来蹭饭的,领略一下津城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