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353节

  然后,许秋继续修改《科学》文章。

  之前,他只是把初稿给写了出来,得到的并不是最终的版本。

  在一些细节之处,还需要继续雕琢,尽量让别人看到这个工作,能够有更多的启发。

  而不是说让别人看完以后,只觉得:“他们把效率做到了多少多少,哇,好NB!”然后就没其他收获了。

  因此,除了突出器件高效率外,文章中半经验分析的地方,同样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点。

  半经验分析这一部分,虽然是后来补上的故事,但对于材料这类应用科学,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的。

  因此也不需要太过于纠结谁先谁后,只要好用就成。

  在这里,许秋展开讲了具体的材料选取规则,也即在排除器件加工工艺的因素下,怎么进行材料的选择和设计。

  另外一点,就是PCBM的问题,之前许秋一直只是把它当做是辅助调控光吸收的手段,现在可以把它可能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添加进去。

  不过,受限于2500字文章篇幅,许秋加了一些内容,就必须把一部分不那么重要的内容,转移到支持信息中。

  这个过程还是比较痛苦的,自己码出来的字,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个都不舍得丢。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就到了下午五点多。

  许秋改了一天的文章,有些腰酸背痛,不得不说,改文章这活儿比和学妹一起玩游戏都要累。

  实验室里,韩嘉莹刚刚完成了器件的蒸镀,正在进行关闭分子泵的操作。

  叠层器件的制备周期还是比较长的,要是普通的单结器件,如果从上午开始做器件,估计现在都已经蒸镀好、测试完毕了。

  看现在这个样子,肯定是无法在五点半之前完成这批叠层器件的测试工作了。

  于是,许秋和韩嘉莹商量了一番,决定先一起出去吃个晚饭,然后再回实验室进行器件测试。

  反正短时间把器件存放在真空氛围中,大概率不会变坏。

  说起来,明天周六,刚好是元旦,他们两人还买了凌晨零点的跨年电影票。

  刚好吃完饭,回来做一波实验,再一起看跨年电影,日子非常的充实。

  晚饭的地点,韩嘉莹挑选在了大学路上新开的一家名为“欢乐送”的川菜馆。

  之所以不去五角场商圈,是因为今天元旦前夕叠加周五,那边想必人会非常的多。

  结果,等许秋和韩嘉莹到了“欢乐送”,发现这边的人也不少。

  不过,来都来了,两人就取了个号,发现前面还有40多桌要等位。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一直等了近一个半小时,到晚上七点多,两人才在服务员的带领下进入餐厅内。

  这边的菜品味道还算不错,当然,可能也和本身是川菜是有关。

  因为有辣椒、花椒这种调味剂的存在,川菜要做的好吃,门槛比其他菜系要稍微低一些。

  反正无脑放辣椒就是了,辣到一定程度上,根本分辨不出来食材原本的味道。

  这或许也是川菜能够火遍全国各地,甚至传到国外去的原因,辣椒是个好东西啊。

  本来韩嘉莹之前都没有怎么接触过川菜的,现在被许秋带着,也投入了川菜的怀抱。

  大约晚上八点半,吃饱喝足的许秋和韩嘉莹返回材一。

  这个时间点的材一,除了门房里的大爷还在开着灯看电视外,其他房间基本上都黑着灯,216、218也不例外,看来大家都过节去了。

  许秋和韩嘉莹进入216,穿上实验服,开始干活。

  一般单独测试器件的J-V特性曲线,还是比较快的。

  因为不需要装样品托,直接在手套箱内接线就能测试,所以差不多三到五分钟就能测完一片,拿到十多个数据点。

  一批标准器件12片,也就是需要花费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

  但如果器件性能较好,需要J-V曲线连同外量子效率EQE一起测的话,就比较麻烦了。

  因为测EQE曲线需要把器件装到样品托中,拿到手套箱的外面测试,拆装、传送、调试再加上测试,测试一片器件的时间要花费五到十分钟。

  如果既测试J-V,又测试EQE,12片器件,加起来就要花费两到三个小时了。

  现在是八点半,时间上倒还算来的及。

  不过,许秋也不知道是该祈祷这批器件性能好一些,可以取得效率上的突破;

  还是祈祷这批器件性能差一些,不用测试EQE,让他们节省一些体力,好在跨年电影过后能有一些额外的活动。

  韩嘉莹并不知道许秋心中所想,她双手伸入蒸镀手套箱,打开蒸镀舱门,将叠层器件从样品托上取下,然后随意夹取了一片。

  许秋看了眼学妹夹取基片上的标注,发现刚好是模拟实验室中对应的最优条件,还挺巧的,他心中嘀咕着:

  “模拟实验室中,这个条件下的器件效率是16.22%,现实中,如果器件不出问题的话,最高应该能做到15.5%,或者能有15.6、15.7、5.8%?”

  “嘭——”模拟太阳光源启动。

  “滴……”源表启动。

  源表上的电压、电流数值飞速的变化着。

  器件性能的结果显示在了电脑屏幕上。

  “16%!”韩嘉莹看到这个结果,两腿一并,激动的说道:“师兄,16%!16%!”

  许秋一句“卧槽”脱口而出,这是什么情况?

  效率居然有16.15%,都快赶上模拟实验室中的数据了,许秋有些想不通。

  他先是从后面给了学妹一个“爱的抱抱”,随后说道:“换一个地方,再测试一下?”

  结果,换了一个点,效率仍然有16.09%,非常的稳定。

  继续更换测试位置,效率还是有16.07%。

  许秋脑海中开始分析可能的原因。

  他并不认为这单纯是因为学妹欧气满满,一次实验就刚好把效率数据波动到了最大值附近。

  在实验方面,如果出现异常差的情况,那可以归因于运气不好,或者说没做好实验。

  但如果遇到了异常好的情况,多半不是运气成分导致的,而是背后有其他因素在推动着。

  PS:求月票,嘤嘤嘤,现在月票是1443票,期待明天早上起来能看到是……****票?

  

465 连续突破,剑指17%!(求月票)

   不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既然现在的器件效率已经超过了16%,那么外量子效率EQE曲线就肯定要测试了。

  于是,许秋向韩嘉莹打了声招呼:“我去给EQE的电脑开机,预热一下,等会儿要测试。”

  “好哒~师兄~”韩嘉莹用甜腻腻的声音说道,当只有他们两个人在场的时候,学妹会比较放的开,而平常人多的时候,她就比较含蓄。

  说完,学妹还开心的哼起了歌,“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显然是对自己拿到的16%效率数据非常满意。

  许秋笑着摇了摇头,走到旁边的实验台,打开EQE的电脑。

  在测试样品的EQE曲线之前,还需要连接线路,测试标准硅电池的EQE曲线,进行标定。

  其实,如果想偷懒的话,等下可以只测试最佳叠层体系的EQE曲线,这样就比较省时间。

  不过,从数据完备性的角度来讲,最好还是全部都测试一遍。

  因为万一之后要用到某个数据,结果发现之前因为偷懒没有测,那可能就需要把整个体系的器件全部重做一遍,再进行测试。

  而且,有时候做一遍器件都不一定能拿得到所需要的数据,需要重复两遍、三遍,甚至更多次。

  尤其是要发表《科学》这种档次的文章,对于数据完备性的要求非常高,在投稿的时候还需要额外上传全部的原始数据文件。

  而像平常投AM之类的文章就不需要上传原始数据,只需要上传正文文件以及支持信息即可。

  许秋自然没有选择偷懒的做法,打算把所有器件都测试一遍。

  主要也是因为现在是他和学妹两个人合作进行实验,一个负责J-V曲线的测试,一个负责EQE曲线的测试。

  同样的工作量分摊开来,所花费的时间就只有原先的六七成,可能总共花费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

  而现在距离晚上十二点还有三个小时,时间上肯定是来得及,不需要那么赶。

  于是,许秋一心三用。

  一边操作EQE的电脑进行测试,一边陪着学妹聊天,一边在脑海中思考这次器件效率数据异常高的原因。

  思来想去,许秋发现主要有两个变量。

  一方面,是实验操作者的变化。

  之前主要是由许秋自己和莫文琳进行叠层器件的制备,这回换成了韩嘉莹。

  虽说学妹也是自己教出来的,操作习惯上按理说应该和自己并无太大的差别,但许秋也不能完全排除这方面的可能性。

  毕竟,人和人之间,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不过,就算真的是这方面的因素,现在也无法验证。

  只能让学妹下周过来,再做一批器件试试,看能不能把这个结果重复出来。

  另一方面,平常许秋他们做叠层器件的时候,通常会算好时间,等蒸镀完毕后直接进行测试,中途不会有太长时间的停留:

  如果下午五点半前能来得及测试完毕的话,那就下午测试;

  如果下午来不及完成测试,而数据又急着要的话,那就点外卖,加班把数据肝出来;

  如果数据不急着要的话,那就延迟蒸镀的开始时间,把蒸镀预期完成时间安排到晚上七点半之后,这样可以在休息过后进行实验。

  换言之,以前叠层器件的制备、测试等一系列过程是连续的。

  而这次,学妹在下午五点多蒸镀好叠层器件后,并没有立即进行测试,然后让蒸镀好的器件又在蒸镀舱的真空环境中放置了大概四个小时,一直到晚上九点左右,才开始进行的测试。

  也就是说,这批器件的制备、测试中间,有了大约四个小时的空窗期。

  如果放在平常,许秋肯定不会怀疑是这方面的原因,但现在他有些实在找不到原因了,只能从细节的地方着手考虑。

  而且,有机光伏器件也比较特殊,它的有效层是一种多相共混的体异质结结构。

  理论上,一旦器件被制备出来,只要不是处于绝对零度的条件下,有效层的形貌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

  也因此,即使是同一个器件,在不同时间去测试它,得到的结果都会是不同的。

  只是人们一般不太会去考虑较短时间尺度下的器件性能变化,通常都是存放几百、上千个小时,来验证器件的稳定性。

  因为短期器件的存放,会受到影响的因素太多,难以进行控制。

  这时,许秋突然灵机一动,回忆起大约一年前,自己刚刚进入课题组的时候,田晴和他讲述的一段实验经历:

  “我周五蒸镀好的器件,把它们放在了蒸镀舱中存放,周日跑过来测试,器件效率居然比平常还高一些……”

  自那以后,组里其他人做器件都是半天,或者一天完成一批;

  而田晴就要拖到两天,甚至三天才完成一批,只有偶尔来了实验兴致,她才会在一天内把器件给做完。

  当时,许秋听到田晴的解释也没有太过在意,只当她是在给自己划水找借口。

  现在想想,田晴当时可能并不是在说谎,她确实发现了一个独特的实验现象。

  而且,她说的这个现象,或许也是具有普适性的,比如在叠层器件中同样适用。

首节 上一节 353/3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