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9:开启黑科技时代 第258节

  其实陈潇说这话,都已经过线了。

  如果李教授不是陈潇的朋友,两人没有在学术上那种知音般的交流,陈潇也是绝对不会出头的。

  但是事已至此,自己责无旁贷。

  陈潇直接出去找了李凤梅,详细的阐述了治疗的全过程和可能遇到的危险。

  在李凤梅纠结和犹豫的时候,陈潇一句话把李凤梅和李鼎盛的其他家属打动了。

  “手术要是失败了,最坏的结果就是李教授离世。但是我们在这里干耗着,什么都不做,李教授必定会离开。”

  “生命只有一次,但凡有一点希望,我们都不能够放弃。”

  李凤梅同意了。

  陈潇对周院长说道:“要是301医院不同意手术,我们就转院去私人医院或者是其他有条件地方,出了问题我负责。”

  陈潇这话,对罗勇的触动很大。

  陈潇是什么人?

  一个私人公司的老板而已,他都有当担,更何况是夏国科学院这些和李鼎盛共识了几十年的同事和老朋友。

  罗勇也豁出去了,说道:“不用找私人医院了,就是我们医疗中心的职工医院,要出了问题,我罗勇承担!”

  周慎之忽然之间很是感动,什么是科研工作者?就是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去做正确的事。

  虽然这种事的后果会很严重,甚至会承担责任,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

  周慎之说道:“我和李凤梅商量下,立刻办理转院手续。”

  家属签署同意书后,李鼎盛办理了转院手续,转到了夏国科学院的职工医院。

  这里的医疗条件肯定不如301,很多媒体看来,李鼎盛这个时候转院,肯定就是等待着死亡了。

  在听说这一次转院不是家属的本意,而是夏国科学院医疗中心的建议之后,很多媒体开始质疑了。

  众所周知,全国最好的医疗机构之一就是301,相比之下,职工医院就要简陋许多。

  特别是那些为了抓取眼球的无良媒体,知道了周慎之和罗勇的联系方式,对其电话狂轰乱炸想采访这件事。

  周慎之和罗勇刚刚走出了医院门口,就被很多电视媒体以及报社给围住,希望采访周慎之和罗勇。

  “你好,我们是《新津报》的记者,请问一下周院长,我们听说在你们的劝说下,李教授的家属们才同意转院。”

  “我们都知道,职工医院的医疗条件不算是燕京最优秀的,这一次转院是否意味着放弃治疗?”

  “罗主任你好,我们想知道,这一次夏国科学院治疗中心在治疗李教授的过程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现在是否已经放弃治疗?”

  李鼎盛在国际学术界也非常有名,特别是在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以后,他更是在米国物理学术界挂上了名字。

  这一次,李鼎盛肺癌晚期在持续在ICU没有出来,也得到了西方媒体的关注。

  西方的媒体很多时候都不喜欢报道夏国成功的地方或者是优秀的地方,而是比较爱关注夏国的负面新闻。

  一位金发碧眼的记者就上前提问说道:

  “我们是CNN驻燕京记者,据我们所知,李教授是肺癌晚期,肺癌在全世界都是难题,李教授的离世对整个夏国科学界意味着什么?”

  “还有一个问题便是,李鼎盛教授今年才刚刚六十岁,就罹患肺癌,这是否和夏国严重的污染天气有关,夏国顶级科学家的科研环境和健康是否能够得到保证?”

  CNN的记者提出这个问题其实是别有用心的。

  直接把李鼎盛罹患肺癌和夏国的环境以及科研环境还有对科学家的健康保证联系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全世界的科学家,这里的环境不适合科研。

  CNN的提问可以用更加直白的话去表述:看啊!这里的科研环境多么糟糕,顶级科学家的身体健康都没有办法保证,科学家怎么能够好好科研呢?还是来米国吧,无论是经费还是健康,米国能够给你一切保障。

  前面几个记者的提问还好,但是CNN的记者这样一问,让周慎之和的罗勇都愤怒了。

  这人都还没有死呢,怎么就提了,他的离世对夏国科学院意味着什么?

  这不是存心恶心人吗!

  还有就是把李鼎盛生病和夏国的自然环境以及科研环境联系在一起,这不是在胡乱的泼脏水吗?

  陈潇一直在周慎之的身边,听了这话之后,走过来,抢在周慎之和罗勇之前就回答这个问题。

  他问道:“你是CNN的记者?”

  记者点点头,有些骄傲地说道:“我是CNN驻燕京的记者。”

  果然!

  CNN的个性这几十年来都没有变过,都是喜欢用阴间滤镜,报道虚假新闻。

  陈潇点点头,说道:“刚刚你提的问题,我来给你回答。”

  “我们将李教授转院,并不是大家口中说的等着李教授离世,或者是放弃治疗,而是有更好的治疗方案!我希望你们下次来采访的时候,能看到已经恢复健康的李教授。”

  陈潇说完之后,和周慎之等人一起上车,离开了301医院现场。

  陈潇这话可把现场的记者惊呆了,这都肺癌晚期了,而且李鼎盛具体病情也被301的一些人有意或者是无意的暴露了出来。

  这种病就算是放在米国最先进的肿瘤治疗中心梅奥诊所也没有办法,现在这个年轻人居然说能治?

  当天,全国的媒体以及CNN等海外媒体全方位的报道了在医院门口对周慎之的的采访消息。

  重点报道了陈潇回答CNN媒体的话。

  大家的关注点也变了,从患病人是夏国物理学的泰斗级人物变成了夏国科学院能够治疗肺癌。

  物理学泰斗加肺癌的治疗,足实吸引了全球医疗界的眼球。

  特别是米国的梅奥诊所、安德森治疗中心、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全球最致命的肺癌和肺部疾病治疗中心,一下就被CNN等西方媒体的消息所吸引了。

  如果是夏国的普通民众说能够治疗肺癌这种话,大家一笑而过那就算了,但是说这话但是陈潇,而陈潇那个时候在夏国科学院周慎之副院长的身边。

  他说这话,已经被西方媒体认为是夏国科学院的表态。

  这种表态就很重磅了,算是官方的表态,得到了全球医学界的重视。

  安德森治疗中心,呼吸外科的主任罗切丝在看到这个新闻后,笑着对同事说道:“虚伪和恶心的夏国人,这种玩笑都能够开,医学一点严谨程度都没有。”

  罗切丝的助理笑着说道:“夏国科学家从来都是肮脏和虚伪的,他们除了抄袭这件事是真的,哪一件是真的,这件事当做是笑话看看就行了,别往心里去。”

  但是消息已经放出去了,已经有很多国外的医院或者是研究中心,致电夏国相关部门和夏国科学院,询问治疗相关情况。

  夏国科学院压力倍增。

第三百八十七章 全球医疗界强烈关注(2)

  “李鼎盛的情况我们都知道,你们的心情我们也能有理解,但是你们对国外媒体说,能够治疗李鼎盛,这个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是普通路人对西方媒体说出这种话,大家听听也就罢了,但是这种话出自你们科学院之口,这话就代表着咱们国家的最高科研机构的对国外媒体的承诺!你们知不知道他的影响是什么?”

  钱院长这几天已经接到了好几个领导打过来的电话,有部分电话的确是关心李鼎盛的身体情况,但是大部分电话都是在关心CNN的报道会对夏国科学院带来的舆论影响。

  李鼎盛的身体情况就是那样的,大家关心也起不了任何作用。

  但是作为夏国学术界最权威的夏国科学院,要是对着媒体信口开河,随意承诺自己无法办到的事情,由此造成的影响就非常的恶劣。

  这会损害夏国科学院的权威,甚至会损害夏国科研界的权威。

  领导说道:“我看了CNN放出来的播放新闻画面,周慎之身边接受采访的那个年轻人是谁?他怎么能够说出这种话,这话是否是周慎之授意的?”

  “我要求你们夏国科学院,立刻对外澄清,那个接受采访的年轻人是你们什么部门的?该处理的就处理!”

  钱院长苦笑一声,又有一些无奈。

  他说道:“李教授是夏国著名的物理学泰斗,我可以说,他生命的价值要远高于我自己。现在我们正在对他进行全力的救治。”

  “那个接受采访的年轻人,不是我们夏国科学院的人,是长天科技的实际拥有人,也是碳晶内存和碳晶硬盘的实际发明人——陈潇。”

  这一下对面愤怒的情绪不见了,反而是诧异。

  “陈潇!!”

  毕竟碳晶内存和碳晶硬盘给夏国的半导体行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两个产品是夏国的电子产品第一次出口在欧洲,也是因为这两个产品,夏国相关行业和部门第一次被邀请去米国参加全球的半导体峰会。

  虽然峰会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西方人在抨击碳晶内存以及碳晶硬盘,但是行业内的人都知道,这种抨击其实是发自内心的嫉妒。

  钱院长再次补充说道:“这一次我们的确采用了新的治疗方案,由陈潇主导。”

  对方沉默半响后说道:“既然是这样,我们这边全力配合!西方舆论那边你们就不要担心了,我们知道处理。”

  钱院长这才长舒口气,又莫名的笑了。

  领导发火归发火,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比较给力啊!

  陈潇这边的准备已经接近尾声。

  夏国科学院的医疗中心和职工医院全力配合陈潇。

  陈潇看着自己身后的团队,都有一些不好意思。

  团队的全部都是博士生或者研究生,还有好几个是副教授。

  而陈潇不过是个本科生而已。

  陈潇觉得不好意思,团队可以没有这样觉得。

  他们对陈潇的这一次新的治疗方案十分惊讶也十分好奇。

  这就是科研的魅力。

  大家都把这一次和陈潇合作的机会当做是学习的过程。

  陈潇经过详细的计算,得知健康的人体每分钟需求的氧气是200~300ml。

  安静的时候需氧量比较少,运动的时候比较多。

  这一点氧气看起来很少,但是对于整个红螺菌和蓝细菌来说,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经过基因剪切之后,菌落的代谢氧数量有所增加的,但是针对每分钟200到300毫升来说还是不够。

  陈潇进行测算,以菌落全部存活为前提条件,大约一立方厘米每分钟能够产生2毫升氧气。

  也就是如果保证患者基本能够存活,那么整个菌落的体积不得少于100立方厘米(标准浓度下的100毫升)。

  但是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最好是有一定的几率和效率的。

  并不是一定有氧分子进入,那么血红蛋白就绝对会与其结合。

  也就是说,所需要的菌落必须远远大于一百毫升,这些的标准菌液不能够集中在某个静脉处(静脉含氧量少,更有助于气体交换,肺动脉和肺静脉恰好相反)。

  最好的办法是分布在身体连接微静脉的毛细血管处。

  只有这样,菌落才能够不断的代谢产生氧气,并且和血红蛋白结合。

  这一个难点解决了,还有几个难点比较麻烦。

  电子!

  基因改良后的菌落需要捕获电荷作为能量,人体本身是不带电的,就算是血液系统里面有微弱的电荷,这也没有办法利用。

  唯一的方法就是在整个血液系统中创造电荷,这种电荷既能够被微生物利用,又不会对人体的正常生命体征产生影响。

首节 上一节 258/11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