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科技到超级工程 第85节

//我觉得,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这就是本书的爽点啊。

叶铭沉默三秒,然后瞬间坐起身!

“我靠!”

“脏话!”

“不!表示兴奋!”

叶铭深深地吸了口气,双手握拳。

黑夜中,他的眼睛闪闪发光!

这个技术他懂!

——随机图纸迄今为止他开了四张了,从一开始的涉波共振到后面的反物质约束装置再到GTRGD材料,再到现在的“纠缠态光子约束阱”。

这些技术,他要么看不懂,要么用不上。

只有这个,他一眼能懂,然后也知道能够用上!

“开启模拟。”

进入模拟空间后,叶铭轻车熟路地将意识引导到了目前尚未进化出人类的地球上——抱着反正又不费自己电的念头,他一直在让超级模拟对宇宙演化进行模拟。

当然了,现在的地球,离真实的世界差得还很远。

这本质上是由叶铭以及伊塔对这个世界的本源认知所决定的。

“来,看一眼。”

随着叶铭话音落下,蓝天白云的空中,也骤然升起一个硕大无比的“模型”。

它是如此的巨大,宛如一座太空堡垒,以至于叶铭有错觉,眼前这些砖墙一般的马赛克,是不是就是原子结构。

“卧槽,这么大?你这是约束小行星的吧?”

“我建议你在仔细看一看它的微观尺度结构,因为它的结构很小,不超过三毫米。”

然后叶铭眼前便现出了结构图和尺寸——果然,真实尺寸,大概就绿豆大小。

叶铭怔了一怔,然后马上意识到这个尺寸下,对纠缠态光子来说,它意味着什么。

(今后调整时间为中午12点更新,有加更就在晚上8点。如果12点更新量的话,也会晚8点补上)

(另外,老读者应该知道,我上本书270万字,无一天断更,信誉保证,童叟无欺。)

(所以,可以求一下月票了吧?)

上架日更完说点能吃

是这样的。

这本书,一开始其实无论是编辑也好,还是朋友看也好,都认为大有钱途。

因为开局很好,黄金三章很牛皮,装逼到位,悬念拉满。

但后面……就渐渐不行了。

编辑提醒我多次,要多在教室混,多交流……反正就是换着法子,变着场地的装逼,拉爽感就完事了,然后黑科技做辅助,提升主角能力,再结合网络喷子的质疑,到时候直接一波带走之类……

同时一定要考虑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不要提太多的名词,术语什么。

坦白,其实我一开始确实是想这么写的,开始也确实在这么写——只是因为还是想写点不同的东西,所以就写了RC战队比赛,也引入了ACM比赛。

没错,这两个比赛,本质上就是为了给主角一个装逼的舞台,同时给主角拉团队的。

但写着写着,突然发现不对。

因为突然有一天,我突然写不来了。

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了。

我满眼都是主角要如何利用去蹭课的场景来完成一次完美又低调的装逼行为的大纲,但我脑子里却一片空白,写什么删什么。

大家可以回头看【抛弃汇编】的那一章,陈教授和沈如海一起进教室。安排这两人,一个是给主角搭舞台的,一个是捧哏的——以过来人的身份捧哏。

但到了后面,我实在写不下去了。于是删掉了大部分内容,重新写,通过主角和伊塔的交流,引出主角对伊塔的调教,然后奠定一下今后颠覆操作系统的基础。

我知道,这样肯定是不讨喜的。

但……唉!

——不骗大家,在我最烦躁的时候,我脑子里面都没有故事了,彻底写不下去了。

还好,后面调整了心态,也获得了编辑的支持。

在此,真的要感谢水墨,感谢透明。

五组流弊!

于是我又满血复活,脑子全是技术线路和未来的故事情节,而且这些情节不是靠装逼来推动——当然,轻松的环节肯定还是有的,不会太过于干涩。而且还会涉及到对现实某些产业的毁灭性摧毁,很爽的那种,大家拭目以待即可。

因此,我对书中世界的未来充满信心。

所以,也恳请大家给本书信心。

最后说一下本书的逻辑……

本质上,本书的所有黑科技逻辑,都是基于“系统无缘无故出现在脑子里,还能发任务,统计任务”这一现象的推衍而诞生的。

而我也会往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方面写下去。

所以今后可能会出现很多看起来很叼毛的技术,大家不必紧张。(笑

——因为那是一个“脑子里会无缘无故出现一个系统”的世界,那个世界,科学意义上,一切皆有可能。

以上。

鞠躬,求月票,求订阅。求打赏。

第106章 有限的推理

叶铭控制着视野在空中穿梭,但这个模型实在太大,就算他能一念千里的“飞”也无济于事。

最终伊塔模型缩小到了十米见方。

叶铭这才能一眼看个清楚。

从结构上,这个光子约束阱还真如其名,整体上像一口井。

但无论是井口还是井底以及井墙,都有密集的电路和电极。

“放大一点我看看。”

“再小点。”

“去掉衬底我看看。”

“卧槽,下面还有这么多触点的?”

伊塔一直默默地配合叶铭,此时不禁道:“大惊小怪有意思吗?”

“有意思!而别用反问。”叶铭呵呵一笑:“你这样我总觉得就跟我14岁的表妹一样。”

“……”

“叛逆期的小孩,老爱用反问句。”

“叶铭。”

“你说。”

“有没有一种可能。”伊塔的声音异常冷静:“如果按照物质化存在的时间矢量长度来计算,我应该比你欧喔得。”

叶铭无言以对,在地球的上空生成了六个巨大的圈圈。

。。。。。。

叶铭注意力重新集中在电路上,准确地说,是集中在那些密集的电极和电路上。

这验证了他对伊塔所在文明的很多猜想。

首先就是,这个文明和人类必定有着密切到照镜子一样的关系——或许就是未来的人类也说不定。

因为无论是技术图纸所展示电极还是电路还是各种公式符号,都遵循着人类科学对电子领域设计的规律。

而换成其他文明的话,必定不可能如此的吻合与了解。

什么?伱说系统的创造文明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大神”文明?

——若无必要,勿增实体。

意思是能简单的事就别搞复杂了。

并且引入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文明,这种比玄学还要更高维度的神学……也忒没意思了。

然后又因为无论GTRGD材料的催化也好,还是这个量子约束阱也好,“直接作用系统”都是电极和晶振。

所以也印证了叶铭的第二个猜测——该文明对“以电磁波来完成各种场和波的转换”的技术已经非常普遍。换言之就是,他们一定是掌握了更高级的有关粒子和场的知识。

至于其他的……

叶铭看着眼前的光子约束阱。

毫无疑问,该文明的计算工具是量子计算机。

而且还是光量子计算机!

不然自己眼前这个用来约束纠缠态光子的玩意是用来干什么的?

量子纠缠通讯吗?人家都能用维波进行跨纬度交流了,还需要你量子纠缠?

然而,当叶铭再次检查着电路后,他突然低吼。

“卧槽,不对!”

“什么不对?”

“这些触点对应的接口电路呢?”

叶铭把视线投向底部的触点,整个人有点傻眼:“没有接口电路,就给我一个约束阱有什么用?”

“确实。”伊塔难得地表现出了认同。

“这就相当于给我一个CPU插槽底座,而不给我主板电路。”叶铭抓狂起来:“我要它有什么用?”

“确实,应该给你一个量子计算机的工程图的。”伊塔再次赞同。

听到这句,叶铭慢慢冷静了下来,片刻后,他哑然失笑。

伊塔的话里虽然带着一点阴阳怪气,但说的……没错。

系统确实是把一个量子计算机的技术给拆分了出来……

而且之前的技术图纸,似乎也都不是某个独立产品的技术。

就算生成GTRGD材料的芯片,也仅仅只是材料生成,而非完整的产品方案。

首节 上一节 85/5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