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别提了,这几天熬夜和吃宵夜,痛风发作。”
一旁的老黄也是一脸感慨人生不易:“人到中年,各种毛病就找上门来。”
突然江淼眉头微微一皱。
【状态: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脚部存在痛风石37处、高血脂症、中度脂肪肝、胆囊息肉、膀胱炎…
体内含有外来人工药物成分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血药浓度…)、“醋酸地塞米松”(血药浓度…)…(可展开)】
‘怎么回事?竟然服用糖皮质激素?而且还是两种?’江淼大吃一惊,他赶紧询问道:
“耀哥,你吃药了没?”
“吃了,是我老婆从公平镇一个老医生那里开的药,他家的药是用一种树根做的,听说是祖传秘方,对身体没有危害,而且效果不错,我一痛风就吃,马上就见效。”
江淼顿时无语,不过不好直接说,而是询问了一下:“耀哥,那药你身上有没有?”
“有,我早上吃了一包,现在还有五包。”江耀一边说,一边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密封袋,里面装着5小包药。
“我不太放心,你暂时别吃这个药,给我两包,我找我朋友帮忙检验一下。”江淼从密封袋中取出两包药粉。
“真的有问题?”江耀也紧张起来了。
江淼也说了自己的猜测:“毕竟纯植物药材,除了鸦片这一类违禁品,剩下的很难马上见效,我怀疑是激素药或者非甾体抗炎药。”
闻言,江耀也是冷汗直冒:“那就检验一下,无论有没有问题,但求一个心安。”
“放心,结果两三天就出来。”他转过头看向李文娜:“文娜,待会把这两包药粉发顺风快递,地址和收件人信息我微信发给你。”
“好的,老板。”李文娜接过药包,放入自己的公文包侧袋里面。
江淼又提醒了堂哥一句:“耀哥,有病就去医院,别随便信那些野路子,待会谈完,你就去医院看一下。”
“我待会就去。”江耀也有些后怕。
半个小时后,江淼和两人谈好了下一个项目,再建设20亩室内养殖基地。
价格还是按照上一次的标准,就是基础工程1000万、配套设备720万,总共1720万。
谈好了合同,堂哥就急匆匆去看病了,老黄也告辞离开。
江淼则将地址和联系人电话等发给李文娜,让她尽快发快递过去。
然后他又拿起微信,给之前一个认识的博主发了一条信息,对方是江淼在B站认识的博主,专门从事药物临床研究,主攻痛风药类型,同时还在网络上接受有偿的药物检验。
很快博士的工作室助手就回了他,江淼给对方说了一下情况,同时还发了委托检验的费用过去。
虽然他可以一眼看出那药粉的具体成分,可这件事没有办法直接说,必须给一份具体的检验报告才可以一锤定音。
而这件事也提醒了他,要关注一下家里面老人的用药,特别是那些所谓的速效民间神药,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第16章 新方向
10月黄金周。
公司给一部分员工放了假。
不过江淼和姐夫还在盐町村养殖场,两人这几天一直在谈租用鱼塘的事情。
目前已经谈下了两家,一家40亩,一家50亩,一共90亩鱼塘,外加3亩空地。
3号又谈下最后一家,这家就在养殖基地的旁边,一共有120亩虾塘,还有8亩水田,是几户合作开办的对虾养殖场,也是比较难搞的一家。
毕竟合伙做生意是最容易闹矛盾的事情,5户合作的村民之间,这几年因为各种大大小小的矛盾,现在已经闹得关系僵硬,养殖场也快经营不下去了。
为了避免麻烦,江淼本来是不打算要的,最后还是姐夫出面,分开和5户村民进行谈判,拿下了这120亩虾塘和8亩水田。
平均每亩每月1430元租金,租期10年,违约金50%。
这些池塘和水田空地,加起来一共有210亩池塘、12亩空地。
江淼将新的室内养殖基地规划在老室内养殖基地的旁边,面积是20亩。
很快堂哥的工程队就进场填土、加固地基、铺设地下管道等。
估计年底可以完成工程建设。
推土机、渣土车、挖掘机有条不紊地施工着。
江淼在工地看了一会,和堂哥聊了一会,将昨天刚刚检测完成的检测报告发给他。
“耀哥,果然不出所料,那药粉里面有两个激素,地塞米松和醋酸地塞米松,吃多很容易股骨头坏死,以后别随便吃那些民间偏方药了。”
“这个扑母,竟然下激素给老子吃,我要去举报他。”江耀破口大骂起来。
江淼赶紧提醒道:“举报可以,不过你可别冲动去打人之类,现在不比以前了。”
“我知道。”江耀自然不会冲动,毕竟这几个工程做下来,他可是赚了不少钱,没有必要为了这种人去冒险。
两人又聊了一会,江淼便回去隔壁的养殖基地。
不过他没有去看鳗鱼繁殖池,而是来到了养殖基地后面,这里放了4个集装箱堆叠的集装箱房。
集装箱房一侧,则是一排塑料大棚,面积有半亩左右,这地方是之前改造剩下的菜地改造的。
在大棚隔壁,就是昨天签合同租下来的8亩水田。
江淼并不打算用这8亩水田作为新养殖基地的用地,而是打算作为大棚区。
打开集装箱房。
里面陈列着大量玻璃瓶、塑料瓶,瓶子上还贴着专门的标签。
这些标签上写着“甲基磺酸乙酯”、“硫酸二乙酯”、“亚硝基乙基脲”、“乙烯亚胺”、“5-溴尿嘧啶”、“2-氨基嘌呤”、“马来酰肼”、“亚硝酸”、“叠氮化纳”、“秋水仙素”等。
这些东西都是化学药品之中,可以促使细胞产生基因突变的化合物。
用专门的箱子,拿了一些化学试剂,他来到了隔壁的集装箱房内。
这个房间里面,则陈列着两排铁架子和一张铁桌子,架子上,放着一个个玻璃培养皿。
玻璃培养皿里面,是大大小小的种子。
在今年七月份开始,江淼就开始在这里进行秘密的实验,项目是培育种子。
对于拥有鉴定面板的江淼而言,培育种子的难度直线下降,毕竟很多农业育种公司或者机构,他们要从一大堆品种之中,培育出一个商业化品种,时间是漫长的。
如果是草本植物,要研发培育出一个有商业价值的新品种,则至少5年起步。
如果是木本植物,这个时间至少要10年起步。
为什么如此困难和漫长?
答案就在验证品种这一步上。
让种子发生基因变异很简单,无论是物理手段的紫外线、X射线、快中子、超低温冷冻等;还是化学手段年;乃至转基因技术等,都可以大批量让种子产生基因突变。
可是基因突变完成之后的种子,实验人员是没有办法短时间内,摸清楚其变异的具体情况的。
这就需要通过种植、观察、化验、挑选比较好的个体,再结种子,再播种、观察、化验,如此往复循环好几次,才可以初步弄清楚这些种子的变异情况。
因此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成本。
而江淼此时却不一样。
他可以直接看到每一颗种子基因突变之后的情况,包括其成活率、植株大小、结果大小、果实甜度、纤维素含量、各种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等,以及最重要的遗传性状稳定性。
这让江淼节约了99%的时间,基本只需要用化学试剂诱导种子产生基因突变,然后他利用鉴定面板,一颗颗挑选出其中有价值的变异种子。
被他挑选作为培育目标的植物,分别是草莓、香瓜茄(人参果)、大豆、紫花苜蓿。
之所以挑选这四种植物,他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这四种植物都是草本植物,培育种子的速度比较快。
其次,培育草莓和香瓜茄是为了经济考虑,这两个水果市场价值比较高。
而培育大豆和紫花苜蓿,则是为了以后考虑,毕竟这两个东西,关系到粮食安全、食用油安全、饲料安全的核心利益。
虽然江淼看不惯某些人,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这个时代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江淼也说不准,因此他只能多做一些准备。
做好了今天的诱导变异工作,江淼来到了集装箱房门口的塑料大棚里面。
经过两个多月的育苗、定植,几十株草莓苗已经变得枝繁叶茂,他拿着消毒之后的小刀和一杯多菌灵溶液,切下这些草莓的一部分枝条。
这些切下来的枝条,会被用于匍匐茎育苗,这是草莓种植行业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繁殖方式。
毕竟单凭一株变异株,很难产生足够的种子,无论是接下来的杂交育种,还是种子生产,都需要比较多的数量。
目前这个大棚里面,一共有35株变异苗,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具备遗传稳定性、高耐热、抗病、抗虫害、果体硬度比较好、甜度适中、产量高、还有特殊风味成分的变异品种。
不过有特殊风味成分这一点上,鉴定面板也没有办法给出具体的情况,必须出来后,品尝了才知道具体情况。
当然,由于他购买过各种草莓,也搜集了这些草莓品种的具体风味成分。
因此可以大体猜到一部分变异品种的风味情况,不过35株变异苗之中,有15株变异苗的风味成分是目前市面上没有的。
或者说不是没有,而是含量太低,从而导致无法感受到。
毕竟风味成分千奇百怪,在果实之中的含量也是不一样,含量比较高的成分自然容易被感受到,而那些不明显的,则会被忽略掉。
这就是这批变异苗可能存在价值的地方。
第17章 逐步好转
10月16日。
第三批2万条鳗鱼的培育,其中有四分之一,已经开始产卵。
按照规划,为了避免在生产出现长间歇,接下来每半个月左右,就会有5000条鳗鱼产卵,保证养殖基地每半个月可以产出760万尾玻璃鳗。
不过这760万尾玻璃鳗,还没有孵化出来,就已经被本地和潮汕各地的养殖户提前预定了440万尾。
之前那批购买的养殖户,经过一个多月的养殖,发现按照海陆丰公司给的配方和特种饲料,那些玻璃鳗很大一部分成功变成了叶鳗。
到了叶鳗状态的鳗鱼,食物就不需要海陆丰公司专门调配的“人工海雪饲料”了,只需要喂养普通的鳗鱼饲料即可。
因此那批养殖户中,养殖场规模比较大的,又迅速打电话过来,询问有没有鳗鱼苗。
销售部说下一批要等半个月左右,也没有告诉那些养殖户,这些鳗鱼苗是人工繁殖的。
而那些养殖户也没有想太多,以为海陆丰公司有专门的进口渠道,是从海外进口的玻璃鳗。
罐头厂又接收了5000条淘汰雌鳗,不过这一次并没有全部用于生产油焖鳗鱼,而是增加了一个比较传统口味的红烧鳗鱼罐头。
毕竟网店部那边,就一个品种的鳗鱼罐头,实在是太单调了。
不过之前库存的油焖鳗鱼罐头,十月份倒是销售量增加了不少,主要是回头客在带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