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之下不养刁民 第136节

第357章 军人待遇

  随着商工联合的成立,北境两个联合协会的存在也算是覆盖了社会的中下两个阶层,至于说属于上层的大资本家和贵族们,对此也不免产生了一些想法。

  并且出了他们,其他一些认为自己不属于这些阶层和群体的团体,也在谋求着建立属于自己的组织。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炼金术士和骑士,以及军人群体,他们无疑都不属于现在已经成立的两个协会所能覆盖的部分。

  其中炼金术士和骑士倒是好说,炼金术士协会和骑士协会都是已经存在了至少上百年的大型组织,虽说在北境没有分会,但作为职业协会的影响力是摆在这里的。

  北境分会虽然还没有建立起来,而且珀菲科特未必就欢迎骑士协会的人来北境,但这也不意味着珀菲科特可以自己另外再建立两个组织和炼金术士协会以及骑士协会对着干。

  这不是权力和实力的问题,而是人家毕竟是存在了上百年、影响力深远,并且深入民心的正统。

  虽然很多时候人们都不在意名声和所谓的大义,但在关键时刻,一個大义的名分和正统的名义也还是非常有用的。

  因此珀菲科特也只是向朗顿去了两封信,说明了一下相关的情况,让帝国中枢那边看着办。

  至于其他的,她倒是不需要明说,相信朗顿那边会明白她的意思。

  在这一点上,珀菲科特对于朗顿的那些大贵族们还是很有信心的,都是政治动物,要是这点套路都看不清,那帝国也没必要养着他们浪费粮食了。

  不过对于军人群体,珀菲科特倒是有些迟疑。

  帝国的军事制度虽然在经过了改革之后,提升了基层士兵的地位和待遇,也将原本只是佃农扈从的基层士兵变成了职业军人,但考虑到帝国在不做人这方面一贯是不拟人的,帝国基层士兵的待遇问题其实是个谁都不愿意去碰的话题。

  帝国军官甚至有饮酒补贴,但基层士兵甚至连每个月的军饷和伙食补贴都有可能被拖欠,人和狗之间的区别都比帝国军官和基层士兵之间的区别大。

  这一点上,海军的问题尤为严重。

  要知道军舰上的空间是有限的,而军舰的载员又要尽可能的多来满足作战需要,所以军舰上通常来说采取的都是热铺制度,即一张床三个人睡,一个干活、一个休息,还有一个睡觉。

  也正因为如此,原世界才有那个著名的冷笑话,甲板下面狭窄的空间里被塞了一百个水兵,有人惊讶一百个人是怎么塞进那么狭窄的区域的,海军军官则回答“他们是水手”,可谓是讽刺拉满了。

  有着这样的现实,帝国对待退伍老兵的待遇问题就可想而知了。

  除了离开军队的时候能够领到一笔钱之外,帝国并不会给退伍老兵以任何额外的优待。

  如果能够在战场上立下战功,有勋章之类的东西还好,一些帝国勋章是附带有相应待遇的。

  但绝大多数基层的退伍老兵是没有这个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并不是正常退役,而是因为伤残而不得不离开军队的老兵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他们或许会有战伤纪念章或者一两枚没有配套待遇的军功勋章,除此之外退役的补贴也会稍微优厚一点,然后就没有更多了。

  帝国不会给他们安排退伍以后的工作,也不会关心他们之后的生活,如果他们有个好上官那或许还有救,至少帝国不少军官都有接济部下的传统,一些贵族也会让自己麾下的退伍老兵去自己的领地生活。

  但这毕竟只是一部分,帝国退伍老兵的安置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军部所头疼的老大难问题。

  帝国的军费光是给现役部队就已经不够花了,需要陆军和海军靠抢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要是再加上一大笔老兵的安置费用,帝国的军费是真的会爆炸的。

  所以军部的老将军们虽然在御前会议和贵族议会上就这个问题闹过很多回,可最终的结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

  毕竟帝国的财政预算摆在这里,军部挖走一块别人就要少一块,利益冲突之下那些老将也不可能为了一群老兵去得罪其他势力,能争取到自然可以,但抢不到也没办法。

  至于北境这边,所有的事情都是珀菲科特说了算,她倒是确实可以拉高退伍老兵的待遇。

  虽说北境的财政目前来说还是依赖于帝国中枢的财政拨款,但目前来说随着切诺伯格和贝洛伯格的建立,两座城市开始收税之后,北境的财政也算是运转起来了,总体来说还是有一点钱的。

  只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在于,北境的军人群体绝大多数都是现役士兵,退伍老兵和因伤残退伍的士兵都是极个别现象。

  毕竟到目前为止北境建立的时间也没超过两年,第十七近卫师也是后来才来的北境,退伍老兵几乎没有。

  甚至于因为珀菲科特之前发动的战争都是直接用蒸汽骑士碾过去,以至于受伤退役的伤残士兵都很少,这也就使得北境在这方面的问题并不严重。

  仅有的一些退伍老兵也是在帝国本土退役之后,跟着开拓团来的北境,只能算是普通移民,而非北境退伍军人。

  北境的军人群体,更多的是第十七近卫师的现役士兵。

  他们相对来说并不需要提升退役之后的待遇,或者说这不是他们所急需的,但作为一个群体,他们也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待遇。

  第十七近卫师可是有近卫头衔的,原本在朗顿也是属于帝国主力军团之一,现在来了北境之后珀菲科特虽然没有降低他们的待遇,但从帝国主力军团变成贵族私兵,而且现在还没有打过像样的仗,唯一能拿出来说的工作还是去修要塞,这让第十七近卫师上下都多少有一些意见。

  然而对于珀菲科特来说,第十七近卫师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这曾经是她爷爷的部队,除此之外他们和帝国其他的军队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她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来处理第十七近卫师的事情。

  不过现在局势变化,她倒是考虑将处理第十七近卫师的事情列入日程。

第358章 军事问题

  军人待遇问题是一个并不太好处理的问题。

  倒不是说对于珀菲科特来说增加这么一笔支出啦提升军人的待遇不好实现,而是提升军人待遇这件事本身不好处理。

  帝国军方的军人待遇是有规定的,即便北境的军队都是珀菲科特的私兵,她可以随意的调整北境军队的待遇,也不适合将军人的待遇拉的很高。

  当然,如果只是这个,对于珀菲科特来说也不是处理不了。

  她毕竟是帝国御前会议的中枢重臣,在自己的领地提升一下自己私兵的待遇,虽然说会有一点麻烦,却也还在她能够控制的范围内。

  军方护着她还来不及,而且提升军人待遇对军方而言也是好事,不至于在这种事情上和她有什么矛盾。

  至于贵族方面,这件事涉及到不少利益上的纠葛,珀菲科特想要获得他们的同意,就需要付出一定程度的代价进行利益交换。

  不过这方面对于珀菲科特来说,倒也不是什么特别难以处理的事情,她能够拿得出来推进这件事的利益交换,获得贵族方面的同意。

  所以在帝国中枢,推进军人待遇提升并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军方和贵族都会支持她。

  真正的问题所在还是帝国军人本身,他们的待遇提升会带来一些不太好的影响。

  在原世界,其实一直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在困扰和影响着世界各国,那就是各国军人的社会地位以及军队在民众心中的形象问题。

  在某些国家,军人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军队同样也是受到爱戴和拥护的,以至于民众会为了犒劳军队而想尽办法。

  那些流传的坐在军车末尾的新兵被半扇猪肉砸肿了脸、女生把自己的闺蜜往军车上送的故事,就是这种军人被视作一种神圣职责之后社会关系的体现。

  在这种环境下,军人的待遇哪怕再高都不会有人有意见,因为他们切实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不惜一切代价。

  而与这种关系相对应的就是在某些国家,当兵是一件非常令人不愿意接受的事情,甚至有人会为了逃避服兵役而找出各种理由不说,哪怕强制服役也会尽一切可能的让自己避免成为军中的炮灰和受欺凌的对象。

  比如在原世界的某个国家,当兵是要抽签的,抽中了就能够免服兵役,因此每一次抽签对于抽签的人来说就是一次天堂和地狱的选择,中了就是天堂、不中就是地狱。

  当然,也有那种新兵会被老兵各种欺凌,以至于最终自杀的军队,甚至于这种糟糕的风气在很多国家都有蔓延。

  至于说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对于他们来说进入军队服役就和找了一份具有风险的工作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不存在什么军人的荣誉感,也没有保家卫国的使命与责任。

  这种国家的军人参军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为了挣钱。

  只要能够挣钱,那么哪怕是杀掉手无寸铁的无辜妇孺,他们也会毫不犹豫。

  与他们相比,帝国的军队虽然也有骑士这种本身就具有保护弱小的信条的特殊存在,但更多的普通基层士兵来当兵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挣钱。

  当然,还有更糟糕一点的,那就是他们是被强征入伍的。

  这在这个时代来说很常见,因为在过去各国的君主和领主们就是这样征召自己的军队的。

  那个时候,军队的主要构成部分是骑士和他们的扈从,其中骑士是整个军队的核心与框架,骑士的扈从则是骑士们培养的精锐士兵。

  尽管也不是没有骑士负担不起扈从的培养,只是拿征召的民兵凑数,但整体来说他们就是封建时代一支军队的主要核心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尽管帝国已经实施了军事改革,但军队的核心依旧是骑士和少部分经过了专业教育和培养的精锐,他们构成了一支部队的核心军官团。

  正常情况下,在非战时的情况下,一支部队就会只维持军官团+少量老兵的模式,从而节省支出和开销。

  在又需要的时候,只需要往其中填充征召来的新兵,就能够迅速的拉起一支可堪一用的部队来。

  各国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从而维持着大量的军事编制,用相对有限的军费保留尽可能多的军队数量。

  只是这也就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对于帝国来说基层士兵大多都是一次性的,因此他们最多只能拿到军饷、津贴和抚恤金,以及退伍的时候的一笔退伍费。

  除此之外,指望帝国对这些一次性的士兵有什么额外的特殊待遇和重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强制征召,至于说来源则大多数都是街头抓捕的街溜子和社会闲散人员,甚至可能就是监狱的罪犯,虽然好勇斗狠,但兵员素质则几乎不用期待。

  之所以说是几乎,是因为在帝国还是有一些常备军的,也就是拥有近卫头衔的军队,他们会维持在一个半编或者满编的状态,拥有更多的老兵以保持军队的战斗状态,以应对任何可能的突发情况。

  比如上次的三国宣战,无论是三国同盟还是帝国,第一时间能够动用的都是这些常备军。

  因为一旦进行大规模征兵,扩展那些只有军官团的编制,就必然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动员,不仅无法隐藏自身的动静会被敌人察觉战争意图,同样还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这就和原世界所谓的东方某大国一转战时体制一样,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国策,整个国家都必须为了这一目的而调整,即便真的什么都不做,都会对周边国家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是影响整个世界。

  就好比原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各国的总动员一样,当时的沙皇俄国并没有想要加入战争,他们只是想要进行一次威慑性质的战争预备动员,但是这一举措却让其他国家误以为俄国要入场了,于是各国纷纷开始了各自的动员,将整个世界拉入了战争的泥潭。

  所以对于珀菲科特来说,想要提升军人待遇问题,就必须先考虑解决这个问题。

第359章 处理问题军官

  领主府的办公室内,珀菲科特正在和高级军官们一起商讨关于军人群体是否需要设立他们的联合会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珀菲科特本人是持反对意见的。

  她倒不是反对军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她只是不希望军队内部建立起来一个所谓的团体和组织。

  毕竟军队要求的就是绝对服从命令,而且不能令出多门。

  如果所谓的军人联合会成立,并且因为代表了军人群体的利益而拥有了足够的影响力,那么当他们的想法和利益与珀菲科特或者高级军官的命令发生冲突的时候,士兵们是听作为上级的军官或者领主的命令,还是顺从代表他们利益的联合会呢?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有的时候,军官或者领主的命令就是让士兵去送死。

  这种时候如果所谓的联合会反对,阻止士兵去送死,那么这仗还打不打?

  所以军人联合会这种东西是肯定不能成立的,一旦这个东西发展起来,对于军队来说是没有好处的。

  但军人的声音是否应该传递给领主?这個问题的答案却是肯定的。

  虽说目前北境的军人数量不多,只有一个近卫师的规模,以及一部分珀菲科特招募的城卫军,可他们依旧是一个群体,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群体,他们的意见是不能忽视的。

  也正因为如此,理查德上校据理力争,希望能够设立军人代表。

  作为第十七近卫师的师长,理查德上校还是脑子很清醒的知道军人联合会肯定不能批准成立,但军人代表却是必须的。

  所以不管怎么说,作为第十七近卫师的长官,他必须要为第十七近卫师尽可能的争取利益。

  在珀菲科特基本上不怎么管军务的情况下,第十七近卫师就是理查德上校的立身之本,他自然也不可能冷落的第十七近卫师,需要尽可能的笼络他们。

  同时,理查德上校还要尽可能的保证军团听他的话,自然也不希望联合会干扰到他对第十七近卫师的权威。

  而其他高级军官们在这件事上意见却并不统一,怀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和目的,所有高级军官大致上分成了三派,第一自然是支持联合会建立的军官,他们渴望着能够成为控制军人联合会的代表,从而撷取更多的利益。

  第二则是支持理查德上校的军官们,他们倒是旗帜鲜明的支持了理查德上校,只是这些人有些是真的这么认为,有些则是因为理查德上校是他们的上级,他们在支持自己的上司。

  至于第三部分,这些高级军官们的心思更简单一些,他们决定只支持珀菲科特,无论是何种意见,只要是珀菲科特的意思他们就支持,算是她的的拥趸。

  对于这个结果,倒是有几分出乎珀菲科特的预料。

  有人想成为军人联合会的代表这很正常,毕竟人都是利益动物,想要追逐自己的利益并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这些人大概是忘记了,无论是力量还是权力,都握在珀菲科特手中,她点头这件事才有谱,她不点头就算这些人说破大天去,也屁用不顶。

  理查德上校虽然说提出来的看法有一定的他自己的利益与诉求在,但对比来看却是更符合珀菲科特的利益和现在的局势的。

  别的不提,在双工联合和商工联合相继成立的现在,如果军人们想要成立联合会的诉求被直接拒绝,对于军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无论是对于士气还是军心,都将构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所以允许军人选出代表来替他们发声是有必要的,但联合会却是不能被允许成立的

  也正因为如此,珀菲科特才会惊讶于理查德上校的选择,以及他所提出来的方案,竟然是珀菲科特现在最想做的事情。

  在了解了一众高级军官的意见之后,珀菲科特作为领主做出了决定,在她表示了支持理查德上校的情况下,他所提出的方案无疑获得了大多数高级军官的支持。

  这种结果让那些支持联合会成立的军官们很是恼火,他们认为这是珀菲科特独裁统治的表现。

首节 上一节 136/3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