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之下不养刁民 第84节

  至少这样可以先培养起来一批技术人员,让他们熟悉飞空艇的维护工作,同时也能让他们了解飞空艇在寒冷气候环境下都能遇到哪些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的做准备。

  按照珀菲科特对未来的规划,飞空艇将会成为未来北境主要的交通工具,配套的维护体系也确实需要建立起来。

  原本珀菲科特考虑的是使用火车和铁路,但考虑到冬季暴雪之后铁路线维护工作的艰巨程度,她必须做好两手准备,毕竟从维护成本上来说飞空艇确实要比铁路便宜多了。

  解决完这些事情,珀菲科特召集了目前鹰嘴崖基地的炼金术士们,然后拿出了自己设计的庇护所设计图。

  “这是我设计的北境城镇的概念图,我想听听诸位对此有什么看法或者建议。”珀菲科特并没有明说这是为了应对世界末日所准备的庇护所,只是说这是为了抵御北境风雪而特别设计的地下城镇。

  这些炼金术士虽然都是来自朗顿的炼金术教授和相关人士,但在帝国没有公布世界末日的消息之前,珀菲科特还是不能告诉他们相关的消息。

  即便只是一张庇护所的设计图,珀菲科特也要换一个名目才能给他们看。

  好在这些炼金术士们都被珀菲科特拿出来的设计图所吸引,并没有在意这到底是什么设计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珀菲科特拿出来的这张设计图确实对炼金术士们充满吸引力,毕竟这张图纸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精妙的炼金造物。

  “这种图纸是伯爵大人您发明的吗?这简直是太棒了!能够随意的放大或者缩小,调整不同的视角……”一位炼金术士大声的称赞着,神情之中难掩激动:“我从来没有想过一张图纸居然可以有这么多的功能!有了这个就再也不怕看错图纸,也不怕学徒看不懂了!”

  见这些人将关注的重点歪到了图纸本身,珀菲科特不得不出声阻止他们继续歪楼,把话题重新拉回了庇护所的设计上来。

  被珀菲科特把话题拉回来之后,一众炼金术士们这才开始认真研究图纸上的庇护所。

  其中一人开口说道:“虽然伯爵大人您的设计理论上是可以无限延伸的,但实际上我们不可能把它挖的很深,或者建造的很大,北境的人口有没有那么多先不说,光只是这个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就不可能无限扩张。

  按照您图纸上给出来的数据,这座地下城如果只是城镇规模的话,深度达到一百米我觉得就是极限了。至于说平面的尺寸……”

  “平面的话,我觉得半径一公里已经很大了,一座小镇有这么大,又是多层结构,已经能够容纳很多人口了。”另一名炼金术士接上了他的话,说出了自己预估的尺寸。

  对于这两名炼金术士的判断,其他人大多表示了赞同。

  毕竟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摆在这里,想要挖的更深、建的更大,无论是施工难度还是建设成本都是直线上升的。

  而且过大的面积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庇护所的管理和物资保障,以及其他相关的配套服务。

  显然对于现在的北境、甚至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北境来说,都不太可能支撑起一座巨大的地下城市。

  “那么你们对它还有什么改进建议吗?”珀菲科特期许的看向了众人。

第222章 城市卫生

  面对珀菲科特用翠玉录优化过的设计图,一众炼金术士们并没有提出什么能够进行大修改的建议。

  毕竟珀菲科特原本的设计就已经很完善了,考虑了通风、供水、采暖等各种问题,在设计上也通过翠玉录的优化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所以在大的结构问题上他们并不能提出什么修改意见来。

  不过这些炼金术士倒也不是吃干饭的,还是提出了一些小修小补的建议,诸如采光、城市污水、垃圾的处理等一些建议,对于珀菲科特来说也很有参考价值。

  说到底她其实并没有设计一座城市的相关经验,大部分的设计也都是参考穿越之前原世界的地下防空洞之类的人防工程,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毕竟一者只是为了抵御战争,是临时性的避难场所,而另一者是设计出来用于长期居住、甚至是永久居住的。

  目的不同所导致的功能不同,在设计上自然也有所不同。

  珀菲科特虽然一开始就尽可能的在这方面进行了调整,翠玉录的优化也改进了很多地方,但一人计之短,总归是有她所考虑不周全的地方。

  比如污水的处理、厕所的布置,这个就是珀菲科特在规划和设计时漏掉的地方。

  排污系统珀菲科特自然是没有遗漏的,她也确实设计了排污系统,但她忽略了一个比较容易忽视的地方,那就是整个地下城呈现螺旋结构,街道自然也都是螺旋倾斜向下的,如果有人在街道上倾倒污水,那污水就会顺着街道一直向下流。

  这是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问题,更准确的来说这是城市管理者需要处理的问题。

  但珀菲科特却必须考虑这個问题,因为污水所带来的卫生问题,可是真的能够引发瘟疫的。

  在她穿越之前的原世界,18世纪的时候英国伦敦就曾经因为供水站和下水道的水污染问题引发过疟疾、伤寒、流感等各种流行病的肆虐。

  所以珀菲科特对于这件事还是很重视的,在一位炼金术士将问题提出来之后,她也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该如何处理。

  珀菲科特原本为庇护所设计的排污系统是沿着整个庇护所的主结构分布的,用于收集所有的生活污水,在集中起来之后再统一送往地面进行处理,避免污物堆积造成污染和卫生问题。

  但这个时代的卫生问题是一个非常难解的市政难题,事实上即便是在原世界,这个问题也几乎是要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带走了数千万人的生命,才促使现代卫生体系的建立。

  这当中涉及到的医学发展和科技进步,并不是单纯的孤立问题。

  在社会整体进步的前提下,才能有效的将这个问题解决,在这之前珀菲科特能做的也就只是尽可能的在庇护所的规划和设计上动脑筋,尽可能的将这个问题的影响降低。

  “我们可以在每隔一段距离的道路上设置一道排污沟,这样一来就算污水顺着街道往下流淌,也能够有效的进行阻拦和收集,便于集中处理。”一名炼金术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对于这个建议,众人在一阵商讨之后都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于是也就将其添加到了设计图上。

  在添加了这一部分的设计之后,珀菲科特还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这也算是昨天发生食物供给不足所产生的连带影响,那就是如何在北境保证食物供给。

  珀菲科特并没有说未来要应对末日寒冬的事情,她只是提出要在寒冷状态下,在地下城市内部保留有一定程度的粮食自给能力,确保在冬季寒冷状态下依旧能够保证城市的食物供给。

  对于这些炼金术士来说,珀菲科特提出的这个要求着实有些难为他们,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或者说根本没有想过需要解决这种问题。

  但既然珀菲科特提出来了,他们就必须想办法去解决。

  这其实也是珀菲科特原本就规划中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只不过按照原本的规划,她应该是等朗顿那边派来的生物学家到了北境之后,和那些生物学家一起来处理这个问题。

  因为这当中涉及到了农作物的选择,以及种植环境的搭建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是相关专业的人是很难解决这些问题的。

  原本珀菲科特也没这么急躁,但北境出了食物供给短缺的事情,她也就还是对这些炼金术士们问了一声,属于是有枣没枣打三竿,万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然而很可惜,这些炼金术士大多对农业种植没有概念,并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建议。

  其中有一个炼金术士提议建造某种炼金造物,可以用炼金术来将小麦种子直接变成完整的一株小麦,从而实现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粮食的目的。

  这个提案引起了珀菲科特的兴趣,从炼金术的角度来说这确实做得到,甚至珀菲科特自己就能办到这样的事情,并且可以做的更过分一点,一步到位直接出面包。

  但能量是守恒的,炼金术也不能凭空变出粮食来,贤者之石也只是打破等价交换原则,用贤者之石本身来作为替代,而不是说有了贤者之石就能虚空变出想要的东西。

  所以尽管可以这么做,珀菲科特也必须考虑费效比的问题。

  而且使用炼金术是有消耗的,万一这东西造出来,需要榨干一个普通炼金术士的精力才能够让一粒麦子变成一株麦穗,这个投入与产出就未免太低了一些。

  因此,珀菲科特在认真考虑了一番之后,决定让这个炼金术士先试一试再说,万一成了呢?

  “格林斯潘教授,你可以组建一个研究小组来展开对这个项目的研究,有什么需要你可以告诉我的管家,他会满足你必要的实验所需。”珀菲科特给出了承诺,随后又看向了其他人:“你们如果有类似的想法也可以跟我说,我不介意让你们都试一试。”

  尽管珀菲科特对众人表示了期许,但最终依旧只有格林斯潘教授提出的想法算是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第223章 设计盾构机

  要修建庇护所,对于珀菲科特而言有一个必须要她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盾构机。

  虽然盾构机对于这个时代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炼金术士们来说,只要知道了要求也未必造不出来,但很显然在这个连摇臂钻都还没发明的时代,制造一台符合珀菲科特要求的盾构机还是有些为难这些人了。

  在珀菲科特的原世界,最原始的盾构机虽说也是在相同的时代被发明出来,但那个与其说是盾构机,不如说是一种施工方式。

  当时的工程师通过船蛆钻木头的方式获得了灵感,将隧道掘进的工作面划分成多個小工作窗,每一个工作窗都有一名工人负责挖掘,工人将地底的泥土和石块挖掘开之后会将挖下来的泥土和石头运走,而整个工作面的支架则向前移动,挖好的部分用砖块和水泥砌墙来支撑。

  这种工作方式就是最早的盾构掘进模式,虽然奠定了现代盾构机的基础,但这是在很难说是一种盾构机。

  而且这种方式的工作效率虽然比单纯的靠人力来挖掘要高,但掘进的速度还是太慢了。

  要知道在原世界,世界上第一条用盾构技术修建的隧道可是修了好几年才修成,而他们也仅仅只是在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下面掏了一条隧道而已。

  所以珀菲科特显然不可能选择这种方式,她要做的是至少符合盾构机这个概念的掘进装置。

  这种掘进装置在原世界的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或者说这才是现代盾构机真正的鼻祖。

  这种机器的前端有一个巨大的旋转臂,上面安装有锐利且坚硬的刀头,可以将岩石和泥土切削下来然后通过输送带运走,并通过液压装置将整台机器不断的向前推进。

  尽管这种设备与后世的现代盾构机相比依旧粗糙不堪,但至少它已经符合珀菲科特心目中盾构机的基本需求。

  所以在珀菲科特铺开图纸之后,她便在纸上按照这种老式机器的样子开始绘制。

  这种老式机器的结构相较于后世的现代盾构机要相对简单,其主要工作部件就是头部的旋转臂和刀头,而这种设计对于珀菲科特来说无疑过于简单和粗糙了。

  她在这里援引了现代盾构机刀盘的设计,将自己设计的盾构机头部设计成了一个可以不断旋转的刀盘,而这和现代盾构机的结构是一样的。

  这种刀盘式设计的好处在于它可以更均匀的碾碎工作面上遇到的不同材质的岩石,同时也能更好的抵挡工作面可能发生的泥土坍塌等问题。

  加上刀盘是一个圆形的整体,在后部推进装置的作用下它也能够更好的往前推进。

  只是一个合格的盾构机刀盘不仅对设计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材料学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要知道在后世,盾构机被称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不是没有原因的,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可以说就是这个刀盘和上面的各种刀头。

  为了应对地下所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同质地的岩石,刀盘上的刀头并不是只有一种,而是通过多种不同的刀头相互配合来实现掘进。

  不同类型的刀头采用的切削原理略有不同。

  其中硬岩刀头主要依靠冲击力来切削硬质岩石,而软土刀头则主要依靠挤压和剪切力来切削松散的软土层。

  软土刀头的材质尚且好说,耐磨够坚固就行,但硬岩刀头的材质可就要求很高了,毕竟谁也不知道地下会遇到什么质地的岩石,万一遇到一块硬度超高的岩石把刀头崩了,那可是修都不好修的。

  在后世,像这种刀头的材质早已经进化到了复合结构,在用硬质合金制造刀头的同时,还会在其中加入金刚石微粉或者干脆在钻头表面喷镀一层金刚石,从而提升刀头的耐用程度和硬度。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某工业大国在薅秃了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同时,也成为了人造钻石大国的原因。

  在工业上,人造金刚石的应用领域实在是太广泛了。

  如果只是制造金刚石钻头,这对于珀菲科特这种炼金术士来说倒也不难,无非是把石墨用炼金术转化成金刚石而已,这种程度的炼金术只要摸清了原理,拉个学徒来都能做。

  真正复杂的还是如何制造高强度的合金,这是对材料学的真正考验,并不能靠炼金术来实现作弊。

  而在这方面,珀菲科特也没有多少来自后世的记忆能够为她提供帮助,毕竟她虽然接触过这些东西,但毕竟不是学这个的,除了记得在合金配方中有锰之外,她能回忆起来的东西并不多。

  而且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对金属材料的加工技术的发展。

  同样是均质钢,21世纪的坦克装甲钢显然硬度要高出20世纪的坦克装甲钢不止一个量级,而这无疑就是金属加工工艺的进步(尽管这当中也有金属配方的不同带来的影响)。

  从目前来说,珀菲科特手上能用到的材料还是她自己弄出来的镍铬合金。

  虽说这种材料无法和后世应用在盾构机上的金属材料相提并论,但至少在眼下来说还是够用的,所以珀菲科特也就没有在材料上过多的纠结,除了将刀头设计成需要加入金刚石增加硬度之外,其他地方就是使用镍铬合金。

  解决了刀盘和刀头的问题,盾构机剩下的部分就简单了,一台用来驱动刀盘旋转的蒸汽机,一条用来传送碎石和泥土的传送带,一套用来推动盾构机前进的推进装置,以及用来修建隧道管壁的铺管系统。

  其中铺管系统在后世的现代盾构机上一般采用的是拼装的方式,将已经预制好的管片通过机械结构拼接在一起,然后安装到隧道壁上。

  不过这个对于珀菲科特来说不影响大局,毕竟她并不是开挖那种很深的隧道,只是挖一个地下城而已,即便是采取比较古老的灌浆作业,也不是不行。

  真正关键的部分还是前方的盾构机本体,所以她在这一部分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

第224章 制作盾构机模型

  “刀盘可以用现有的材料凑合,动力系统蒸汽机和蒸汽轮机都能用,这都不是问题。”珀菲科特看着初步绘制完成的图纸,忽然陷入了纠结。

  她咬着自己右手食指的第二指节陷入沉思,因为她发现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

  那就是盾构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决定了这玩意是个直筒,虽说可以通过在结构上进行调整让它变成弯的,但想要让它在地下挖出一条螺旋状的隧道来,依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至少对于珀菲科特来说,她需要在图纸上改进的部分就太多了。

  盾构机的主体部分做成弯管,向前输送动力的转动轴需要安装万向节,这些都还在她能够简单解决的范畴。

  但如何让盾构机按照既定的方向螺旋推进,这就成了珀菲科特感到为难的地方了。

  她要挖的是一个螺旋状的隧道,盾构机主体被改造成弯管,这些都是很好理解、也很好解决的地方。

  但盾构机的结构当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那就是用于推进盾构机向前的推进装置。

  这個东西一般是用液压装置来推动,如果是直着往前推倒是简单,所有液压装置一起使劲就完事了。

  可要螺旋式转弯推进,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了。

首节 上一节 84/3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