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贷中心震耳欲聋的喧嚣声仿佛还在耳边嗡嗡作响,但纽约尼克斯队的大巴已经安静地驶上了返回曼哈顿的高速公路。
5月克利夫兰晚间的凉风透进微微敞开的气窗,吹拂着球员们脸上还没褪去的亢奋和汗渍。
4-1,干净利落地收拾掉了麦迪和他的骑士,挺进第二轮。
按理说,气氛应该轻松点,车箱里该有点笑声,或者老队员们聊点场下轻松的闲篇。
但出奇地,这会儿车里没什么喧闹,大部分人都带着几分疲惫靠着椅背,目光放空地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昏黄灯光和漆黑轮廓。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比比赛时更沉、更复杂的紧绷感。
史蒂夫·纳什坐在靠近车门的位置,膝盖上摊开着比赛数据统计,却半天没翻一页。
他旁边,韦德正小心翼翼地往自己还有些发酸的膝盖上覆冰袋,紧抿着嘴唇。
车头的位置,陆远微微侧着头,看着窗外流逝的夜色,脸上依旧是那副让人看不透的平淡。
只是手指无意识地在皮质扶手上一下下地轻轻叩击,像在心头敲打着某种无声的鼓点。
“第二轮对手确定了?”坐在陆远身后一排的加内特打破了沉默,他声音不高,带着点刚结束硬仗后的沙哑。
陆远没回头,只是点了点头,视线依旧投向窗外:“没什么悬念了。”
“底特律?”加内特的声音沉了下去,不是疑问句,像是心底最后一丝侥幸的湮灭。
陆远又点了下头,终于收回目光,转过身,眼神扫过车厢里下意识或直起身体、或投来凝重目光的队员们:“嗯,底特律活塞。”他顿了顿,吐出这几个字的时候,车厢内的空气似乎又凝重了三分,“他们刚刚和我们一样,绅士横扫了步行者。”
一阵短暂的、压抑的沉默。
就连后排爱闹腾的史蒂芬·杰克逊也收敛了表情,和约什·霍华德对视了一眼。
李冉坐在靠后的位置,听到“活塞”这个名字时,握着自己水杯的手不由得收紧了一些。
作为去年还在街头厮混的业余球迷,他太清楚底特律那帮人意味着什么了。
“格兰特……大本……”王治郅喃喃地嘟囔了一句,带着点家乡口音的普通话在安静的车厢里格外清晰。
“还有昌西、阿里纳斯、里德那小子……以及安东尼奥·戴维斯那堵墙。”坐在李冉旁边的老库里戴尔·库里接口道,他刚从冰桶里掏出最后一罐功能饮料,此刻捏在手里也没打开,只是叹了口气,“老天,这可真是……撞进铁墙里了。”
没有社交媒体时代那种爆炸性的舆论煽动,但圈内的信息比什么都灵通。
活塞这个赛季的表现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经过了一整个赛季的磨砺,里克·卡莱尔教练调教下的那套防守体系,简直是联盟所有进攻型球队的噩梦。
格兰特·希尔在公牛时期就是陆远手下仅次于麦迪的关键前锋,技术全面,球风稳健得像块磐石,没有经历过另一个时空的毁灭性伤病的他现在仍然是整个联盟最出色的小前锋之一;
本·华莱士?那可是当年跟着陆远在芝加哥横扫联盟的“双花红棍”,防守端真正的绞肉机核心,现在更是底特律的定海神针。
再加上阿里纳斯的爆发力,比卢普斯关键时刻冷血的大心脏,还有迈克尔·里德冷箭般的远射,以及安东尼奥·戴维斯提供的强硬内线厚度……
这支活塞,活脱脱就是另一个时空里那支凶名赫赫“活塞五虎”的超级升级版,而且是集齐了核心球员巅峰状态的那种。
“联盟防守第一,可不是吹出来的。”尤因的声音嗡嗡地从前排传来,他正低头翻着一本厚厚的硬壳笔记,“常规赛跟他们碰过两次对吧,KG?有什么感觉?”
加内特揉了揉额头,眼神锐利了起来:“感觉?感觉像是把一头迅猛的猎豹关进了缠满荆棘的牢笼!格兰特和大本,这对组合……太默契了。格兰特能盯能协防,大本无处不在,整个油漆区就是禁飞区!他们不是一个人强,是全队五个人,甚至板凳上那几位,都像装了精密齿轮一样,互相咬合着转动,堵你传球路线,挤你的突破空间,让你每一寸的移动都要付出点代价,难受得很!”他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带着亲身对抗后的沉重感,“更别提那俩后场疯子,昌西防挡拆和史蒂夫一样鸡贼,阿里纳斯那小子……”想起常规赛某次被阿里纳斯强突的狼狈,加内特忍不住哼了一声,“粘你身上甩都甩不掉!”
“他们不只是防守硬,”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史蒂夫·纳什接过话头,“关键是反击,一旦被他们抓住你进攻失误或者仓促出手退防不及,阿里纳斯的快,里德的远射,格兰特的推进,那转换进攻流畅得……比我们的快攻速度一点都不慢!而且,”他停顿了一下,加重了语气,“他们的阵地战也不是只会磨回合。比卢普斯掌控节奏稳得可怕,格兰特的中距离,阿里纳斯的突破突分,还有里德埋伏在三分线外……他们季后赛以来,进攻效率是东部第二高的。”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进了水里。
这简直是尼克斯最不愿意面对的那种对手——攻防俱佳的终极磨盘。
尤其是防守端。
尼克斯的立身之本是什么?
是华丽的进攻,是陆远打造的这套“奔跑的体系”——行云流水的转换,纳什手术刀般的传球,加内特无处不在的策应能力配以他惊人的覆盖面,韦德犀利的撕裂,外线科沃尔那能把篮圈射穿的三分,还有史蒂芬·杰克逊、约什·霍华德这帮跑起来不要命的锋线群……陆远的战术板上铺满了“速度”、“空间”、“分享球”。
说白了,就是用疯狂的奔跑和精准的投射把对手拖垮、射垮。
可活塞呢?
他们像一块密度极高、毫无空隙的特殊材料锻造的铁板。
他们的防守不是靠某个巨星的单点封杀(虽然大本确实有这能力),而是靠整体轮转的快、狠、准、绝!
像一张布满倒刺和粘胶的大网,专门用来缠住那些依赖速度、依赖整体传切、依赖空间的对手。
他们的防守纪律性是刻在骨子里的,对抗强度更是季后赛级别拉满。
你突破?活塞的内线堆满了肌肉棒子和大长胳膊,挤得跳起来都费劲;
你投篮?总有穿着活塞球衣的家伙扑到面前,让你的出手视线永远受干扰;
你想靠掩护打配合?
他们的换防快得惊人,宁愿暂时放掉一个点也要坚决掐死你的核心运转路线——而且常常能靠大本的恐怖协防和补位把这点损失兜回来!
这就是所谓的“天克”。
你的优势,恰恰撞在对方最硬的那块棱角上。
“而且……他们是格兰特和本带的队,”韦德忍不住开口了,年轻人声音里有掩盖不住的担心,他季后赛经验还不够丰富,但直觉敏锐得吓人,“教练,,他们比其他人更了解……您的战术吧?特别是本和格兰特?”他看向陆远。
车厢里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陆远身上。这也是压在众人心头的最大石头之一。
陆远的脸上没什么明显的波动,他迎上韦德的目光,又扫过众人:“格兰特是我带出来最全面的前锋之一,他对球场空间的洞察力很强;大本……”陆远的嘴角似乎微微向上扯动了一下,一个极其短暂、难以捕捉变化,“他是我亲手打磨了五年的防守端核心,我在芝加哥的那套防守轴心怎么运转,每个螺丝钉怎么发挥作用,没人比他更懂。”
“FUCK!”史蒂芬·杰克逊低声骂了一句脏话,表达意思极其精炼。
这下问题更大发了。
对手不仅是最硬的盾,矛也很锋利,而且这盾的核心还是他们教练以前的王牌防守核心打造的!
他甚至可能熟悉陆远在防守端布置时喜欢走哪几步棋,喜欢在哪些节点上埋陷阱。
格兰特·希尔对进攻端的战术理解同样深刻。
这感觉就像是自家堡垒的总设计师带着详细图纸投靠了对面的敌人,反手对着你筑起了一道几乎无懈可击的新防线。
车子进入了纽约市区,繁华的灯火开始点亮车窗。
但车厢内的气氛,却比在克利夫兰客场打完最后一场时还要凝重几分。
淘汰麦迪的快感早已消失无踪,只剩下对即将到来的、真正硬仗的冰冷预感。
“别想那么多,”陆远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不高,但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再硬的铁板,也怕持续地敲打;再深的陷坑,也有绕过去的路径。他们的强势点我们清楚了,我们的优势,难道他们就防得滴水不漏?”他目光深邃,似乎穿透了眼前的迷茫,“还有时间。回家,好好休息一晚,明天录像室报到。一场场打给他们看。”
依旧是那种波澜不惊的语调,听起来似乎没什么特别的鼓励性措辞,却像给车厢注入了一股沉稳的力量。
球员们陆续安静下来。
也许是被陆远的平静感染,也许只是需要时间消化这沉甸甸的消息。
车子驶向酒店的地下停车场。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心事下车。
接下来的几天,麦迪逊广场花园地下层的训练馆里,气氛比以往更加肃杀。
常规训练的节奏没变,但强度明显地提了上来,身体对抗的声响更加密集、沉重。
老尤因叼着口哨站在篮下,粗着嗓门指挥内线的卡位练习:“屁股给我撅起来!对!就顶着!安东尼奥·戴维斯那老家伙不会给你留一点空间!KG,你也别想轻松翻身!顶住!推回去!”汗水滴落在锃亮的地板上,瞬间蒸发成一片片深色的小点。
在另一块场地,陆远亲自带着外线球员练习破紧逼、破换防。
纳什拿着球快速推进,韦德、杰克逊、霍华德在他两侧进行“V”字快下,但扮演防守一方的是李冉、科沃尔和老库里领衔的替补组,陆远不断在旁边喊停:“换!换!史蒂芬被缠死了立刻跑动吸引!纳什,你遇到包夹别硬看!传给弱侧横切的,或者回给KG中转!李冉,你扮演本的角色去哪了?补位!补韦德那个突破路线!别等他冲起来再动!脚步跟上脑子!”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冰锥般的穿透力和紧迫感。
练得最苦的是破解区域联防和强侧堆叠防守的细节。
活塞不是那种固定的二三联防,他们的“联防”是活性的轮转,随时会根据持球人的位置和内线站位的威胁变成伪区域,再瞬间切换到强力盯人夹击,迷惑性极强。
陆远在战术板前画得密密麻麻,重点强调了球的快速转移、强弱侧的立体转移以及……关键时刻的硬解能力:“当轮转被掐死,跑位空间被压扁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人能站出来,用最硬的方式在夹缝中把球给我送进篮筐!KG、韦德,甚至斯蒂芬、约什,你们都要做好准备怼上去!季后赛,尤其是对着活塞这种对手,没有点硬解能力,想纯靠传导配合打死他们,很难!非常难!”
时间在枯燥却充满火药味的演练中渡过。
赛前的记者发布会上,媒体显然更看好活塞。记者们的问题也带着偏向性:
“陆教练,您怎么看待面对这样一支您的老部下领衔的、联盟防守最顶级的活塞队?这对您个人的战术安排是否意味着巨大的挑战?”
“格兰特·希尔声称他将尽全力掐断您外线的一切联系,您怎么看?”
“您认为您的弟子本·华莱士会是您在季后赛第二轮遇到的最大阻碍吗?他会给您带来什么样的麻烦?”
陆远坐在台上,脸上依旧是那份被媒体调侃了无数次的“扑克脸”,他语气平和地开口:“活塞是一支出色的球队,卡莱尔教练把他们调教得非常好。格兰特、本,他们都是我过去非常珍视的优秀球员。但现在,我们在不同的阵营。尊重对手最好的方式,就是全力以赴面对他们。至于挑战?季后赛每一轮都充满挑战,我们会做好准备。”
回答滴水不漏,却也什么都没承诺。
私下里,备战的核心是大量的录像分析。
季后赛开始以来活塞比赛的每一盘,尤其是他们常规赛对阵尼克斯的两场比赛录像,被反复在录像室里播放、暂停、分析细节。
空气中弥漫着速溶咖啡和淡淡的汗味。
“看这次,”陆远用激光笔点在投影幕布上,画面定格在活塞对步行者的第三场第二节末段,“格兰特发现对手挡拆后中锋提上慢了半拍,立刻和大本示意。”激光红点移动,指向画面角落的本·华莱士,“大本没有丝毫犹豫放弃了对位,直接压上去和格兰特形成了两肋夹击!强行阻止了挡拆,迫使对方回球。这就是他们的默契和协防轮转速度!昌西在这个夹击形成后立刻去补大本放掉的三秒区威胁点!里德同时回收一步切断向弱侧底角的分球!”
陆远的声音冷静地解构着活塞堪称残酷的防守逻辑:“我们的挡拆质量必须比步行者更高!纳什,你和KG挡拆后的处理必须更加果断和快速,在他们轮转咬合上之前,就把球转移到弱侧或者自己坚决打!韦德、斯蒂芬,你们无球切入的时机要更加果断,在他们外线贴防被拉开的缝隙出现瞬间就插进去!不要慢!”
“再看进攻,”画面切到活塞在阵地战破防的回合。
阿里纳斯借助安东尼奥·戴维斯的厚实掩护强突内线,吸引对方收缩后,球快速导到左侧45度无人盯防的迈克尔·里德手中,后者扬手三分命中。
“他们最犀利的,不是某个人的单点爆破——虽然阿里纳斯这疯子确实有这个能力,而是这种突分结合、多点开花的‘硬突’加上‘冷箭’!”陆远强调,“比卢普斯是他们的节拍器,球在他手里总是不会乱。但我们不能让昌西打得太舒服!要给他压力!德维恩、约什,史蒂芬,你们要轮流去缠他,不惜体力!不让他轻松组织、轻松把球打到甜点位!”
“还有格兰特,”陆远又圈出希尔,“他在侧翼和肘区的接球转身跳投,还有他顺下时处理球的能力,是我们的又一个难题。他出手点不高但节奏好,传球也油。派谁去缠他?KG,部分时间需要你,可能会打乱你的协防节奏。斯蒂芬,你的力量也是个选择,但要注意,不能给他轻松利用掩护摆脱的空间!”
录像室里的灯关着,只有投影的光线在队员们脸上明明灭灭。
每个人都皱着眉头,盯着屏幕上那个穿蓝色球衣、运转精密、带着强烈卡莱尔烙印的活塞队。
空气里是沉默的紧张。尤因抱着胳膊坐在角落,看着屏幕上大本那张凶狠的扑克脸,下意识地微微摇了摇头。
这阵容厚度,这防守硬度,尤其是指挥核心格兰特和本对陆远战术风格可能的熟悉程度……简直是给尼克斯量身定做的一块磨刀石。
这块石头太硬了,磨不好,刀是可能崩刃的。
训练馆的灯光早已熄灭,整个麦迪逊广场花园都陷入了寂静。
只有主队教练办公室里,台灯还亮着一小片昏黄。
陆远没有离开。他坐在办公桌后面巨大的液晶显示器前——这在2003年的NBA教练办公室里还算相对新鲜昂贵的设备——屏幕上正静静地、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格兰特·希尔在公牛王朝时期一场关键季后赛中的表现录像。
陆远并没有专注在录像上,因为他比录像更清楚当年的希尔是怎么打球的,甚至说,希尔现在的风格,和他在公牛时期的塑造有着直接的关系。
2001的希尔还很年轻,脸上少了几分如今在活塞领军的沉稳,却多了一股锐不可当的灵气。
屏幕的光映亮了陆远平静如水的脸,镜片后的目光专注而幽深,仿佛穿透了时光。
窗外,底特律方向浓重如铁的夜色,仿佛正无声地压过来,带来了金属气息和汽车引擎低沉回响的质感。
一场属于师徒、理念、进攻之矛与防守之盾的宿命之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而尼克斯的季后赛之路,似乎注定将从这片被誉为汽车城、以坚韧强硬的蓝领精神著称的土地上,遭遇它这个赛季最严峻的考验——那堵由陆远昔日弟子、如今对手亲手筑牢的,铜墙铁壁般的活塞城堡。
第261章 敬畏和决心
底特律的空气,五月天里似乎也总是带着点金属和机油的味儿,沉甸甸的。
这个被誉为“汽车城”的地方,连吹来的风都带着股工业蓝领的硬朗劲儿。
奥本山宫殿球馆庞大的轮廓在黄昏里矗立着,像一头俯卧的钢铁巨兽,等待着季后赛第二轮第一个主场的喧嚣降临。
它的内外墙面上,巨幅的活塞队季后赛海报早已贴满,蓝为主调的海报上,本·华莱士怒目圆睁的防守特写、格兰特·希尔优雅却带着肃杀的上篮姿势、昌西·比卢普斯沉稳自信的眼神、吉尔伯特·阿里纳斯桀骜不驯的嘴角、迈克尔·里德引弓待射的手型,以及安东尼奥·戴维斯那堵墙般厚实的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