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坛天工:开局执教答案 第444节

  而尼克斯的球员们,则是一个个面沉如水,眼神里燃烧着火焰。

  比赛开始的哨声,一响起。

  尼克斯,就向全世界展露了他们作为卫冕冠军的恐怖獠牙。

  他们没有丝毫的试探,没有丝毫的保留。

  从第一秒开始,他们就祭出了最高强度的,令人窒息的防守。

  韦德像一道黑色的闪电,死死地缠住了拉里·休斯。

  基里连科用他那蜘蛛网般的长臂,让斯泽比亚克连一次舒服的接球机会都得不到。

  而加内特,则像一头出笼的猛兽,在禁区里翻江倒海。

  奇才队的进攻,在尼克斯这台恐怖的防守机器面前,瞬间土崩瓦解。

  而尼克斯的进攻,则像一把烧得通红的锋利的手术刀,一次又一次地切割着奇才队那本就残破不堪的防线。

  第一节比赛,尼克斯打了奇才一个35比12。

  比赛,在第一节就已经失去了悬念。

  陆远,兑现了他的诺言。

  他用一种最冷酷,最无情的方式,向所有人宣告。

  他们的王朝之路,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倒下,而有丝毫的停滞。

  恰恰相反,他们会用更强大的,更具统治力的方式,去碾碎所有挡在他们面前的一切障碍。

第332章 前面是万丈深渊,后面是步步紧逼的命运

  季后赛的齿轮依旧在冰冷而无情地转动着。

  纽约尼克斯和华盛顿奇才的这轮系列赛,从姚明受伤的那一刻起,就被所有的专家和球迷打上了“毫无悬念”的标签。

  而比赛的进程,完美地印证了这个标签的准确性,甚至比预想的还要乏味。

  它就像一部早已被剧透了结局的电影,观众们走进影院,不是为了看什么惊心动魄的反转,而仅仅是为了欣赏主角如何用一种优雅而残忍的方式,完成那场注定的杀戮。

  第二场,麦迪逊广场花园。

  第三场,华盛顿特区威瑞森中心。

  两场比赛,像是同一位蹩脚导演拍摄的续集,除了场馆和球衣颜色换了一下,其余的情节几乎是像素级的复制粘贴。

  尼克斯像一台由瑞士钟表匠精心打造的战争机器,每一个零件都运转得精准而高效。

  凯文·加内特在中距离的跳投稳如盘石,他的每一次出手,都像是在用圆规画圆,标准得让人绝望。

  德怀恩·韦德的突破依旧迅如闪电,他在人群中穿梭,如同热刀切开黄油,拉里·休斯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量和速度,却连韦德的背影都难以跟上。

  而安德烈·基里连科,那个来自俄罗斯的“AK47”,则彻底将这轮系列赛变成了他个人的防守教学秀。

  沃利斯泽比亚克像一个孤独的诗人,他在基里连科那片无情的阴影下吟唱着自己最后的悲歌。

  每一次跑位,基里连科的脚步都像鬼魅般如影随形;每一次接球,那双长得不像话的手臂就会从最不可思议的角度伸出来,遮蔽他所有的视线。他整场比赛都在做着世界上最艰难的事情——在一个比你高、比你快、臂展比你长、预判比你强的怪物面前,寻找一丝投篮的空间。

  每一次得分,都像是从撒哈拉沙漠里拧出一滴水,耗尽了他全部的心力。

  奇才队打得不可谓不顽强,不可谓不悲壮。

  没有了姚明,他们就像一支失去了龙骨的战舰,只能依靠着船员们悍不畏死的精神,在惊涛骇浪中勉力维持。

  拉里·休斯一次次地杀向禁区,迎着加内特和马库斯·坎比组成的钢铁丛林,一次次被撞得人仰马翻。斯泽比亚克被锁死,他成了球队唯一的爆破点,他用自己的身体,践行着奇才最后的尊严。

  但篮球比赛,终究不是靠精神和尊严就能赢的。

  实力的鸿沟,如同一道天堑,横亘在两支球队之间。

  3比0。

  尼克斯兵不血刃地拿到了赛点。

  整个纽约城都陷入了一种提前庆祝的狂欢氛围。

  媒体们已经懒得再去分析第四场比赛,他们的头版头条,都在热烈地讨论着尼克斯在东部半决赛的潜在对手。

  是那支由全民皆兵、防守强悍的底特律活塞?

  还是那支拥有了小奥尼尔和安东尼·沃克这对王炸组合,志在复仇的迈阿密热火?

  球迷们在酒吧里,在论坛上,争论得面红耳赤,仿佛总冠军奖杯已经提前被刻上了纽约尼克斯的名字。

  然而,就在这片山呼海啸的喧嚣之中,这艘银河战舰的掌舵人,尼克斯的主教练陆远,却在第三场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悄然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他没有出现在球队的训练馆,没有和教练组一起观看录像分析,甚至连日常的媒体采访都交给了助教汤姆·锡伯杜。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陆远独自一人,开着他那辆低调的黑色宾利,穿过还未完全苏醒的城市街道,驶向了曼哈顿的上东区。

  他的目的地,是一栋从外面看并不起眼,但在体育医学界却如雷贯耳的建筑。

  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简称HSS。

  这里是全世界顶级运动员的圣地,也是他们职业生涯最后的希望灯塔。

  当一个运动员遭遇了足以毁灭其职业生涯的重伤,当全世界的医生都束手无策时,这里,就是他们最后的救赎之地。

  在姚明受伤倒下的第一时间,陆远就动用了自己穿越以来积累的所有人脉和资源。

  他在近乎强硬的和奇才商议之后,直接安排飞机将姚明从华盛顿接到了这里。

  他为姚明联系的,是这家医院的骨科主任,运动医学界的泰山北斗——大卫·阿尔特切克医生。

  这是一个传奇人物,一个能让那些身价亿万的球队老板们,心甘情愿地在他的办公室门外,像个小学生一样毕恭毕敬排队等待的男人。

  他的双手,被誉为“上帝之手”,亲手拯救过无数超级巨星摇摇欲坠的职业生涯。

  手术进行得非常成功。

  阿尔特切克医生用他那双稳如磐石的手,和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将姚明碎裂的舟骨完美地拼接了起来。

  但手术成功,从来都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当陆远推开阿尔特切克医生办公室的门时,这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对着灯箱上一张巨大的脚部X光片,眉头紧紧地拧成了一个川字。

  办公室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混合着高级咖啡的香气。

  窗明几净,可以将中央公园的一角尽收眼底。但这里的气氛,却安静得有些压抑,仿佛空气都凝固了。

  “陆,你来了。”阿尔特切克医生看到陆远,指了指他对面的皮质沙发,示意他坐下。

  “医生。”陆远没有坐下,他径直走到办公桌前,双手撑在桌沿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直视着老医生,“他的情况,到底怎么样?”

  他没有寒暄,没有客套,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阿尔特切克医生摘下鼻梁上的金丝边老花镜,用手指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他将灯箱上的那张X光片抽了出来,换上了另一张角度不同的片子。

  “手术本身,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是完美的。”老医生的声音带着一丝属于顶尖专业人士的自信,“我们使用了最好的植入材料,最先进的微创技术。从一个外科医生的角度来看,姚现在的左脚舟骨,甚至比他受伤前还要坚固。”

  陆远的心,稍微往下沉了沉。他听出了医生话语里的潜台词。

  “但是……”

  这个全世界最让人讨厌的词,还是从老医生的嘴里说了出来。

  办公室的温度,仿佛瞬间又下降了几度。

  “陆,我必须实话告诉你,这不是一次偶然的意外受伤。这不是被谁踩了一脚,或者扭了一下那么简单。”

  阿尔特切克医生的表情变得无比严肃,他拿起一支激光笔,在X光片上姚明那巨大的脚部骨骼结构上,画出了一个红色的圆圈。

  “这是应力性骨折。”

  “用一个更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这是他自己的身体,在长年累月的超负荷运转下,发出的最严重、最绝望的警告。”

  “它在告诉你,它已经撑不住了。”

  他指着X光片上那个被圈出的位置,继续解释道:“你看这里,他的足弓结构,天生就比普通身高体重的运动员要更平坦一些。这意味着他的脚底在落地时,缺少足够的缓冲机制。”

  “再加上他超过七英尺六英寸的身高,和接近三百磅的体重。”

  “你想象一下,一座摩天大楼,却建立在一块并不那么坚固的地基之上。每一次跑动,每一次起跳,每一次急停转身,每一次在低位的强力对抗……对他那双脚的脚踝和足底来说,都是一次小规模的地震。”

  “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再坚固的钢筋混凝土,也经不起这样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持续震动。出现裂缝,只是时间问题。”

  陆远沉默地听着,他的双手在身侧不知不觉地攥成了拳头,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发白。

  这些道理,他懂。

  甚至比医生更懂。

  因为他来自未来,他亲眼见证过姚明那令人扼腕叹息的职业生涯轨迹。

  “我们调阅了他过去几个赛季的所有比赛数据。”

  阿尔特切克医生从桌上拿起一份厚厚的文件夹,翻开其中一页,推到陆远面前。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姚明的出场时间、比赛场次。

  “场均上场时间接近四十分钟。在一个中锋的位置上,这在当今的NBA,简直就是一种自杀式的行为。没有哪个大个子能经得起这样的消耗。”

  “更疯狂的是,每年夏天,当其他的NBA球员都在夏威夷的沙滩上享受阳光,或者在私人训练馆里进行身体保养和康复训练的时候,他,还要马不停蹄地飞回中国,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国家队比赛。”

  “亚锦赛,世锦赛,奥运会预选赛,亚运会……”

  老医生每念出一个赛事的名字,语气就沉重一分。

  “他就像一台被设定了永动程序的机器,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彻底的休息和保养。陆,你也是一个懂体育的人,你应该明白,任何精密的机器,如果只使用不保养,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报废。”

  老医生的眼神里,带着一丝对天才的惋惜,和对这种“野蛮”使用方式的不解。

  “我不知道你在中国有多大的影响力,也不知道你和姚的关系有多深。但你必须想办法让他本人,或者让他背后的管理者明白。”

  “他必须做出改变。不是小修小补,而是彻头彻尾的,革命性的改变。”

  医生的语气变得不容置疑。

  “第一,他的上场时间,未来每个赛季,每场比赛,都绝不能超过三十分钟。我个人建议,最好能控制在二十八分钟左右。这是红线,是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

  “第二,他必须学会轮休。尤其是在赛程密集的背靠背比赛中,他必须选择性地放弃一些场次。他的身体不再允许他全勤出战。”

  “第三,他必须改变自己的打法。他需要大幅度减少在三秒区内的低位强力背打和肉搏。他得更多地提到高位,利用他的身高和无与伦比的柔和手感,去完成中距离投篮和外线策应。他需要从一个‘重型坦克’,转型为一个‘远程炮台’和‘指挥中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阿尔特切克医生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陆远,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说道:

  “他必须,放弃未来所有夏天的,国家队的比赛。所有的。没有例外。”

  “他的脚,他的整个身体,每年都需要至少三个月,是完完整整的,不进行任何高强度对抗训练的,彻底的休息和系统性康复。”

  “陆,这不是我的建议,这是医嘱。是命令。”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窗外的车水马龙声,仿佛被一层厚厚的玻璃隔绝了。

  陆远比任何人都清楚,医生提出的这些条件,对于此刻的姚明来说,意味着什么。

  让他减少上场时间?没有了场均四十分钟的姚明,奇才队还能是季后赛球队吗?球队的管理层和老板会同意吗?

首节 上一节 444/6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