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弗森看着他,沉默了片刻。
然后,他伸出手,拍了拍欧文的肩膀。
“你的手很快,技术也很好。”
“但你得记住,篮球,是用这里打的。”
艾弗森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你得学会思考,学会阅读比赛。而不是只想着,怎么用华丽的动作,去过掉你的对手。”
说完,艾弗森转身,走回了替补席。
留下欧文一个人,在原地呆呆地站着。
解说席上,巴克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沙克,我收回我之前的所有预测。”
“这支球队,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他们不是老了。他们是……进化了。”
“他们褪去了一身的戾气和火焰,将所有的能量,都转化成了最纯粹的篮球智慧。这种松弛感,不是傲慢,而是绝对掌控力的体现。”
“他们不是来打比赛的。他们是来,给这个联盟,重新上一课的。”
奥尼尔已经说不出话来。
他只是看着屏幕里,那个依旧面带微笑,云淡风轻的男人。
陆远。
他终于明白,那场新闻发布会上的宣言,不是狂妄。
而是一个,他即将亲手实现的事实。
这个联盟,真的要变天了。
而这场比赛,只是一个开始。
第409章 极致个人能力和极致团队配合的结合体
第一节比赛结束的蜂鸣声,尖锐而刺耳。
但它却没能刺破速贷球馆内那片近乎凝固的沉默。
克利夫兰的球迷们呆呆地看着球场中央那个巨大的悬挂式屏幕。
屏幕上,红色的电子数字像烙铁一样,灼烧着每一个主队球迷的眼球。
45:10。
主队在前,客队在后。
不,反了。
是客队夏洛特山猫,45分。主队克利夫兰骑士,10分。
单节,十二分钟的NBA比赛时间里净负三十五分。
球场边,骑士队的主教练拜伦·斯科特脸色铁青。
他没有咆哮,也没有摔战术板。
因为他知道那毫无意义。他的战术,他的布置,在这支山猫队面前就像小孩子用沙子堆砌的城堡,被浪潮轻轻一卷就化为了乌有。
他看着自己手下的那群年轻人,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茫然、挫败和一种被彻底摧毁了自信的空洞。
尤其是凯里·欧文。
这位天之骄子,这位被克利夫兰寄与了无限厚望的新科状元,此刻正坐在板凳上,用毛巾蒙着自己的头。
他的肩膀,在微微地颤抖。
他被打懵了。
不,比被打懵了更可怕。
他感觉自己过去十几年建立起来的篮球信仰,在刚刚那十二分钟里,被一种他无法理解的力量彻底碾碎了。
他引以为傲的运球,在马里昂那双长臂面前变成了无效的杂耍。
他自信的突破,在皮尔斯和汉密尔顿的预判和夹击下变成了自投罗网。
他甚至有一次,在错位面对本·华莱士时,想要用一个后撤步跳投来终结进攻。
但就在他起跳的瞬间,他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
那是一双没有任何情绪的眼睛,没有愤怒,没有轻蔑,只有一种如同深渊般的平静。
那双眼睛仿佛在告诉他:你所有的动作,我都在二十年前就见过了。
然后,一只巨大的手掌,遮天蔽日般地出现在他的视线里。
“啪!”
篮球,被硬生生地从空中扇飞,直接飞出了底线。
那一刻,欧文感觉自己的灵魂都仿佛被那一巴掌扇出了身体。
他终于明白了艾弗森节间休息时对他说的那句话。
“篮球,是用这里打的。”
艾弗森指着自己的脑袋。
他现在懂了。
山猫队的这群人,他们打的根本就不是自己所理解的那种篮球。
他们没有用极致的速度,没有用强横的身体。
他们用的是脑子。
他们用的是二十年积累下来的如同浩瀚星海般的经验和篮球智商。
他们就像一群最顶级的数学家,在看一个小学生解答一道一元一次方程。
他们甚至不需要动笔,只用看一眼就能知道答案,知道这个小学生会在哪一步犯错,知道用哪种最简单的方式就能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
第二节比赛开始。
陆远进行了大面积的换人,这十一个人任意五个人都能在场上一起打球。
斯科特教练换下了已经失魂落魄的欧文,换上了替补控卫。
他希望用一些更有特点的球员,来改变场上死气沉沉的局面。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山猫队的节奏,依旧是那么不紧不慢。
他们就像一艘在平静海面上巡航的万吨巨轮,无论海面上泛起多大的浪花,都无法撼动它的航线分毫。
安德烈·米勒,这位球场上的老狐狸,用他那看似缓慢实则滴水不漏的节奏掌控着全场。
他的每一次传球都恰到好处。
他总能找到那个处于最佳位置的队友。
当骑士队试图对他进行包夹时,他总能用一个最简单最省力的转身或者一个背后传球,就轻松地化解掉。
他的表现让电视机前的很多年轻球迷感到困惑。
这个看上去跑得不快,跳得不高的老头,为什么骑士队的防守就是拿他没办法?
但是骑士队的球迷知道,因为米勒在骑士打了整整十年的球,是骑士这支球队历史上最伟大的控球后卫。
TNT的演播室里,查尔斯·巴克利再次充当了解说员。
“你们看米勒的眼睛。”巴克利的声音里,充满了敬畏,“他的眼睛,从来都不是只盯着球,或者他面前的防守人。他的视野覆盖了整个半场。他在运球的同时,脑子里已经在计算所有队友和对手的跑动路线。他传出去的球,不是传给队友现在的位置,而是传给队友零点五秒之后最舒服的接球位置。”
在米勒的串联下,山猫队的进攻,变成了一场华丽的,团队篮球的极致表演。
汉密尔顿依旧是那个不知疲倦的跑者。
他利用大本和皮尔斯的无球掩护,一次又一次地跑出空位,接球就投。
他的投篮姿势,十年如一日的稳定。
皮尔斯则在低位化身为了一个无所不能的进攻大师。
他可以用背身单打,用脚步晃开对手。
他可以用后仰跳投,也可以用精准的策应传球助攻空切的队友。
而艾弗森和麦迪,这两位曾经的超级得分手,在第二节,则彻底改变了打法。
他们很少再进行个人单打。
艾弗森,化身为了一个纯粹的突分手。
他用自己依旧犀利的突破,撕开骑士队的防线,然后将球分给外线的队友。
麦迪则更多地飘在外线。他就像一个幽灵,时而出现在底角,时而出现在四十五度角。
只要机会出现,他那标志性的干拔跳投,就会像死神的镰刀一样,精准地收割比分。
他们打得太轻松了。
太写意了。
也太……合理了。
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最擅长,也最省力的事情。
没有一次多余的运球。
没有一次勉强的出手。
球在他们五个人手中流畅地运转着,就像水银泻地般无孔不入。
防守端则更是密不透风。
本·华莱士,就是禁区的绝对君主。
他站在篮下,就像一座黑色的铁塔。
所有试图挑战他权威的骑士队球员,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要么是被他直接送上一记火锅。
要么就是在他那强大的身体对抗下,投篮动作变形,偏得离谱。
篮板球,更是被他一个人完全掌控。
无论是前场篮板,还是后场篮板,只要球弹出来,总能看到他那标志性的爆炸头在人群中高高跃起,然后将球稳稳地收入怀中。
他的卡位,他的预判,他的弹速,都仿佛还停留在他巅峰的那个年代。
上半场比赛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