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招玉国一片凋敝的村庄不同,普陀佛国的凡人村落平静而富足,尤其值得注意的就是,这里的人非常密集。
从常理来讲,这种靠近山林的村落应当以猎户为主,人口也大多不多,但是这座村庄的周围却是满满的农田,每隔几个田垄,就有一位农民在耕作,农田的周围也同样摆满刻着经文的卵石,还有几只石吹母⊥溃械姆鹆α衷谄渖稀�
明心即便是走路的模样,但速度也是奇快,一看便是修士之身,这些农人见到明心靠近时的反应与宋国人相若,恭敬但不至于畏惧,但是明心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如此繁荣的国家,这些村民居然没有一个经过淬体的。
毕竟是个陌生的修士,而且不似佛修,明心走到村子中心时,终于有村中年长闻讯前来迎接,明心入乡随俗,照着他们的样子双手合十一礼,立刻就让这几个迎接的村中长者放下戒备,亲切地招呼起来。
明心有些意外,这村中人未免也太容易相信别人了一点,一看就是长久生活在安全富足的环境下。
这里毗邻两国边界,旁边的龟兹国虽不是魔修国度,但其与人口生意鼎盛的招玉国直接相连,难道就没有起贪念的修士来这人口密集之地抓人吗?
村中依然是遍地佛像壁画,几乎每一家都供奉着佛陀的塑像,但是真正剃发守戒的僧人却几乎没有,据村人说,僧人们都到城中的大佛寺里修行去了,只是间歇地会来村中布道祈福,为村人治病,或是驱赶偶尔出现的伤人的妖兽。
这里依旧会养殖牲畜,大多数的人是不守佛家的戒律的,但是却几乎没有人去林中打猎,当然以这些没有经过任何淬体的普通人的体格,想要去林中打猎确实也不是件安全的事情。
这里与宋国这样的弘扬儒道的国度还有一个不同,那就是除了偶尔几本供奉着的佛经上,明心在这村子里几乎看不见一个字,那纸扎的佛经也是保养地光洁如新,一看就没有翻动过,试探着问了才知道,这村子里,没有一个人是识字的。
第156章 天龙道场
如何维持一个国家永远的稳定,如何保证亿万人的信仰永远虔诚?其实只需要做好两件事情,让他们吃饱饭,不让他们识字。
不识字就不会修炼,不会多想,就算羡慕那些高来高去的修士,也只会求助于文化的掌控者,也就是佛寺与朝廷,明心忽然明白了这夸张的佛力是如何积攒起来的。
明心谈不上什么感想,无知是不幸的,但若是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也就不会感到不幸,更何况,比起那些招玉国的民众,比起青莽山里的妖们,这些人已经是非常幸运了,至少那些他们用生命所供养的存在,也同样不曾放弃他们。
明心没有在这座小村庄里多停留,她的目标是普陀佛国的第二大城市:天龙城。
之所以不去普陀寺所在的国都千佛城,是因为天龙城有她更感兴趣的东西――普济寺的传经道场。
如果说魔宗是极端的自利主意的话,那佛宗就是将集体的力量发挥到了最大,作为信仰之力所支撑起来的流派,信仰本身不能出现太多的分歧。
而佛宗身为一个传承十余万年的大流派,其中必然会出现众多的分支,和浩如烟海的功法体系。为了避免不同分支之间的争论导致信仰的对抗与分裂,在修炼最本质的道的解释上,所有的佛宗都服从于一个权威,而现在这个权威就是普济寺。
佛宗广传天下道,而普济寺的道场也就遍布天下,所以虽然是在普陀寺的眼皮底下,若想要见识最正统,最高深的佛法,想要真正了解佛宗这个独具一格的流派,天龙城才是明心的最好选择。
一路沿大道疾行,边走边看这佛宗大国的风土人情,明心发现,这里果真是一个拒绝魔修进入的区域,路过两个城池,愣是一个魔修都不曾见到,如此也就更不敢唤出骷髅马,只在人烟稀少之处骑一段时间,过后仍然用两条腿跑路。
如此相互轮换,开始时速度倒不至于差太多,随着接近普陀佛国的腹地,真正是五里一村,十里一镇,人烟稠密地可怕,明心谨慎起见,也只能辛苦自己一点,安心地驮着背上的小妖跋山涉水。
说到这小妖,总算没亏了明心花出去的大把灵石,在昆仑石的作用之下,终于是止住了凋亡的势头,只是似乎昆仑石也对他造成了一些不可逆的变化,如今依然还在沉睡着。
明心用神识探视过,他的身体也正在被改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那双如树枝一般的手正在缓缓变得柔软圆润起来,头上长的那几朵小花也脱落了两朵,明心赶路的同时,还不忘仔细地观察着他身体的转化过程,以为以后进行类似的转化作为参考。
没错,明心还有一点小野心,她自己的力量毕竟有限,未来可能的话,她要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不过当下还是以提升自身的实力为主。
大路上的人流和天上飞驰的灵光逐渐多了起来,普济寺这么大的名头,像明心一样想法的,当然不止她一个,每年来天龙城朝圣游历的人群络绎不绝。
天龙城依山而建,普济寺的道场就在其背靠的天龙山之巅,因为每天能够参加法会的名额有限,而学道悟道大多数情况下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事,所以大量求道之人就在山下聚居,结果就是不需要普陀佛国多花功夫,每年来往的求道之人,生生将原本只是一座普通小镇的天龙镇,建设成成如今人口数千万的巨型城市。
维持数千万人的治安是个大问题,尤其是这些人大多数是流动性极大的流动人口,因而入城的排查手续极严,明心到时,队伍足足排到城外两里地――佛宗讲究平等,修士凡人一视同仁,她是和来朝圣的普通人一起排的队。
这些普通人不一定是来听道的,对他们来说,爬上圣山,向着山上那顶礼膜拜的偶像磕一个头,为僧人们献上自家地里最好的收获,已经是一生最值得夸耀的一件事了。
所以队伍中不乏驮着各式农产品的牛马,这些凡兽可不是有灵性的妖兽,免不了吃喝拉撒,队伍排的久了,那味道可是不敢恭维。
队伍中的修士们和少见这些的城里人自然是不悦,但是碍于圣山在前,天龙城的十几个维持秩序的筑基佛修在侧,也不好发作,看不过眼也只能默默地用法术将挡在自己前面的污秽物清理掉,给这些他们平素看不起的农人当了回铲屎官。
明心倒是没觉得难堪,反觉得这情景怪有趣的,那位修士的游记中也着重描写过这一段特殊的精致,当真是未曾亲眼目睹,不能体会到其中的意趣。
仙与凡,人与畜,在这座象征着佛道最高真意的圣山面前,都是身陷六道轮回当中的众生一员,普天之下,能做到如此有底气的,恐怕也只有高高在上的四大宗门,即便这只是普济寺的一个道场。
普济寺视众生平等,众生自己却不能把自己视为平等,队伍里的普通人对那些明显是修士的人还是很恭敬小心地,每个都在周围空出一大段距离。
不过也有不长眼色的,明心威胁地瞥了她后面那头冲着她背后的黑盒子塔头探脑的驴子一眼,换来驴子主人满含歉意的尴尬笑容,黑瘦的年轻汉子使劲地拉着驴子的脖子,黑脸涨地通红,想要将那头倔驴给拉回来。
然而这驴子也是奇葩,任是主人任何威逼利诱,也不肯将注意力从明心的背后收回来。
明心仔细打量着这一人一驴,气息浑浊,确实是再普通不过的凡人凡兽,只是一个凡兽为何能嗅出来她这盒子里装着一株五百年的灵草,而且居然不怕她。
明心道:“这位兄台,我看你这驴子有趣,不知可肯卖与我,价钱好商量。”
汉子的黑脸更红了,忙摆手道:“这驴顽劣得很,姑娘你千万别生气,只是它从小陪着我的,我替它给你赔不是了!”
说着深深鞠了一躬,神色极为认真,只是那驴子可不管主人的尴尬难堪,脱了主人的钳制,更加变本加厉地上来,舌头舔在明心背后的盒盖上,眼中是极为人性化的情绪,似是对里面的东西垂涎三尺。
第157章 布衣佛修
相比起那头大胆驴子,明心更感兴趣眼前这个粗布衣衫,满身风尘的人。
此人留着齐根的短发,但头上没有戒疤,也不像是僧人,身上的衣服打满补丁,但是很干净,他那驴子上只驮着一只瘪瘪的褡裢,没有鞍僵,也没有可以充当贡品的东西,也不像是来朝圣的人。虽然长得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然而听其谈吐,却不像是个大字不识的普陀国普通农民。
而且明心虽气息不显,但是那怪异的装束和出色的容貌气质,任谁都能看出来是个修士,正常的普通人,照常理都会叫她仙子或仙姑,而这人却直接唤她为姑娘,果然是驴子奇怪,主人恐也不会简单。
抬手不经意地向驴子伸过来的脑袋一拂,驴子如临大噩,连忙伸回脖子,蹭蹭退到主人的身后,龇着牙冲她挤眉弄眼,那表情说不出的贱,配着一张驴脸,反倒有些憨态可掬的可爱。
明心默默将手心的刀瓣重新藏回袖口,顺势轻轻捋了捋头发,也不管那张牙舞爪的驴子,冲那黑瘦男子道:“兄台可也是来天龙山听道的?”
男子欣喜道:“正是,原来姑娘也是来听道的吗?”
明心奇道:“怎么,我不像吗?”修士来此地,不都是来听道的吗?反倒是凡人,大多是来朝拜供奉的。
男子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不上为什么,就是觉得姑娘不像是信佛的人,原来是我着相了,罪过罪过!”
相逢即是有缘,队伍中闲着也是无聊,明心半是怀着探究的心思,半是打发时间,与这男子攀谈起来。
男子显然是个笃信佛道之人,又是在这样一个佛宗圣地之下,话题很快就蔓延到了佛道之上。
再次出乎明心的意料,这个朴实地近乎憨厚的男人,一谈到佛经典籍,就如同变了一个人一样,侃侃而谈,滔滔不绝,神情认真而自信,明心恍惚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当初宋竹在致知堂为自己讲书时的模样。
而且明心直觉,若论对佛宗典籍的理解,宋竹只怕拍马也及不上这位“农夫”。
明心当初对这些佛经只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了一大堆,当然书中的道理一通百通,读的多了以后,明心也不会像一开始一样把那些佛经当成天书看,对其中的道理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与那男子交流起来也不至于变成一只小白。
但是那毕竟是佛宗千万年的智慧积淀,岂是明心粗粗阅览一遍就能吃透的,多数的时候还是明心在提问应和,那男子在作答。
男子对佛经典籍极为熟识,种种佛道经典信手拈来,有许多都是明心所未读未见过的。但这并不影响理解,因为他总能将那些复杂晦涩的经意,转化为一个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