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尚书,五个都是浙州人,让人简直是坐立不安,朱祁钰自从知道他们户籍之后都有点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他总算知道,为啥有些皇帝为什么多疑近乎神经病了。
六部尚书,五个都是同乡,换哪个皇帝不头疼?
还好朱祁钰有金手指,底牌大的很,不怎么惧怕,即便如此,他都在考虑如何找理由换一两个人了。
现在金濂被毛毅所替代,却还剩下四个。
当然,这四个中也未必全部都是浙州利益网的庇护伞。
但只要有一两个,这个伞也足够大了。
浙州之后进士最多的是江州,不巧,内阁阁老陈循,吏部尚书王直,新任户部尚书毛毅都是江州人。
朝堂上能提拔的官员就这么多,浙州不不提拔,好,那你就提拔江州的,江州的不要,那就天州。
什么,你不想提拔这些州的官员,防止他们结党营私,你想提拔甘州,云州,南州的的官员?
不好意思,他们一次科举都未必能有一个人考中进士,就算是考中进士,也未必有能力,够资格上朝的官员都未必有一个来自于甘州,云州,南州。
或许朱祁钰可以无故罢免六部尚书,提拔几个不来自浙州的官员,可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
比如金濂,他涉及到南州血案,朱祁钰拿下他,没有任何人会说闲话。
但如果现在朱祁钰罢官王直,拿下俞士悦,纵然没有人敢明面上反对,私下里就没人说闲话了?
朱祁钰实力再强,还能堵得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一切都要讲规矩罢了。
朝廷法度,律法甚至于儒家礼法,某种程度上都都属于规矩的范畴。
讲规矩,才是朝廷。
朱祁钰可以凭借手中权柄,想杀谁就杀谁,想罢官谁就罢官谁,上行下效,官官乱来,人人学之,不讲究个规矩证据,想杀谁就杀谁,那又是个什么光景?
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时代。
南北朝和五代十国。
那是礼崩乐坏,秩序崩溃,道德沦丧,天街踏尽众公卿,民不聊生的时代。
没有规矩,则法死、朝廷死、国死。
于谦听见朱祁钰提出这个议题,不禁暗暗为朱祁钰捏了一把汗。
他出身浙州,也明白这股力量的庞大。
讲众臣的神色看在眼里,朱祁钰心中暗叹,情报显示中,海商、权贵、豪绅已经交织出一张大网,彻底的垄断了海贸那堪称可怕的利益,任何人想要去触碰这一禁忌,那便是对这些庞大的利益既得者的挑衅。
他们会尽全力反击。
这些海商、权贵、豪绅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哪怕他们内部之间同样有所竞争,但是一旦有人要动海贸这么一块香甜美味的蛋糕,绝对会被他们一致反扑。
哪怕你是皇帝也不例外!
于谦第一个站出(得得赵)来,沉声道:“¨ˇ开海对大明有利,臣支持开海¨.。”
不愧是于少保,不愧是能做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人,虽是浙州人,却没有成为浙州利益链的庇护伞。
“于尚书此言差矣气。”
本来大家都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听见于谦支持,王璞走出来反对:“海禁之前,沿海一带有人勾结倭寇,形成倭寇之患,对沿海百姓性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海禁之后,倭寇之患明显减少了许多。”
于谦摇摇头:“王尚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沿海一带有倭寇不假,可那丹丸之地的倭寇能有多强?恐怕比山贼土匪强不了多少,难道就因为山贼土匪剿灭的难度太大就不剿灭了?倭寇难剿灭,难道就要因噎废食,断绝海贸?”.
第128章 要的就是他们狗急跳墙!
王璞冷哼一声,一副不想和于谦争论的样子:“陛下,为了沿海百姓不受倭寇之患,臣不建议开海。”
“臣少时就有一个疑惑。”
这时候,俞士悦开口了,听起来和这个议题没什么关系,众人都看向他,朱祁钰都好奇他在卖什么关子。
“商贾巨富,为何不收重税?”
“农民苦弱,为何徭役加身?”
“江湖武人,为何不加招安?”
俞士悦也没想谁回答他,自问自答。
“后来,臣才明白。”
“商贾利重,不可许其高位,否则,将无人愿意耕种劳作,农民苦弱,则要赋予其同等于士的科举进身之阶。”
士农工商,在官方地位中,农仅仅排在士之下。
“江湖武人,以武力犯禁,则断不能轻易招安,否则,则会滋生出大量不思劳作,只知打打杀杀的强梁贼匪,所谓大侠名流。”
“朝廷中农,则农可安心,若朝廷中商,则利压道德,民风败坏。”
俞士悦本来是低头诉说,说到这里,他抬头看着朱祁钰,做慷慨陈词状:“陛下,南宋便是如此,臣统计过,立国至今,有一定规模的造反,就超过两百次。”
“那些人真的117是造反?恐怕不然,一旦造反,南宋朝廷的解决办法就是招安,许以首领高位,于是南宋那些只知打打杀杀的强梁贼匪,大侠名流便看到了一条晋身之阶。”
“而我大明,屈指可数,因为一旦有人造反,我大明首先想到的便是强力镇压,所以不存在这一条晋身之阶。”
“南宋农商并重,人人都思经商,很多百姓都不愿意耕种劳作,一旦开海,商贸繁荣,便会动摇我大明国本。”
朱祁钰心中冷笑,好你个俞士悦,看起来浓眉大眼的,居然也是一个巧舌如簧之辈。
俞士悦这一番话只是偷换概念而已,最终放大,突出弊端,对于有利的一面,是只字不提。
狄仁杰也在廷议之列,闻言轻笑一声。
“狄侍郎,你有何高见?”俞士悦不悦的看向他。
“下官却有不同的意见。”
狄仁杰跨前一步:“俞尚书只提南宋农商并重,人人都思经商,很多百姓都愿意耕种劳作。”
“却不提南宋税收是我大明两倍有余。”
“也没提很多不种田的百姓实际上不是不愿意种田,而是无田可种,商贸繁荣,可以让很多无田可种的人能够吃到一日三餐。”
“陛下,臣支持开海!”
“陛下,臣也支持开海。”
“开海对我大明不利。”
“陛下,海禁乃我大明国策。”
“陛下,海禁不可开。”
近二十个朝廷重臣,支持海禁的有大半,让朱祁钰见识到了海禁背后的力量有多大。
朱祁钰笑了笑,掠过这个话题:“海禁暂且不提。”
这句话一出口,很多人松了口气,同时也有些疑惑,当今陛下手腕极为强硬,怎么会如此轻易就放弃?
下一刻,朱祁钰的议题又让他们精神紧绷起来。
“加征商税?”
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
礕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鲁迅:这句话真是我说的。
皇帝第一个议题你不同意,好说,你们反对,那我就不提了。
第二个议题你又反对,怎么?皇帝这么没面子?
这时候,纵然有利益相关的,也不太好意思开口反对了。
朱祁钰目光扫过众臣的脸色,知晓多数人还是反对加征商税的,不过海禁可以延迟开放,但商税是必须要加征的。
诺大的大明(cgcb)帝国,一年商税十万两!
而南宋,达到三千万多两!
三百多倍的差距。
南宋朝廷的商税财政收入让朱祁钰看得眼红,大明税收要是这么充沛,他根本不用为钱担心。
大明商税这么少都是源自于太祖朱元璋,他不太重视商业,所以导致大明商税只有三十税一,而且对于官员、秀才免税。
商税竟然只征收三十税一,这在任何朝代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然而就算是如此之低的商税,那些商人仍然是变着法子想方设法的官商勾结,哪怕是一文钱的商税都不想交。
偌大的一个大明王朝,商业那么兴旺发达,不比南宋差多少,一年所能够征收上来的商税竟然只有十万两,这简直是让人难以置信。
南宋和大明的茶税,盐税,酒税,商税有不同的差距,可是平均一下,起码是十倍以上的征收差距。
大明的商税固然征收三十税一,可若是能投如实征收上来,也不至于一年只有十万两,千万两轻轻松松。
可是很多人商人,连三十税一都不想交。
历史上朱厚照派刘瑾去征税,也不过是在三十税一的基础上翻了一倍,勉强达到十五税一罢了,如此直接导致地方上大批士绅商贾权贵鼓动民众殴打,抗拒征税,甚至杀死税监。
可见其猖狂。
“陛下,加征多少?”
王直问道。
“三十税五。”
于谦有些骇然:“陛下,是否有点太激进了?”
连三十税一都收不上来,一下子翻了五倍,只怕那些豪商抗税力度更大。
朱祁钰淡淡道:“相比南宋,三十税五已经很少了,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们连三十税一都觉得高,不想交,想抗税的话,三十税一和三十税五又有什么差别?”
没有人出言反对。
之前的开海我们反对了,这个加征商税我们就给个面子不反对。
可是,能不能征收的上来就是个问题了。
征收不上来就怪不了我们了。
…………
武瞾道:“陛下,浙州地方势力太过庞大,可以预料的那些人会狗急跳墙,暗中煽动,策划民变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地方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朱祁钰冷笑道:“朕要的就是他们狗急跳墙,不跳出来,朕还真不好动他们,一跳出来,狐狸尾巴就漏出来了,朕倒要看看,有多少人不怕死!”.
第129章 官差与狗不得入内!
犁庭扫闾!
肃清浙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