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影视诸天 第107节

有些时候曾云风都怀疑朱棣的这些儿子到底在干什么,曾云风都已经摸清楚了建文帝的所在,但是朱棣的他们几个儿子还搞不清楚,尤其是掌管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赵王。

这几年曾云风在应天府鸡鸣寺也认识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就是黑衣宰相姚广孝。

姚广孝他一心想要求道,求悟,但是很多东西他也没搞清楚,反倒是他在政治的路上,走的的比修道还要远,曾云风最想学他的推算方法。

经常喜欢跟他在一起交流,黑衣宰相姚广孝也喜欢听曾云风说的一些惊人之语,佩服他的远见和广博的知识。

曾云风经常会找姚广孝喝茶,准确的来说,是到姚广孝那里蹭茶,蹭点心,这老小子一个和尚但是挺会吃。

“最近事情,你听说了吧!”曾云风吃了一口点心说道。

“刺杀!”姚广孝没停下数念珠的手,眼睛都没睁开说道。

“这潭水很深啊!”曾云风有些懒散后仰说道。

姚广孝笑了笑没有说话。

“茶也吃好了,点心也尝了,该来的人要来了,我也该走了!”曾云风抖了抖袖子起身离开。

姚广孝那里的点心确实做得不错,经过曾云风的指点之后,他那里做点心的小和尚慧清,工艺和手艺也越来越好。

所以,曾云风就去的更加频繁。

而另一个人也经常到姚广孝这里来,那就是朱棣,他心里有点讨厌曾云风,经常到姚广孝这里来和姚广孝一起来骂他,但是曾云风总是跟他错开。

经常到姚广孝这里来的朱棣,吃到了他这里的点心,发现它这里的点心越来越好吃,比自己宫里面的还要好吃,随即又问了一句:“你这里的点心,怎么越来越好吃!”。

“一位不知姓名的读书人教慧清做的!”姚广孝笑笑说道。

“不知姓名?”朱棣纳闷地问道。

“他说他不想知道我是谁,麻烦!也不想我知道他是谁,更麻烦!所以不问过往,聊聊天,吃吃茶,顺便等一个人,如此而已。”姚广孝给朱棣到了一杯茶说道。

“等一个人?”朱棣有些好奇地问道。

姚广孝笑笑摇了摇头没有答话。

但这一句朱棣觉得实在是不该问,问了之后更加生气,朱棣能不知道是谁吗,等的人反正不是他,朱棣一来他就走,虽然朱棣并不是一个好攀比的人,但是每次提到曾云风就想和他比一比。

朱棣就是不服,姚广孝看着面前的永乐朱棣和自己面前的点心叫起劲儿来,其实也挺好玩儿的,姚广孝笑了笑继续倒茶,没有说话。

现在的永乐朝其实还有很多能和曾云风谈得来的人,比如说翰林侍讲学士解缙,他这个人恃才傲物,不太瞧得起比他差的人。

这是曾云风就是他能瞧得起的人之一,论才学曾云风不比他差,论书法曾云风比他强,要是论治国才干,曾云风甩他几条街,但是论写诗词和写文章和画画解缙他甩曾云风几条街,曾云风是没什么诗才的。

现在的大明朝,最缺的是什么,缺的是钱粮,国内黄河泛滥,大旱,水涝,灾难频发。

永乐皇帝朱棣想的是怎么和蒙古人打仗,同样需要一个东西,钱粮,尤其是钱。

第二百十四章 永乐的危机

这个国家缺铜钱缺的厉害,中国自古如此,明朝宝钞制度崩坏,后来给官员发俸禄发宝钞,宝钞贬值的跟废纸差不多,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的酷律禁不绝官员贪污原因之一。

而且民间的老百姓喜欢藏铜钱,国家铸多少好铜钱都不够用,洪武年间一年铸造几亿文铜钱,后来市场流动近乎于无,导致国家没有钱用,还有人私铸铜钱,发烂钱,劣币众多屡禁不绝。

大明的宝钞被老朱玩坏了,他只发不收,纯粹就是抢钱,就像是一个人跟你说一张扑克牌价值一两黄金,你拿着一两黄金的等价物跟他换了扑克牌,然后扑克牌在他手里却换不来一两黄金。

理所当然宝钞制度直接崩溃,只有明庭还臭不要脸的还敢用,明朝的商人都是被当鸡宰的,谁敢跟老朱臭屁。

老朱的瞎搞八搞还没人敢说他,他就是公然抢劫民间财富,但是却是导致国家纸币信用体系崩溃,朱棣就要替他老爹背锅,现在还好等到万历年间宝钞贬值一万倍,一千文的宝钞只值零点一文。

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怎么让大明朝的钱粮丰沛起来,其实并不要很长的时间,只要两到三年,曾云风就可以让整个国库充盈起来,但是曾云风不敢,现在的朱棣更不敢去动他老子的定的东西,他连位子都是抢的。

现在曾云风也不可能做到,因为朱棣想的就是明天就开始打仗,在这种矛盾下,是不可能做到钱粮充足的去打仗。

那唯一的结果就是,太子朱高炽天天抠抠嗦嗦的,永乐皇帝朱棣天天找太子要钱,但是太子天天嚷嚷没钱,所以永乐皇帝他的心目中,太子就变成了抠砖头缝儿。

此时,太子东宫,太子家里正在发牢骚。

太子妃背对着太子朱高炽说道:“你还在这儿躺着呢,你看人家老二发达了不是,云南一车一车东西往他家里拉,宫里女官们都说他人缘好。”。

朱棣收复安南为交趾,汉王从中间捞了不少,朱棣汉王直接封到了云南。

“什么人缘儿好啊,见人就抓一把金豆子送人。”太子妃没好气的说道。

“是啊,他多有钱哪,我倒是想抓一把炒豆子给人家,但是我有吗?行啦,你就消停点儿吧。”太子爷无奈地说道。

最近这段儿时间,朝臣们一直撺掇着永乐皇帝朱棣将他的儿子汉王赶紧就藩,但是汉王就是赖着不走。

太子朱高炽现在心里正烦着呢,国家现在没有钱,自己的老爹永乐皇帝就是要打仗,怎么劝都不听。

太子心里想的是,现在朝里面能给自己想到挣钱办法的,估计也就是曾云风了,但是他不好张这个嘴呀,即使他的便宜老爹永乐皇帝朱棣也不好张这个嘴。

永乐皇帝朱棣也是个荒唐的皇帝,他这个皇帝,就是喜欢打仗,不喜欢处理政务,政务都交给他的儿子太子朱高炽处理。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看书领现金红包!

朱棣征阿鲁台回来之后非要把他的儿子朱高帜手里的奏章全部拿过来,自己重新看一遍,那奏章堆的跟山一样,太子处理了几个月的奏章,永乐皇帝重新又看一遍,他能自己舒服吗,纯粹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儿。

朱棣也不是一个十分勤快的皇帝,何必如此。

朱高炽,为什么后来当皇帝当了一年就挂了,估计就是因为天天给他的便宜老子朱棣批奏折,搞钱处理国事,几乎都给他累瘫了,朱棣这么拼命死搞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怕无颜去地下见老朱。

现在永乐皇帝朱棣北征回来后把这些奏折全部拿回来,自己重新搞一遍,才知道他的儿子,太子朱高炽这些月到底干了些什么事情有多累,永乐皇帝远征阿鲁台花了一年多时间,这一年多都是太子朱高炽在监国。

朱高炽这一年的政绩,曾云风是看在眼里,各地不管是水患旱灾,赈济灾民,太子朱高炽都是安排的妥妥当当。

可以说,永乐皇帝的永乐盛世一半几乎都是太子朱高炽给他带来的,他在外面就是打仗,打仗,打仗,但是实际北征的成果没有多少,最大的疆域收复是永乐初年归复的,后来在辽东建立了很多的卫所。

永乐皇帝值得称道的是三件事情,下西洋,永乐大典和收复安南为交趾,唯独没有蒙古,永乐皇帝没有征服蒙古反倒死在征蒙古的归途中。

据说朱棣号称多次远征蒙古,曾云风却知道,这一次十万人征蒙古全军覆没,永乐皇帝朱棣实在是拉不下脸,又征集了50万人在去征讨阿鲁台。

但是打了阿鲁台之后阿鲁台的土地,并没有完全臣服于明朝,只是象征性的讨了个封,那个地方还是归阿鲁台管。

所以可以说是永乐皇帝劳师远征,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耗费如此国力,最后什么没得到,攻打草原,图什么,就是让别人跪下来吗,跪下来又不让别人唱征服,他们又重新站起来,这不是吃饱了撑吗?

明朝一次一次的将蒙古人打得到处逃窜,最远的时候甚至快到了贝加尔湖,明初帝国初定的时候,版图就已经很大了,后来朱棣将疆域延伸至现在的所有辽东,黑龙江包括现在的远东地区,包括库页岛,都是明朝的疆土。

但是这些地方,由于通讯手段的缺乏,以及这些地方的苦寒,很多汉人都不适应这里,所以很少有人迁徙到这里,这里地广人稀很快又被少数民族的游牧民族重新占领。

在没有找到适宜的办法统治着这里之前,明王朝想要将这里真正的归纳于自己的麾下是很困难的,所以即使明朝一次又一次地攻打蒙古,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但最后的结果都是这片土地始终很难属于他。

一个十分重要的统治游牧民族的政策必须要制定出来,才能够真正的统治这些地方和人民,那么向这里发动战争才有用。

这几次永乐皇帝朱棣远征蒙古,看似是几场大胜,但实际上却空耗了国力,是一场互相消耗的战斗,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关外还是游牧民族说了算。

征伐蒙古仅仅是将林中百姓的地域,向西推广了一部分,一直到了呼伦贝尔,可在这边土地上大明朝几乎得不到什么产出,这种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战争,其实没有什么作用。

其他游牧民族都不一样,他们战争都会掠夺其他部落的人口牛羊以及草场,为自己的部落繁衍壮大提供有利条件。

大明朝在这里打了胜仗只能撤走,然后回到家里,自己继续种地,舔食伤口,以待来日大战,明国在这片土地上却得不到营养。

没有找到这边土地上真正的价值,很难统治这个土地上的居民,因为他们逐水草而居,明朝根本控制不住这里的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的这一些游牧民族。

这才是大明朝始终跟草原部落打仗,但始终得不到益处的原因。

最后明神宗时期打了一次败仗,一下子就让整个北方濒临崩溃,这还不能体现出问题吗。

洪武,永乐,宣德,这三个朝代都已经告诉了大明国的人,他们是可以打得赢蒙古的,打得赢草原部落,但是结果是什么,只有一次这些异族人打赢了中原人,就差点让整个大明朝爬不起来。

永乐皇帝看着这些乱七八糟的奏章之后,终于明白了自己儿子太子朱高炽的辛苦,看着这一年多堆积如山的奏折,把自己的儿子朱高炽叫道,宫殿中和她彻底的谈了一次心。

此时的永乐皇帝准备将自己的皇位开始一步一步的交给这位太子,但是太子朱高炽已经被他的老爹吓坏了。

永乐皇帝也气坏了,本来对他抱以巨大期望,但是太子他突然一下子往后退一步,永乐皇帝没了台阶。

第二百十五章 永乐的家事

永乐皇帝既有既是心痛又是无奈,汉王之所以生出了想要和太子争夺皇位的心思,就是永乐皇帝朱棣当年拍着汉王的肩膀说,你大哥身体不好,你要努力。

他们老朱家朱棣的三个亲儿子,斗来斗去,要知道他们可是亲兄弟呀,同父同母,这一切都是朱棣自己造成的,怪不了别人。

永乐皇帝接着又把汉王叫到宫里来,让他们兄弟俩讲清楚,但是永乐皇帝又不明确,说要传位给谁,这种事情怎么讲的了清楚。

太子朱高炽,被逼的没有办法,拿出解缙给永乐皇帝画的那幅老虎图。

画上的一首诗让永乐皇帝一下子,心就软了下来,不再逼太子朱高炽,其实永乐皇帝要么就不要明确的说,何必把两兄弟招来呢,就让两人明争暗斗好了,最后打赢的那个就是皇帝。

要么就非常清楚地告诉两人传位给谁,这么纠结最后只能导致两个儿子,终究有一个不得善终。

其实永乐皇帝朱棣现在已经后悔了,自从他知道自己篡位夺取了自己侄子的江山之后,就预感到自己的家里会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他没有想到会发生得如此之快。

太子朱高炽和汉王他们两人相互争斗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听说了吗,皇上让太子在我的图上提字,你知道是什么吗!”解缙说道。

“不知道!”曾云风有些无奈地说道,他真的不知道解缙其实是个八卦王,什么他都敢打听。

“题词上面写的是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皇上和太子估计要和解了!”解缙高兴地说道。

“你是怎么知道的?”曾云风听了这首诗有些熟悉,有些好奇地问解缙道。

解缙比了一个手势,曾云风看了真想拍额头,皇帝的家事也敢买通内官打听,真是不怕死。

“你呀你,你早晚要死在上面。”曾云风无语地说道。

“宫廷秘闻,你不好奇嘛,这其中的乐趣你不懂。”解缙像是捡了一个大宝贝。

朝廷中的很多人都认为太子朱高炽不如皇太孙朱瞻基,但是曾云风却觉得太子朱高炽,他的情商高的不得了,斗争手段也十分高明,在布局方面他的几个弟弟拍马都赶不上他。

太子十分明白自己的老爹对于自己的猜忌,也十分明白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他的手中总是捏着关键的牌,要知道,太子的位置才是最尴尬的位置,上面有娘,下面有小鬼儿,两边儿都要伺候。

但是接下来永乐皇帝朱棣的措施就让他的儿子太子朱高炽牙花子疼。

永乐皇帝朱棣直接下令大规模开建顺天府宫殿和征伐瓦剌,这可是一项巨大的开支,永乐皇帝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太子朱高炽,这几天也就是因为这种事情,烦得脑壳疼。

曾云风也听说这种事情,即使国家富有,但也经不住永乐皇帝这么霍霍呀。

看来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到顺天府这种想法已经根深蒂固了,也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来,建文皇帝这些手下对他的刺杀越来越频繁,他越发觉得这个地方不是他的龙兴之地,要搬到他自己原先的燕王封地去。

曾云风还是适应现在这种时代和中原文化的生活习惯,要远比中土文化要好得多,家里虽然不算特别的富裕,但是也算是现在一个小康之家了,有的吃,有的喝,有的玩儿。

这种家中庭院的设计风格,曾云风感觉很舒服,作为一个朝廷正三品的大员,他其实每天也很闲,这是实话。

除了每年两次的在外八府巡按的工作,其他的工作很少找到曾云风,至于都察院职责,永乐皇帝巴不得陈言卿不要天天找自己。

再加上太子,汉王,赵王几个人,一天到晚跟家里宫廷婆媳剧一样,满朝大臣都是伸着脖子看笑话,这个朝代有没有什么明星,皇帝的趣闻自然就成了八卦头条,朱棣在皇宫打一个喷嚏都被传的乱七八糟。

最近这一家子又闹幺蛾子了,汉王居然想带兵到五城兵马司换防,自从永乐皇帝的仁孝皇后死后,他们这一家子好像是没有消停过。

带兵到五城兵马司换防这种事情怎么可能瞒得过永乐皇帝朱棣呢,这汉王一天到晚不知在想什么,五城兵马司换防这种事情皇帝一向是警惕心最重。

满朝的文臣几乎很快就知道了消息,包括现在的内阁首辅杨士奇,汉王他还就以为他自己一个人知道。

他们这几个兄弟之间的争斗,满朝文臣早已经搞得清清楚楚,只是看破不说破罢了,也不怪这些文臣,这两个兄弟做事情一点脑筋都不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各地军队的调动哪一项不得通过永乐皇帝。

而作为永乐皇帝的这些贴身的大臣内阁人员可以说是机要秘书,内阁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信息,这个大臣个个都是人精,这些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能让两个王爷给糊弄了吗。

曾云风愈发地怀疑这个世界的真实,这绝对不是正史中的世界,汉王不可能这么莽,这种人还想做皇帝,根本不可能。

首节 上一节 107/7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