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开局魂穿谢无忌,举世无敌 第133节

  此战,神机炮将是主要的火力,也是明教这边最大的依仗……

  这次能够尽数歼灭李思齐的五万大军,四百多门神机炮居功至伟!

  攻城,神机炮就更是厉害了!

  元廷鞑子那种老式古董火炮与之相比,根本一点优势都没有……

  最近这几天,李思齐率领的五万朝廷大军进攻濠州战败,结果惨遭屠戮,全军覆没的消息,早就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随风传遍了两淮之地!

  附近各地还处在元廷管控之下的州府县镇,无不人心惶惶,当地官员更是终日充满了恐惧,生怕那些杀红了眼的明教反贼前来攻打自己……

  就连李思齐这等堪称战神的人物,都输得那么惨,至今生死不知,他们又能有多少反抗的能力呢?

  难道他们的本事还能比李思齐更大?

  李思齐带领五万的精锐大军都顶不住,凭什么他们能顶得住?

  根本没人有这个信心……

  所有人全都被这一战之中明教的辉煌战绩给吓坏了!

  更为可怕的是,李思齐的朝廷大军战败的消息散播出去之后,各地揭竿而起声称要反元的势力似乎是受到了鼓舞,数量越来越多,苗头越来越大……

  各地官府不得不硬着头皮派兵前去对付,疲于奔命,压力非常大!

  民间的许多百姓见状,更是借此机会对抗元廷官府,拒绝交纳各种沉重杂税,有的地方甚至还发生了打死官差的事情!

  广大民众百姓的怒火,就此被点燃了!

  他们被欺负得太久了,都憋着一股巨大的恶气呢!

  百姓们甚至是期盼着反抗元廷的明教义军早日到来,杀光欺负他们的无良狗官,让所有人都过上能吃得饱饭的太平日子……

  他们想要的很简单,仅仅只是希望能填饱肚子而已!

  可是,那些元廷的狗官偏偏不让,拼了命地要压榨干他们最后的价值,要让他们都累死饿死,大家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除了加入造反阵营,还有第二条路能走吗?

  没有了!

  与其就这样被欺负到死,窝囊地结束这悲惨的一生,倒不如举起刀枪,举起锄头,推翻这个该死的异族元廷,哪怕是战死在路上,也誓要为后代子孙开辟一个朗朗乾坤……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整个两淮之地,百姓杀官,火烧衙门,几乎都彻底乱套了!

  虽然当地驻扎有元兵,但是愤怒的百姓人数更多!

  而且还有一些反元义士主动领头,出谋划策,有目的有准备,闹得两淮陷入大动荡,元廷的影响力和威慑力,降到了史上最低……

  自各地陆续起义以来,两淮这边这次,可以说是反得最为激烈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点:一来是百姓受欺压太久,怨气极深;二来是明教在濠州打了个大胜仗,杀得元廷大军落花流水,大大鼓舞了广大百姓的士气,激起了人们的反抗之意和内心深处的澎湃热血!

  濠州城外这惊天的一战,如同谢无忌所预料的那样,令得天下人瞩目……

  毫无疑问的是,这个消息很快就会传遍整个神州大地,全天下的百姓都会听说明教的光辉战绩,反元心理将会拔升到极限……

  全国各地的起义军,一定会因为这件事的影响而越来越多,愈来愈频繁!

  元廷就算是兵马再强,也难以在天下人的共同反抗之下屹立不倒!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整个神州大地的百姓,将会化作狂风暴雨之中的滔天骇浪,将元廷这艘大船掀翻击碎,彻底沉到大海的深渊之下……

  定远县距离濠州大概有九十余里的路程!

  明教大军轻装简行,每人只带了一日的口粮,打算用最快的速度袭击定远,待攻下了此地之后,再作为跳板供应补给,全力进攻滁州……

  定远县,不是什么难啃的骨头!

  几炮给它打过去,城门都给它轰塌了!

  谁敢抵抗谁就死!

  然而,就在明教大军仍在行军途中的时候,却是听得前方的斥候传回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

  谢无忌骑在马背上,正和一旁的杨逍说着什么……

  突然,一名斥候驱马而来!

  “无忌公子,杨左使,有重大军情!”

  谢无忌一怔:“快快说来!”

  斥候道:“那定远县城池上的兵卒全都被杀了,城内乱成一团,不知是何人所为……”

  杨逍笑道:“无忌公子,这是个好消息,我们趁乱一举拿下定远,不费吹灰之力!”

  谢无忌对那斥候挥了挥手:“再探,再报!”

  “是!”斥候领命而去!

  杨逍道:“竟有此事,真是稀奇……”

  就在这时,一道青灰色身影踏风而来,身如鬼魅,正是韦一笑!

  “我可以证实他说的都是真的,我刚从定远县回来,那边的情况的确如此,当地府衙已经被一支百姓组成的义军攻占,他们似乎已经得到了我们前去进攻定远的消息,已经打开城门,准备迎接呢!”

  杨逍一脸惊喜:“真的?”

  谢无忌问道:“城中可有埋伏?”

  韦一笑哈哈大笑:“公子,我都仔细观察过了,没有埋伏,此事千真万确,定远已是我们的囊中之物!”

第192章 收揽贤士!

  得知定远县的消息之后,明教大军加速前进,太阳下山之际,就赶到了定远县……

  果不其然,城头上的元兵旗帜东歪西倒,四处都冒着火烧之后的浓烟,很显然是刚发生了一场混乱的战斗……

  徐达自告奋勇,决定先率领一军进城去查探情况,以免有诈!

  得到谢无忌的准许之后,徐达再无犹豫,当即点了五百骑兵随自己奔向城门……

  城上之人早就注意到了远处滚滚而来的尘烟,待到看清楚来者的旗号之后,不禁是喜出望外,急命人开城门,为首者更是迫不及待要出城相迎……

  徐达带人刚到城下,城门就打开了,十余来人步履匆匆地奔了出来。

  走在最前面的是个三十来岁的中年儒生,身穿粗布麻衫,但是丝毫掩盖不住身上散发而出的文雅之气!

  很明显,这位的腹中是有些文墨的……

  “我乃徐达,明教红巾军第一营统领将官,阁下是本县的父母官吗?”

  徐达一脸冰冷地审视着从城中出来的人,高声喝问道。

  身后的一众骑兵均是警惕地举起了锐利的长矛!

  那中年儒生急忙道:“在下李善长,定远县人士,身无官职,只是个教书先生!徐统领与众位将士切莫误会,此县城父母官不得民心,已被本地乡民所杀,如今县内一切军政要务均无人处理,李某谨代表众位乡亲父老,前来邀义军将士入城主持大局!”

  闻言,徐达哈哈大笑道:“真是奇事啊,偌大一个县城,竟然被百姓们攻占了,看来元廷的确气数已尽!”

  李善长微微一笑,不着痕迹地拍了个马屁:“明教的义军在濠州一战而胜,灭李思齐五万大军,威震天下,定远县这些无能的庸官弱兵,自然是闻风丧胆,岂还有半点作战的勇气?”

  徐达十分高兴:“你这个教书先生还真是有意思,走吧,先带我进城去看看。”

  李善长是个聪明人,当然清楚徐达必先要进城查探一番,才能请上级入内……

  他朝着城外黑压压的兵群中看去,心中若有所思……

  听说濠州这一战能够获胜,全是因为义军之中有人发明了一种极为厉害的火炮!

  不知是何人,竟有这等厉害的本事才能……

  明教这股兵马的实力确实很强,在近年各地并起的义军中,表现当属第一……

  但愿自己能借此良机接近明教,寻到一位值得追随的明主,也好发挥自己的治世才能……

  大丈夫既然身怀经世奇才,又岂能空老于林泉之下呢?

  他李善长可是个胸怀大志的鸿鹄,绝不甘心一辈子窝在定远这个小县城中一直当教书先生……

  很快,徐达的手下在城中粗略巡视了一圈,未发现什么异常,立即回来复命。

  徐达让旗手挥旗传信,示意城中一切安全。

  谢无忌吩咐道:“汤和将军,闻旗使,你们两个与所有将士原地扎营,生火造饭,其余人随我入城。如无意外,咱们休息一晚,明日便攻滁州,破清流关!”

  “是!”众人均无异议。

  不多时,谢无忌便和杨逍、韦一笑、三旗使、还有朱元璋、常遇春等人进了定远县城。

  至于厚土旗使颜垣,早就已经率领精锐部众兵分数路,奔赴晋冀、大都、漠北等地,挖元廷鞑子皇室贵族祖宗的坟去了……

  定远县内,人去楼空的官衙内堂里,众人坐成一桌,面前没有什么丰盛的酒菜,只有一盆粗粮做的黄馍馍,几碗咸萝卜干,寒酸到了极点……

  李善长十分无奈地道:“百姓的日子过得都很艰苦,实在没什么好东西招待,还望各位见谅……”

  谢无忌叹了一声,主动拿起一个馍馍啃了口,有些干硬,不太好下咽。

  但他喝了口茶水,还是强行咽了下去。

  “李先生,这已经很好了,好多百姓连馍馍都吃不上呢,咱们既然干了造反的事,就把它干到底,争取有一天赶走鞑子,开创一个太平盛世,让天下的百姓都吃得饱肚子!”

  “是!”众人神情严肃,各自拿起馍馍就咸菜吃了起来。

  李善长见众人都对谢无忌恭敬有加,事事以其为首,顿时是猜到了他的身份,连忙问道:“这位莫非就是万军从中生擒元将王保保的少年英雄谢无忌公子?”

  谢无忌微微一笑:“不错,我就是谢无忌,一点虚名,让李先生见笑了。”

  他已经知道眼前这个相貌儒雅的书生,就是历史上那位大明的开国丞相,一代名臣李善长!

  其能力不输张良萧何,堪称是王佐之才,非常厉害!

  在来到定远县之前,谢无忌都没反应过来,这定远就是李善长的故乡!

  对于李善长这样的治世能臣,那是万万不能过放过的,必须要将之招揽到自己的麾下,为自己所用!

  谢无忌笑了笑,故作惊奇地道:“李先生真是不简单,我刚刚听徐达说,是你组织了乡民们与元兵作战,你一个教书先生,竟然还懂得兵法,当真是文武全才啊!”

  自己这是初见李善长,若是表现出一副好像什么都知道的样子,那就太惹人怀疑了。

  李善长闻言,心中有些欣喜,旋即谦虚地道:“承蒙本地的乡亲父老看得起,推举我为首领,可是我李善长终究不过是区区一个教书先生,自认没有逐鹿一方的本事,如今盼得明教义军天降,这定远县城,便交由各位接掌吧!”

  杨逍笑道:“我们本就有意取定远,幸得李先生相助,这才不费吹灰之力入了此城。我观李先生非等闲之辈,又心怀百姓,何不入军中与我们共图大事?”

  “呃……”李善长沉吟片刻,委婉地表示道:“李某不忍见奋起反抗的百姓们乱打一通,徒送人命,这才出面做个领头的,聚众之力,正其章法。如今定远县已交给明教义军,李某也该功成身退了!多谢公子和杨左使看重,从军之事非同一般,李某尚需慎重考虑,与家人商量……”

  李善长向来做事谨慎,绝不会如此轻易就答应。

  他还得观察一下呢……

  谢无忌毫不在意地笑道:“好吧,既然如此,那我们亦不勉强。不过明教义军的大门,永远会为李先生敞开。”

  李善长道:“多谢无忌公子,那李某就先行告退了。”

  谢无忌道:“先生慢走。”

  等到李善长离开,常遇春忍不住埋怨道:“这姓李的好不识趣,杨左使盛情相邀,他竟拒绝了,这是瞧不起咱们明教义军吗?”

首节 上一节 133/3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