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女侠别怕,我是好人呐! 第442节

  就这么的,又是三个月过去,时间来到了五月初。

  几次大朝会开下来,整个国家已经按耐不住要征战的情绪了,就算李二凤现在通知不打也不行。

  人人都是枕戈以待,渴望建功立业,而且修养了接近半年多,本就没什么损失,而且还在快速发展的唐国,准备也是充分的,不能再充分。

  大明无暇北顾,后金势颓,此乃天时。

  周边尽是小国,可攻可守,此乃地利。

  百姓战意高昂,民心所向,此乃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皆为所用,李二凤也就没有再磨叽,四路兵分,开始扫荡大明关外诸侯小国!

  依旧是采用以战养战,大势碾压的策略。

  戚继光带领三千精锐骑兵,一万血战精兵,三万步卒,往北扫荡,还能防备后金的抵抗。

  郭振锋则是,一千骑兵,五千精兵,一万步卒,往南方扫荡小国,有大明挡着,也不至于让他得意忘形。

  花无缺则是向西,带领三千精兵,三千步卒,以战养战。

  小鱼儿则是更偏向东面,带着两千精兵,两千步卒,还有五百没有下过水的海兵~

  对小鱼儿那边李二凤没指望他能有多大建树,不过要是能打下海域倒是更好,以后建造海港,来往各国就更加方便了。

  这四路出击兵源,已经算是唐国发展半年多的压箱底了。

  他倒是也想一下子拿出几十万大军,然后四处扫荡,可惜国家太小,支撑不起那样的阵容。

  现在又是精兵又是步卒,还有骑兵啥的,那都是这半年多埋头发展得来的。

  武将们一直备战训练相当刻苦,尽管没有开启国战,但打打山贼或者打打一两座城池的小国练兵还是常有的。

  再加上还能出产铁矿,革新换代装备,又将马匹什么的配齐打造骑兵。

  又有李二凤的钱财支援,一切待遇从优,全以军方为先,通畅得让戚继光以为如在梦中。

  这待遇,他在大明那边哪有听过,想都不敢想啊。

  甚至李寻欢还老是找李二凤抱怨,再这么挥霍下去,唐国还没开始大战,就要被掏空家底了。

  或许资源的快速消耗也是开启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至于那些国家会不会觉得唐国不守信用,前脚买了马匹,还有商道来往,后脚你就开启战争。

  李二凤是不在意的这些的,实力就是一切的解释。

  大战开启,唐国就像是一个精密的仪器,开始转动起来,后勤方面自由李寻欢和宫中这方面的红颜知己们理清。

  李二凤只需要坐镇中枢,镇压一切,稳住军心就行。

  这其实是一个好差事,因为他把大多数事情都交出去了,而且自己又没危险,平时也就是摸鱼上班。

  但对于安分了许久的李二凤而言,他又感觉坐在这里不能行动,是浑身刺挠。

  要知道为了给自己的“家”出一份力,减少士兵们的伤亡,以及快速提高战果,就连水母和邀月她们也随军出击了。

  时常能够听到她们斩杀敌方将领,使得对方军中哗变的战况传来。

  正面战场上这些娘子军或许比不过铁血的战士们,但是在侧面战场的支援那可一点没落下。

  斩首,劫粮,断道,潜入,破城……

  武林高手汇聚成的娘子军部队,简直比特种部队还特种部队。

  明明唐国一个国家挑起战争,还四下出击,偏偏还是越打越猛,使得周围许多小国家也快速覆灭。

  她们这么顺利,也是因为周边这些国家没什么顶尖高手,拦不住他们的原因。

  李二凤依旧是沿袭了之前的操作,都是打一城占一城。

  不过现在比之前更好的是,因为充足的准备,并不缺少基层人员管理,前方打下来城池,后续马上就有人填补上去。

  再加上李二凤还有着“民心所向”的加持,能够让他快速的收复领地之内的人心,不至于产生叛乱。

  如果有一张大明这一片大陆周边的实时地图的话,就能看见短短两个月中,李二凤唐国的日月星三辰旗和龙旗,由后金和大明中间的一点快速向外迸发,逐渐占满了整个板块。

  别人的国家都是打一会儿就要休养生息一会儿,毕竟填补不上来,还要安抚民心啥的。

  李二凤可没这个烦恼,剩下的国家只感觉唐国的军队越打越多,他们也是越打越绝望,然后在绝望之中被蚕食干净。

  投降的那些小国士兵,回头一看,诶,唐国的待遇这么好,给谁当兵不是当啊?

  干了!

  于是乎,厚积薄发的唐国,经过大半年的休养生息,在大明和上次损失还没回过劲的后金都腾不出手来的情况下,迅速占领了北边。

  就连后金,也被疯狂扩张的唐国给打回了白山黑水之中。

  以至于七月初时,大明北边山海关之外,现在和他们对峙的已经成了唐国,而不是什么后金了。

  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明皇帝大舅哥,总算是递来了消息,让他安分一点,别搞得太过。

  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可惜现在李二凤才是卧在别人榻边的那个,所以他同意了。

  不然怎么办嘛?

  大明高手如云,军备充足,可不是这些小国能够比拟的。

  何况我唐国与大明一衣带水,乃兄弟之邦,当然是不会乱来啊。

  有些遗憾……呸,十分诚恳的回了国书,表示自己知道该怎么做,让大明不用担心北面,大舅哥使劲折腾沿海和南边的蛮人吧。

  至于这些话能有多少信任度,估计那得留到以后再说。

  但就目前而言,李二凤的唐国和大明关系不错,还真是兄弟之邦,而且还能抵抗后金,免去大明北边的混乱,这对大明是有益的。

  所以这场席卷北边的战争,大明没插手。

  不过再想往南边打,现在已经不是好时机了。

  这样一来只能将目光往北边看,后金必须得灭掉!

  这不仅能够除去心头之患,而且他也可以顺势且放心的游荡他国了。

  嗯,没错。

  经过大半年的时间,派出去寻路的商队已经回来了。

  海上陆上都有,尽管损失了接近十分之九的队伍,但有的回来就不错了。

  李二凤也不歧视商人,依旧犒赏他们,毕竟深知经济的重要性嘛。

  而借此机会崛起的商业大家族,李二凤没多限制,反而鼓励他们多和大明经商。

  ……

  战争期间涌现的人才还是不少,有些是知名人物,有些也不是,李二凤来者不拒,先把人员填充起来。

  而随着大部分的战场已经落幕,将军力集中向后金那边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些许困难。

  白山黑水之间,大军实在不好压进,后金那边极为熟悉地形,使得最后的收尾工作很是困难。

  明明他们两个月就能横扫北边,结果戚继光带着汇合过来的郭振锋,硬生生的和后金又僵持了一个月,愣是没找到突破口,顿觉颜面大失。

  甚至都准备放火烧山,挖地皮了,反正有武林高手在,他们就想着再不出来决战,就一寸一寸的碾过去。

  收到消息后,已经在宫中待了好几个月的李二凤实在坐不住了。

  tnnd,人家李世民也是十七八岁岁就南征北战,还是亲上战场。

  怎么我武功更高,地位更高,还被底下的人限制的不能出手?

  之前说战争有危险,他这个国主不能轻易动身,也就认了。

  现在都到最后收官时刻了,总不能还不让我出面装个逼吧?

  而且这可是去灭后金那群小辫子,这事儿怎么能少得了我!

  不顾李寻欢和老丈人铁扉道人的劝阻,李二凤大手一挥,御驾亲征!

  额,只是让所有人都感到怪异的是,李二凤出征身边还跟着一群美女,是他身边武功超群的妃子,也是有神水宫和移花宫弟子。

  这家伙妥妥的又拉出来了一队娘子军啊。

  不过唐国子民对他们的国王的风流已经习惯了,这点骚操作算个啥呀,反正谁能让他们过得好,他们就支持谁。

  李二凤无疑还是做的不错的,唐国发展一帆风顺,百战百胜,民生富足,没有苛政暴吏。

  因此他出征之时,百姓们倒是祝贺满街,十里相送。

  那模样弄的就跟是皇帝外出郊游一样,而不是去御驾出征。

  国内暂且交给了黄雪梅和邀月监国,一个处理政事,一个武力镇压。

  至于大臣们又上书还无国本之事,李二凤全当没听到,逼急了还反问一句,是不是盼我早点死?

  这可把忠心的大臣们给愁的啊。

  国主哪哪都好,就是这子嗣~哎!

  行军多日,李二凤来到了两军战场。

  对于他带来了一群娘子军,戚继光他们也不敢说话。

  谁让这群女人下手一个比一个狠,他们在正面战场当中的胜利,还有很多地方都靠了这些人暗杀啥的呢。

  所以一个个都是老老实实的上报情况。

  军中大帐,李二凤高坐主位,自然而然便有一丝霸气流转,面前一众将军不自觉的凝神静气。

  在他们看来,这是李二凤久居高位,帝皇之气,日渐威严。

  实际上只不过是“王霸之气”的影响罢了。

  李二凤不想在这里多花时间,他要让这些人同意自己的行动,也就只有快刀斩乱麻,强行压服他们了。

  是的,行军打仗李二凤并不如这些人,但他也没准备用军队当中的方式解决。

  大明那边隐藏着什么庞斑啥的老怪物,以及各种顶尖高手,李二凤斩首战术不好对他们使用,也不好进行大规模破坏。

  要不然对方也会照着葫芦画瓢,给他的国家也来这么一下。

  可是对于后金就没那么多限制了,他们的顶尖高手之前就已经挂了,哪还能阻得了他这个阵容?

  收拾不了大明,我还收拾不了你后金?!

  李二凤下令先让全军后退撤开距离,然后自己准备从天而降,来个高空银光落刃,直接把人都逼出来或者全部灭杀。

  到时候别说你躲在树林草丛间了,就是你躲在地下,也跑不了。

  同时这也是他向自己的军队展示神力~额,虽说不是需要他们特别崇拜自己,但总要让他们知道这个国家谁做主,谁才是老大嘛。

  而他李二凤,值得他们追随。

  所以在七月十五这天,军队撤出了安全距离,留出了大山和大片旷野。

  后金这边的努尔哈赤,皇太极他们,也有些疑神疑鬼,不知道这个唐国又在搞什么幺蛾子。

  但是还不等他们思考出来,就发现天空有一个大圆球,从天而降,砸翻了三四里的范围。

  这是李二凤先丢了一个元气弹暖暖场。

首节 上一节 442/7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