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虚子摇了摇头,随即转身下了楼阁。
“老道风灾尚未尽渡,也要忙自己的事去了,你们早日回去吧。”
看着潜虚子身影彻底消失在了感知中,林玄之不由得看向沈星河:“师父,那咱们何时动身?”
沈星河笑着摇头:“给你半个月时间处理俗事。”
——
整理资产,或委托大伯母代管,或变卖,或换成一些修行上能用的天材地宝,这些便花费了数日功夫。
再与好友亲朋、师长同僚道别,随着将要离开,不知不觉林玄之竟觉自身心灵都轻松了几分一般。
老太爷院中。
将早已整理好的《龟蛇真形伏魔功》从奠基到抱丹层次的优化内容承给老太爷,林玄之颇有感慨道:“全赖祖父厚爱,玄之才能从小随意妄为,任性由心。”
老太爷并未急着去看玉简,只望着林玄之缓缓笑道:“一家人何须说两家话。”
“修道、修武都没什么不好,最怕的便是三心二意,不知自身所求,既想要仙道长寿却不思静坐参玄,又想要武道迅猛却耐不住日日苦熬。”
“你自幼心意坚定,目标明确,知自身追求,为之努力,做祖父的只会欣慰。”
“做长辈的拼搏征战,封妻荫子,不就是为了给你们这些后辈多些选择和任性的机会?”
林玄之不禁怅然,心情复杂感动。
老太爷拿起玉简,一边打量,一边叮嘱道:“此去玄都虽有正法、名师、同门、仙天福地,但需知修行关窍重在自持,不然祖师掰嘴喂饭你也难有成就!”
“孙儿明白。”
老太爷微微点头,随即笑道:“老夫近日觉得法相层次好像也挺好突破的,应该可以再多活些年头,你不用担心家里。”
八月初。
神都之外。
林玄之轻装简从,牵着墨冥驮着师父就要出发。
但只听身后传来呼唤,就见府中管家和定远侯府的管家同时到来,强行塞给林玄之个储物锦囊就火速溜了。
墨冥背上的沈星河抬起眼皮看了一眼,忍不住笑道:“啧啧啧,世家大族,当真有些家底。”
林玄之神念探去,却见定远侯府送来的锦囊中只有一块一人高的奇石,似在呼吸间吞吐着阴阳之气。
家里管家送来的锦囊里也只有一样事物,却是一朵被龟蛇真意封印着的一团淡蓝色火焰。
“后天阴阳石、南明离火种,此时送来就是不想让你拒绝,收下吧,嗯,不要给我。”沈星河嘿嘿笑着道。
一想就知道定远侯府的东西是苏锦程送来的,若不是知道侯府守备更甚自家,他真怕对方盗窃家族宝库!
收起锦囊,林玄之牵着墨冥就要走。
这时只见一队人马也从城内走来,比起自己师徒二人更显声势浩大。
昆仑四派之人,和他们神都新收的弟子们。
“沈道友,这么巧,你们也今日回去?”
昆仑派的长老归元子朝着沈星河一番问好,其他三派自也有人上来寒暄。
林玄之在昆仑的队伍中看到了林胧儿,叔侄二人也简单聊了几句,倒是都没想到会在一天离家。
“徒弟,走啦~”
沈星河喊了一嗓子,随着朝着四派同道点头示意,然后就见他拍了拍墨冥,只见风云涌动,数十丈黑龙真形显化,卷着林玄之师徒二人落到龙首上。
“诸位,再会!”
立身龙首之上,林玄之师徒二人朝着四派众人道别,而后潇洒离去。
龙吟彻九天,惊神都。
黑龙摆尾,刹那之间便直入九霄云外而去。
ps:双倍最后一天,求月票~
作家的话里有本不错的仙侠幼苗,喜欢种田文的可通过传送门康康。
第一卷结束,历时一个月,十五万字。书中时间半年不到,主角从初入养精到采气将满。
第二卷:问道玄都(这是原定书名)。
第62章 拜得祖师得正法
神州青阳道,指玄山。
紫霞清净天。
这里便是当世道门正宗、纯阳法统之一的玄都观之所在。
指玄山外显于神州,为洞天门户与外沟通之所,其上有一处下院道观——紫霞观,如今坐镇其中的则是门中一位内门弟子,带着几个道童。
不过,墨冥借助法箓之力,直入洞天,并未在紫霞观停留。
玄都洞天方圆四万九千里,坐落着九大仙峰、三十六灵山,还有诸多大小不一的山河湖泊错落有致罗列四方。
山间可见云海飘渺,仙霞氤氲。
更有松涛起伏,鹤鸣悠扬,阵阵江水激荡之音与万灵之声相和,全然一派清灵自然景象。
林玄之所见所感,只觉全然符合自己对仙家洞天福地的期待和幻想。
清静自然,道韵充盈!
“你先回九玄峰,我带玄之去面见观主。”
“是,老爷。”
沈星河吩咐墨冥一句,便脚下生云,带着林玄之朝洞天之内,真正的指玄峰上的一重古老道宫飞去。
沈星河作为师父还是提醒道:“观主最是和善近人,你无需有什么紧张的。”
没多久。
二人于指玄峰下落下云头,徒步上了半山腰上古朴无华的道观前。
这里是供奉道祖、祖师的地方,也是观主日常坐镇修行之所,倒很少见其他人,当然也与玄都观门人不多,还分散于洞天各处有关。
跨过大门、影壁,经过一尊大香炉,林玄之便跟着师父到了正殿玄都宫前,却见大殿两旁书有“一心向道,道无涯,道中有乐”,“万事随缘,缘有份,缘外无求”,字迹古朴,透着自然随性的意味。
大殿中。
林玄之只见一身着紫色云纹道袍,须发雪白,肤若婴孩的道人正含笑看着自己二人,其头戴鱼尾冠,手持青玉为柄的银丝拂尘,眼神清澈温润,让人望之便心生亲切之感。
一旁还有一位七八岁模样的白衣童子,扎着混元巾憨笑朝林玄之二人眨眼。
“弟子沈星河见过观主,此行也算幸不辱命。”
林玄之朝着观主躬身施礼,神色郑重道:“弟子林玄之见过观主真人。”
玄都观主朝沈星河颔首,而后看向林玄之笑道:“咱们见过,也算旧相识。老道灵虚子,俗家姓谢。”
林玄之不禁脸色一红,忙道谢:“弟子多谢观主借法开坛。”
灵虚子颔首,随即朝着白衣童子吩咐道:“备香。”
童子乖巧点头,很快便取来带有紫金色纹路的供香递给林玄之。
大殿正中。
云台供案呈阶梯向下,最上方一尊玉像袖袍宽大,气度出尘脱俗,缥缈不定,面孔变幻朦胧,给人以不可琢磨之感。
不过其好似并非处在正中央,反而隐隐和一旁空着的位置并列。
灵虚子轻声讲述道:“祖师虽得道于南华道祖座下,但道祖有言,咱们这一脉法统乃承袭于玄都道祖,他老人家为代兄传法。”
“玄都道祖开天辟地不久之后便超脱而去,在天地间痕迹极少。”
林玄之心中一个疑惑解开,而后虔诚奉上供香。
云台第二层只有一尊玉像,为一身着朴素青衣,头戴莲花冠的敦厚道人,是为玄都祖师——紫霞真君。
第三层便是玄都观中历代成就纯阳的真君们,林玄之看去发现竟有十三尊玉像。
至于元神真人,则在玄都宫两侧留有真容画像。
不过林玄之也知道,大殿中供奉的真人、真君,有些因灾劫陨落,真灵转世又到了极限,是彻底不在了的。
随着三声悠扬钟声响彻洞天,林玄之最后的入门之礼也算是完了。
沈星河笑着解释道:“你刻录真名于玉册之时,吾等所有真传、真人、真君便都知道了。”
“此钟不过通告洞天内生灵和内门同道罢了。”
三人于观中凉亭稍作,白鹿童子奉上茶果。
沈星河当先舔着脸说笑道:“观主,我家徒弟有事需要麻烦您老人家。”
林玄之自然懂其意思,当即取了五龙御令、元钧仙壶、黄中李核和七彩葫芦藤。
灵虚子不免失笑道:“倒是福缘深厚。”
说着随手取了黄中李和葫芦藤随手一抛,二物没入虚空。
“在阴阳造化池温养三五年,你再种到洞府吧。”
而后又拿起五龙御令,查看之后点头对林玄之道:“一百二十年后来取。”
至于最后的元钧仙壶,灵虚子也端详一番后才解了太清神符还给林玄之道:“带在身上吧,他若苏醒自然承你的情。”
林玄之收起仙壶不免朝着灵虚子道谢。
而后便见灵虚子看向沈星河,林玄之不明所以。
沈星河装模作样半晌,才不情不愿取出太清无形剑道:“就不能让弟子再玩一段时日?我还想着去百蛮山逛逛,找人叙叙旧呢。”
“你呀!这两年哪也不许去,好好带徒弟!”灵虚子没收太清无形剑后,无奈笑道。
“玄之初入洞天,你且带他去骨真人那里领了天书正法,也是做师父的人了。”
沈星河嘿嘿一笑,见灵虚子又要唠叨,直接就拉着林玄之走人。
紫霞清净洞天共九大主峰,其中指玄峰乃是玄都宫所在,地位自不必多说,上面坐落着这处古老道宫,为观主居所和门派举行重要仪式典礼的场所。
此外便是九玄、妙真、坐忘、止虚、道衍、纯阳、万象、天星等八峰,其上除各峰首座之外,也有真传门人定居。
至于内门弟子居所、道兵、灵兽坐骑、药苑、护法神灵等则多在内门的天罡三十六灵山上。
不过玄都观门人弟子历来不多,各大主峰更是有几分空旷的感觉,就连八大首座也都是四个常年在外云游,两个闭死关,仅剩两个在主事,却也神龙见首不见尾的。
好在,山中人少事少,也没什么需要主理的。
林玄之的师父沈星河,号空明道人,便是九玄峰首座,属常年在外的那个。
道衍峰为讲经传法之所,也是玄都观藏书之地清风明月阁所在,首座便是那位林玄之耳闻多次的骨真人。
但真见到了林玄之才发现,“骨”明显不是姓氏,而是形容词。
清风明月阁四楼。
穿着宽松的乌黑道袍,披散着头发白玉骷髅抬起头看着上来的师徒二人,发出醇厚温和的声音道:“恭喜星河喜得良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