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会修仙! 第81节

  “见见见?当真可以见?!我还能见到香玉吗?!”赵老三一瞬间木然,转而神色极其激动,连忙走上前一步急切的问道。

  李道玄沉思片刻,有点后悔自己何苦多此一言。

  本已天人两隔,尘归尘,土归土,人鬼就算情未了,也不该有此一面。

  奈何李道玄不知怎的,却如此多言一句,可能是觉得那红衣女鬼可怜,又可能是因为那红衣女鬼帮了自己,再或者是赵老三那日的拼死一搏着实让李道玄也感到了他对结发之妻的情深吧。

  李道玄看着赵老三忽然明亮的眼神,点点头,还是应了赵老三的要求。

  他从腰间拿出一张烟魂显形符,将其贴在铜钗上,口中念道:“天清地灵,兵随印转,将逐令行,弟子李道玄奉茅山祖师敕令,拜请怨鬼李香玉现世,速速领令,火速奉行,茅山祖师敕令!”

  咒罢,就见那根铜钗躺在桌上颤抖。

  伴随着黄符烧尽,那铜钗之中冒出一股青烟,随后缓缓的落在地上化为人形。

  现身的就是李香玉,她一身红衣,幽幽的站在铜钗前,一双宛如秋水的眼眸看向赵老三,面色无悲无喜。

  “香玉.香玉!真的是你吗!”赵老三疯狂的扑了上来,却是从李香玉的身体里穿过,然后撞在了桌子上。

  他捂着被撞疼的腹部,满怀深情的看着李香玉,颤颤巍巍的伸出手,一步步朝她走去。

  “香玉,香玉真的是你真的是你啊!”赵老三嘴唇颤抖,眼中含泪。

  这一刻,他心中有着千言万语,却无法说出一句话。

  只是与李香玉对视许久,才硬生生从喉咙里,从心脏中拽出几个字。“好久,不见。”

  “是啊,很久不见了。”李香玉柔声道。她低眉垂眼,不愿看赵老三一眼。

  “伱,你还好吗?”赵老三不知所措的问道。

  “好我这般模样,又如何能好。”李香玉哀叹道。“不过枯木中的野鬼,得不到安息罢了。”

  “香玉.我.我对不起你.赵老三哽咽着说,他的眼泪潸然落下,双膝咚的一声跪在地上。

  便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却只是因为没到伤心之处。

  “你又有何对不起我的。”李香玉惨惨一笑,那苍白的脸上多是些无可奈何。“你是对不起茵儿。”

  “是我.是我没用是我没保护好茵茵!”赵老三咬着牙说道,他努力的压制自己的悲伤,与李香玉对视。“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便是你,是我软弱无能才让你遭此罪。香玉,你知道吗?那天我从金陵回来,听到这事后就想随你而去。但我想到了我们的女儿,我不能让她孤苦伶仃的活在世上。”

  “可是我们的女儿也死了。”李香玉摇摇头,轻声说道。“你说过会保护她。”

  “我的错!这一切都是我的过错!如果那天我能早点回来,如果那天我能发现二哥的异样,或许茵茵就不会遭受此罪!这一切都怨我啊!!”赵老三再也憋不住心中的悲凉,不由的放声大哭。

  外面的丫鬟听到动静想敲门进来,却都是被李道玄给制止。

  赵老三的哭嚎声不绝,他张大嘴巴干咳着,浑身经脉暴起。

  那股悲伤难以发泄,将他整个人淹没。

  “一切都怨我!都怨我!”

  “我很想你们,这么多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你们。我每天都做梦,我梦到茵茵喊我爹,我梦到你在我身边。但每次在最后,我都只能听到你责骂,听到茵茵的哭泣声。我从未有一天轻松过,也没一天睡得安稳。我想寻个地方独自了断,可我一想到大哥和二哥都还活着,我心中的怒火就无法平息。我要报仇,我要他们血债血偿。”

  赵老三说着,慢慢的挺起身子。

  他双眼涨红的看向李香玉,面上忽然露出一丝笑容:“现在,我报仇了我帮茵茵和你报仇了!我杀了大哥和二哥,我让他们死了也不得安宁!”

  “其实你没必要这么做。”李香玉道。“我都已经是个死人,何必为我做这些事。”

  “我无法原谅他们,无法原谅!”赵老三说着,深深地吸了口气。“他们的所作所为,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

  “爹——”忽而小女孩清脆的声音传来,赵老三身躯一震,陡然站立。

  他看向那个藏在李香玉身后的小女孩,紧绷的神色一下再次坍塌。

  也是在这一刻,李道玄才明白赵老三心中藏着何等深厚的感情。

  “李香玉,贫道念你可怜,许你与你夫君见此一面,但你可知人鬼殊途,若此一面你可卸去一身怨气,就且自行离去,妄不可于贫道徒增麻烦!”

  说罢,也不再打扰赵老三一家人的“团聚”,李道玄推开堂屋的门走出去。

  他望着外面的月亮,只觉今天的月亮很圆。

  “幼薇,你看月亮,圆吗?”李道玄轻声问道。

  “圆。”宫幼薇毫不犹豫的回答。

  “那你听过苏轼的诗吗?”

  “苏轼是谁?”宫幼薇好奇的问到。

  “是个大诗人。”李道玄轻笑。“他有一首诗,我觉得很适合现在。”

  “是什么诗?”宫幼薇好奇的抬起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好美。”

  ……

  第二天,赵老三拿着铜钗找到李道玄。

  他说李香玉已经了结心中怨气,带着女儿转世去了,谢谢李道玄,让他能够与自己的娘子说上最后一夜的话。

  “李道长,此一别不知何时相见,往后李道长若是用得着我,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赵老三眼神坚定的说道,朝着李道玄一拜,送着李道玄上了马车。

  李道玄没说什么,只浅浅颔首,拿过自己编织的笼箱,取出一团包裹递给赵老三道:“这是李香玉和茵茵的尸骨,只收敛到这些,你寻个风水宝地,好生安葬吧。”

  经过一夜,不仅仅是李香玉了了心结,赵老三也随之放下了许多。

  他看着包裹,并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只是稳稳的接了过来,好生的用双手托住。

  “另外,给老爷子准备后事吧。”

  “总比我那两个哥哥好吧。”赵老三木然笑道。

  “道长,路上小心。”

  赵老三就这么站着,道了句告别,看着马车慢慢远去。

  他站在里门口许久,脸上的神色惘然。

  随后像是坚定了什么决心,慢步走进赵家院子里。

  没过多久,院子里就传来了呼喊声。

  “不好了!三少爷!夫人!老爷老爷走了!!”

  在屋中休息的赵家夫人闻言晕厥了过去,而站在房间里捏着铜钗的赵老三则是一脸的解脱。

  “走了啊终于都走了.”赵老三轻笑道。

  赵家院子外传来悠扬的曲儿,赵家院内则又是一片忙碌。

  悲与喜,不过一墙之隔。

第156章 周婆婆

  离开了赵家,李道玄坐着马车,晃晃悠悠的沿着官道朝李家村走去。

  由西朝东,一路畅行。

  偶有遇到灾民,都是背朝黄土面朝天的苦农。

  他们见李道玄衣着光鲜,面色白净,知道他是富贵人家的子弟,有上前想要乞讨一二的,也有纷纷避开让道,免得给自己招惹不要的麻烦的。

  这些逃难到江宁府附近的难民,算不得刁民,很多都是些老实巴交的人,只是北面诸地如今旱灾,土地干裂,粮食颗粒无收,很多人没办法活下去,不得不背井离乡,有人沿途卖儿的卖儿,卖女的卖女,更有甚者,连自己的妻子都卖了。

  以至于跟随在李道玄身边的李延明都有些惊慌,不知所措。

  看着越来越多的灾民,车夫也不敢再向前,李道玄也不强求,便和李延明一同下了马车,放车夫掉头回去,自己则徒步继续前行。

  “少爷,这是怎么了?”李延明好奇的问道。

  李道玄微微皱起眉,看着不断在官道两旁盲目行走的灾民,心中也不是滋味。

  他之前夜观天象,知道这天下会有灾祸,上次去王家也听说过河南山西等地有旱情,只是未曾想到这旱情如此严重,已经波及到了江宁府。

  比起过年时遇到的那些灾民,眼前的状况是更为严重。

  官道旁都是穿着厚重衣裳,背后背着巨大包裹的百姓,衣衫褴褛,显得无比的狼狈。

  更有饥饿之徒紧紧的盯着李道玄,眼睛看向他背着的包裹。显然这类人心中不怀好意,看李道玄二人皆是孩童模样,便对于李道玄携带的东西起了贪心。

  李道玄和李延明走在这连绵不绝的灾民中,就好似入了狼群的白羊,显得格外显眼。

  他将怀中的宫幼薇悄悄藏住,掏出铁剑提在手中,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赶路的速度也在加快。

  索性灾民们似乎是在有目标的前行,还没到穷凶极恶的地步,他们又见李道玄虽是孩童,但却手中有剑,也就迟迟没有下手,毕竟这里不管是去金陵还是去镇江府,都是比较近的路程,又是在官道之上,没必要为了一点吃的而做出傻事,最后反而是让自己吃亏。

  所以一路上窥视李道玄的人很多,但真正行动的却没有。

  偶尔有一两个饿疯了的扑上来,也是被李道玄用铁剑打发走。

  “这些都是北面来的灾民,是来这里避难的。”李道玄轻叹道。

  他不知道这北面的灾情能有多严重,但看到如此多的人受灾,他也是知道那灾祸肯定不小。

  或许自己北上去京城的时候,也就能看到那北面的灾祸到底有多严重了。

  “他们是缺粮食吃吗?”李延明又问。

  李延明虽不是什么富庶的人家,但作为李家村的农户,又是在几乎没有什么天灾的江南地区,他自幼还真未挨过饿。

  “是,他们就是因为闹了旱灾,饿了肚子才会逃难到这里来的。”李道玄点头应道。

  从人群中穿行而过,过往的灾民和他去的方向截然相反。

  忽然就见人群中有一老人摔倒在地上,周围的灾民毫不在意的从她身上跨过去。

  那老人就好似路边的野草,无人在意她的生死。

  李道玄见状,驻足看着老人片刻,随后叹了口气,朝着老人走去。

  他来到老人身边,伸手将其扶起来,查看脉搏,却已是极其虚弱。

  想必是这些天来都是在赶路中,又没有吃上什么东西,所以才会饿晕过去。

  “少爷。”李延明轻声说。

  “拿颗糖来。”李道玄朝他伸出手,李延明转过身,用身子挡着旁人的视线,动作尽可能小的翻着背后的包裹,不一会儿便掏出一个拳头大小的纸包。

  这纸包好似馒头,被叠放的整齐。

  李道玄将其打开,就见其中躺着一块黄白色的糖。

  这是打糖,寻常接头巷口都会有贩子叫卖,也叫“敲糖”,往往都是挑着个担子,边走边吆喝,还有敲着打板的,担子里放着一大块打糖,上面盖着一块布,卖的时候从一大块上用铁疙瘩敲下几块,就足够寻常孩子吃上老长时间。

  “饴米煎也”中的“饴”,说的便是这个了。

  这种糖又软又粘,吃多了总会粘的到处都是。

  李道玄记得自己前世小时候,偶尔会有推着自行车卖打糖的小贩到他小学门口贩卖,那个时候管这个打糖叫“麦芽糖”,只是后来长大了,也就鲜少再见到这种老式的糖。

  离开丁角镇的时候,李道玄看到有贩子卖这个,于是就带上了一些,准备路上吃。

  如今倒好,拿来给老人补充一些糖分,倒也显得很方便。

首节 上一节 81/1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