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除妖人 第472节

  浅尝辄止,然后分开。

  顾旭想起了前世雪糕和果冻的味道。

  “我想你了,顾旭,每天晚上都在想你。”

  少女澄澈明亮的眸子里清晰地倒映着他的身影,直言不讳道。不过话刚说完,她又有些害羞,白瓷般的脸蛋上泛起了一层红晕。

  “我也想你。”顾旭承认自己被她这幅可爱的模样迷住了。

  “真的?”

  “真的。”

  “有多想?”

  “很想很想。”

  

  “很想到底是多想?”

  “就像世上最麻最辣的火锅里,花椒、毛肚和牛肉片在沸腾的红汤中翻滚。你坐在一旁看着,手中拿着筷子,眼睛瞪得圆鼓鼓的。”

  时小寒破涕为笑。

  顾旭趁机将她抱起来,心念一动,便撕裂空间,飞到了剑阁上空。

  此刻他们置身于一碧万顷的长空,以雄鹰翱翔之姿俯瞰群山万壑,丝丝缕缕的薄云如棉絮般飘在他们身侧。

  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整个世界摊开在下方,像是一张五彩斑斓的织锦。

  矗立山巅的剑阁,此刻显得格外低矮,一间间草庐就像是洒在画卷上的墨滴。

  时小寒双臂紧紧抱着顾旭,仿佛要将自己深深嵌入他的怀抱中。她现在只是个第三境修士,还没有掌握御器飞行的本领,心情有些紧张,生怕一个不留神,便会从高空坠落,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场。

  但顾旭的臂膀却比她记忆中更加结实、更有力量。

  换做是以前,恐怕光是把她抱起来,都会累得气喘吁吁。

  “想吃叫花鸡吗?”顾旭突然开口问道。

  “想!”时小寒不假思索道。

  虽然她刚刚才吃了一碗牛肉面,但对于拥有“饕餮之印”神通的她来说,肚子里显然还能装下很多东西。

  她话音刚落,两人便来到了沂水县最出名的食肆——飘香楼。

  顾旭用因果之道掩蔽了他们的身份。

  在周围众人的眼中,他们就是两个平平无奇的普通食客。

  “请问二位贵客,今日打算品尝些什么呢?”店小二走上前来询问道。

  时小寒无需翻看菜谱,便如数家珍般地说出一大串菜名:

  “来一盘叫花鸡,一份清汤燕窝,一碗酸辣乌鱼蛋,还有糖醋里脊……”

  店小二面带微笑地听着,没有立刻做记录。

  “客官您真有眼光啊!”

  “何出此言?”

  时小寒过去来飘香楼,每次都点这些菜,还从未听到有人因此夸她“有眼光”。

  “客官,您或许有所不知,过去陛下还在沂水县当官的时候,他可是咱这飘香楼的常客,每次来都必点这几道菜。现在这几道菜都成了咱店的招牌了,多少人都是慕名而来,就是为了尝尝陛下喜欢的口味。”

  店小二一边说着,一边翻开菜谱,指着时小寒刚刚提到的几道菜。

  时小寒注意到,这些菜肴的名称都被用红笔圈了起来,旁边醒目地标注着“珍馐御馔,帝王所钟”。

  她秀眉微蹙。

  这些东西,分明是她喜欢的,怎就变成了“帝王所钟”?

  顾旭当初还嫌弃这些东西油腻呢!

  不过顾旭也懒得去计较飘香楼借着他的名号来打广告。

  以前他身体不好,又囊中羞涩,顿顿白粥、青菜、水煮蛋,跟个养生的老年人似的。偶尔时小寒请他来飘香楼,他也不敢放开肚皮大吃特吃,只敢细嚼慢咽,稍作浅尝。

  如今他终于修炼成圣,重塑身躯,自然要好好享受一下人间美味。

  待时小寒报完菜名,他抬头看向店小二,淡淡吩咐道:“她刚刚说的那些,每样来两份,再加一份红烧大虾,一份四喜丸子,一份水晶肘子。”

  听到这话,时小寒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眼前这人真是顾旭吗?不会是饕餮变的吧?怎么竟比我还能吃了?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店小二陆续将菜肴端上桌,很快便摆满了一桌,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顾旭和时小寒看了彼此一眼,立刻开始飞速地往自己碗里夹菜。他们的筷子在桌上翻飞,犹如两把利剑在空中交锋,虎虎生风,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两人都生怕自己动作稍慢,那些美味的菜肴就会被对方一扫而光。

  当他们吃得正欢的时候,又有一队客人进入了飘香楼。

  这些新来的客人中,不乏头戴乌纱帽、身着七曜服的身影,显然是驱魔司的官员。由于顾旭尚未登基改元,也未对官服的颜色样式进行更迭,他们目前仍暂时身着大齐王朝的服饰。

  为首的那名官员,约莫三十六岁,微秃的脑袋被乌纱帽遮得严严实实。面色虽仍带些蜡黄,但已不再像过去那般憔悴,仿佛缺乏睡眠的疲惫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精神抖擞,正与周围人笑容洋溢地交谈着。

  赫然是顾旭的老熟人,马钦。

  “恭喜马大人荣升沂水县驱魔司知事!”

  “马大人尚未到不惑之年,就已位居七品,今后必定官运亨通,前途不可限量啊!”

  “说实话,马兄这些年斩妖除魔,功劳可大了去了,早就该得到提拔了!可惜啊,大齐朝廷那帮子人,太过昏聩腐败,就不喜欢重用像马兄这种实实在在干事的人……”

  “……”

  听到周围同僚们的恭维,马钦微微一笑,谦虚地回应道:“其实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哪里值得大家这么夸奖。是帝君近日整饬纲纪、严刑峻法,罢黜了大量尸位素餐的官员,我才能有这次破格晋升的机会。

  “真正值得大家称颂的,是帝君的平明之理啊!”

第594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二)

  马钦曾在青州府驱魔司担任了十年普通小吏。

  在大齐王朝,晋升之道往往受限于论资排辈,更有众多权贵子弟插队其中,使得他即便勤勉斩妖除魔,也始终未能晋升为青州府正式的朝廷命官。

  于是,去年秋天,他选择了前往沂水县,尝试与顾旭竞争一个九品缉事的官职。

  当时,顾旭那妖孽般的天赋和惊艳表现,令马钦内心深受震撼,久久难以平静。

  但正是因为顾旭太过出类拔萃,得到了洛司首的破格提拔,直接一步到位当上了八品官。

  马钦便幸运地捡到了那个九品缉事的职位。

  在那之后,马钦一直居住在沂水县,从身边同僚的口中,听闻了顾旭一桩桩惊世骇俗的事迹——

  从陆氏凶宅案件,到获得崂山遗迹上的仙人传承,再到洛京城元宵擂台赛夺魁;从逃离大齐边境,到攻占西北六城,再到击溃天行帝成为大荒之主。

  在此期间,马钦的心情也不断变化。

  从‘我身边竟有这般勇猛之人’的惊讶,渐渐转变为‘没想到我马某人,竟然也有亲眼见证大荒历史的机会’的感慨。

  尤其是随着顾旭登基大典的日益临近,沂水驱魔司中新进的小吏们纷纷聚在马钦身旁,好奇地询问他:“马大人,听说当年您曾经和当今陛下一起参加晋职考核?”

  马钦便笑着跟他们吹牛说:“没错。那时候,陛下就已经看出我并非寻常之辈。考核过程中,陛下甚至敕封我为‘青州马大人’,还赞誉我‘手持宝刀游世界,山精鬼怪尽降服’。”

  小吏们听得惊叹不已,对马钦顿时肃然起敬。

  也只有马钦自己知道,顾旭之所以那样称呼他,其实是想通过‘请神咒’来借用他的真元。

  …………

  前些日子,在陈济生等人被顾旭接往凉州后,马钦便成了沂水县官位最高的人。

  但他并没有顺理成章地执掌洛京城驱魔司。

  一个据说是龙门书院高材生的年轻修士,空降成为了他的顶头上官。

  这个年轻人,张口闭口就是“道则领域”、“成圣大道”、“斩七情”、“超脱之法”等听上去高深莫测的词汇。他似乎对自己的眼界见识颇为得意,觉得沂水县本地的官员都是没见过世面的井底之蛙。

  但每当真正遇到需要他处理的事务时,他却总是找各种借口推三阻四,将这些棘手的问题一股脑儿地甩给马钦等人。

  这与恪尽职守的陈济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顾旭上位之后,这个眼高手低的年轻人理所当然地被罢黜了官职。而长期以来兢兢业业的马钦,则获得了直接从九品擢升为七品的殊荣,接替陈济生担任“知事”一职。

  今天,正是马钦在获得新的任命后,邀请驱魔司衙门的众人一同前来飘香楼聚餐。

  他住上了一套朝廷提供的僦舍,近日又在官媒的协助下,寻得了一户门当户对的良家,并已向那家女儿下了聘礼,缔结了婚约。

  可谓双喜临门。

  顾旭坐在角落的餐桌边,静静地看着谈笑风生的众人,心中满是欣慰,并没有上前打扰。

  勤勉踏实的官员,终于得偿所愿,过上了他应得的美好生活。

  新的时代虽然还有很多弊病。

  但顾旭相信,它正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努力摆脱过去的阴影,跌跌撞撞地朝着更加光明的未来迈进。

  …………

  酒足饭饱之后,顾旭与时小寒手牵手,漫步至波光粼粼的沂水之畔。

  河畔,一棵枣树静静伫立,枝繁叶茂。

  树上悬挂着成百上千的红绳,随风轻轻摇曳。

  这棵树,正是沂水县闻名遐迩的“许愿树”。

  每一根红绳的尽头,都系着一块木牒,写着一个个真挚美好的愿望。

  “顾旭,你还记得去年你写下的愿望是什么吗?”时小寒突然开口问道。

  “当然记得,我今天就是来还愿的,”顾旭笑了笑,“你呢?你的愿望是什么?”

  时小寒低下头,不说话。

  随着顾旭轻轻挥了挥手,两块木牒上的红绳便缓缓松开。它们循着因果之线,轻盈地飘落到了他们的手中。

  顾旭先翻过自己写的木牒,只见上面简简单单地写着几个字:

  “三十岁前成圣。”

  时小寒凑过头来瞥了一眼,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三十岁前……顾旭,你对自己也太没信心了吧。”

  顾旭撸猫似地揉了揉她的脑袋,把她发丝弄得略微有些凌乱。

  “那时候的我,尚未觉醒‘前世记忆’,总以为成为圣人是一件遥不可及、难于登天的事情,”他淡淡一笑,“谁晓得,修着修着,自然而然地就成了。”

  此时此刻,回想起曾经在沂水县那段废寝忘食修炼、执行任务的日子,顾旭只觉得恍如隔世。

  时小寒“哼”了一声,拳头轻轻敲在他的胳膊上,似乎对他这副嘚瑟的模样颇为不快。

首节 上一节 472/6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