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九龙拉棺开始无敌 第525节

  诸多的大儒,贤者,都安心居住在周易书院之中,每天吃龙牙米,研究学问,完全沉浸在著作易经的过程之中。

  即便是方清,也显现出自己的学问来。

  他的修为境界到了大圣九重天,每时每刻元神的运转速度比起未来之主都要快许多,无数的经文书卷他看一眼都全部参悟,而且可以创造出新的东西来,至于他掌握的《道经》《虚空经》《西皇经》《恒宇经》《太阳仙经》《太阴仙经》《羽化仙经》,《妖帝古经》,《元皇古经》,《黄金古经》,《万龙皇经》等无上地皇之经文,他选择了部分拿出来,开拓开拓众生的视野。

  完整的帝经,当然是不可能拿出来的,而且遮天法和阳神法本就不一致,完整的拿出来也意义不大。

  虽然即便如此,诸多的大儒也震撼于方清的恐怖学识,将方清看做是当世圣人,一个个口称老师。

  以方清如今的学识,让这些大儒、贤者为之膜拜自然是应有之事,他还祭出了自己的太玄神灯,凰血赤金铸造的神灯绽放出温和的光芒,使得众生的智慧更容易被启迪。

  于是太玄圣灯,也被众生所注意到,它的名气和众圣殿一样被广为传颂,在此界都有了一个新的称呼,众圣灯。

  众圣灯的光芒笼罩之下,所有人参悟道理,做学问的能力提升了数倍!

  洪易也在做学问,这一次周易编纂工作一开,整个大乾天州,数百位大儒,还有麾下的成千上万贤者,更有无数的典籍,都运送而来,其中蕴含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以他如今六次雷劫的实力都感觉到自己需要时时刻刻学习,他的念头之中充满了知识,那些知识又不断融合,融合,汇聚成了更多的知识,化作了他不断提升的智慧。

  智慧流淌在虚空之中,向著整个大千世界笼罩而去,使得他对于大千世界的一切宇宙,天文,历史,地理,时空,人心,物种,都有掌握,一切似乎都在他的心中。

  读书读到这个境界,似乎自己就是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就是自己!

  我知道大千世界的一切运转,为什么我就不是大千世界呢?

  洪易在思索。

  其他的大儒也在思索。

  至于方清,思索的速度比起这些家伙们更快,他的元神之中也处处都是智慧之力,无数的知识不断提升著方清的元神,使得方清的元神时时刻刻都在迸发出新的活力,那无数的智慧简直要凝结成智慧之火,让方清的元神和肉身再次发生蜕变。

  方清过往岁月参悟的诸多帝经,也在不断融合,使得他走出一条最强肉身元神之道,又有一道道的门户不断打开,使得方清对于人体的参悟到了一个新的地步。

  他整理出了人体修行要经历的诸多门户。

  依旧是轮海,道宫,四极,化龙,仙台,但是又加上了诸多穴窍之门,灵魂之门,诸多外门,诸如智慧之门,勇气之门,无上音门,王者之门等等,使得修士只要打开其中一个门户,都可以实力突飞猛进。

  而关于这一个个门户的修行法门,方清也写成了一本经文,此经文被他称之为太玄经。

  《太玄经》。

  无尽智慧之结晶!

  方清准帝之路之开始!

  一旦传播,必然改变整个天下大局!

  不过方清还是决定稳一手,等他成帝之后再将此经广为流传。

第531章 万古经王,时代狂潮!

  春去夏来,夏去秋来,又到了冬日,年关一过,就是一年的光景过去了。

  说是一年,从五月份来算的话,其实过去了只是七个月。

  在这七个月的时间里,整个天下一片太平,整个世界风调雨顺,国泰平安,显现出一片繁盛气象。

  而对于天下的读书人而言,这七个月的时间更是掀起了天大的变化,每过半个月,周易书院之中的易经都会多出一卦来,而这时便是天下的读书人争先恐后买卦阅读的时候。

  易经已经彻底火遍世界,就算是一些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修真之士,都会来到世俗之中买上一本卦辞,仔细阅读,揣摩易经之道,对于自己的修为也大有好处。

  “乾坤坎离,巽震兑艮,好一个易经,好一个大哉乾元,万物之始。”

  一处楼阁之中,一个中年男子阅读著易经,陡然之间身躯一动,似乎是领悟出了什么道理。

  “万古经王,真是万古经王啊,古往今来任何的秘籍都比不上。”

  这个中年男子的修为到达了四次雷劫的地步,放在如今的修行界也算是一个大人物,不过此时他阅读易经,越是阅读,就越觉得自己的智慧不够,而越是阅读,自己对于自己修行的领悟就越深。

  他觉得他再读下去,甚至都可以冲击五次雷劫的地步。

  “好一个易经,蕴含了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之卦,似乎将天地之间一切永恒的规律都表达了出来,蕴含了永恒刹那,至高无上的太极二字,还有诸多异象,各种神通,词语,每日读起来都有不同的感想,竟然是千变万化,光怪陆离!人怎么可以修行出这样的经书来?”

  又一处所在,一个女子坐在高楼之上,手里也把玩著一本《易经》。

  这个女子,叫做天籁仙女,乃是仙之墓地之中的一个强大女子,随著洪易一道从仙之墓地出来,到达了大千世界。

  “大乾王朝的这些人居然可以编纂出这样的绝世经典,实在是天下无双,我娘读了,都去闭关,要领悟什么道理,要是爹爹还没有死,读到这本易经,不知道会怎么称赞?”

  “天籁仙女”站起身来,她的声音好像是天籁之音,在虚空之中飘荡著。

  与此同时,在玄天馆最为黑暗之地,一个恐怖的道人盘膝坐著,身前也放了一本易经。

  这个道人乃是玄天馆的绝世凶人,暗皇道人,曾经修行到了八次雷劫的地步,他在几千年前与战神“殇”同归于尽,后来借助玄天馆最高法器“暗星”重新复活,如今正在暗星之中修行。

  此时他也得到了易经,似乎有些参悟。

  “皇帝,这一次开科考,就考易经,我要你集中全国之力各抒己见,解释这易经之道。”

  暗皇道人目光看向了云蒙国的皇帝,开口道。

  “是,道尊。”

  云蒙大帝点了点头。“如今这易经已经传遍到了我国,现在全国纸都贵了起来,几乎是世家子弟人手一本,若是谁没有读易经,都不配士子之间的聚会。”

  “这是好事,易经之玄奇,只怕玄天暗黑录都比不上。我们只要运用好了,足以使得我云蒙一族兴盛。”

  暗皇道人开口,两颗黑暗的眼神望著虚空,心中转过许多的思量。

  “洪易,我知道你马上就要渡造物主之劫了,若是躲得过去,则寿与天齐,若是躲不过去,一切修为都为我做嫁衣!”

  ……

  整个天下,伴随著易经的发布,读易经已经成了时代的潮流,像是玉京城中,就有许许多多的士子在阅读,甚至一些女子,大家闺秀,都人手一本易经,有的还在不断交流著。

  易学,已经兴起,让多少人为之著迷。

  “周兄,今日我们开个易学的书会如何,你我等正好联合起来,阐述其中的玄妙如何?”

  一个士子对著另外一个士子道。

  “好,王兄你说的是,这易经实在是太精深了,我们以一人之力就算是研究一万年都无法参悟得清楚,但是我们联合起来,或许会有新的收获。”

  被称为“周兄”的士子点了点头。

  “两位兄台,我也一道加入如何?”

  又有一个士子行来。

  “那最好不过了!”

  哗啦啦,数十个士子都聚在一起,要参悟易经玄妙。

  “嗯?老马,你一个杀猪的屠夫居然敢买易经,岂不是玷污圣人绝学?信不信我拉你去官府!”

  就在这时,一个士子拉住了一个屠夫。

  “哎吆,秀才老爷,我虽然不认识大字,但是这易经可是亚圣编著而成,我这一次买一本回去是要供奉起来,保我家平安啊,希望我家小子也可以走上读书之道!”

  屠夫连连求饶。

  “这还有些道理,罢了,就放你一马!”

  一个士子放了这屠夫。

  诸如此类的事情在整个大乾王朝时有发生,当真是易经流传天下,人人皆在参悟易经,即便是闺中的小姐,诸多的公主,郡主,都在仔细参悟。

  方清看的啧啧称赞,这本易经经由洪易开始编纂,加上他的诸多学问之后,即便放在遮天世界,也可以说是一本准帝经文。

  此经文简直汇聚了众圣之真意,过去,现在,未来之奥妙,凡是有智慧的生灵读了,都会增加许多的道行,修为突飞猛进。

  读易经,成为了整个时代的狂潮。

  方清也在编纂易经,还在思索当年道经扩散到全天下之时的场景,那一位道尊是不是也有人人如龙的大宏愿,只是可惜完整的道经轮海卷发布没有太多时间,就被诸多的世家大族修改,禁锢,使得本应该人人都掌握的道经轮海卷,变成了道经轮海卷的残篇。

  灵墟洞天六大洞天福地这样的小门派,得到的道经轮海卷残篇都没有到达本来面目十分之一的地步,实在是一种遗憾。

  而今日之阳神世界,大千世界,正是易经初步发布,还没有任何人胆敢修改,禁锢的时代,这是这一个时代众生的好福气。

  你们可真是赶上好福气了!

  方清心中思索著。

  在他思索的时候,他的元神注视著众圣殿,注视著他的众圣灯,由凰血赤金铸造而成的神灯时时刻刻都散发出智慧的光芒,而那无数的儒者,贤人,念头也不停地闪烁著,凝结出一股股的智慧光芒,不知不觉散发出来,竟然和众圣殿,众圣灯结合起来,不停淬炼著。

  于是无论是众圣殿,还是众圣灯,都变得越来越精纯,方清自己的众圣灯威能都提升了不少,被众圣的智慧之光滋养的越发强大。

  这是一种恐怖的炼宝之力,是方清挖掘发现的,正是智慧之气!

  此智慧之气炼宝的能力,比起世俗之中的雷霆还有效果,智慧之气炼制众圣灯大半年,相当于用雷霆淬炼了一百年!

  所以如今无论是众圣殿还是众圣灯,实力都比过往岁月提升了许多,众圣灯更是隐约间成为了第一大圣兵,比起方清铸造的其他大圣兵都要恐怖许多倍!

  这便是智慧之气的伟大能力。

  而方清的肉身和精神,也因为这无数的智慧之气,到达了一个新的地步,他如今虽然坐在众圣殿之中,但是对于整个大千世界无数的秘密都看的清清楚楚,甚至他的目光往外边看去,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大世界,那里有许许多多的武圣,人仙,高手。

  那是天外天的世界,传闻之中的盘星。

  诸多的玄妙都在方清的映照之间,而他的一些智慧流转之间,又形成一道卦,传递出去又引起整个天下的震动。

  “著书著了这么久,我也该到了度过七次雷劫的时候了,不过在渡劫之前,我先为我卜上一卦。”

  也就在这时,洪易停了下来,他要准备自己的七次雷劫。

  方清的目光看过去,只见洪易的目光似乎看到了无限的未来,诸多的念头运转智慧之间,最后化作了一个卦象。

  上卦是坤,下卦是艮。

  “地中有山,这是谦卦,谦谦君子的谦,洪易,你用自己的智慧占卜出这个结果,是什么意思。”

  洪易的道侣,禅银纱好奇道。

  “所谓谦卦,正是圣人之卦,地中有山,也就是山隐藏在大地之中的意思,这代表著圣人的谦虚,谨慎,君子之风度,在易经诸多卦象之中,这一卦于我十分有利。”

  洪易道。

  “那未来岂不是一帆风顺了?我们可以随意做任何事情?”

  大金蛛走了过来,嘻嘻笑道。

  “并非这样,想要吉利就必须自己是个君子,必须要谦虚谨慎,唯有如此才可以得到这个卦,否则的话,没有用处。”

  洪易摸了摸大金蛛的头,解释道。“未来有无穷的变化,我既然占卜到了,就要把握住这种机会。”

  “原来是这样,看起来我距离参悟易经之道还很遥远。”

  禅银纱道。

  “我还要卜卦,算对外之道。”

  洪易为自己卜卦之后,又要为天下卜卦,很快他就得到了一卦,乃是泽中有火。

  寓意一个“革”字。

  “我明白了,未来之事当对自己用谦,而对外则革,则无往而不利。内运圣道,外运王道。”

  洪易开口,似乎有所得。

  “走吧,这一次我来为你护法,若是有人劫敢来,统统得死,就看看谁有取死之道了。”

  方清开口,一下子站了起来,似乎可以支撑起整个世界。

首节 上一节 525/5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