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荒,水元成圣 第106节

  毫无疑问,这番话发自伏羲的真心,看着如此景象,他终于是第一次完全认同了齐虞关于未来仙道天庭三祖五帝格局的规划——不说别的,光是这宏大的景象,就说明了三清是真的有那个实力,起码自己就绝不是对手。

  这可以说是一种从心的想法,但伏羲却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说白了,洪荒本就是一个强者为尊,弱者俯首的世界,他这样,不过是在顺应世界的法则罢了。

  而对于伏羲的这一番话,齐虞则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开口。

  事实上,在齐虞看来,伏羲对三清天尊的估量甚至还有些不足,尤其是对身为三清之首的太清天尊,他根本就没能给出准确的评估。

  要是依齐虞之见,闭关之前的道德天尊可就已经不差太一氏多少了,两者都是差最后半步就可以证道的至强存在。

  而随着这一次的闭关修行,道德天尊的道行明显是更进了一步,要比当初的自己更强,自然也就全面超越了太一氏,不算诸如天帝业位和九天天境本源之力这种来自外界的加持,道德天尊足可尊为当今“洪荒第一人”。

  这样的境界,就是称之为“亚圣”都不为过,在齐虞见过的所有强者里,也就唯有归墟“禺疆”明确的超越了他。

  可归墟中的“禺疆”,那等若是一尊不完整的混元圣人,境界已经去到了另一个维度中!

  如此,也就足可以想见,如今的道德天尊究竟已经强到了何等地步了!

  就这样,两人于东昆仑之上并立,见灵力潮汐的异象渐渐散去,来自三清的力量开始反哺于昆仑山,齐虞才看向伏羲道。

  “既然如此赶巧,道友不若与我一同拜访一下三清道友?也好再聊聊之前定下的诸多章程。”

  闻言,伏羲自然是点了点头,在眼下的局势中,盟友的实力当然还是越强大越好,显然,三清就很合适,伏羲所追求的天帝之位与三清探寻的道祖之位也并不冲突,几人早年甚至还颇有些交情,如今自是应该多联络一番。

  恰巧的是,正当两人准备前往玉虚宫之时,自玉清峰的方向也正好有一道传音,乃是道德天尊开口。

  “两位道友,不妨来玉虚宫一叙。”

  见此,伏羲和齐虞对视一眼,都是一笑,当即便是各自踏出一步,下一刻,已然出现在了玉虚宫之中。

  ……

  此刻,玉虚宫中,三清正在品字形而坐,应当是之前在合力参悟混元道果,如今见到齐虞和伏羲之后才纷纷起身,双方各自见礼,随即重新落座。

  “不想今日出关,竟恰好见到了伏羲道友,仓促间相邀,实在是有些唐突,还望道友勿要怪罪。”

  元始天尊率先开口了,在一些非重大事项上,只要是三清一同出面,那么率先开口的往往就是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只在一些重要场合负责主持,至于灵宝天尊,什么时候都不会是他为先,这也算是三清自己的小默契了。

  对于元始天尊的客气之语,伏羲当然给出了最合礼数的回应。

  “道兄客气了,些许小事,谈何唐突。”

  “说来,此番还是西沉道友相邀,朕才往东昆仑而来,不想一来就得见三位道兄齐齐出关,实在是缘分所至,此番,还要恭喜三位道兄功力大进,只怕证道不远矣!”

  伏羲同样很客气,“证道不远”更是三清如今最喜欢的祝福之一,一番话下来,自然是让元始天尊满意点头。

  “伏羲道友实在是谬赞了,说来,道友近来也是道行见长,也算是你我同喜了。”

  “哪里哪里!”

  伏羲则笑着点头应和,一时间,这位太古青帝与元始天尊之间的谈话气氛无比的融洽。

  而一旁,灵宝天尊见二兄居然如此给面子,一时间也是有些奇了——在他看来,自家二兄的高傲可是世所共知,看来此番出关的确是心情颇佳,不然,就算是伏羲这样的太古大神,也断然不可能得到二兄如此之多的笑脸!

  对于几人间的眉眼官司,齐虞和另一边的道德天尊完全没有理会,此刻,这两人之间也同样是在交流,只不过并非是开口说话,而是以神念相交,尤其是齐虞,将关于仙道天庭的设想打包就传给了道德天尊。

  除此之外,五方先天道宫之争、二次天庭大朝会,东海之战、东王公之死等大事件,齐虞也一一告知了道德天尊,就是让对方提前有个准备,一会也好直接谈起另立天庭之事。

  很显然,道德天尊有一颗大心脏,他如今的实力也给了他足够的底气,听完全程面色甚至都不变,接受度堪称良好。

  对此,齐虞当即就暗自点头,不愧是日后的太上道祖,就是这样的盟友才最为靠谱,足可以托付大事。

  当然,两人之间的交流,当然不可能是齐虞一昧的说而道德天尊只被动的接受,作为对于齐虞上下串联的回报,道德天尊当即就给出了此番他师兄弟三人共参混元所得的部分收获。

  其中,甚至可以见到一些真正深入混元领域的感悟,很明显,道德天尊这位齐虞眼中的“亚圣”可不只是说说而已,真是离证道没有多少距离了,起码理论已然齐备,只剩下“践道”的环节而已。

  有重复的话大家记得刷新下。

第196章 天帝的人选

  没错,事实上,如今的道德天尊离证道只差最后一线罢了,只需要践行自身大道,他就可以踏出最后一步,证道成圣,至此真正超然在上,俯瞰世界而无敌。

  太一氏差不多也是处于这个环节,只不过在自身的积累上,他比如今更进一步的道德天尊要欠缺一些,因而,才说如今的洪荒第一人的位置已经换了道德天尊来坐,不算天帝业位的加持,太一氏只能居于次席。

  不过,这最后一步也并非是那么简单的,每一位大神在洪荒之中所占据的位格不同,自身的“道”不同,因而践行大道时所选择的对象与方式亦有些不小的差异,只能自己去探寻,很难从外界获得帮助。

  简单来说,就是证道除了积累足够之外,还需要一个契机——神话中女娲以造人作为契机,三清以立教作为契机便是如此。

  而如今,女娲并未造人,洪荒大地之上自有人族,三清也还并未寻找到一个适合他们教化的族群,并进而不曾意识到立大教对于证道成圣的重要性,自然也就还不能迈出这最后一步。

  齐虞倒是知道很多东西,但他并不打算就此宣之于口,毕竟,在这场关于证道混元的“竞赛”中,他自己也是选手之一,在当下,他不希望看到有人“抢跑”。

  因而,道德天尊以近乎于“亚圣”的姿态被卡在最后一步,反而是齐虞乐于见到的事,在这样的前提下,他自然不会选择多此一举。

  说来,关于寻找证道契机以践道一事,其实并非没有捷径可走,就比如太古三皇,这三位昔日的神族天帝在各自的时代相继选择证道,就是以天庭作为捷径抓住了自身的那个契机,也可以说是以天庭在践道。

  这也是为何,太古三皇要以天帝的身份尝试证道,无他,因为只有天帝才能执掌天庭,而执掌天庭,又是他们践道的必要条件,如是而已。

  不过,正是因为走了捷径,所以他们也就不得不承受来自于捷径本身的反噬——天帝证道等同于拖着整个天庭的巨大因果而证道,又怎可能不触动天道,迎来洪荒世界本身的反击?

  这也就是三皇证道时天、地、人各发杀机的根本原因所在,太古三皇,从一开始就没有多少机会。

  只可惜,这样的奥秘是在这个时代才渐渐被参透,知晓的人也不多,只局限于小范围内传播罢了。

  齐虞这些年冷眼旁观,其实隐隐是觉得太一氏已然察觉了此事,但他也确定,太一氏是不曾放弃这个捷径的——他或许会在证道前放弃天帝之位,但天庭绝对是他证道过程中的关键之一。

  就凭这一点,齐虞就不看好后者,认为太一氏大概率要如同既定的历史一般证道失败。

  太一氏自己或许也隐隐有预感,才一定要在证道之前安排好紫光天后,如同托孤一般找上了齐虞。

  不过,对此,齐虞同样是乐见其成的,就如同他不会特意去提点道德天尊一般,一个是为了他自己在仙道之中的利益与未来在洪荒世界中的位置,一个则是为了仙道日后在天地间的位置,原因都是共通的,不过一个“利”字罢了。

  这也是在太古之后,众神都渐渐失去了曾经那种质朴“道性”的一种体现,或许与罗睺将魔道融于天地间有关——

  正是魔道的诞生与根深蒂固,才渐渐为世人镀上了一层欲望的光辉,让太古的大神都渐渐生出了私心。

  由此,量劫渐起,劫运堆积,让无量量劫这个原本只存在于设想中的洪荒末日一步步走近。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明显与天道相悖离的大势又何尝不算是“道”本身的一种体现呢?

  以佛家论来讲,不过是“成住坏空,诸行无常”罢了。

  这就是大道本身最为根本的一种体现。

  ……

  就在齐虞思索间,伏羲与元始天尊之间的对话已经结束了,灵宝天尊也是重新正襟危坐,一副之前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

  而在三人看到了同样都在沉默之中的道德天尊与齐虞之时,不由同时愣了一下,这也让道德天尊与齐虞都在瞬间回过神来。

  道德天尊当即开口道。

  “齐虞道友先前传音,东王公不久前犯下大错,在帝俊问罪之下选择自行兵解,真灵业已往生。”

  “此间恩怨自此了结,只是东王公兵解之后,我昆仑祖庭已然无主,如今,恐怕要择一人代为主持。”

  道德天尊主打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上来,就直接捡了一件最劲爆的大事告知自家的两位师弟,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显然也很“给面子”,听到消息之后当即是齐齐一怔——

  发生什么事了,他们不过如寻常一般闭关了几千年而已,怎么自家选出的主事人就没了?还是在做错了事情之后选择自行了断的?!

  一时间,最小的灵宝天尊甚至没有去思考“另立东极天帝”,反而是在怀疑。

  “怎会如此?其中可有阴谋,或是那妖族在算计?”

  毫无疑问,灵宝天尊是极其不喜东王公的,早在齐虞初露头角时就有过更换东极天帝的念头,但是,这却并不代表他可以容忍一尊玄门天帝死的不明不白。

  此刻,听到妖皇帝俊也涉及了此事,灵宝天尊当即就在第一时间表示了怀疑——谁让这两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都是大道之敌呢?彼此间那可是有死无生的关系,灵宝天尊怀疑帝俊会下黑手,当然是实属正常。

  对此,元始天尊也发表了类似的疑问,但很快,两位天尊就得到了齐虞否定的答复,告知他们其中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主要还是祖龙庭的卑鄙无耻再加上魔门的手段的缘故。

  当然,关于东海之战中各方的推波助澜,齐虞没有将之完全无视,提及了妖族与巫门的部分,而淡化了西王母与凤栖山一脉在其中的影响。

  他这样做的原因也很简单——作为最主要的加害人,齐虞肯定要把自家摘出去,也不能牵连到西王母这个跟他关系过近的盟友,凤栖山一脉如今也是同理,当然要选择性忽视,以免引起元始天尊不合时宜的不满。

  至于伏羲,一时也是眼观鼻,鼻观心——在这件事里他又能清白到哪去呢?同样是全程在推波助澜,很明显不是什么好人,自然不能在人家的地盘上被如此提及,齐虞帮他打掩护,他反而还要谢谢人家呢!

  不过,伏羲也是智慧如海,此刻又不由多心了几分——东王公魔染一事,当真就与这位西沉帝君无关吗?

  要知道,堕魔的东王公彼时本要攻打蓬莱洲,万川归元图可是在第一时间就现身了,庇护了整个三岛十洲!

  周天一战,亦是这一位在出手,最终一手导致了东王公兵解,气运、灵宝皆遗失的最终结局。

  反应如此迅速,若说他对此没有准备,伏羲是断然不会相信的,由此来看,齐虞在此事之中扮演的角色绝对不会清白,很可能是极其主要的参与者,甚至参与程度比他更深!

  当然,伏羲还不至于想到其实全程都是齐虞在进行布置,最终才导向了东王公兵解这一结果,毕竟,齐虞的手段是真正的燕过无痕。

  除非有人以大法力专程回溯时光,不然,绝无可能发现半点蛛丝马迹!

  ……

  对于伏羲的想法,齐虞不清楚也不会在意,事实上,他并不怕此事被别人知晓——他与东王公有怨乃是人尽皆知,对后者下手,难道还要挑日子吗?

  在此事中,唯一会让齐虞有所顾忌的就只有两点——其一,此事最好还是不要让元始天尊知晓,毕竟并不光彩;其二,此事到底与魔道挂钩,没必要捅出去,专程去惹人非议罢了。

  对于前者,当然是齐虞知晓元始天尊的性格与大道,作为绝对的守序者,元始天尊一定是反感类似的举动的,齐虞虽然不必顾忌元始天尊做些什么,但在眼下这个重要的关头,他与三清之一翻脸显然就不是一个合适的行为,不如将此事略过。

  至于后者,则单纯是因为魔道如今在洪荒之中人人喊打,自家与之扯上关系,多少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罢了,哪怕这种影响于如今的齐虞而言不难消除,也没必要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出于这样的考虑,齐虞当然就选择了自己此时的做法,而在齐虞的说辞之下,元始天尊与灵宝天尊果然也不再有什么疑问。

  说来,这其实本来就只是个态度问题,两位天尊只是不能接受东王公死的不明不白罢了。

  如今明面上有了完全合理的说法,两位同样不喜东王公的天尊自然不会抓住不放,反而,有可能是在暗中庆幸东王公是以这样一个合时宜的方式退位的,如此倒还能免除未来玄门内部的一场争端呢!

  黑不提、白不提,此事终于彻底揭过,当即,三清与伏羲、齐虞的注意力重新转回了重立玄门天帝一事上来。

  灵宝天尊率先就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不若直接立西王母为帝?西王母,本就身掌东极祖庭天后一位,乃是我玄门祖师之一,如今又为准圣天尊,无论是身份还是实力,执掌祖庭都足矣了。”

  对此,元始天尊却给出了明确的反对。

  “不妥。”

  “孤阴不长独阳不生,西王母道友虽然不修太阴大道,但其道途同样有此牵涉,象征着部分仙道纯阴位格。”

  “当初以之为天后,就是出于平衡阴阳考虑,如今扶其为天帝,便是以阴主阳,只怕是要生乱。”

  元始天尊的反驳有理有据,众人仔细一想还真是如此,西王母并非不能执掌东极,但不能是眼下这个东王公才崩逝的关头,不然,其自身大道必与东极祖庭的根基相冲,伤人伤己。

  如此看来,元始天尊也是对事不对人,他甚至对西王母这样一个完全合适的人选不能运用而感到可惜。

  但眼下,也只能先搁置这个提议了。

  如此,众人皆沉默,灵宝天尊在仔细思索了一阵之后,又开口道。

  “齐虞道友,可有兴趣接掌天帝位,暂且主持东极诸事?”

  这并非是灵宝天尊一时兴起,而是齐虞确实是极合适的人选,当初,他也曾与两位师兄谈论过此事,算是得到过道德天尊的支持,此刻,不过是在旧事重提而已。

  事实上,若非西王母此前就已经执掌东极大权,不应当随便抛开,灵宝天尊甚至第一个就会提到齐虞了。

  对此,元始天尊明显也是赞同的,倒是齐虞本人颇有些惊讶,随即笑着摇头道。

  “贫道并不合适。”

  “灵宝道友恐怕还不清楚,不久之前,五方先天道宫出世,众神参与争夺,而贫道在其中夺得了北极正位,由此,为太一氏敕封为北方黑帝五灵玄老君,为神族当今五方神君之一,理天庭诸事,直至新帝登基。”

  “至此关头,贫道若再领玄门天帝位,难免就会有些不妥,或许天庭之中会有人因此而不满,对玄门发难也不一定。”

  这个理由显然很充分,瞬间就说服了灵宝天尊,如今玄门与天庭之间的关系的确愈发尴尬,神族之中一些人的风格灵宝天尊当然也清楚,自然知道此事一旦如此安排,可能会出现何等的阻力。

  不过清楚归清楚,这却不影响灵宝天尊一阵不满与头大,毕竟两次提议,居然一次也没有通过,便是灵宝天尊也不由因此一阵尴尬。

首节 上一节 106/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