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开局拜师菩提祖师 第20节

  姜缘颔首说道:“伯阳先生安心,我当明矣。”

  老子笑道:“若广心未入道,断不敢教广心走,然广心入道久矣,我可安心。菩提可还安好?”

  姜缘说道:“劳伯阳先生念,家师安好!”

  老子见姜缘身轻却稳重,暗自赞赏:“此童他年必修得大法力。”

  一行走至函谷关内,尹喜引老子去个落脚处,好教圣人歇歇。

  行过半途,忽见有人拦路,朝尹喜跪伏。

  姜缘驻足,见那人眼熟,一时想不起姓名,但见他腰间‘太玄清生符’微颤,知此人亦身有此符,顿知此人作老子昔年于洛邑家中仆人。

  尹喜一惊,问道:“你是何人?”

  那人呼喊:“关令听我讲,我本洛邑人氏,名作徐甲,自幼为老子所用,为家中打杂,不敢有误,老子曾言,一日工钱约百,然老子欠我多钱未允,今出关去矣,我恐钱财作空,但请关令为我讨,计约上百万钱不止。”

  姜缘闻说,只觉荒谬,此人真愚钝无知也。

  他修行之余,历左氏家中三代,更兼人间数代过,此人尚不知得个长生,跳脱生老病死,竟来拦老子,讨要工钱。

  尹喜闻说大惊,问道:“你可胡说?”

  徐甲说道:“不敢胡说。”

  姜缘暗恼,不待尹喜见老子,他走出来,袖袍里手掌伸出,指定徐甲。

  他说道:“小子可识我?”

  徐甲抬头打量,见姜缘眼熟,却不识是谁,故作摇头。

  姜缘说道:“昔年我与家师进洛邑,曾入伯阳先生宅居,与你有面缘。”

  徐甲恍然说道:“缘是你,昔年见你,一小童也,今见你时如天人,一时认不出!”

  姜缘说道:“既识我,你知你我何年所见?”

  徐甲摸着脑袋,思量许久,摇头道:“不知。”

  姜缘说道:“你我一二百载前所见,你真当你寿数悠长?乃伯阳先生赐你一太玄清生符,你方窥旁门长生,若无此符,早教阎君将你勾去,你竟有颜面于伯阳先生前讨要工钱?”

  徐甲闻说,大惊失色,张口一吐,一符自口出,再见风过,他变作白骨,倒在地上。

  缘是‘道破源流气泄败,旁门不得长生妙’。

  老子坐青牛,见姜缘之法,含笑不语,微微颔首。

  尹喜倒身下拜,说道:“圣人,上师,此人愚钝,不明圣人门道,闻道不前,错失良机,然此人非有心恶圣人,上师。望请圣人,上师,允其生机。”

  老子方才说道:“我本与之述说,待入安息国,我定会以黄金算工钱允其,未料小子心猿难定,心急至此,罢,罢!你教符吞其腹里,两清矣。”

  说罢。

  老子看姜缘一眼,姜缘心领神会,轻拍青牛,朝前而行。

  尹喜复将太玄清生符方于白骨口中,再有风过,白骨长肉,不消多时,徐甲死而复生,仆人惊呼。

  尹喜知此为圣人之能,他整肃衣冠,朝老子所行倒身下拜,诚心叩首。

  ……

  老子入函谷关,与姜缘分说,将于此关居三月三日,待三月三日过时,西行西牛贺洲。

  姜缘本为牵牛护法来,自是应允,他之修行不断,日日吞吐天火,烧个金公。

  函谷关关令尹喜则日日于老子身前,以弟子之礼侍奉,聆听老子妙音。

  姜缘深知老子留三月三日,乃为闻道者留,然则闻道者,独尹喜一人。

  修行真个光阴迅速。

  姜缘日日修行,三月三日转瞬即逝。

  此日间,老子倒骑青牛,将西出函谷关,姜缘随行。

  尹喜率仆人拜别,临走之际,依依不舍,说道:“圣人,我可舍一身,随圣人共行。”

  老子笑道:“你之缘法,非在此处。”

  尹喜再道:“圣人,今道法不明,晦暗无光,圣人之智,无穷无尽矣,我听妙音三月三,知圣人智广。我无缘追随圣人,但请圣人著书留名,他朝再有闻道者,不因道法不明,晦暗无光,止步不前,闻道者当知圣人也!”

  老子闻说,轻拍青牛,教青牛驻足,沉吟不语。

  姜缘心中一惊,他大梦之中曾知,于神话故事里《老子出关》,老子曾留一书,教化世人,名曰《道德经》,乃有‘万经之王’称呼。

  莫不是,此书将于此现世。

  祖师曾言,老子出世,南瞻部洲与西牛贺洲皆得一生机。

  南瞻部洲生机或应在《道德经》……

  新书期求追读,月票,推荐票!

第28章 大音无声,大象无形

  却说老子闻尹喜乞请著书留名,沉吟不语。

  尹喜倒身下拜,说道:“恳乞圣人留书,教闻道者明道也。我愿余生寿数为传圣人智慧,教普天闻道者不受二神所困!”

  老子仍不语,坐于青牛上,假合双眼。

  姜缘站旁,心中亦想,此《道德经》该如何现世,此当作南瞻部洲生机。

  如尹喜言,普天多有闻道不前者,然闻道者亦不少,今圣人在前,后闻道者,无缘所见,若有一经,以圣人著,教后闻道者不因道法不明,晦暗无光便止步不前,此作恩德。

  有道是‘闻道者,同作一人’。

  故尹喜是先闻道者,亦是后闻道者。

  尹喜再拜再请:“喜请圣人!”

  待得三请,老子睁眼,望向尹喜,说道:“此三月三日里,你执弟子之礼待我,然我亦讲道你听,本是两清,今承你三拜,我留一书至此,教后来者所闻。”

  尹喜大喜,遂拜礼道:“请圣人著书!”

  姜缘定息存神,教听老子讲书,欲窥道理一二。

  许是见关令执礼,许是见老子倒骑青牛,关民士卒近来,却无个身为命者,见个彩罢。

  老子沉吟良久,下了青牛,张望姜缘,笑道:“广心,你背个包袱作甚?”

  姜缘答道:“伯阳先生,家中山里有户安居的,我与他家关系不差,见我下山远行,取家中地里五谷粮,作我果腹。”

  老子喜笑颜开说道:“我许久未尝地里五谷粮,广心可赠我些许,教我果腹?”

  姜缘奉上包袱:“伯阳先生,请!”

  老子解个包袱,取谷粮不嫌生,进嘴咀嚼,笑道:“好粮,好粮!”

  说罢。

  他指缝间,一粒粮坠了,落于地里。

  哒!

  谷粮落地,无声无息,却如洪钟大吕,于尹喜心中响亮,他忽见眼前文字道道,如无穷无尽,造化莫大,他惊喜之余,心神入定,试将文字记下,深知此作圣人之智也

  有道是‘大音无声,大象无形’。

  圣人之智,岂作常理。

  老子见尹喜这般,含笑颔首,他正待转头与姜缘说道一二,却见姜缘入定,缘是得个造化。

  老子哭笑不得:“倒是忘你个闻道的童儿在了。”

  再见关民士卒,无一闻道,见是无彩,作鸟兽散矣。

  一如洛邑时,紫气常在,无缘得见。

  道,一直在。道,不曾走。道,来者不拒。

  尹喜见道,作书文字,志心所记,教多记些字,姜缘见道,乃有不同,他见于前,有一炉状,炉下小火慢煎,炉里有个二珠。

  此作他肺府也。

  姜缘见来此处,鬼使神差,朝肺府吹气。

  一气吹落,小火烧旺,炉里二珠隐现踪。

  姜缘觉修行有个进展,顿生喜来,照祖师传的火候妙法,控火煅烧,教那火时大时小,烧个肺炉处处通红,教金公早成形也。

  童儿作个‘烧火童’。

  不知多久,忽有声起。

  “过犹不及。”

  老子声起。

  姜缘如梦初醒,睁眼见天色明亮,又见老子坐青牛含笑张望。

  他问道:“伯阳先生,可误西行?”

  老子摇头:“顿饭之时。”

  姜缘恍然,他觉烧火多年,缘只得顿饭之时,真个‘度日如年’。

  他见肺府里,二珠有形,一黑一白,喜不胜收,竟未想入定顿饭之时,省多年苦修。

  老子笑道:“你个广心,怎个入道久矣,尚念长生,闻道不忘修行。”

  姜缘说道:“伯阳先生,我入道尚未长生矣。”

  老子说道:“入道作半个长生,你身有菩提给的太玄清生符,怎不作长生?”

  姜缘再道:“半个始终不作长生道妙,太玄清生符,旁门也。今持正道,得旁门失正道,却是该死。”

  老子挽掌道妙,说道:“正道唯艰,行则将至!广心,上路!”

  说罢。

  他假合双眼。

  姜缘看一眼尹喜,其尚入定,知老子不欲再与其多说,他轻拍青牛。

  青牛‘哞’一声,缓步行走,出关去矣。

  ……

  及黄昏时,尹喜方醒,见老子与姜缘不在,心中大急,追问仆人下,方知早已西去。

  尹喜只得作罢,缘是他闻道之时,得字良多,他只记三千字,未等他记其余,已是醒来。

  他怎不知,此何等机缘也,只愿多记二字,好教后闻道者,清晰许多,然老子早已西去。

  “奈何,奈何!”

  尹喜叹息,只将三千字记下,将他之所学,尽入补足五千字,成个书来。

  ……

  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过函谷。

首节 上一节 20/2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