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说道:“玄奘法师今已为佛,得享大自在。”
太宗惊道:“御弟今为佛?可有尊号?”
孙悟空说道:“若陛下有缘法与之相见,自当得知。”
太宗叹道:“罢,罢,罢。但却不知御弟得了长生自在。”
他遂问道:“你可为佛?”
孙悟空道:“自当为佛。”
太宗道:“怎个你为佛,尚追随他人?”
孙悟空说道:“我大师兄岂是佛能比较?”
太宗说道:“可能引见?”
孙悟空答道:“自无不可。”
说罢。
孙悟空领着太宗,行到真人白鹿前。
姜缘见太宗前来,下了白鹿,相会与太宗。
太宗睁眼一看,但见真人仙相,即知真人乃是个真修行的,他说道:“先生,朕在书中曾读一词,是为‘有道仙真’,但我从不知此乃何意,今见先生,方知何为有道仙真。”
姜缘行礼,笑道:“山野之人,姜广心,见过大唐皇帝。不敢当陛下这般赞赏。”
太宗说道:“先生,可能赏面往此处十里外长亭一会?”
姜缘笑道:“陛下相邀,我自当前往,但请陛下莫要嫌我粗鄙。”
太宗暗赞姜缘礼仪周全,遂与姜缘一同往十里外长亭而去,慌得兵马追随,但恐太宗受害。
不消多时,一众行至长亭。
真人与太宗落座于长亭之中。
真见等众在旁作陪。
姜缘笑道:“早闻大唐皇帝之名,但缘法浅薄,未能一见,今终与大唐皇帝相见,却了却一桩憾事。”
太宗说道:“先生乃神仙之辈,怎能言说这等,但我有一问,不知能否请先生解答?”
姜缘问道:“陛下请讲,若我知得,定为陛下解答。”
太宗问道:“昔年御弟取得真经归来,其原本放在宫中,但其原本无字,除了御弟曾解说许多之外,无人能明,我欲知得,真经可能换得长生?”
第244章 禳星之法,沉香一梦
话表真人一众在长安城外长亭之中,与太宗会面,交谈许久,太宗忽是发问,真经可能换得长生。
姜缘闻听此言,笑道:“陛下何出此言?”
太宗沉吟少许,说道:“先生,我不瞒你,但我有感大限将至,恐在一二年间,便将去也,我实放心不下江山,故曾追寻长生,但却无果,故我见先生乃神仙之辈,方有此问。”
姜缘笑道:“陛下今年寿数有几?”
太宗说道:“六十有一。”
姜缘说道:“今贞观几年?”
太宗答道:“今贞观三十二年。”
姜缘笑道:“陛下,我南瞻部洲生人人寿百岁,然中夭者,数不胜数,陛下能活六十有一,已远胜多人,贞观年数,我望之王气,当有一十三年,今延至贞观三十二年,陛下怎不知足。”
太宗说道:“我知能活这般寿数难得,但如此江山,岂不教人留恋。贞观年数,实不相瞒,先生,我本该在贞观一十三年便亡故,然得地府一崔姓判官之情,添寿些许,故有今朝。”
姜缘说道:“今陛下多活十九年,已是难得。”
太宗道:“我曾翻阅古籍,始皇亦曾求长生,汉孝武帝曾遣人去寻过长生,我乃行旧迹。”
姜缘摇头道:“陛下,始皇与汉孝武帝何时得过长生?”
太宗说道:“我自比功过他等,他等得不到,我未尝不可得到。但不知真经可能换取长生。”
姜缘道:“陛下,可能将真经原本,取来与我一观?”
太宗道:“自无不可。”
太宗遂遣人马,前去宫中取真经来。
太宗再道:“取经而来,尚须些时候,请先生少待。”
姜缘应声。
太宗说道:“常闻先生这等神仙之辈,有望气占卜的本事,然否?”
真人说道:“略知一二。”
太宗笑道:“先生可能为我占卜?”
真人道:“但请陛下言说,须我占卜何物?”
太宗问道:“先生,我大唐国运寿数有几?”
真人笑道:“陛下乃大唐皇帝,不该觉大唐延绵万世,怎问国之寿数?”
太宗摇头道:“世怎有万世之国乎?”
真人沉吟良久,说道:“陛下国寿五百过半有馀。”
太宗闻听,喜不自胜,只道五百过半,已是足矣。
二人谈说之间,有官吏将真经取来,送上于长亭,交与太宗手中。
太宗取真经奉与真人,说道:“先生,真经在此。”
姜缘接过真经,打开一看,里边无有文字,一尘不染,正是当初他与如来佛祖赌赛时所留之本。
孙悟空见之,正要说些甚,太宗不知真经来头,他怎能不知,然不等他开口,教真见扯出。
悟空转头一看。
真见笑着朝他摇头,示意他莫要言语。
孙悟空心领神会,侍立在旁,不敢言语。
太宗见姜缘翻阅真经,问道:“先生,此真经可换长生否?”
姜缘笑着点头,说道:“换得,换得。”
太宗大喜,再问:“如何换得?”
姜缘说道:“这般,我可与陛下长生,然则此长生乃是个借命的法子,若功成则可借命,若功败则命该如此,我可将法子教与陛下,但真经我须取走。”
太宗说道:“真经但可取走,请教我长生之法。”
姜缘笑道:“陛下果真愿换得?”
太宗说道:“换得,换得。”
姜缘道:“陛下,此真经有济世之能,若是换得,陛下再无真经,陛下可想好了?”
太宗闻听,犹豫许久,说道:“换得!”
终是英雄迟暮,怎复年少果决,一心贪恋长生,二神欺心正主。
姜缘笑道:“既如此,我与你换取,但以真经换一借命之法。”
太宗应允。
姜缘将真经收回,说道:“我有一旁门之法,名为‘禳星’,此乃我自家师讲道说法时,自然学成门道,我今与你讲说,陛下,你且听好。”
太宗洗耳恭听,说道:“但请先生告知。”
姜缘说道:“所谓‘禳星’,乃设醮启祝北斗,请北斗借命延寿,有道是‘东斗主算,西斗记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总监众灵’。寿数更替,独北斗以变,则北斗有七星,贪狼延生,巨门度厄,禄存保命,文曲益算,廉贞消灾,武曲散祸,破军扶衰。使得此法,沐浴净身,请神诵经,燃坛中七星主灯及四十九盏小灯,焚烧告文,诚心相告,借寿十载,须记,只可借寿十载以内,这般以七日,则功成矣。法咒我晚些传与你。”
太宗说道:“先生,只可延寿十载?”
姜缘道:“此法无有限制,但你可借得,十载一借,尽可延寿。”
太宗喘息不定,说道:“如此,长生可望。”
姜缘笑道:“但你须知,借寿不易,若七星主灯与四十九盏小灯七日之内熄灭,则死生有命,天定也。”
太宗问道:“此灯如何燃之,如何熄灭?”
姜缘答道:“以香油燃之,熄灭者,或天灾或人祸,你当斟酌。”
太宗说道:“我以禁军看护,静室一间,定可防得。”
姜缘笑而不语,遂将禳星之术法咒教与太宗。
太宗得了法咒,喜不自胜,正是长生有望,贪恋江山之美,不肯舍弃。
姜缘将禳星之术教完,即是与太宗辞别,要再是上路西行归家去。
太宗挽留,说道:“今得长生之法,当拜谢先生,请先生随我回宫,我当设席以待。”
姜缘摇头道:“今将归家,无意在此久留。在此祝贺陛下功成,若来日我再临此处时,陛下功成,我再入宫与陛下一见。”
太宗只得应允。
真人遂辞别太宗,与孙悟空等一众再是往西而去,意离南瞻部洲。
太宗目送真人离去,待真人远离,即遣人而来。
早有朝臣侍奉在旁,问道:“陛下,有何吩咐?”
太宗道:“取纸笔来。”
朝臣即取纸笔,亲为太宗研墨。
太宗将禳星之术悉数记在纸上,写至法咒篇,适才写完,太宗长松口气。
太宗说道:“今寿数六十有一,记性不如从前,须是记下,方是稳妥。”
说罢。
太宗正要将纸张交与随从,本是风和日丽的气候,忽是风卷残云,昏天暗地,大雨倾盆,有几滴雨水落在纸张上,将纸张上几个字打湿。
太宗着急万分,他细细一看,那几个字已是模糊不清,他欲要回想几个字,却不知为何,任他如何想,皆是想不出来,只能思量出个模糊的大概。
太宗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思,只想着用模糊的字来代替一二。
……
道路上,真人一众往西而行,真人骑在路上,孙悟空一众或在前开道,或在陪同真人闲谈,或紧随鹿后。
真人前行,忽见气候骤变,停下白鹿。
牛魔王望天,嚷嚷道:“老爷,这天儿怎个说变就变。”
姜缘不语,望着天空。
真见说道:“牛王,此非变天,乃唐王命尽之兆也,大师兄适才教以禳星之法,此间变天,唐王处必有所变,或以天灾,或以人祸,借命不成则必亡之。”
孙悟空抡着金箍棒,叹道:“大师兄,料想是死生有命。”
姜缘点头道:“死生有命,非旁门可阻之,唐王本该在十数年前而亡,延寿至今,已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