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主闻说,唤人将茶饭递上,再扫间廊房来,供姜缘住。
姜缘应下行礼谢过,将茶饭吃下,他说道:“国王,我曾云游多国,未见此前有国如宝梁国这般。我闻国人有言,盖因智者教化,然我却不知智者如何教化,方能使国这般。”
国主答道:“智者曾教我等,是以礼节衣食。”
姜缘道:“若是这般,此国能如此昌盛?”
国主摇头道:“智者不知,昔年那智者教化临行,曾留言‘觉悟’,有国人得言光阴数十载,死前有所得,教国人思虑,若粮不足,思法增粮,若民患难,思法解难,盖有今之宝梁国。”
姜缘恍然,心中赞叹,缘是那少年,临终有悟,使国人‘见惑得思,见障得智’,故宝梁国强盛,他说道:“宝梁国该是强盛!”
国主道:“此非我之功也,不敢厚颜窃据。”
姜缘笑道:“你今有何问?我或可解你一二惑。”
国主说道:“智者在上,我有一惑。”
姜缘道:“你说说。”
国主问道:“智者,昔年那老智者教化我国,不愿留名,只道‘他年有智者,那即是他’,怎有此不沾世俗名利行径,此如何所行?我仰慕此道,但教我放下王位,万万做不得。”
姜缘笑道:“国王可曾听闻,人身中有五人,掌不同之事,其有掌欲者,名作‘木母’。若教不欲,必降木母。”
国主再问:“木母怎降?”
姜缘道:“你不修行,降之却难,我赠你一言,却是‘念起时斩’,若教如此,欲定少矣。”
国主记下,不敢再劳,请姜缘住廊房,好生歇歇。
姜缘自是应下,他进廊房盘坐,内观元神温养。
今时元神随五人温养鼎炉,其中药气尚未有变,元神亦未曾疲倦,不急调度。
姜童儿闭目静修。
……
翌日。
姜缘骑上白鹿,离宝梁国去,教往万寿山行,宝梁国主亲自挽留,想请姜缘再留些时日,好与当年智者那般,教化国中。
姜缘婉拒宝梁国国主好意,只道‘今时宝梁国无需教化,不生人祸,定无恙也’,他便是离去。
宝梁国国主只得带人相送姜缘离去,不敢有违。
姜缘骑白鹿东行,一路无词,魔障不敢扰,妖邪不敢犯。
行良久后,至李兴实当年拜师那高山处,童儿本欲拜访李兴实,他运气双目,见山中毫无真修踪迹,只得山林草木,走兽飞鸟。
他问得一路人,闻说百载前,山中有位修行的老神仙,似功成圆满,飞升去了,随行其弟子一同飞升,不见踪迹,自此,山中无痕,有人为其取名‘神仙山’。
这让姜缘知得,李兴实多半随那位真修一同离去,不知去了天庭,亦是去了他处,虽不知李兴实修行如何,但想有真修在,定有个门道可修,望其功成,他年可再见。
童儿拜访不得旧人,只得往东行,一心朝万寿山去。
求月票,追读
第65章 万寿山五庄观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半载过去。
姜缘骑白鹿,行至万寿山下,他运气双目,远远张望,但见前方高山峻极,大势峥嵘,日映晴林,风生阴壑,又见那花开花谢山头景,云去云来岭上峰,果是仙山福地。
姜童儿心中赞叹:“万寿山不输灵台方寸山矣。”
想罢,他遂使白鹿上山。
初时上山,但见那‘幽鸟乱啼青竹里,锦鸡齐斗野花间’,走深些又见那‘深林鹰凤聚千禽,古洞麒麟辖万兽’,童儿途径未曾惊扰,往山中五庄观去。
不消多时,姜缘到山门前来,他往里看,有座观宇,再看山门之左,乃有通碑,上书十字‘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
姜童儿心知未走错地儿,他下了白鹿,步行入里。
行至不久,见有二门,他上前敲响,那里面有三四穿着道服的道童走出。
那道童控背躬身,行礼道:“可是广心师兄当面?有失远迎,有失远迎!请入!”
二三道童俱行礼,请姜缘入内。
姜缘将白鹿交给一道童,行进观内。
姜缘问道:“大仙可在?”
道童说道:“家师正在观中。家师早前有言,广心师兄将来,着我等留神,本我等日日有人山下等候,未想轮次时广心师兄到来。”
姜缘笑道:“此倒我之过。”
道童拜礼道:“不敢,不敢!”
姜缘不再多言,随道童往里走去。
道童将姜缘领至正殿,但见正殿那上明下暗的雕花格子门紧闭着,道童跪伏于地,说道:“师父,广心师兄到了。”
待道童说罢,忽有清风徐来,格子自开。
镇元子大仙从里走出。
姜缘拜礼道:“拜见大仙!”
镇元子大仙将姜缘扶住,道:“广心,莫作此礼,我与你师乃是好友,今请你来,扰你修行,你可莫怪。”
姜缘说道:“大仙何出此言,我教‘温养’也,作个水磨功夫,闲时无事,故至万寿山来,做个守山差事。”
大仙笑道:“昔年见你仙相隐成,知你丹道必成,果不其然,已至温养此步,金丹不远矣!”
姜缘摇头道:“大仙之言谬矣。我离丹成,尚远,尚远!”
大仙拉着姜缘入殿里,待落座后,教道童奉上时果,方才说道:“你的修行我看在眼里,远不远我能不知?此方我往南瞻部洲去,正是寻些弟子来。”
姜缘问道:“大仙寻我来,乃作守山。大仙此去后,于守山之说,不知大仙有何嘱咐?”
大仙闻说,朝殿外张望,说道:“广心你有些法力在身,守山定是无恙,我这观中却有二处需得用心看护。”
姜缘再问:“是哪二处?”
大仙答道:“我观中有一园,唤那‘人参园’,那灵根正在此中,需个上心。再有一殿,内藏诸般法经,又需上心。”
姜缘依次记下,颔首道:“大仙安心。”
大仙笑了笑,与姜缘攀谈许久,让道童扫开一间道房,供姜缘居住。
姜缘拜礼随道童往道房去。
殿里,奉时果的道童见姜缘远去,说道:“师父,怎地将人参果树,藏经法殿告知,若此人心生歹意,岂不生祸。”
大仙指定道童,说道:“莫作此说,你这顽劣的,怎知修行?我闻南瞻部洲出个孔氏知礼也。到那南瞻部洲,你去学礼罢。”
道童惊怪道:“师父,我是个学道的太乙玄门,怎学礼去?”
大仙道:“你连礼尚不知,怎学道?”
道童不敢再言。
……
道房里,姜童儿盘坐蒲团,内观脐下,鼎炉之中,元神同五人运文火以温养,教鼎炉药气内藏。
半载功夫,药气未曾内藏多少,元神亦不觉疲倦,此间无他用功之地。
姜童儿只得作罢,静心养性。
翌日。
姜缘得道童呼唤,大仙将去南瞻部洲,他闻说出了道房,相送大仙。
大仙同众徒弟在五庄观中,见姜缘来后,嘱咐道:“广心,此方交与你。”
姜缘拜礼道:“大仙安心。”
大仙道:“我观中尚有二童子,你若有何不知,但可问童子。”
说罢,大仙承众徒弟,共承祥云,径往南瞻部洲。
姜缘望大仙远去,心中赞叹:“镇元子大仙,果是玄门高道,此等自在,来去自如。”
他回首但见有二童子自远走来,二童子穿着道服,皆西牛贺洲生人,有高有矮,高的身长六肘,矮的身长四肘。
二童子上前拜礼道:“拜见广心师兄。”
姜缘颔首回礼,他方见二童子身无法力,心猿难定,他问道:“二位师弟,入门不久?”
二童子答道:“正是,正是!我二人入门不足三载,故无法力,师父此行方才不带我等哩。”
姜缘笑道:“此方余我三者。”
二童子拜礼道:“劳累广心师兄,我二人无有大用,只得为广心师兄备些茶饭。”
姜缘道:“足矣,足矣!”
他与二童子相谈许久,方是离去。
既是镇元子大仙离去,他将要守山也。
姜童儿未作他想,问人参园与藏经法殿在何处,打算多留心二处。得二童子指引,他熟络观中各处,方才安心。
……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二载过去。
姜童儿逢子午前后,巡视五庄观,教宵小之徒不敢进犯,然此二载间,未有妖邪魔障敢犯,让童儿心生困惑,怎此守山,这般易也。他无敢疏忽,子午前后巡视不停。
却说他身中‘温养’水磨功夫不断,元神有时疲倦,他以真息辅之,让元神得以缓气,故无有大碍。
此间安宁,只待温养功成,他丹道五步成矣。
一日,二童子与姜缘共进茶饭,饭毕,二童子向姜缘问道,请其讲道。
姜缘坐殿里闻说,不解其意道:“你们拜大仙作师,怎向我问道?”
二童子道:“不瞒广心师兄,家师常一载讲道二三次,然则此间远去,我等研读道经,有所不解,却无个门路解惑,故问广心师兄也。”
姜缘摇头道:“我教不得你们。”
二童子问道:“为何?家师曾言,广心师兄修行了得,仙相将成,身有法力,怎教不得我们?”
第66章 木母遮本心
却说五庄观中,二童子问道姜缘。
二童子说道:“广心师兄身有法力,道行高深,家师常有堪叹,望广心师兄舍慈悲,解我二人惑罢。”
姜缘摇头道:“非我不愿,盖我没法为你们讲道。”
二童子问道:“为何?”
姜缘道:“二位师弟有所不知,我随菩提祖师修行,作个修行小将罢。虽身有些许法力,盖家师教导功劳,我苦心修行,方有今时二三法力,但若讲道,我却不够,需是道高德隆者,方可讲之。若我厚颜窃据,为你二人讲道,不是害了你们?”
二童子说道:“缘是这般,却是我等不知。广心师兄,这修道与讲道,有何干系。”
姜缘笑了笑,朝外走去,教二童子跟他走来,待走至殿门,他回首问道:“你们可说,先前你们是如何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