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修炼“自然而然道”的仙人,应是早就猜到方圆剑不会一直蒙尘,所以才为它留了这样一条路。
第176章 无规矩不成方圆(中)
千年之前,方圆剑曾在南宫飞天手中大放异彩。
这柄名不见经传的宝剑曾以龙血洗涤剑身,更是斩杀数条恶龙以证剑道。故而至今剑身的龙鳞纹路依旧清晰可见,对于世间龙族也有压制作用。
根据铸剑山庄的一番研究,他们认为方圆若是展现出真实样貌,同时剑主晋入合道境,那它的品阶绝不会低。
甚至放在剑气林都有可能是位列前三的神剑。
这点让铸剑山庄尤为心痒,他们不知此等神剑出自何人之手,第一任主人又会是何等惊才绝艳的人物。
只可惜这个问题云逸无法给出答案,因为如今他身处画中世界,这个时间南宫飞天尚未出生,按理来讲方圆剑也不曾现世。
陈师兄虽然有些遗憾,却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在修行中人看来,天大地大,三界广袤,不知藏着多少尚且未被发掘的神器。
若是非要刨根问底,才是落了下乘。
说来有趣,云逸虽然与方圆剑朝夕相伴已有一段时间,但他其实对这柄剑的了解并不多。
猴老大对方圆剑如指臂使,却从未与云逸讲过这柄剑的来头以及战绩,仿佛那只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可陈师兄却在研究方圆剑的时候发现了不少“大事”,此剑屠过邪龙,只是其中一桩。
另外这柄剑应该还与许多神剑有过较量,剑身上留下了或深或浅数道痕迹,由此可见这柄剑叱咤风云的那个年代,还有一些可以与之媲美的存在。
陈师兄不禁心神驰往,恨不得去那个年代一探究竟。
而更让陈师兄心生敬佩的一事,就是方圆剑明明曾经开过锋刃,最终却抹去剑灵,封锁形意,变成了如今大铁片的模样。
那名剑客要有何等的胸怀,才能做到这一步?
要知道对于用剑之人而言,他们手中的剑不仅是杀人利器,更是挚爱亲朋。
多少剑仙即便到了身死道消之时,宁愿选择藏起佩剑,也不愿将它传给其他人,便是因为无法割舍。
而方圆剑的前任剑主不仅舍得这柄剑,甚至还为下一任剑主保留了重塑方圆剑的机会。
此等恩情已与传授大道没什么区别了。
云逸听着陈师兄对方圆剑赞不绝口,心中不禁也对南宫飞天多了几分感激。
自从自己重生以来,抢先一步夺走了宫澈的机缘,在那之后数次生死之间,都是凭借方圆剑才能逆转战局。
不过说来也巧,南宫飞天按照辈分如今成了自己的师兄,这何尝不是一段奇妙缘分。
更有趣的是,作为南宫飞天与云逸未来的师父,此时的王神来还是少年模样。
他与陈师兄商量了一番,对云逸说道:“我们都觉得你应该去磨剑山修炼一阵,期间还要辅以濯剑泉洗涤剑灵,这样才能让方圆剑尽快重现于世。”
云逸说道:“可这些修行资源实在太过珍贵。”
陈师兄打断道:“这个你不必多虑,只要你愿意将方圆剑重塑剑身,而且这一过程需被记录在册,就算与我铸剑山庄两清!”
王神来附和道:“宝剑认主一直以来都是山庄面临的难题,越是具备灵性的宝剑,一旦失去主人下场也就越是凄惨。或者抹去剑灵,回炉重造,亦或是跟随剑主身死道消。”
陈师兄点头道:“因此你的这柄方圆剑对山庄极为重要,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条从未有过的路。”
铸剑山庄如此坦诚,云逸便也不再扭捏,跟随王神来御风前往磨剑山。
云逸进入铸剑山庄修行以来,一直只在纵横楼那边看书,其余几个福地则从未去过。
剑气林五行属木,翠竹根根剑气滔滔,随意折下一根放在凡间都是“神兵”,可见其不凡之处。
濯剑泉五行属水,剑炉五行属火,打剑窟五行属金,也各自凝聚五行之力,可谓人间极致。
磨剑山则五行属土,放眼望去虽然名字里带了一个“山”字,可其实说是一片无字石壁更为合适。
这无字石壁表面平整光滑,极为坚硬,极难留下痕迹。而且即便在上面刻下伤痕,不消几日便可自行愈合,重新变回完好无损的模样,可谓神乎其技。
这便是世上所有磨剑石的“祖宗”,那些不同品级的磨剑石说白了都是此物的替代品。
唯独这座磨剑山,这片高逾百丈,站在其下一眼难望尽头的宝地,才是货真价实的磨剑之地。
王神来受人所托,负责记录打磨方圆剑一事,他为云逸解释道:“传说这座磨剑山原本乃是一座货真价实的大山,后来被人一剑斩成了这般模样。”
云逸不由叹道:“磨剑山本就是世上数一数二的坚硬,要何等神兵利器才能将它劈开?”
“小时候觉得传说都是哄孩子的假故事,修行之后才知道,能被称为传说的存在,才是真的高不可攀。”
在王神来的授意之下,云逸取出早已跃跃欲试的方圆剑,飞身对准眼前的无字石壁挥出一剑。
剑气在先,一遇石壁霎时消散,无法造成任何损伤。
剑罡在中,与石壁稍一碰触便通通反弹回来。
剑锋在后,擦过石壁只留下一道火花,以及一阵令人磨牙的金铁摩擦之声。
云逸一剑挥出毫无作用,还险些被反弹之力所伤,顿时惊讶不已:“好厉害的磨剑山,若是寻常武器砍在这上面,恐怕一剑下去只剩剑柄了。”
王神来笑道:“普通的剑自然不配用这座山峰打磨。”
方圆剑无功而返,战意源源不绝传出,似是还要与这块臭石头较量较量。
云逸仔细检查了一番方才剑身与磨剑山相触的位置,发现那里已有一道微不可查的磨损。仿佛古朴石块经过打磨,终于隐隐露出了其中的璞玉。
王神来则是触摸着无字石壁,发现上面并非完好无损,而是留下了一道极轻极浅的剑痕。
他神色变得凝重,感慨方圆剑的潜力恐怕比他料想中还要强上几分。
化神境的修为就能驱使宝剑在磨剑山留下痕迹,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王神来因此来了兴趣,取出笔墨打算将云逸磨剑的场景记录下来。
云逸则释放出了青莲、扶摇、方圆三道剑意,全力以对!
第177章 无规矩不成方圆(下)
云逸手持方圆剑施展白猿剑诀,三道颜色、气息各异的剑意则伴在身旁,随着宝剑每次挥舞盘旋而动。
青莲灵动,似是风中落叶,一落一摇,装作不经意擦过磨剑山,留下一道道火花。
扶摇则直来直去,时而积蓄力气,时而突然激射而出,撞在石壁之上发出一声脆响。
方圆稳重,伴随云逸手中宝剑而动,只在剑锋碰触磨剑山的时候才会突然附身其上,加大力道。
此刻磨剑山仿佛化作一个无法击倒,而且不会还手的敌人。让云逸可以毫无后顾之忧,一次次的全力出剑,酣畅淋漓。
王神来大袖泼墨,笔走龙蛇,洋洋洒洒记录着此间情景。
只见那柄大铁片模样的方圆剑每次出剑落剑,形貌都有微妙变化。宽大剑身逐渐变窄,方形剑尖也终于渐渐有了锋芒。
它变得越来越像是一柄剑。
云逸早已陷入物我两忘的境界,手中不断挥剑,至于那些变化则完全没有落入他的眼中。
此时此刻他轻闭双眼,好像回到了飞天秘境之中,在猴老大的指导下一次次笨拙挥剑,用心感受着宝剑本身。
可若是仔细看去,他的白猿剑法其实又有了一些变化,显然是融入了自身这段时间的感悟。
白猿剑诀讲究一个“抱元守一”,除了这四个字的原本含义,剑招大开大合本身也有字面意思。
一个“抱”字用来画圆,一个“一”字直来直去,剑锋平直为方,剑锋灵活为圆。
全力施展的时候,方方圆圆变化莫测,一招接着一招,令人难以抵挡。
如今云逸另有感悟,又对其做了几分修改。
天地之大,方圆几何?
人心难测,善恶几何?
浮生一晌,悲欢几何?
剑仆说剑乃杀人器,王神来说剑乃斩断因果之物,宋新瓷则说剑是和尚身边的小沙弥,你若让他清理澡盆,它便不得不去杀生。
可昨日云逸苦寻三尺青锋的救人之道,却是悟出一个道理。
剑乃是衡量三界万物的一把尺子。
正如方圆剑此时化作的古朴模样,无尖无锋,却可以衡量道理长短。
我这一剑,是杀是救,是善是恶,自有我的定数。
剑是规矩!
宋新瓷与云逸以同心蛊相连,自然对他那边的变化有所感应。
她轻盈荡着秋千,少女般晃着双腿,抬头直视不算刺眼的日头。
虽然目不能及,但她心中有所感应,刚刚有一道剑气自铸剑山庄去了那边,正是云逸的手笔。
她自幼修行天赋一骑绝尘,唯有正道的封默能与她相较一二,故而她一直孤傲,从未将他人的修炼速度放在眼中。
可是如今身体抱恙,让她终于放缓脚步,有功夫去思考一些从未想过的事情。
比如云逸的修行速度,其实也近乎妖孽。
明明无名小镇相遇的时候,他还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这才过去数月时间,他居然就已经走到了化神后期,开始触碰返虚境的边缘。
而且不知为何,宋新瓷隐隐有所预感,返虚境中人人畏惧的心魔,对于云逸来说反而不是什么难题。
如此一来,岂不是他在剑道将会势如破竹,一路直至合道?
宋新瓷也不知自己为何有此想法,要知道心魔乃是修行中人的一道难关,说是下三境的最后一关也不为过。
无数天才折戟于此,就连宋新瓷当初也不得不自锁修为,入世炼心,这才侥幸过了此关。
可其中经历了多少凶险,如今细数依然心有余悸。
她一边心算,一边感慨道:“难道这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然如何才能解释云逸这般恐怖的修行速度?”
人间倒也出过几个不惑之年才入修行,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的异类。
只是没想到自己身边居然也有这样一个奇人。
宋新瓷痴痴想了许久,也没想出个结果。她突然发出一声轻叹,叹后又不禁笑了起来。
你修的是“规矩”,我修的是“忘情”,又何必纠结这些。
她双腿轻轻发力,身子也渐渐晃荡到高处。
……
随着云逸又是一剑挥出,一道磅礴剑气突然迸射而出,居然擦着无字石壁去往天际。
少年王神来连忙画下此景,眼中异彩连连。
殊不知这一剑入了天空,气势不减反增,竟是在画卷边缘留下了一道痕迹。
与此同时,画卷之外,王神来正闭目养神。
经纶早已驮着小舟到了自家老祖后背所化的“灵鳌岛”,叶念依和南宫灼灼则在岛上开始了每日每夜的修行。
此地远离世俗,位于三界角落,故而无人会来打扰。
就连天道也懒得监视此处,放任自流。
南宫灼灼乃是桃花精,在飞天秘境修炼千年,对剑道天生亲近。王神来便传了她一招“落英缤纷”,让她成千上万次不断重复,感悟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