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边行走,一边打量浮生寺各处,不由感慨这看似普通的地方作为禅宗圣地,屹立不倒已有万年,期间不知培养了多少僧人。
可惜每况愈下,虽然近看并不明显,若是“远观”便可发现人心已经散了,三大院貌合神离,如今只留着一副架子,还要靠百年一次的浮生密藏攫取声望。
不戒感受到“苏信”气息并不纯净,心中有些厌恶,觉得此人似乎带着恶意。
不像云施主和叶施主那般清澈纯粹,令人如沐春风。
当然,糖葫芦也是拉高好感度的重要道具。
进入大雄宝殿,慧明方丈与苏信简单聊了几句,言明这次浮生密藏并未邀请太多人,苏施主可以在寺中休息一夜,明日一早便可进入密藏观览群书。
不料却被苏信婉言拒绝了,他说自己身娇体弱,平日里过惯了奢侈日子,实在不便在寺中久留。
如此一来慧明方丈也不强留,任由其直接离去了。
送走苏信之后,不戒小和尚掐着手指算道:“之前送出去的观礼请帖都有回复,说是要来的那些施主除了封默,已经尽数来了。”
慧明方丈叹道:“百年前那次大战伤了元气,从此许多正道中人也不再信任咱们浮生寺,真是可叹。”
“我看扶摇宗的伯约师兄不错,他自家山门出了变故,但还是派他前来观礼了。”
“是啊,不戒你要把这些人全都记住,以后打理浮生寺可不是只靠修为就行。”
“方丈你最近怎么怪怪的,总是说些让人听不懂的话。”
慧明方丈笑着摸了摸不戒的脑袋,小和尚强忍不适,看在长辈的面子上没有发作。
“我老了,慧凡也老了,这座浮生寺也老了。这里需要一些新鲜血液,或许还要经历诸多疼痛,才能重新迎来属于佛法的时代。”
他蹲下身子,为不戒轻轻整理衣领,“而你,必须活到那一天的到来。”
提前祝大家跨年夜快乐~希望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第131章 伏虎道
次日,浮生密藏如期开启。
慧明方丈不仅加固了七百里禁,同时还将浮生寺山门彻底关闭,护宗大阵也直接开启到极致。
显然这是一百年前吃过大亏,故而这次格外小心。
密藏大门设于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之上,由数条铁索小道连接,刚好通往山腰一处凸起平台。
从远处看,一片云雾缭绕之中,巍峨山峰似要刺破长空。而那些铁索犹如悬挂半空的细线,盘旋曲折,伴随着山风低吟,时不时发出“叮咚”的碰撞之声。
传闻以前僧人若要进入浮生密藏,需要放弃法宝不用,而且也不能使用御空术一类的神通,必须一步一步走到山腰。
以此表达心诚。
山腰处设有一道不起眼的木门,谁都想不到那就是密藏入口。百年之期已到,门扉此时已经敞开,露出其后的一片金芒。
门前则有两名僧人镇守,看气息都是返虚境。
云逸等人由不戒引领至此,另有寺中一些优秀弟子也会进入其中。三天的时间绝不算长,因此浮生寺也只能遴选一些合适的弟子进去修行。
慧明方丈已经在此恭候多时,自从昨夜送走献王苏信之后,他便早早来了此处。
独自守候密藏开启之时。
老方丈的眼神透着伤感,似是恍惚间看到了往日此地一片兴盛的场景。
若不是魔宗突然袭击浮生密藏,何至于如今这般……荒凉。
慧明方丈简单讲述了一番密藏来历,以及其中大体布置。比如一层乃是功法秘籍,二层则是佛法经书,三层无法开启,也希望各位不要前去尝试。
除此之外便是一些老生常谈了,像是密藏之中不得动武,需自觉保护典籍经书等等。
等到说完这些禁忌,方丈大手一挥,率先进入密藏之中。
随后便有僧人引导众人陆续上前,穿过那道木门。
云逸自然与叶念依同行,刚一进入先是被夺目金光微微刺痛双眼,等到视觉恢复之时,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此地布置。
原本以为浮生密藏就是一间大号的藏经阁,比起扶摇宗的书阁可能强不了多少。
如今看来,自己属实想岔了。
只见浮生密藏内部呈螺旋状,四面八方堆满了各类典籍,层层叠叠,宛如漩涡。
古籍、秘笈、手稿,各类文献按照特定秩序排列,构成一片无尽书海,以螺旋状向上蔓延。
浮生密藏对外宣称共有三层,但实际上每一层都有数十丈高,宽度也有数千米,故而进来的人大多被分散各处,全然不似寻常藏经阁那般拥挤。
第二层与第一层的区别在于,整体缩水了一些,故而站在底处向高处张望,发现此处整体有些像是一根竹笋。
笋尖的部分自然就是第三层,那里看着要比前两层小了不少,不过上面覆盖着一层禁制,细看发现满是金色经文。
由于密藏只开启三日,故而所有人进入之后立刻争分夺秒寻找适合自己的书籍。
云逸思虑再三,决定听从苦哈哈大师的叮嘱,直接前往二层修习佛法。
叶念依则执意跟着云逸,在少女看来,无论哪层的书都比不上话本好看,所以也没什么值得纠结。
至于伯约、莲芯等人都选择留在一层,对自身功法进行查漏补缺。
不得不承认,浮生密藏之中灵气盎然,而且身处其中便会有“醍醐灌顶”之感。
对于修行者来说,这是极为难得一种状态。放到平日里,恐怕一年半载才能碰上一次。
“醍醐灌顶”乃是禅宗说法,其中醍醐意指佛法真谛,灌顶则往往带来启发,使人顿悟。
在此状态加成之下,修行佛法简直一日千里,对于天赋极高的修士来说,一日或许抵得上数年苦修。
来到浮生密藏二层,此处比一层要空旷不少,只有少数僧人在这里寻找心仪经书。
云逸边走边看,一时间倒也不知应该从何看起。
就在他看见小和尚不戒便在不远处,打算上前请教的时候,发现须弥戒中虎符突然有所感应。
于是他跟随指引转身走入一间书房,果然从中翻找出了一本《伏虎真经》。
显然这就是可以为“伏虎道”打下基础的关键经书了。
云逸仔细翻看,这才发现伏虎道颇有妙用。
由于自己修行较晚,而且时间也短,故而体魄方面一直有所不足。
尽管之前在扶摇宗以“磨剑经”做过弥补,可现在一旦入了化神境,磨剑经便显得鸡肋起来。
然而佛门功法最重体魄,伏虎道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刚好可以为云逸填补这方面的空缺。
换而言之,扶摇道果为云逸带来了“技”,无论天地睹方圆还是墨月还天,都是天下一等一的剑术神通。
而伏虎道则会为云逸淬炼出一份“力”,使其力道无穷。
《伏虎真经》与虎符中蕴含的“伏虎道”天生亲近,当云逸按照经书方法修炼,虎符中的“伏虎道”自行化作一道金光流入体内,四处游走。
有趣的是,云逸现在虽然只是化神境,距离合道境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体内已经隐隐出现了大道根基。
这得益于扶摇道果的作用,帮助他在炼气境便打下了“大道痕迹”,为将来合道做下铺垫。
这份大道虽然目前连雏形都没有,更不可能预测出未来走向,但它对于“伏虎道”却是极为排斥,似乎生怕它会鸠占鹊巢。
方圆、青莲、扶摇三道剑意也有所感应,在葫芦里胡乱折腾,显得有些暴躁。
云逸见状只能引导“伏虎道”来到自己的右臂,这才总算让身体的不适感减轻了一些。
而随着他不断阅读经书,对上面的内容体会越来越深刻,“伏虎道”也渐渐安稳下来,居然留在右臂之处不再动弹。
如此大约过去半日,云逸借助“醍醐灌顶”进度飞快,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伏虎道已经炼化大半。
他虽然拒绝了走上苦哈哈大师的“大道”,却借此机会将体魄打磨淬炼,彻底弥补了先天不足。
云逸已是心满意足,刚打算离开这间书房,去翻看其他经书,结果靠近门扉时却看到有道熟悉身影正好走过。
那人身佩邪啮剑,一眼便可认出。
“苏信?”云逸心中一惊,不明白这位大夏王爷怎会起死回生!
第132章 跟踪
按照云逸对封默的了解,此人与宋新瓷有颇多相似之处,都是同辈中人的佼佼者。
宋新瓷杀人从不手软,挫骨扬灰加上搜魂索魄,突出一个从来不给对手留下半点生路。
这也是她能够在魔宗的恶劣环境下成长至今的根本原因。
而说起封默,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正气宗的核心弟子,大天师的唯一传人,封默其实是在七岁才被过路的老天师收为弟子。
在拜入仙宗之前,封默父母早逝,家产被人夺走,只能在外流浪。
什么人间疾苦、人情冷暖,他都一一品尝过其中滋味,因此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
他向来不喜言谈,做人做事全凭本心。
典型的人狠话不多!
因此献王苏信算计霆霓在先,险些害其死亡,有了这等深仇大恨。封默为了给师妹出口恶气,绝对不会留手。
正如他一掌拍死天残门的影子,干净利落,不给对方丝毫逃命机会。
他一剑枭首苏信的时候也绝对出了全力,不可能让他使用换命符或是其他保命法宝。
苏信一定死了,绝无可能活下来。
那么眼前此人又会是谁?
云逸不由陷入沉思,将月牙城的事情重新在脑海中过了一遍。
其中有条尤为关键的线索,那就是苏信死后,无论尸身还是宝剑邪啮全部消失不见,而返虚境的铁鸿居然没能发觉此事。
这倒是让云逸不由想起一个人来。
上一世他与此人打过诸多交道,算是各有胜负。此人阴诡毒辣,偏偏还有一手出神入化的“无相神功”,故而相当棘手。
此人就是覆天阁——赵无相。
“无相神功”可谓神奇,易容方面功效甚至还要强于宋新瓷的天衣无缝之法,一旦施展成功,自己便会真正化身成他人,无论如何都看不出破绽。
但无相神功的施展要求也极其严苛,必须从死者身上取下热乎面皮,再借由秘法以面皮吸收死者灵力道基。
一旦面皮制作完成,赵无相便可以将其佩戴在脸上,然后化身为面皮原本的主人。那时他的自身气息,乃至于神念魂魄,也全部与面皮一致,即便被合道境探查也不见端倪。
天衣无缝之法本质上只是易容,遇见境界远高于自己的人便会暴露。
无相神功却不然,他是将自己彻底化作他人,包括境界、气息以及各种特征,故而可以随意使用那人的本命法宝。
好比云逸其实也可以易容成苏信,却绝对无法直接使用邪啮剑,必须将它炼化之后才可佩戴。
上一世云逸曾经有过一个重要推测,并对其做过验证,那就是“无相神功”的本质是将死者魂魄炼成面皮,佩戴时便可以那人的三魂七魄遮掩自身。
此功法的上限堪称逆天,一个炼气境戴上合道境的面皮,便可以取而代之,不得不说此法放眼整个修真界都是魔宗中的魔宗,邪道中的邪道。
故而它的下限也同样恐怖,首先面皮只能使用一次,一旦摘下便会立刻崩坏。其次一旦使用境界较低的面皮,自身修为也会随之强行降低。
按理来说,只要赵无相只佩戴同境界或是更高境界的面皮,便可以避免功法下限极低的困扰。
可架不住此人心性变态,最喜欢假扮他人游戏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