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炼器师 第611节

  李青从饭桶的身上一跃而下,他一把就将自己的这个弟子给搀扶了起来,手臂带着不可抗拒的力量。

  “都贵为一盟之主了,怎么还这么没出息,这样以后你盟中之人还会怎么看待你?”李青欣慰的说道,语气哪有什么责备之意。

  确实如此,在场所有武盟的武者,都未曾见过自家盟主这般作态。

  也正是这一幕,更加让他们明白了,这位护道者大人,在武盟的地位究竟是多么的崇高和沉重。

  就这样,在众星拱月当中,李青被以极高规格的待遇迎入了王城当中。

  王城,武盟所属的地盘。

  面容已显老态的阎锡山,跟李青说了很多这些年发生的事情。

  例如黑风域已经没了,此域彻底被魔柳给占据了下来,整个大域都不可见任何一个生灵存活!

  血武王朝所占据的三个疆域,分别为秋山域、流风域、界河域!

  而武盟开朝的契机,其实也是黑风域迎来毁灭的那一刻,全盟上下举教搬迁,而后夺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域。

  “那魔柳竟然如此强大,那你们的处境岂不是也相当危险?”李青微皱着眉头说道。

  阎锡山苦笑道:“谁说不是啊,不过那魔柳在将一整个大域摧毁后,便似乎进入了一种奇异的沉眠当中,倒是已经沉眠了数百年了。”

  “而且我血武王朝也供奉有一尊祭灵,这也是我等敢于此域继续扎根的底气所在。”

  这的确是有些出乎了李青的意料,他没想到血武王朝竟然也有供奉祭灵的存在。

  对此,李青没有深入过问,既然眼下情况一切安好,那他也无需担心什么了。

  “锡山,你也老了啊。”李青目光温和的看着自己这个徒弟鬓角的白发。

  旋即,李青继续问道:“对了,怎么不见林景那丫头?”

  这话一出,阎锡山的神情这才微微凝固了起来,他苦涩道:

  “师父,林师妹已经失踪有二十余年了。”

  李青眉头陡然间深皱了起来,他沉声道:“什么,失踪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唉,师父你当初一走便是这么多年,后来王朝初定,林师妹便开始全天下的寻觅起了伱的踪迹。”

  “这些年来,师妹她找到了不少特殊的遗址遗迹,都是红月时代前留下的仙道旧址。”

  “在这些旧址中搜寻到的一些典籍,倒是让得我们参悟出了气血抱丹的关键,从而迈出了气血武道新的境界,因为此事,所以我也未曾阻挡师妹继续搜寻曾经的仙道遗迹。”

  说到这里,阎锡山看向自己师父的目光略有些复杂了起来。

  如今他掌控着三个大域,自然不是当初那个懵懂无知的武夫了,知道的东西也多了不少。

  他在看见那些当初仙道遗迹中搜寻出来的古老典籍后,多少也明白了自己这位师父的来头。

  “所以林景她是在探寻旧日仙道遗迹的时候失踪的?”李青追问道。

  阎锡山叹气道:

  “是的,林师妹最后的一次行程,便是前往了界河域,之后便有二十余年未曾回返王城了。”

  “师妹她说,这些仙道遗迹中的东西,师父你一定会感兴趣,所以她想多搜集一些。”

  李青的拳头不知不觉握紧了,他的一颗心也拧了起来。

  “界河域是么,将此域的情况与我说说。”

  徒弟失踪二十多年,他这个当师父的自然是要去做些什么。

  “从王城一路往西南而行,便是界河域了,此域有一条宽广的冰冷大河纵穿而过,周遭气温极低,但河流却并未结冰,多年如一日滔滔不绝.”

  听着阎锡山的诉说,李青内心中逐渐将这个界河域的情况勾勒了出来。

  其实这些年里,阎锡山也有不断派人前往界河域寻觅林景的踪迹,但却始终一无所获。

  “寒冷如冰霜的大河,纵贯全域,滔滔不息.”

  这等地貌,绝非寻常可以诞生的,李青认为林景失踪的关键应该就和这条河有关了。

  当即,他便不愿多做逗留,便打算前往界河域搜寻自己徒弟的所在。

  然而很快,在武盟之外,一队身披金甲的武者浩浩荡荡的走了过来。

  “晚辈苗拓,前来拜见阎叔爷!”

  金甲武者簇拥着一个气质威严的年轻人,他英姿挺拔,眸光中散发着锐气。

  整个人的气质就好像是一把锋芒毕露的宝剑,锐利的让人有些晃眼。

  若是以神识细细查探的话,便会发现,此人的气血内敛于丹田之中,与真气糅合为一颗浑圆的赤丹!

  没错,此人竟然已经做到了气血抱丹,武道归一!

  听到这求见声之后,阎锡山眉头却是微微皱了起来,但却还是开口道:

  “王储殿下,有失远迎,还请见谅!”

  此人乃是当朝王储,若不出意外的话,便是下一代王朝的主人了。

  “哈哈哈,阎叔爷这话实在是见外了,在您面前我不过是晚辈罢了,哪敢有责怪之意!”

  伴随着这道自信的声音,一个身披着金织衣袍的年轻人,就这么走了进来。

  当他看见李青的那一刻起,眼中有着锐利的战意升腾而起,浑身内敛的气血,终于是释放而出。

  看见这一幕后,阎锡山不由得叹了口气,而后训斥道:“唉,王储殿下,你还是把你那套收起来吧。”

  “你贵为王储,就当有一个王储的样子,不要整天见了谁都想打上一场。”

  这位王储却是没把这话听进去,他目光灼热的看着李青,而后郑而重之的抱拳道:

  “晚辈苗拓,请护道者前辈不吝赐教!”

  对于此人,李青倒是颇为欣赏的看了两眼,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习武好苗子,怪不得这么年轻就已经迈入了武道归一境。

第691章 太阴真水

  面对这个锋芒毕露的挑战者,李青却只是笑了笑,并未怪责这个后辈的冒失举动,反而是持着欣赏的态度。

  在他看来,年轻人就该这么朝气十足,尤其是走武道一途的武夫,更是要有这股精气神。

  但是眼下李青却是没有太多时间在此地驻足了,他要前往界河域搜寻自己徒弟的踪迹。

  “呵呵,武道意志还算不错,但是你要牢记一点,过刚易折,有时候要学会收敛锋芒,或许能够让你武道一途走的更为顺畅。”

  “正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藏拙未必不是一种好事。”

  “年轻人,如果你有朝一日能够踏出气血武道新的境界,那或许还能和现在的我一战。”

  李青轻笑了一声,倒也没指望对方能够如此快领悟自己所说的这些话,他的人生还很漫长,未来总有的是机会去慢慢体会。

  苗拓在听到李青这番话后,先是沉思了一阵,而后却还是坚持要向李青发起挑战。

  他眸中绽放着灼热的战意,想来是不体会一番失败是不会善罢甘休了!

  “请护道者前辈赐教!”

  说着,苗拓已经摆开了架势,一身冲天的气血自体内迸发而开,犹如一头上古蛮龙苏醒了一般。

  气血抱丹,武道归一境,的确有其不凡之处。

  融入了自身气血和真气之后,整个人就像是发生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化。

  面对这么个锐意锋芒强盛的后辈挑战,换做平常时期的话,李青肯定是不介意指点他一番,让其在武道一途上走的更远。

  可惜,眼下他要去寻觅自己徒弟的踪迹,却是没太多心思在此继续耽搁下去了。

  所以李青只是出了一招!

  不,确切的来说,李青只是伸出了一根手指,仅仅是一根手指而已。

  轰!

  这一指点出的速度不算快,甚至很慢很慢,哪怕是凡人都能够看清楚这一指的轨迹。

  然而前方冲开自身气血,摆出武道架势的苗拓,却感觉到了一股极其恐怖的压力。

  李青在他面前点出的这一指,就像是一座天地在他的面前崩塌了一般,令得他全身血液都凝滞在了体内。

  在这一指面前,苗拓的脑海中甚至没有了任何思绪,全然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下一刻,李青的这一指停在了苗拓的额头前,却是未曾真正落下。

  李青如今的体术修为,可是已经到达了四阶层次,完全能够和真正的化形妖王一战!

  加上李青这些年中不知不觉熬炼蕴养出来的一身气势,哪里是这么一個初出茅庐的年轻武者能够抵挡的。

  紧接着,苗拓整个人便瘫倒在了地上,额头上爬满了汗水。

  太可怕了,李青这一指带给他的压力,简直是太夸张了,仅仅是落在他额头前,便将他内心中的战意给清扫一空了去。

  看着瘫软在地的这个年轻人,李青缓缓收起了自己的手,而后转身便离开了武盟的地盘。

  很快,苗拓这才反应了过来,他看向一旁无奈的阎盟主,而后急促的问道:

  “阎叔爷,护道者前辈这是要去哪?”

  阎锡山无奈道:“去界河域了。”

  这话一出,苗拓立马翻身而起,他朝着外面大声喊道:

  “快,将我的碧血青纹马牵出来,我要和护道者前辈一同出行!”

  一边说着,苗拓一边冲了出去,很快便消失在了此地。

  而听到苗拓这话的阎锡山,立马意识到了此事的不对劲。

  “坏了,王储殿下不可!”

  身为一国之王储,未来要继承大统的人,怎么能够如此随意的离开王城呢!

  但很可惜,苗拓的去意已决,他行动飞快,甚至动用了自己的武道修为,以最短的时间骑上了自己的坐骑,而后朝王城的西南方城门冲了出去。

  一骑绝尘,好不潇洒!

  他是开国君主苗西的后代,虽然隔了两辈,但却也是听着李青的故事长大的!

  其实不仅是加入武盟的弟子,血武王朝的皇室中,每一个出生的皇子公主都是要牢记李青这位护道者的!

  在听过李青早些年的事迹后,哪能不对他生出一份崇拜的情绪?

  而苗拓终于是看见了自己自幼听着那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并且亲身与之一战,切身的体会到了那位神秘护道者的强大之后,心中的崇拜之意自然是澎湃到了极点。

  就这样,带着狂热的崇拜之情,苗拓无视了王城中其他人的阻拦,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王城,而后追向了李青的脚步。

  王城西南方,界河域所在。

  骑着碧血青纹马的苗拓,此刻竭力的安抚着自己驯服的这匹异兽宝马,但无论他如何用什么办法,都无法安抚住这匹异兽宝马的畏惧不安的情绪。

  只因为在其身旁,有着一头遍布着深紫色斑纹的凶悍猛虎!

  苗拓叹了口气,暗暗骂了一句自己这宝马真是太不争气了,竟然如此懦弱。

  一旁坐在饭桶背上的李青,已经是接受了这个年轻人的同行。

  他随口问道:“我听说血武王朝也供奉有一尊祭灵,和我说说你们所供奉的那尊祭灵吧。”

首节 上一节 611/9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