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玄自从离了天庭,除了真武,尹喜恐怕还是第一个知晓他踪迹的天上神仙。
最巧的是,此事就发生在陈玄以替身符偷了尹喜庙功德箱,欲往青羊肆的青羊宫稳固修为之时。
出现在青羊宫外五十里的尹喜,陈玄先前有过互动的尹喜,最容易让他放下警惕。
浮梦说道:“我家公子与尹真人是至交好友,此事乃那算计公子之人用心险恶,真人却无需自责。”
织女则是说道:“陈玄心思缜密,即便被人算计,自会留下后手,如今虽得到的情报乃是身陨道消,却也未必就彻底消失了。”
众仙闻言一愣,纷纷看向织女。
霓裳仙子则是低着头,手里还握着那枚银簪,静静听着众人的讨论。
织女说道:“举凡三界之中五仙身陨道消,修为境界越高,留下来的痕迹就越多。”
“鬼仙身陨,不过留下一丝一缕的精魄,人仙身陨,或可保留三魂七魄其中之一。”
“神仙身陨,地仙身陨,自有金身碎片,金丹碎片残留。”
“陈玄乃是三花聚顶的地仙之境,早在天庭便功德加身,身上亦有天仙气象,即便金丹碎片未曾留下,那铅花,银花,金花的花瓣,总不是可以悉数磨灭殆尽的东西。”
尹喜摇头道:“地仙身陨道消,三花随之凋零成泥灰,此时已不能搜集,即便搜集起来,无有精气神支撑,亦不过是一撮土灰罢了。”
霓裳眼神黯淡。
织女却说道:“尹真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方才所言,乃是举个例子,证明陈玄身陨道消,并非是完全消散。”
“否则天庭怎么会允许真武荡魔天尊静享武当山,显然此事有所蹊跷,需要天尊在人间盯着。”
“其中或有关于陈玄身陨道消之后,遗留下来的痕迹和手段。”
倚云方才还有些伤感,此时听闻织女所言,点头同意道:“公子那么狡猾,定然不会就此彻底身陨道消的!”
众仙纷纷看向她,虽然她说的没错,但这遣词水平确实有待提高。
自进门开始便未曾开口的霓裳,此刻开口问道:“织女妹妹,若果然如你所猜测那般,他有遗留的后手,我们该怎么做?”
织女神色郑重地说道:“青玉法印。”
众仙一愣。
青玉法印乃是陈玄的本命法宝,其上有四位大能刻下印文,被陈玄用于毁掉自身因果,避免六天魔主得手成就不朽。
织女继续说道:“陈玄之青玉法印,乃是由昆仑青玉雕刻而成,自蟠桃会上大放异彩,夺得仙桃魁首奉上众仙尊佛老,我娘为了还他一段因果,方才与老君商量,赠给他的一件宝物。”
“这些年这件至宝跟随他,接连提升品秩,六面印文已有其四,只差两道印文,便能升阶为三界顶尖的至宝,这种至宝即便是破碎了,亦会有碎片留下。”
“若是能寻到此宝的碎片,拼凑起来,或能借两位大能各自铭刻四字,补全六面印文,此宝跃升为本命至宝之后,自会收拢原先主人魂魄碎片,因果细线,届时或能使得陈玄重聚魂魄。”
众仙奇怪地看向织女。
关于陈玄的事情,她为何会知道这么多?
织女闭口不言,毕竟她总不能直接说,这些事是娘要她告知府中众仙的,以此报答陈玄当年为王母四处奔走之情谊。
霓裳起身道:“众仙皆在天庭任职,不好直接下凡,我不日即将辞去广寒宫舞乐教习职位,搜集青玉法印碎片一事,交予我便是。”
一旁阿紫惊讶道:“霓裳姐姐,你若辞去舞乐教习,谁来教众姐妹们练习舞乐?”
霓裳的目光看向阿紫:“自然是你。”
第182章 奈何桥边,残魂碎魄
幽冥地府,奈何桥边。
孟婆作为幽冥地府的往生使,在此驻守成千上万年,见过无数的魂灵。
有生前富甲一方,权势滔天之人,举手投足都带着富贵之气,因其家族兴旺,子孙祭祖花费颇多,如此死后亦不缺钱币,投生路上畅通无阻,一路走金桥来世投入显赫之家。
有积德行善,乐善好施之人,积攒了前世的功德,虽不算光宗耀祖,倒也能走银桥,来世投生入那不愁吃穿,小富即安的人家。
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之徒,在那十八层地狱受尽折磨,消解了罪孽,走木桥投入寻常人家。
奈何桥喝过了孟婆汤,前世记忆悉数化作空白,再往后走便是三条往生路,金桥,银桥,木桥。
无数人死之后的魂魄,星星点点,飘飘荡荡地在桥上排起长队。
但却有一少年模样的魂灵,与众魂魄格格不入,既不往前走,也不向后看,只是呆呆地站在桥边,时而望向前方的三生石,不知在想些什么。
那三生石上,能见投生之魂灵的前世今生来世因果。
但有魂灵向上望去,便能将前世,今世因果看得清清楚楚,来世则如同一团迷雾,或有几个预示着未来的光影闪过,或是那来世遇见的重要之人,或是关键之事。
那少年望三生石看的时候,孟婆忍不住也看了一眼。
却见他前世,今生,来世,皆是迷雾一般,什么也看不清。
孟婆心想,竟有如此奇怪之魂灵?
三生因果断绝,驻守奈何桥千年万年,她还是头一次见。
待到那往生的魂灵逐渐稀少起来,她将篮子里的孟婆汤悉数发完,也该暂时放衙休息片刻了。
接引院每日都会放出固定数额的魂灵前去往生,因此她的职责便是将这些魂灵的前世记忆与幽冥地府的记忆尽数消除。
否则一个人带着前世记忆,带着在幽冥地府经历的一切转世投胎成人,指不定搅乱多少因果。
又过了一会儿,那奈何桥上的魂灵已经悉数前去往生,只剩下了眼神呆滞的少年。
孟婆朝他招了招手道:“那小娃娃,你若要过桥,便来老身这里领了孟婆汤喝过,若不过桥,且小心掉入奈何桥底,忘川河中皆是溺死的饿鬼,罪孽深重,不得过桥往生,靠着诱惑那桥上的魂灵为食。”
少年看了一眼孟婆,呆呆地走到她面前,接过那孟婆汤,一饮而尽,随后将碗还给了孟婆,道了声谢。
孟婆微微颔首,慈祥地说到:“好孩子,无论前世今生如何,喝过了此汤,自投胎转世,往生去吧。”
喝完了这碗汤,自有大道规则牵引他,到他该去的桥上,投往他该去的人家。
然则这少年喝过了汤,摇了摇头道:“谢过婆婆,但我要在这里等一个人。”
孟婆叹气道:“奈何桥上往生魂灵何其之多,似你这般心有执念之魂灵,老婆子我也见过不少,少数人等到了心心念念的那个人,喝过来婆子的汤之后,便再也认不得彼此,各自还投胎往不同人家,天涯海角,再难相见。”
“等不到的,一部分被那忘川河中的饿鬼幻化成心中所想之人的容貌,骗下去做了饿鬼。”
“一部分,就在这桥头望着来时的方向,痴痴傻傻,直到魂飞魄散,再无转世投胎的可能。”
缘分这种事,生前等不到,死后也未必就能被成全。
少年却是执拗道:“无论如何,我必须等到他。”
孟婆笑呵呵道:“你这娃子,颇不通情理,老婆子教你喝过汤之后,你可还记得那要等之人的模样?”
孟婆汤,孟婆汤,前世因果皆相忘。
少年却丝毫不受影响道:“我本来便记不得那人模样,但若是他出现在我面前,我定然是能一眼认出他的。”
“老婆婆,你的汤味道不错,能再来一碗嘛?”
“也许多喝两碗,我就能想起那人的模样了。”
少年盯着孟婆的篮子,两眼放光,显然先前那一碗孟婆汤丝毫没有让他的记忆消失。
事实上,对于这种三生因果断绝之人,本来便没有前世今生的记忆,即便喝了孟婆汤,也不会忘记本来就空白一片的记忆。
孟婆愣了愣神,从篮子里摸出了一碗绿油油汤,递给那少年。
少年端起碗咕咚一口,又是一饮而尽。
看得孟婆眼角微微抽动。
真当汤喝呢?
少年喝过这碗汤之后,许是站的有些累了,便在桥边坐了下来。
那桥底忘川河水之中,饿鬼露出狰狞的面目,时而或作可怖的厉鬼,时而化作娇媚的女子,时而化作各种金银财宝,诱惑着少年。
少年则捡起桥边的石子,在那忘川河水上打出一连串的水漂,时不时望向桥头的方向,等着那个一定会来到这里,一定能认出他的人。
一连多日,这少年逐渐习惯了坐在桥头丢石子,每日问孟婆讨要三碗汤喝。
孟婆刚开始还觉得有趣,直到时日一久,那少年不知喝了多少孟婆汤,而且越喝越多,越喝越瘾大。
这孟婆汤乃是孟婆法力所化,虽能引渡无数魂灵,倒地不是用来给少年解渴用的。
孟婆只好将此事上报了十殿阎罗。
十代冥王齐聚森罗殿,将那少年魂魄带到殿中,命判官查看生死簿,生死簿之中亦无有记载。
时有第一殿秦广王说道:“此子魂魄来历非常,我等不妨上奏北阴酆都陛下,请陛下裁断。”
众冥王复上报北阴酆都大帝。
幽冥殿中。
北阴酆都大帝高居宝座,左右分别是那东岳大帝泰山府君,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
更有五方鬼帝,十殿阎罗侍立阶下。
殿正中,少年魂魄好奇地打量着整座大殿。
北阴酆都大帝环顾左右,问道:“众爱卿可识得此子魂魄来历?”
东岳大帝出班奏道:“启禀陛下,臣执掌人间魂魄往生,死后引入幽冥地府,命属下查阅人间新死之人名册,并未有符合此子魂魄之人。”
酆都大帝目光落在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身上:“听闻菩萨座下神兽谛听,能察辨五仙五虫,不妨命谛听就此查明此子魂魄来历,还送他往生前去,莫要在奈何桥干扰往生使孟婆引渡魂灵。”
地藏王菩萨领命,即命谛听走向那少年魂魄面前,俯首以耳贴地聆听。
不多时,谛听起身,回报地藏王菩萨与酆都大帝道:“此子魂魄因果尽失,以我之力,仅能辨识此子如今乃是鬼仙之体,再无其他。”
地藏王菩萨微微惊讶,竟然有谛听不能辨识的存在?
酆都大帝微微皱眉,地府忽然来了个查不出因果的魂魄,关键是他只坐在奈何桥头一边等人一边喝汤。
若说为此事惊动上天,却是不妥。
酆都大帝即下旨道:“既如此,此子魂魄亦不曾搅乱我幽冥地府,就准许他在奈何桥头等人,他日后等到之人是谁,孟婆务必看清,方今六天魔主其五伏诛,那一逃走的妖魔主,可莫要来到我地府之中,搅乱幽冥才是。”
退朝之后。
孟婆还领着少年的魂魄复返奈何桥头。
少年依旧坐在桥边等人,孟婆忽而想起一事,便对那少年说道:“北阴酆都陛下开恩,特许你留在此地,日后总该有个称呼才方便,不然老婆子总不好对你呼来喝去,不知你可有中意的名字?”
少年想了想说道:“婆婆便叫我陈槐吧。”
孟婆笑呵呵道:“陈槐,这名字倒是符合你这小小鬼仙,只是不知道,你等那人还能否来到。”
陈槐十分确信道:“一定能等到的。”
人间。
西牛贺洲,火焰山。
却说此山乃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被捉去老君八卦炉中,烧炼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冲破丹炉之后一脚将那丹炉旁边的烧红的砖块踢翻。
几块天上烧红的砖头落在地上,老君炉中丹火直直地把整片山林烧尽,至今百年仍然不曾熄灭。
那兜率宫看炉的道人,亦被老君责罚,贬下凡间做了火焰山土地。
却说责罚归责罚,那猢狲惹出来的祸事,教这火焰山数百里之内的百姓苦不堪言,如今悟空被镇压五行山下,帮他料理祸事的责任,自然交给了兜率宫。
兜率宫看炉道人贬作了火焰山土地,自也是带了任务来到凡间,那土地带着老君芭蕉扇,每年在火焰山巅将那数百里火光扑灭,使得周遭百姓能够按时播种,春种夏忙秋收过后,这火方才在冬日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