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君,该入万魂幡了 第134节

  当这辆造型奇特的四轮“底盘车”被放在地上时,侯禄再次捏动法诀。

  小车嗡嗡作响,开始在地面上移动起来。起初仍有些许不平衡,走着走着便开始原地打转。但如此简单的结构,侯禄立刻判断出是哪个轮子出了问题,迅速将其卸下重新打磨调整。

  经过一番调试,这辆四轮小车终于能够平稳地前后左右移动、转弯,虽然动作略显僵硬,但至少不会再像之前的人形傀儡那样,动不动就趴在地上“抽搐”了。

  然而,看着这辆光秃秃的四轮车,吕福胜还是忍不住问道:“宗主,这东西虽然是不会摔倒了,可它能有什么用呢?”

  陈业微微一笑,走到旁边,将被摔得七零八落的人形傀儡捡起,干脆利落地将其下半身拆掉,然后将剩下的上半身稳稳地安放在了四轮小车之上。

  “谁说傀儡非要用两条腿走路?”

  陈业拍了拍这半人半车的组合体,解释道:“咱们酆都城内道路平坦,开宗大典也是在黄泉道宫的第一层大殿举行,又不需要它们爬楼梯。既然如此,何必执着于两条腿呢?”

  侯禄和吕福胜恍然大悟!对啊!用轮子代替腿,稳定性和制造难度的问题瞬间迎刃而解,工作量起码减少了九成!

  “但这样子着实丑了点。”吕福胜还是有点顾虑。

  陈业毫不在意,甚至更大胆地伸手,将那傀儡上半身的双臂也给卸了下来。

  “人形结构太复杂,每一个关节都可能产生误差,累加起来自然难以平衡。双手的作用无非是端茶送水、拿取物品,何必要模拟五根手指那么精细?直接换成一对简单实用的夹子不就行了?关节越少,误差越小,你们制作起来也越轻松。”

  侯禄和吕福胜面面相觑,他们固有的思维是傀儡就该模仿人形,力求逼真。

  从未想过为了实用性如此大刀阔斧地进行“魔改”,这样一来,傀儡虽然会显得笨拙许多,但制造效率和稳定性无疑将大大提升。

  吕福胜还是有些犹豫:“宗主,开宗大典毕竟是大事,到时候五大门派都会派人观礼。咱们搬出这种笨拙的傀儡,会不会让旁人小觑了我黄泉宗?”

  “工具而已,能用就行。”

  陈业对此却满不在乎。

  “若是你们实在觉得有碍观瞻,那我倒是有另一个建议。”陈业望向两人,笑问道:“你们会炼制万魂幡么?”

  吕福胜与侯禄皆茫然摇头。万魂幡虽然常见,但毕竟是魔门法宝。敢像陈业这般明目张胆使用,还得到清河剑派作保的恐怕是独一份了,寻常修士根本不会去学,也不敢私下研究。

  陈业也不藏私,当即将炼制万魂幡的基础符文和手法传授给了二人,然后说道:“谁说万魂幡非得是旗幡的模样?其本质不过是一个容纳和滋养阴魂的法器罢了。

  “你们可以尝试,将万魂幡的核心符文炼制成人形,用布帛做成长幡状的‘外衣’披在外面。然后寻一阴魂附着其上,由阴魂来操控这‘人形幡’行动。端茶送水这类简单活计,自然不在话下。”

  “啊?!”

  吕福胜和侯禄彻底愣住了,这万魂幡还能做成人形?还能让阴魂自己“穿”上它来活动?!

  这个思路是闻所未闻,但仔细一想,似乎也没什么不对。

  万魂幡的核心在于容纳阴魂的符文法阵,其外形本就不重要。陈业炼制的万魂幡又无禁制,阴魂完全可以自主操控幡体。

  如此一来,一个可以自由活动、外观正常的“人形傀儡”不就有了?

  若非为了开宗大典看起来气派些,陈业都想直接让那些阴魂显形,当成仆从来用,连这“人形万魂幡”都没有必要。

  是实用至上的“轮椅夹子工”,还是直接使用“人形万魂幡”,陈业便交由二人自行斟酌了,他对这些细节倒是丝毫没放在心上。

  出了工坊,陈业又在酆都城逛了几圈,确认一切井然有序这才回了黄泉道宫。难得有些闲暇,陈业便又取出一些古籍来消磨时光,得空了又琢磨一下阵法之道。

  逍遥日子过了几天,这酆都城便来了一个客人。

  陈业亲自接见,只因这位客人也算是与陈业同生共死的朋友,正是那慈心寺的不昧和尚。

  多日未见,不昧和尚看着并无什么变化。

  陈业客套了几句便开门见山地问那不昧和尚的来意,这位也不跟陈业客气,开门见山地说:“陈施主可还记得那日在落雁镇走脱的魔头?”

  陈业自然记得,问道:“是那个秋水仙有消息了?”

  不昧和尚点头道:“贫僧怀疑,那秋水仙又回到了落雁镇藏身。”

  当初落雁镇三个魔头,两个被解决了,剩下一个却见势不妙逃脱了,陈业布下的陷阱都成了无用功。只是当时情况危急,两人也无暇追杀。

  陈业还以为这秋水仙已经死在张奇的裂天一剑之下呢。

  陈业笑道:“她还敢回落雁镇?玩的是最危险之处最安全那一套么?”

  不昧和尚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这招看来确实有用,贫僧寻了她许久,一直不曾找到踪迹,也是偶尔故地重游才察觉了一丝不妥。只是那魔头藏得严密,贫僧在落雁镇数日也找不到她的踪影,因此来请施主相助。我听闻施主你也懂得卜算之道,正好你我两人与那秋水仙有极深瓜葛,或许能算出她的所在。”

  陈业听了,便点头答应:“好,斩妖除魔义不容辞。”

  不昧和尚感激道:“多谢施主出手相助。”

  陈业笑道:“此乃黄泉宗应尽之义。”

  北疆已是黄泉宗的势力范围,落雁镇也勉强算在其中,卧榻之侧岂容这等魔头安睡?

  上一次,陈业只能与偷袭之法来对付这些魔头,如今他早已脱胎换骨,也该将这份因果了结,正好让这位秋水仙来尝尝幽幻地狱的滋味。

第191章 魔门复苏的消息

  黑旋风振翅高飞,载着陈业与不昧和尚,朝着落雁镇的方向疾驰而去。

  这是两人第二次共乘此禽。只不过,上一次同乘之时,陈业尚需仰仗不昧和尚的庇护,才敢与那些凶悍的魔头周旋。

  而今,陈业已然是一宗之主,修为更是高了两个境界,早已脱胎换骨。

  不昧和尚心中亦是感慨万千,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师父曾对贫僧言道,施主非池中之物,日后定会名扬四海。只是师父他老人家估计也未曾料到施主转眼间便是通玄境,又成了一宗之主。”

  陈业闻言,连忙谦逊道:“大师过誉了。若非当初方圆大师慈悲,传我慈心寺不传之秘,晚辈的修行之路绝无可能这般顺利。”

  此言乃发自肺腑,若无慈心寺秘术,陈业那十八个气海苦修至寿元耗尽也难以达到下一个境界。

  但话又说回来,若非他当初机缘巧合之下,斩杀了慈心寺的叛徒苦厄和尚,也不会结下这段善缘。

  这“缘”之一字,当真是玄妙。

  “对了大师,”陈业想起一事,问道,“不知方圆大师近来可有闲暇?晚辈的黄泉宗即将举办开宗大典,不知能否有幸请得大师莅临观礼?”

  他早已将正式的邀请函送往慈心寺,寺中也回复说定会派人前来观礼,只是并未明确具体人选。今日巧遇不昧和尚,正好可以打探一番。

  不昧和尚闻言,面露歉意道:“阿弥陀佛。恐怕师父难以抽身。近来南方诸岛一带,又有魔踪显现。慈心寺上下正为此事奔波忙碌,方丈轻易不能离开寺院,那便只能由师父亲自前往处置了。”

  慈心寺弟子比黄泉宗多些,但能支撑场面的只有方丈与方圆和尚两人。

  这天地很大,北疆,中原,东海,南方诸岛等等,慈心寺虽是旁门,却也是极为有名的旁门,这南方诸岛有一大半都是由慈心寺庇护。

  听到又有魔头作祟的消息,陈业眉头微蹙,忍不住感慨道:“总觉得近来世道动荡不安,也不知道这些魔头是从何处冒出来,总是杀之不尽。”

  “阿弥陀佛。”不昧和尚叹息一声:“千年以来,魔道虽屡遭镇压,看似式微,然人心之魔不灭,魔头便永无绝迹之日。师父曾言,此世太平全赖清河剑派张真人镇压群魔。待到张真人功德圆满,飞升而去之后,恐怕藏在暗处的魔头都会全力反扑。”

  不昧和尚顿了顿,语气更添几分凝重:“尤其前些时日,张真人在北疆为救苍生斩出一剑,虽诛灭强敌,却恐怕也缩短了不少逗留凡间的时日。如此一来,自然有许多潜藏的魔头感应到时机将至,开始蠢蠢欲动了。”

  陈业疑惑道:“张真人之后,不是还有焚香门的陆掌门么?他也是合道境的大修士。”

  世间公认的两大合道境巨擘,一位是剑道通神的张奇,另一位便是执掌焚香门的陆行舟。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消息,谁也无法保证,是否还有其他隐世不出的老前辈默默等待飞升。

  “既然陆掌门尚在,张真人飞升之后,理应由他接替镇压魔门的重任。为何大师和许多人都似乎认定,张真人一走,正道便会群龙无首了呢?”

  不昧和尚双手再次合十,低诵一声佛号:“阿弥陀佛,贫僧接下来所言,或有不敬之处,还望我佛恕罪。”

  念罢,不昧和尚才缓缓道出自己的看法:“张真人之所以威震天下,不仅因其剑术无双,更在于他斩妖除魔,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亦不计较门派损耗,唯以天下苍生为念。然陆掌门……其心中,焚香门的传承与利益,恐怕才是放在首位的。”

  陈业瞬间便明白了不昧和尚的意思。

  张奇斩妖除魔是出于大义,而陆行舟行事,则必然会优先考虑焚香门的得失。

  他不会轻易涉险拼命,更不愿让门下弟子为了虚无缥缈的“正道大义”而白白牺牲。

  正道修士一旦开始“惜命”,开始计算成本与收益,那魔头们自然便多了许多机会。

  然而,陈业没想到的是,不昧和尚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他心头一沉:“而且,贫僧曾听师父提及一桩秘闻,焚香门内镇压的无咎魔尊,似乎将要复苏。若这位魔尊当真复活,焚香门能否稳守封印亦未可知,恐怕是无力他顾。”

  陈业问道:“无咎魔尊不是神魂都彻底破碎了么?这要如何复苏?”

  坊间流传,无咎魔尊修炼了一种极为诡异的玄功,肉身具有近乎无限的再生能力,哪怕只剩一滴精血,也能在极短时间内重新凝聚肉身。

  因此,当年正道为了彻底将其杀死,动用了专门针对神魂的禁术,将其神魂彻底湮灭。等到无咎魔尊成了一具“活死尸”,这才顺利将其肉身封印。

  一具神魂都已彻底毁灭的尸体,本质上不过是一团尚未腐朽的血肉,如何还能“复苏”?

  不昧和尚解释道:“贫僧亦只是道听途说,真假难辨。不过,师父曾言,世间邪魔外道常有剖取孕妇腹中胎儿,以恶毒邪法炼制成各类法宝。可见,神魂在肉身尚未完全成型之时便已然存在。究竟是神魂先于肉身而生,还是肉身孕育神魂,此乃天地玄奥,也不曾有人能说得清楚。”

  “无咎魔尊虽神魂破碎,然其肉身历经千年而不腐,蕴含的生机与魔能依旧磅礴。谁又能断言,这肉身不能孕育出一个全新的神魂呢?若是如此,待到新的‘无咎魔尊’苏醒,仅凭如今的焚香门,恐怕未必能压制得住了。”

  “重新孕育神魂……”

  陈业闻言,心中不禁泛起了“轮回”二字。

  这新生的神魂,究竟是从魔躯血肉中自然诞生,还是那位陨落的无咎魔尊真灵不昧,历经轮回转世,重新归来了?

  若有机会,他倒真想亲眼去见证一番这等奇事。

  但不昧和尚显然没有陈业这么乐观,感慨道:“若张真人飞升,天下正道群龙无首,魔门压抑千年的怨气必定会全面反扑。如今,只是一点征兆而已,也不知正道五门能否撑得住,若是无法挡住魔门复苏,恐怕天下将生灵涂炭。”

  陈业沉吟道:“也不知道这世上有多少魔头藏在暗处,当年的十八魔尊传承下来的又有多少?”

  陈业想起了正在黄泉道宫里闭关的尊主。

  这位不就是赤练魔宗嫡传,还是最正统的继承人,只是他想通了,将魔门改换为旁门而已。

  从平日相处陈业也能看出,尊主唯一忌惮的就只有那位张真人,对焚香门的陆行舟是真没放在心上。

  那这世上就只有一个继承上古魔门的尊主么?

  谁知道藏在暗处的魔头有几个返虚,又有几个化神?

  这么一想,怕是天下大乱真的要来了。

  那自己区区通玄境的修为实在太低了点。

  原本还想着找到那秋水仙后,正好拿她试试自己新近参悟的第三层地狱手段。

  但听闻此事,陈业却有些意兴阑珊了。欺负一个小小的通玄境算什么,还不如早点解决了回来闭关。

  念及于此,陈业收敛心神,转而问向不昧和尚:“大师,您是如何在落雁镇发现那秋水仙踪迹?”

  不昧和尚解释道:“贫僧亦无十足把握。只是此前在北疆各处追踪此獠许久,始终杳无音信,便想着回落雁镇暂作歇息。说来也巧,当初那秋水仙伪装成青楼老鸨,事发后她仓皇出逃,落雁镇那座青楼也因此受到牵连,荒废了很长一段时间。贫僧此次旧地重游,却意外发现,那座废弃的青楼,竟已重新修葺开张了。”

  “起初,贫僧还以为是那秋水仙贼心不死又回到落雁镇,便暗中打探了一番。却发现青楼似乎换了新的东家,而且经营模式也大变,号称楼内皆是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

  听到这里,陈业忍不住插话道:“哦?若真是如此,那岂不是一件好事?”

  不昧和尚却摇了摇头,神色凝重:“阿弥陀佛。若当真如此,自然是功德一件。但贫僧还是要说句煞风景的话,这人世间少有这般轻易便能成就的善举。凡俗之人,大多重利轻义。‘卖艺不卖身’,很多时候不过是抬高身价、招揽恩客的噱头罢了。要让一整座青楼所有女子都坚守此道,还要维持经营,恐怕难上加难。

  “据贫僧观察,这家新开的青楼生意竟是异常兴隆,甚至比之前秋水仙经营时还要红火。事出反常必有妖。贫僧便觉得其中定有蹊跷。只是贫僧身份不便,实在不宜深入青楼查探,亦未曾抓住任何实质性的线索,故而只好求助于陈施主,望施主能出手相助,查明真相。”

  不昧和尚这话有几分道理,这世上做善事的人肯定有,但也不能违背常理。

  陈业也不推辞,当即闭上双目,指尖掐动,开始运转卜算之术。周遭罡风呼啸,却丝毫影响不到他心神的宁静。

  片刻之后,他缓缓睁开眼睛,脸上露出一抹惊讶之色:“那秋水仙,似乎当真就藏匿在这落雁镇之中!”

  陈业并非直接算出了秋水仙的具体位置,而是卜得了一“水火既济”之卦。

  坎上离下,水火交融,阴阳调和,乃是大功告成、心愿得偿之象。

  他们此行的目的正是追寻秋水仙的下落,“既济”便意味着此行将有所获。由此反推,那魔头,自然就藏在落雁镇无疑了。

  陈业以前也常听说什么“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全”,但总觉得这是幸存者偏差。

  正常来说,应该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该跑就赶紧跑才对。

  因此也不曾料到落雁镇还能有魔头躲藏,若非不昧和尚除魔之心坚定,硬是在北疆走了那么久,最后回到了落雁镇,恐怕还真让这秋水仙躲过去了。

首节 上一节 134/2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