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监狱:为了出狱研发机甲 第16节

简单来说,国家要入股嘛。

“可以。”

周扬点头,他一开始的想法,也是以国家为主导,选择比亚迪,只是利用比亚迪在电池行业成熟且优质的工业生产能力罢了。

“王总,对于比亚迪的电池技术,我印象深刻,今天我过来,还有一件事,就是想和王总合作,生产一种电池。”

周扬望向王昊宁,开口说道。

王昊宁一愣。

而在场比亚迪众多高层,也全都愣住了,谁也没想到,周扬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合作,生产一种全新的电池,所有人脑海里第一个念头就是周扬是认真的吗?

这种事情,难道是说合作就合作的吗?

而且众人实在不知道,周扬会拿出什么样的电池技术。

国内在锂电池技术方面,比亚迪绝对是全国第一的,各大院校和研究所的电池技术研究,比亚迪也是一直有关注的,有什么新技术冒头,他们肯定会第一时间知道的。

王昊宁心思一转,第一个念头就是委婉的拒绝。

因为王昊宁觉得不靠谱。

不过还没开口拒绝,王昊宁的手机突然响了。

“不好意思,我先接个电话。”王昊宁道了声歉,起身走开一些,接通了电话。

没说两句,王昊宁突然惊呼一声,道:“什么,陈天凯院士同意过来了,什么,人都已经在路上了,马上就到,好好好,我现在就下去迎接。”

第22章 问就是没有

王昊宁激动的往会议室外跑。

等跑出门了,王昊宁才想起这边还有客人呢,又连忙跑回来,一脸歉意的道:“周先生,李主任,不好意思啊,我来了一位贵客,马上就到,所以我这要去迎接一下,您二位稍坐,等我一下,我一会儿再过来,武琛,帮我招待好两位贵客,知道了吗?”

武琛忙点头。

王昊宁歉意一笑,急吼吼的跑出去了。

周扬表情不变,脸上没有任何被怠慢的不满表情。

而李天舒则是微微一奇,低声道:“是陈天凯院士,您的碳纳米管电池,就是陈院士帮着做的验证。”

“哦?”

周扬一愣,那可以的话,一会儿倒是可以交流一下。

对面武琛忙起身给周扬继续倒茶,道:“不好意思了,这个客人王总请了很长时间,终于同意过来,所以王总有些激动,若是有怠慢之处,还请两位见谅。”

周扬淡淡的摆摆手,道:“有黑板吗?”

“黑板?”

武琛一愣,连忙点头道:“有的有的。”

说着,忙让人跑出去推了一块白板过来。

周扬起身,拿起一支马克笔,道:“你是做CTO是吧,我给你写一些东西,你来看看。”

说着,周扬在白板上写写画画起来。

“这是工艺流程图?”武琛看了一眼,立刻醒悟。

周扬微微点头,继续。

而李天舒则是脸色剧变,首个反应是把现场人都赶出去,不能让他们接触到这种碳纳米管电池的生产工艺。

但周扬还在这里,又是周扬自己决定写的,所以李天舒考虑一下还是没有这么做,而是上前,自己查看起来,虽然他看不懂。

“咦,周先生,这是生产什么的工艺流程?”武琛看了一会儿,疑惑问道。

周扬道:“电池啊。”

“电池?”

武琛一愣,忙摇头道:“不对吧,锂电池的生产工艺,大致可以分为电极浆料制备,涂布,极片冲切,叠片,组装,注浆这六个步骤,而您这个,完全不一样。”

对于锂电池的生产工艺,武琛可谓是再了解不过。

“当然不一样,因为这是一种颠覆你想法的电池生产工艺。”

周扬放下马克笔,道:“你估算一下,以你们公司现在的生产技术,能够完成这里多少步的工艺要求。”

周扬写的生产流程图,不仅写明了生产过程,还详细的标准了每一步生产过程的工艺标准,生产要求等等信息。

武琛托着下巴认真的看了半天,皱眉道:“周先生,我不知道您说的这种全新电池是什么样的,但就您现在写的工艺流程图来看,我们比亚迪大概能符合其中百分之四十的工艺要求。”

百分之四十?

这个数字,说实话还超出周扬的预料呢,他之前看了,觉得百分之三十就顶天了。

毕竟虽然都是生产电池,但碳纳米管电池,却是完全不同的电池。

“如果进行工艺升级呢?”周扬问道。

武琛摇头,道:“那要很多钱的,不过有些地方,的确可以通过工艺升级达到工艺要求,如果不计算投入的话,大概能达到七成吧。”

说完,武琛又连忙道:“我说的是不计投入成本的理想状况。”

简单来说,就是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了。

“和我想的差不多。”

周扬笑笑,又坐了回去。

比亚迪的技术实力,生产工艺,在国内绝对是顶尖,选择他们,周扬没选择错。

当然,有人要说了,军企呢,不应该比民企更厉害才对吗。

理论上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军企和民企走的是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

就拿芯片来说,军企研究的方向是让芯片更耐操,稳定性更好,简单一句话,能用且好用就行,至于大小,几纳米什么的,军企完全不在乎,他们放芯片的地方又不像手机那样,就鸽子笼那般大小。

而民企就不行了,研究的肯定是性能,集成化,小巧化,具体到生产工艺,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所以什么军企的技术,随便就比民企领先二十年,拿来就可以给民企用,完全不现实。

国内做电池,比亚迪就是第一,这是不争的事实。

武琛狐疑的看着周扬,此时此刻,对于周扬所说的全新电池,他还真来了兴趣。

因为周扬连生产工艺流程图都搞出来了,而且似模似样的,不像是胡乱写的。

“难道市面上真出了什么新的技术?”

武琛忍不住拿出手机,开始搜索这方面的新闻。

但什么都没有。

问了一些朋友,倒是让武琛探听到了一些信息。

一个在中科院工作的同学,给武琛回了这么一条信息。

“别问,问就是没有。”

武琛心头狂跳,还真有了。

再抬头望向周扬,武琛表情已经是一变再变。

直觉告诉武琛,周扬知道什么。

周扬没再理会武琛,和李天舒低声交流着。

“剩下的百分之十三十工艺,我可以组织人进行突破,投入应该不会小,但长久来看,这是必须的。”周扬道。

攻克一项技术,最大的收获并不一定是技术成果,而是在攻克这项技术的过程之中,培养的研究人才。

人才是无价之宝。

李天舒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那周先生,您初步估计,这一块需要多少投资?”

周扬认真的想了想,竖起一根手指。

“一千亿?”

李天舒微微点头,还不多。

如果投入一千亿,解决了碳纳米管电池的生产工艺,国家恐怕会乐疯了。

对于这种战略级投资,一千亿真是毛毛雨啦,为了推动电池能源发展,国家光新能源汽车都补贴了几千亿了。

周扬无语的看了一眼李天舒,道:“您大主任还真是把钱不当钱,我说的一百亿,不是一千亿,就这,我觉得也绰绰有余了。”

“多少?”

李天舒不由得瞪大了眼睛,急忙道:“周先生,一百亿,会不会太少了。”

按照李天舒的想法,解决这种有划时代意义的生产工艺,投个上千亿都是少了。

这就像解决芯片的生产工艺一样,只要能解决,投入个上千亿,还不跟玩儿一样。

“不少了。”

周扬笑笑,因为他已经从系统这里拿到了详细的生产工艺,如今就是要把这些东西落到现实中罢了。

第23章 不是人,是神

李天舒将信将疑的点点头。

一百亿,一千亿什么的,李天舒也不决定和周扬争论了。

反正国家在这方面是全力支持,周扬要多少,给多少就行了。

“那这次的合作,周先生您是什么想法?”李天舒又问道。

周扬道:“可以成立一家新的公司,把比亚迪的电池生产业务剥离出去,以技术入股的形式纳入这家新公司,而后国家按比例出钱,进行投资,至于收益的话,按比例分红就行了。具体的占股比例,你们和比亚迪谈就行了。”

电池生产业务,是比亚迪的主营业务之一,他们还有其他很多的业务,比如汽车什么的。

周扬的想法,是完全可以把比亚迪的电池业务剥离出去,纳入一家新公司,这样既利用了比亚迪现成的电池生产技术,又避免了分家不明的问题。

“我明白了。”

李天舒点点头,又问道:“那周先生您自己呢?”

如果真成立了这家新公司,比亚迪出生产技术,国家出钱,那周扬呢,周扬出的可是最核心的技术。

没有技术,就没有这家公司。

“我,就不必了,没必要,不缺那个钱。”

周扬云淡风轻的道,虽然他现在身上一毛钱也没有。

可周扬根本不缺钱,吃饭有人安排,出行有专车,连衣服都有专人负责购买。

陈若云不仅负责周扬的安保工作,捎带着把周扬的生活,也完全负责起来。

所以周扬根本用不到钱,连钱都不需要了。

首节 上一节 16/4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