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原始部落 第8节

  姜玄回到竹屋外,放下骨耜,到溪水边把野姜洗干净,折掉上面的茎叶,又用锋利的石片把野姜切成好几片。

  回到竹屋之后,姜玄把野姜分成两半,塞进两条烤鱼的肚子里,又用细藤把鱼肚子简单缝合起来,不让野姜片掉出去。

  姜玄在火塘边缘又放了一块大石头,把两条鱼架在上面,然后从火塘中央把烧得通红的炭火扒拉过去,直接用炭火烤鱼。

  明火烤鱼会烧焦,炭火比较温和,烤出来的鱼不容易烧焦。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在炭火的炙烤下,烤鱼渐渐散发出了肉香味,同时还有淡淡的野姜气味。

  鱼表面渐渐被烤得焦黄,香味弥漫着整间竹屋。

  “可以吃了!”

  姜玄把两条烤鱼放在一块干净的石板上,然后用筷子从烤鱼背部夹取一块鱼肉,吹了吹,放进了嘴里。

  建竹屋的时候,他用竹子磨了好几双筷子,可惜除了他自己和赤芍,钩藤等人更喜欢用手直接抓着吃。

  鱼肉烤得时间比较长,烤得比较干,浓郁的肉味中又带着野姜的清香。

  这原生态的淡水鱼,无论口感还是味道都极佳,哪怕只放了两片野姜,吃起来也是美味。

  “味道不错,大家快尝尝。”

  姜玄一边招呼,一边继续吃。

  赤芍也拿起一双筷子,她并不习惯用筷子,但是姜玄喜欢,所以她也努力让自己去习惯,这样姜玄就不会孤单。

  赤芍笨拙的用筷子夹了一块鱼肉,用手托着,生怕掉了。

  当她把鱼肉放进嘴里之后,嚼了几下,满意的点了点头,眼睛因为笑容而微微眯着,像月牙一样。

  “加了那个草药,确实比以前烤得好吃多了。”

  赤芍充分的肯定了姜玄把野姜塞进鱼肚子里烤鱼的方法。

  “烫烫烫……”

  钩藤和石鳅、南星三人直接用手撕鱼肉,一边喊着烫,一边吹了吹,塞进嘴里。

  “好吃啊!”

  “玄,你烤的鱼太棒了!”

  “我还要吃。”

  三人很快就把一条大鱼吃干净了,大鱼没有什么小鱼刺,姜玄烤得又干,因此他们虽然吃的快,却也没人被鱼刺卡住。

  吃完两条大鱼之后,五人意犹未尽,又把那些鱼油串在小木棍上,架在炭火上烤熟,然后吃掉。

  鱼油口感其实不怎么样,但是没人在乎,只要能吃就行。

  吃完鱼之后,姜玄心想,要是能熬一锅鱼汤就好了,总是吃烤的东西,也会厌烦。

  不过,熬汤需要一个锅,没有锅,至少也得要一个瓦罐才行。

  “瓦罐……”

  姜玄低声的念叨了一下,眼睛一亮:“为什么不烧制一些陶器出来呢?”

  一旁的赤芍听到了他的话,惊讶的道:“玄,你还会烧制陶器?你到底在部落里学了多少东西?”

  赤芍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自己的亲弟弟那么厉害,她以前怎么没发现?

  鹿部落确实有人会烧制陶器,虽然只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土陶,但那也是陶器,拥有陶器的基本作用和特性。

  姜玄不好意思的道:“我只是看过他们做过,至于能不能烧制成功,得试了才知道。”

  赤芍点了点头,道:“那就试试吧,玄,我相信你。”

  这个地方资源丰富,现在有了捕鱼的方法,再加上狩猎、挖掘植物块根,只要勤快一点,存够五个人的过冬粮食,并不是特别艰难。

  人少,资源多,生存压力比在鹿部落的时候小多了。

  “好,我努力试试!”

  为了能喝上肉汤,姜玄决定尝试制作陶器。

  其实陶器的制造并不复杂,只需要选择合适的黏土,经过反复拍打,揉搓,捏成器型,阴干之后高温烧透就可以了。

  只要多尝试几次,总结经验,应该可以成功。

  小溪边就有黏土,就是那种颜色发白,很细腻的泥土,它们是制作陶罐的上好材料。

  不过,在制作陶器之前,还有一件更紧迫的事,那就是挖个池塘。

  既然捕鱼陷阱有效,他们以后肯定能捕到很多的鱼,总不能全部挂起来熏吧?那得多大的火塘啊!

  最好的方法,就是挖个池塘,把这些鱼养起来,想什么时候吃就直接去捞,既不用费心保存,小鱼还可以养大。

  第二天一大早,姜玄起来,从火塘上方取下两条已经熏得半干的鱼,烤了给大家饱餐一顿,然后开始准备挖塘的工具。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好的工具,能大大提高干活的效率。

  姜玄在赤芍等人的帮助下,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再次制作了三把骨耜,加上前面的两把,他们就有五把骨耜,每人都能拥有一把。

  接着,他们又花了一天的时间,用藤条编织了三个大小不一的藤筐,用于运送挖出来的泥土。

  第三天,他们终于开始挖池塘了。

  姜玄在竹林前方选了个距离小溪比较近,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铲除上面的野草和灌木以后,五人同时用骨耜挖土,挖好的土用藤筐堆到四周筑塘堤。

  因为工具落后,一个六米长,四米宽,半米深的池塘,他们整整挖了八天才完工,其中的辛苦,不足为外人道。

  姜玄又花了一天的时间,用和好的湿泥,把池塘四边的塘堤糊好,这样不容易发生漏水的情况。

  糊好塘堤,姜玄又在出水口处插上用树枝编织的小篱笆,这样鱼就很难跑掉了。

  一切做完之后,姜玄挖了一条引水渠,引溪水灌入池塘。

  “哗啦啦……”

  溪水奔流着,将池塘一点一点的灌满。

  姜玄五人站在池塘边,看着池塘的水面一点一点上涨,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玄,挖了塘,我们以后会有吃不完的鱼吗?”南星憧憬的问道。

  姜玄笑道:“会的,总有一天,我们会有吃不完的鱼。”

  “太好了!”

  南星顿时高兴的笑了起来,钩藤和石鳅也都笑了。

  赤芍看着姜玄,道:“真希望这一天快点到来,这样大家就不用再担心会挨饿了。”

  姜玄点头,他相信,只要努力,那一天迟早会到来。

  挖完池塘以后,捕鱼陷阱抓到的鱼就不再拍死了。

  他们用藤筐把水池里的鱼捞上来,再用兽皮袋把活鱼装回池塘里放养。

  几天过后,新挖的池塘变得不再空荡,许多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了新的问题。

  食肉的鱼经常会去咬食草的鱼,即便食草的鱼体型比较大,也会被咬得遍体鳞伤,甚至直接被咬死。

  无奈,姜玄只能把池塘里的水放干,在池塘中间重新建造了一道塘堤,把食肉鱼和食草鱼分开养。

  虽然食肉鱼互相之间还是会咬来咬去,好歹食草鱼能幸存下来,只需要每天扔一些水草给它们当食物就可以了。

  (本章完)

第10章 烧制陶器

  忙完鱼塘的事情以后,姜玄就开始挖黏土,制造陶器。

  这天,他拿了一个藤筐和骨耜,走到小溪边。

  他先用骨耜把表层杂质较多的泥土铲去,露出下面灰白色的细腻黏土。

  他挖了一整筐黏土,然后把这些黏土带到小溪旁边的一块平地上,又找来一块比较平整的石板,把一团黏土放在上面不断的摔打,揉搓。

  “啪啪啪……”

  黏土具有黏性,就好像面团一样,越拍打越黏,表面也越光滑。

  随后,姜玄用一根竹片,把拍打好的黏土切开,搓成一根根的泥条,又徒手捏了一个圆饼状的陶罐底座。

  接着,他开始制作陶坯。

  他先在底座上沾了一些水,开始把这些泥条与底座粘连在一起,再一条接一条往上叠加,捏成陶罐的形状。

  没过多久,一个直径约二十多厘米,高约三十多厘米的陶罐粗坯就成型了。

  粗坯成型之后,不是很圆润,姜玄在表面撒了一点水,尽量把它搓得更圆润一些。

  最后,他做了一个匹配陶罐的盖子,盖子上还捏了一个提手。

  赤芍一直在旁边看着,当姜玄做好盖子之后,她好奇的问道:“这么就可以烧成陶罐了吗?”

  其实她很想说,这也太容易了吧?但是没说出口。

  钩藤、石鳅和南星也看着姜玄,因为制做陶罐的过程太简单,给人一种我上也行的感觉。

  姜玄道:“这只是初步成型,之后需要在阴凉的地方放置七八天的时间,让它自然阴干,然后还要建一座土窑,把阴干的陶坯放进土窑里烧上一整天,冷却之后,没有烧裂的,才算是真正的陶器。”

  赤芍和三个少年听得不明觉厉,“阴干”、“土窑”、“冷却”这些词,他们都听不懂。

  刚才还觉得我上我也行的三个少年,立刻收起了轻视的心态。

  赤芍倒没有意外,如果陶器那么容易做,以前鹿部落的陶器就不会那么稀少了。

  实际上,赤芍并不知道,鹿部落,包括很多其它部落,之所以觉得陶器珍贵,是因为他们制造陶器的土是随机的,并没有专门去找陶土,也没有经过阴干这一道程序。

  他们更没有建造专门的土窑,烧制陶器时的温度、时间这些,都没有一个准则,只能靠自己摸索,这样一来,烧制出来的陶器成品率极低,自然也就显得珍贵了。

  反观姜玄,他前世留下的记忆,是无数代的人不断改良、记录的智慧结晶,按这样的方法制造陶器,成功率自然高得多。

  最终,姜玄制作了两个厚重的陶罐粗坯、两个陶盆粗坯、以及十个陶碗粗坯,并将它们全部放进竹屋的角落里阴干。

  之所以放竹屋里,是因为阴干的时候最好不见风,也不能有强光,等它自然散发水分,自然干燥,这样陶坯不容易变形。

  这一步很重要,如果陶坯不够干燥,烧制的时候,蕴含在陶泥里的水汽就会发生膨胀,导致陶器破裂。

  弄好这些陶坯时,已经是大半天过去了。

  赤芍和三个少年在旁边看了一会,就去狩猎、捕鱼和挖掘植物块茎去了,冬季将近,储存食物更重要。

  姜玄吃了一点鱼肉,又烤了两块黄精来吃。

  黄精也是部落人使用的草药之一,在南荒的山脉之中广泛分布。

  与味道辛辣的野姜不同,黄精烤熟之后微甜,能用来充饥,部落人经常会挖来当食物吃。

  吃完黄精,姜玄打开了一个竹筒,里面有一罐子凝固的兽血,他往竹筒里加了一些水,又用竹片搅拌了一下,然后把竹筒放在炭火上烤。

  青翠的竹筒被烧得焦黑,里面的兽血混着水也被煮得沸腾了。

  姜玄打开竹筒,把里面的兽血一点点的吃掉。

首节 上一节 8/3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