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天赋:化神诸天聊天群 第184节

  朕诏令北凉王徐骁,即日起兵,奉天靖难,以清君侧,扫灭奸贼乱党,剿除黄巾,匡扶社稷,救朕、救天下,于水火之中。

  朕深信徐骁之忠诚,必能不负朕望,平定叛乱,还天下以太平。

  凡我朝臣子民,当齐心协力,共赴国难,朕将重赏之,以彰其功,若有违抗朕意,助其为虐者,必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诏书到日,即行即遵,毋得有误!

  钦此。】

  诏书一出,朝野一片哗然。

  但是隋珠公主赵风雅又真真切切的出现在冀州城头,甚至亲口宣扬此诏书为真,乃衣带血诏。

  离阳皇帝赵惇在那朝堂之上气的破口大骂,即便是传令天下,但依旧被北凉污蔑为奸贼张巨鹿等矫诏而发。

  再加上黄巾乱贼有意劫杀,派遣出去的传令兵马十不存一,甚至有的世家还真就拍手称快。

  因为张巨鹿干的哪一件事情没有损伤了他们世家的利益?

  开科举、整吏治、促漕运、治盐铁,一刀一刀的在他们世家身上割肉,更何况张巨鹿还倡削藩。

  天下藩王无不想将其食肉寝皮。

  有时候,假的也可以变成真的,只要大部分的人信服且拥护。

  离阳皇帝赵惇还想召天下藩王之兵勤王,诛北凉逆贼,可是这些藩王又真的肯干吗?

  一個个的将离阳皇帝赵惇的诏书束之高阁,就当没看见一样,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毕竟现在局势,自保为上,谁会去招惹那威名赫赫的北凉呢,而且那种名为野心的野兽,一旦释放出来,便没有停止的一天。

  靖安王赵衡更是在多番思虑和青州水军都督周瑜的旁敲侧击下,直接打出了守土有责,维稳天下的旗号,开始大肆扩兵。

  并说是权宜之计,便宜行事。

  其心昭然若揭。

  只能说不愧是老狐狸,没有真正的反对北凉,也没有对抗太安城那边,只说自己身为皇室子弟,靖安藩王,守土有责。

  自己这是帮着离阳维持天下安稳。

  其实谁都知道,那赵衡无非是想火中取栗,趁乱而起,盯上了那个位置罢了。

  赵衡这么一打头,剩下的藩王也是有样学样,纷纷响应,平常之时没看到这些藩王爱护子民,只会荒淫挥霍无度,欺压黎民百姓。

  现在天下大乱了,一个个的跑出来说自己爱民如子,那副嘴脸直看得徐纯麟犯恶心。

  不过这样也好,越乱北凉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不会被天下而针对,并且可以占据大义,打着天子的旗号去收复失地。

  不过,徐纯麟想要南下东进,这些藩王自然不能由自己动手,在他的眼中,这些藩王就是他养肥了的一头头肥猪,等着一把刀去宰杀收割。

  而这柄刀就是黄巾!

  ———

  “君上,听您的安排,共有九路黄巾,合计一百八十万流民黄巾直扑青州,那襄樊城难守了。”贾诩禀告道。

  “呵呵!”

  徐纯麟一声轻笑,走出大账,极眺那远处的襄樊城,似是回想又似是感叹道:“当年天下第一守将王明阳便那儿坐镇足足十年,才有现在稳坐钓鱼台的说法。

  能让徐骁恨得咬牙的家伙不多,那名读书真正读出春秋大义的西楚士子能排前三,哪怕西垒壁后西楚帝都被破,哪怕整个江南全部失陷。

  这座城与这个钓鱼台都屹立不倒,可惜不管襄樊如何固若金汤,却影响不了天下大局。

  城中粮尽食马,马尽,罗雀掘鼠,雀鼠再尽再食人。”

  讲到这里,徐纯麟不禁感叹道:“甲士知必死,守城士卒战至最后一人,无人独活,这便是春秋国战。

  这些惨剧是上阴学宫唇枪舌剑之辈无法想象的。

  襄樊雄城,城高十八丈六尺,底宽九丈,城墙长达十一里,基座全花岗岩和石灰岩条石砌成,墙面由三州特质的巨砖砌成,每一块砖头的砖侧皆印有制造地、监造人和造砖人的姓名。

  砌砖时,缝隙中浇灌糯米汁与高梁汁以及石灰与桐油混合的夹浆,更有蒸土筑城,负责襄樊造城工程的将作大匠持有利锥,若锥入一寸,即杀造城人而并筑之,故而坚密如铁,当时史家莫不称作残忍刻暴。

  当年徐骁攻城,王明阳守城,各自备战,这位稷下学士出身的读书人坚壁清野,城外粮食物资尽运城内,连房屋都尽数拆去,木料砖瓦搬到城中。

  为防徐骁挖掘地道,事先沿城脚挖井一百口,井内放置蒙覆皮革的大陶罐,使耳聪者伏罐而听。

  不说五万守兵,更将十五万襄樊百姓列成三六九等,僧侣、工匠、游侠各司其职,守城必备物资分作官备民备两大类。

  再拣选江湖善战人士日夜巡城,以防城中细作内应纵火开城,机关算尽,王明阳在上阴学宫一身兵家所学,在十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徐骁曾亲口说过,上阴学宫若人人如此,便是要他去当个稷下学士都无妨。

  攻城先要跨河越壕,继而接城,接下来才是最惨烈的攀城,攀城别名蚁附,望一望那城头,可以想象千百人于云梯上顶着箭矢巨石滚木火油攀附而上的场景。

  城内僧人便是在这场战役中发明出了降魔杵,牛鼻子老道则创造出一触肌肤则溃烂的行炉金液。

  攀城之后巷战,襄樊当时汇聚了大批江湖草莽与绿林好汉,誓死要替中原三国守下这腰膂重镇,可谓同仇敌忾。

  巷战之前便在城头短兵相接中无数次击退北凉军,若非他们,襄樊无需十年破城,三年便足够。

  世人只知北凉军马战冠绝天下,却不知步战攻城并不差,春秋国战中一直摧枯拉朽,唯独到了襄樊,精锐折损大半,其中就有三百名精于钻地的土夫子,死亡殆尽。

  这场耗时十年的攻守,至于谁对谁错,天晓得?

  但正是在这十年中,一生睚眦必报的徐骁与江湖的仇算是真正结下了。

  那条护城河异常宽阔,河上吊桥并未收起,襄樊夜禁森严,但这些年吊桥一直平铺,甚至连正门都一夜不曾关闭过,似乎按照龙虎山天师的授意,设三万多用作超度九幽拔罪好事的周天大醮后,不闭鬼门,任由冤魂离开酆都襄樊。

  传说龙虎山黄紫天师离城前,亲手绕城画符书纂,最后更在钓鱼台内顶楼悬有一张道教天符。

  上书:天罡尽已归天罡,地煞还应入地中。

  说等到何时襄樊游魂散尽,此符便会燃烧精光。

  但天符书成多年,却始终不见消失,无疑成为襄樊城数十万人心头一道挥之不去的阴霾。

  而今的襄樊城,不知又要有多少枯骨埋葬于城下。

  万人?十万人?还是百万人?

  青州水师也不是好相与的,就看那靖安王赵衡究竟有多少本事吧?

  比肩王明阳是不可能了,但是守个半年十个月的不成问题。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幽幽~”

  “慈不掌兵啊!”

  (本章完)

第249章 襄樊城破,隔岸观火

  “蚁附!”

  “蚁附!!!”

  面对城高墙厚的襄樊城,黄巾军中似是将领者,不断呼喊,催促着黄巾军改变战术。

  何为蚁附?

  使人囊土附城者,倾刻高数丈,蚁附而登,城遂陷。

  只见那百万余众的黄巾,眼中透露着狂热之色,悍不畏死的如同蚂蚁一般,登城而战。

  这完全就是用命来填。

  襄樊守军熬煮金汁,抛下擂石滚木,那些黄巾稍不注意便会砸的头破血流,或是被滚烫的金汁狠狠浇下。

  箭矢如雨而下,而那黄巾军却如同撼动城墙的一袭袭狂潮,仿佛不知疲倦,他们中的许多人,即使身中数箭,仍坚持向前。

  这场登城之战打得很惨裂,襄樊城前如同一个巨大的血肉磨盘,每一刻都在磨碎着众人的尸骸。

  几百,几千,还是过万?

  血流成河,流血漂橹。

  襄樊城邻江而建,因其城墙坚固,乃兵甲必争之地,故而有稳坐钓鱼台的说法。

  一边是厚重如山的城墙,一边是江河天堑,上面还有着青州水师待命。

  但此时此刻的江水,被染得血红,黄巾军渡江而战,青州水师半渡而击之。

  青州水师,是离阳王朝最强大的水师,与江河大龙般的黄龙楼船相比,黄巾军所拥有的只是小艇草船罢了。

  龙游浅水遭虾戏,但也只是浅水,深湖大江之中,是青州水师的主场,一次次足有千斤重的拍杆落下,落得个船毁人亡的下场。

  江面上漂浮着大大小小的尸体,就如同被水淹过的蚂蚁一般。

  都说命如草芥,在这攻城之战中,蝼蚁二字,体现的淋漓尽致。

  黄巾军中,为首的九路渠帅互相商讨。

  “如此攻城实在伤亡太大,让黄巾力士上吧!”

  “好,一鼓作气,拿下襄樊!”

  只见有三百黄巾力士,喝下一碗金色符水,顷刻间便变了模样,如擎天巨灵一般。

  面如红玉,须似皂绒,一丈身材,纵横有千钧气力,黄巾侧畔,金环日耀喷霞光;绣袄中间,铁甲霜铺吞月影。

  如白玉金刚也似的身躯上,錾刻有金色符箓,金甲符,金刚符,避刀兵符,上清五力士符,五雷符,天蓬咒等等。

  身穿金甲黄袍,手持令旗法器,有浮空化云,反转地心元磁,护体之能。

  插在身后,威风凛凛!

  只见令旗化做金云,托住黄巾力士的身形,飞在空中,再配上这五雷符,如灿然神人一般。

  常在坛前护法,每来世上降魔!

  “杀!!!”

  “先登!!!”

  每一位黄巾力士身后,都跟着千余众,黄巾力士为先锋,身上符箓亮起,箭矢自动分开,刀兵不能加身。

  他们架着金色流云,直接来到那城墙之上,如虎豹入羊群,宰杀那些守城将士,一身钢筋铁骨,蒲扇般的大手轻轻一拍,那些士兵便吐血而亡。

  他们打开了守军的守势,没有了守军的守卫,无数黄巾紧跟身后也爬上了城墙,开始扑杀守军,但是这还不够。

  只见其肌肉高高鼓起,筋骨似龙蟒呼啸,带着金色雷霆,一拳打在那如沉铁坚冰般的城墙上,发出阵阵轰鸣。

  又有黄巾力士,以身为柱,架着金色流云撼山而撞,再坚固的城池也在这一次次的攻击中,撞破了口子。

  城墙终于告破。

  襄樊城下,再填六十余万的冤魂。

  靖安王赵衡没有春秋大楚那样的民心,也没有那样的凝聚力,更没有那高手助他守城。

  靖安王府中。

  此时的赵衡紧紧皱着眉头,手中掐着念珠,看着儿子赵珣一身狼狈,甲胄带血的跑了进来,那菩提念珠直接散了一地。

  “父王,襄樊城我们守不住了,撤吧!”

首节 上一节 184/1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