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161节

  “……”海棠被噎了下,才夹枪带棒道:

  “不愧是小阎王,我终于有点明白,赵缉司为何能屡立大功了。”

  说我能立功是靠没下限呗?

  这是战术懂不懂……赵都安撇撇嘴。

  当初诈内鬼时,他评价海棠有小聪明,缺大智慧。

  如今仍旧维持原本看法。

  恩,不过勉强能加一个标签:善良。

  也难怪死活屈居第三,做不成九堂第一……

  “对付不同的人,要灵活采取不同手段。”

  赵都安淡淡道:

  “督公叫二位来帮我,未必没有让你们学下我的办事方法的意思。”

  算了吧,学不来……海棠并不认同。

  以她的聪明,当然知道赵都安方才那副作态,有很大的表演成分,目的无非是拿捏软肋,予以威胁。

  但这种办法,也不是什么人用起来都有效果的。

  赵都安名声太臭,所以薛暄毫不怀疑,他真的没啥底线……

  换一个名声不够凶狠的,同样的套路,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这就是人设的力量。

  “如果,”海棠沉默了下,忽然问:

  “我是说如果,方才薛暄死咬着不开口,你真的会摔死那个孩子么?”

  赵都安闭口不答。

  旁边,寡言少语的张晗忽然说道:

  “他不会的。所以我才拽你。”

  海棠就不服气了:“你怎么知道他不会?”

  张晗想了想,说:

  “据我所知,他诈我们那一日,虽闹得声势浩大,闯了那么多宅邸,但从没有波及哪怕一个下人。所以……”

  卷王扭头看向赵都安,忽然认真道:

  “我觉得赵使君是个好人。”

  赵都安一愣,好似被这句话逗笑了,大声肆意嘲笑道:

  “老张你这句话说出去,半个京城的人都要笑掉大牙的,你这人不会吹捧奉承人,便不要硬捧……”

  他忽然闭上嘴,扭头看向堂外。

  只见洗了把脸,已调整好情绪的落魄小姐走进来,先行一礼。

  薛暄扬起没有表情的面孔,直入正题:

  “没错,我父的确是被冤枉的。”

  (本章完)

第137章 获得真相

  后宅,薛暄平静吐出这句话后,在场三名“调查员”都愣了下,没想到她这样直接,毫无铺垫。

  赵都安饶有兴趣审视她:

  “你知道我们问的是这个?”

  穿着女式儒生袍,黑发束在脑后,充满书卷气的薛暄平静道:

  “民女思来想去,唯一值得各位前来的,也只有我父当年的冤案,尘埃落定的案子,赵大人追问,必是想知道不同的说法。”

  她的叙述清晰有条理,哪怕不久前刚被威胁失态,此刻却已平静下来。

  “看来薛琳当年将你教的不错。”

  赵都安赞叹一声,不愧是险些嫁入董家的女子。

  海棠则好奇道:

  “你说,薛少卿当年是被冤死的?”

  张晗的面瘫脸上也眼睛一亮:

  “坐下仔细说来!”

  这个答案的信息量着实巨大,便是赵都安都坐直了几分。

  这条线索果然有东西!

  薛暄依言坐下,却没有立即讲述,而是看向最好说话的海棠:

  “民女不知各位知道哪些,又想听哪些。”

  我们想听案牍中消失的那段……三人心中嘀咕,但却不好透露。

  赵都安抢先说道:

  “将你知道的案子过程,完整讲述就好。”

  “是。”薛暄不敢违抗,略作回忆,似在组织语言,才说道:

  “事情最早,是府衙接到的一起,关于百户官杨安之死的状纸……”

  薛暄前半部分叙述,与赵都安在卷宗中看到的并不太大区别。

  起因,都是杨安生前的同僚,声称死者被妻子岳氏,伙同妹夫,邻居郝氏,以及天师府低品神官谋害至死。

  区别在于,多了一些细节,比如那个术士的全名,唤作“沈荣”。

  案子被府衙审判认定后,送三司覆审,都察院,刑部都通过,但到大理寺时被卡主。

  “当时,负责覆审此案的,便是我父薛琳,”薛暄讲述道:

  “我父为官喜亲力亲为,他翻看府衙卷宗时,发现岳氏的口供前后不一,与其他几人口供也有出入,凭借他多年断案经验,认定存在屈打成招。

  便将案子驳回刑部重申,刑部却仍维持原判,我父便再予以驳回,如此拉锯数次。”

  对对对,就是这!

  赵都安精神一震,卷宗就断章在这里。

  他顿时有种追的小说更新了感觉:

  “然后?”

  薛暄平静叙述道:

  “往来拉锯数次后,都察院彼时的御史中丞,也就是如今的大理寺卿周丞亲自来见我父,与他争执此案。

  说都察院与刑部都认定的结果,我父却不予承认,岂不是在说其余两司办事不力?

  周丞为此跑了数次,甚至大发雷霆,但我父并未妥协,依旧坚持驳回重审。”

  这么刚?赵都安讶异。

  旋即想起,资料中的确曾描述薛琳履历。

  此人年轻时,曾拜董太师为师,在读书文人圈层中,颇有名声,而后从仕途,屡破大案,以“正直”著称,时人评价颇高。

  一个靠山又硬,自己有能力,为人又正直的官员,不给周丞面子倒也说得通。

  张晗疑惑问道:

  “按理说,案子在大理寺与刑部之间拉扯,为何周丞却率先跳出来,这般急迫?”

  薛暄看了他一眼,忽然说道:

  “各位既在诏衙,应当知道,诏衙上一任督公是谁吧?”

  上任督公?

  三人对视一眼。

  海棠率先点头,开口道:

  “自然知道,上一任督公,乃是宫中掌印太监王震,其掌握诏衙十余年,算来,你父入狱时,诏衙便是由王震把持。”

  王震?

  赵都安压榨脑细胞,终于想起了这個人物。

  此人,乃是老皇帝晚年时期,颇为倚重的宦官,据说巅峰时,其身肩二十余差事,权力颇大,能干涉朝局。

  也属于一代权宦了。

  不过在玄门政变中,此人陪在老皇帝身边,乱军中被嘎了……死的无声无息。

  之后女帝继位,马阎被提拔,接替王震为新督公,大概是这个时间线。

  薛暄点头,平静说道:

  “当年,王震势力颇大,我父上任大理寺少卿时,王震命人送礼物来拉拢,我父师从董太师,与宫中宦官素来不睦,便谢绝了。

  且说了一些难听的话,因此得罪了王震。”

  “而那时,周丞执掌都察院,与王公公走得很近……周丞或是为了讨好王公公,才如此。起码,当时我父是这样以为的。”

  派系斗争……赵都安摇了摇头,明白了原因:

  “然后呢?”

  薛暄说道:

  “见我父死活不松口,周丞便又去联合刑部,一起向大理寺施压,时间久了,我父也有些承受不住,于是他手下一个评事官便献策,说实在不行,可以将案子呈送先帝,由先帝定夺。”

  剧情接上了!

  三人竖起耳朵,卷宗上,曾简略提及此事,但语焉不详。

  薛暄继续说道:

  “可案子呈送上去后,因三司口径不一,先帝也不知该如何定夺,便单独寻了都察院一名姓潘的老御史,命他重新调查这件命案。”

  “让都察院的人查?”张晗惊讶。

  赵都安瞥了他一眼,淡淡道:

  “先帝既这样安排,说明这个潘御史肯定与周丞不是一路人。”

  就像吕梁也是御史,但与顶头上司袁立却完全属于两个派系,这种事很正常。

  薛暄闻言,点头道:

  “的确如此,潘御史并非周丞的人,而他仔细调查后,发现案子的确判错了,杨安长期久病不愈,岳氏的确请了邻居郝氏,寻了术士沈荣救治,但并未下毒。

首节 上一节 161/3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