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592节

  片刻后,赵都安将一口鱼汤入腹,方才勺子,擦了擦沁出汗珠的额头,主动提了一杯酒。

  而后才赞叹道:

  “早听闻淮水道河鲜最美,今日算是见识到了。京城御厨虽强,奈何食材运过去,已然差了。”

  徐君陵抿嘴微笑:

  “使君再尝一尝其他配菜?这一桌配菜,可是有讲究的呢。”

  “哦?愿闻其详。”

  淮安王放下酒盅,指了指桌上鲜鱼四周,那八盘不同的河鲜,道:

  “这八样,每一样都不同,却都是河鲜中代表之物,有‘河鲜八吃’的雅号,单独品尝虽味美,却总归差一筹,唯独配着刚出锅的炖鱼,才为最佳。”

  赵都安看了眼桌上八盘河鲜,围成一圈的“合围”架势。

  又看了眼“八鲜”中央,那一条滋味甚美,被撕下好几口肉的大青鱼,神态怪异起来。

  

  就……

  颇有种八王围杀女子帝王的格局了。

  存了这个心思,再去看整个八仙桌的配菜,还真有几分大陆疆域的架势。

  “的确味美,令人垂涎欲滴,”赵都安唏嘘道,“只可惜一条鱼可不够几个人吃,倒是还得靠这八鲜填补肚腹。”

  淮安王没吭声。

  桌上一时安静下来,旁边的徐君陵见状,笑吟吟主动活跃气氛:

  “说来,之前我就与兄长打赌,说这次开市,定是赵使君来。毕竟都传说这新政开市的主意,乃是使君所出。”

  赵都安笑着谦虚道:

  “传言而已,我只是提出了几个点子,有幸被董太师以及修文馆的诸多学士参考,具体细则,我却是一概不知的。不想当初法会,韩半山等人偏要给我撑场面,倒是夸大成了,好似是我一人功劳一般。”

  恩,他只是制定了整套大框架方针而已,细节完全没参与。

  只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他可没说谎。

  父女两个对视一眼,淮安王淡笑道:

  “话虽如此,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见识,已是不凡。此番陛下委任你来湖亭监察,城中不知多少人盯着。

  身为天子近臣,一举一动,难免为人揣测,本王对当今湖亭局势也略有了解,又年长些年岁,便也有些话想说。”

  赵都安认真道:“洗耳恭听。”

  淮安王顿了顿,眼神似乎看透他一般,平静道:

  “你今日入城,无论压制徐景隆,还是拙政园中落了靖王的颜面,看似无礼,却有章法,本王知你刻意为之,目的是彰显朝廷威严,令城中摇摆不定之商贾认定朝廷更强。

  此举或有效,但依本王之见,意义不大。

  你在明面看似胜了,但回头靖王却在暗中联络各方,逐一敲打,京城终归太远,于寻常人而言,天子之威,远不如眼前县令。

  如今城中,慕王、恒王等各家的代理人都在,暗中对诸多商贾的威慑,又远非你这位监察使可比。”

  这位吃货王爷盯着他,认真道:

  “如此处境,你可想好如何破局?”

  这番话可谓极为直白了,几乎就差将一切摊在明面上。

  分明是八王之一,却是一副为赵都安考虑的,谆谆长者语气。

  赵都安眼神有些古怪,却是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双手交叠于小腹,身体后靠。

  沉默了一阵,直到父女两个微微皱眉,想要开口询问。

  他嘴角才微微翘起,露出灿烂笑容:

  “只要王爷您表态支持新政,想必局面迎刃而解,不是么?”

  ……

  ps:发现谈判内容两章写不完……十月啦,双倍期间,小声嘀咕求张保底月票

第376章 一场改变王朝历史的谈判(下)

  大风楼五层,宽敞安静的房间内,灯火轻轻摇曳着。

  八仙桌旁,赵都安微笑说出这句话后,同桌的父女两人肉眼可见的表情微妙起来。

  “呵呵,”淮安王下意识打了个哈哈,好似听到好笑的事:“这是陛下的意思?”

  他在试探,赵都安出京前,女帝是否单独叮嘱了一些事。

  比如,倘若要争取他这位摇摆王爷的支持,朝廷会付出何种代价。

  然而赵都安却只平静地摇头:“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

  女帝是否就拉拢淮安王的问题,与他商讨过?

  是有的。

  离京时,君臣二人的确就此进行过一次商谈,而彼时达成的共识是,绝对不能给。

  虽说拿出一部分利益,来拉拢分化“八王”是一个诱人的提议,也的确存在可行性,但从长远来看,却无异于“饮鸩止渴”。

  给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朝廷又哪里来那么丰厚的家底,来填补这几位王爷的胃口?

  尤其,妥协本就意味着软弱。而女帝如今最不能留给外人的印象,恰恰就是软弱。

  而强硬的姿态固然可能令开市面临更大的阻力,但长远收效的反而更大。

  “这样么,”淮安王明显有些失望,神色也冷淡了几分:

  “那么,你何以认为,本王会愿意得罪人来蹚这趟浑水?”

  赵都安却没正面回答,而是说道:

  “如今城中三派,王爷便是最大的中立派,若王爷点头,那在淮水地界上,开市会容易许多,若王爷阻挠,便会困难。

  这个我懂,靖王与其余六位王爷也懂。所以才会有今晚这顿饭。

  但我斗胆提醒王爷一句,并非任何事都如生意一般,计算斤两,谁出价多,给钱痛快,货物就要卖给谁。世间很多事,并非有好处才选,而是为了避免坏处才去做。”

  言外之意:

  湖亭开市不是可以拿来让你两边询价,拿来捞好处的筹码。

  而是严肃的站队问题,而队伍一旦站错了,那哪怕眼前能捞到一笔,却只怕就没有以后了。

  淮安王仿佛笑了笑,神态半点没有被唬住的模样:

  “哦?所以你的意思,是于本王而言,非要帮你们两方任意一个了?莫非本王不可以两不相帮么?还是说,你也要如那些酸腐儒生一般,认为中立没有好下场?”

  赵都安却微笑道:

  “王爷当然可以两不相帮,事实上,八位王爷里大抵也只有您有这个底气。

  因为淮水道有太多士族势力存在,这些大族在朝廷里,结成了李党,在地方,更是触手延伸无孔不入,早已成为了大虞朝的一块肉瘤,而您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这群士族的制衡……

  大虞九道,河间王之于西平,燕山王之于铁关,恒王之于青州,慕王之于云浮,陈王之于滨海,琼王之于岭南……以及靖王之于建成,皆是王府势力大过当地世家大族。

  却唯独淮水道特殊,或因淮水乃大虞商贸枢纽,池子足够大,能容下许多鱼相安无事,淮安王府与这些士族彼此遏制,便有了立足的根本。

  尤其据我所知,您是八王中私军规模最小的一个。陛下哪怕与诸位王爷有矛盾,最不想动的,也是您。

  而哪怕换了旁人做皇帝,也是一样,都需要有个有分量的皇室成员在这里坐镇,正因这特殊的位置,才令淮安王府有了稳坐钓鱼台的底气。”

  这一番话侃侃而谈。

  说到一半的时候,小郡主眼睛就亮了。

  说到最后,大腹便便的“大吃家”也露出些许惊讶的神色。

  似没料到赵都安一介武人,竟当真能一口道破其中关键。

  淮安王沉默了下,笑了笑:

  “本王如今才有些相信,小女说你不一般了。”

  赵都安笑笑,没说话。

  淮安王淡淡道:

  “你既明白这个道理,就更该知道本王不掺和你们之间那些事的底气。”

  “是么?”赵都安略带一丝调侃地笑道:“王爷这话说的不实诚。”

  “哦?”

  赵都安轻描淡写地道:

  “若在之前,您或许的确沉得住气,但朝廷开市后又不同了。

  一旦以朝廷为主的贸易市场运转起来,整个淮水道的财富会朝湖亭聚集,源源不断流入国库,那些成为皇商的商贾与小家族也会乘风而起,而有人起,便有人落。

  新政根本上便是将财富从士族集团手中拿回朝廷,如此一来,淮水道那些士族便会衰弱。

  而他们衰弱了,淮安王府在这里制衡他们的作用也会降低。

  换言之,王爷您的分量便不如以往重要,以您的睿智,必然能看到这一层,又岂会坐以待毙?”

  淮安王略微肥胖的脸庞,神色终于认真了起来。

  若说方才那一番话,还看不出什么。

  可眼下这番剖析,却是将他的心思剖开来,近乎一览无余了:

  “呵,若真依照你所说的,那本王岂不是该全力阻挠开市?阻挠新政?”

  赵都安微笑地摇头,直视对方说道:

  “但您拦不住的,因为整套新政最大的利益受益者,并不是当今陛下,而是朝廷,或者更准确来说,是坐在龙椅上的人。

  当今陛下坐在那,会全力推动新政,但哪怕换了任何一个人,坐在那里,也一样都会全力推动新政。

  寻常人只以为,新政是陛下敛财所设,但有心人会明白,这套东西,就像一只魔盒,一旦打开,便再也关不上了。”

  魔盒!

  就是潘多拉的魔盒!

  亦或者称之为某种意义上的阳谋。

  归根结底,如今大虞朝国库空虚,不是女帝要面临的问题,而是“皇帝”要面临的问题。

  老皇帝撒手人寰,将大坑留给后人,哪怕不是贞宝继位,太子或者二皇子继位,也一样要解决这件事。

  甚至,哪怕八王叛乱,靖王或者哪一位王爷坐上龙椅,他一样要面临这个问题。

  而赵都安给出的“新政”解法,就是一整套当下最好的方案。

  这意味着,从新政面世那一刻起,就已经再也收不回去了,谁做皇帝都一样。

首节 上一节 592/9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