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141节

  周铁衣看向母亲。

  当日在柳湖之时,看到母亲改变天象,那个时候自己还对修行隐秘了解不多,所以虽然惊叹,但觉得三品天象应该都能够做到。

  但是随着知道了母亲的身份,了解了儒家圣人想要以己心代天心。

  再加上母亲如今能够一言压住神兵出世。

  周铁衣总算是明白,为什么大明宫主说玄都山天师只想要一尊亚圣就够了。

  与此同时,周铁戈身后也浮现出三尊五帝像的虚影。

  兵家‘锻兵’,每锻造出一件真正的富有灵性的兵器,自身都会得到反馈,凝聚出这件兵器的虚影,若有需要,可以化虚为实,暂时发挥出这件兵器一部分的威能。

  而锻造出的兵器越强,对于兵家的反馈也就越多,越能够发挥出这兵器更多的威能。

  周铁戈睁开眼睛,看向另外两尊没有被完全唤醒的‘神兵’,也没有强求,天道有缺,哪有一次性就十全十美的事情。

  “取个名字吧。”

  周铁衣看向三尊五帝像,想了想说道,“‘五帝神将’。”

  (本章完)

第187章 无后的圣皇,五帝的族裔,谁在指使?

  回到麒麟阁中。

  周铁衣开始试验‘五帝神将’这件几乎可以称之为绝世神兵胚胎的武器。

  首先,五帝神将具有撒豆成兵的特性,能够化为五枚棋子,现在只能够驱使其中三枚。

  而且这棋子具有虚实转化的能力,落入周铁衣的丹田气海之中,或者藏于白玉棋盘之内,一点都不会被别人发现。

  第二,五帝神将天生就具备浩然正气和雷霆之力,才锻造出来,就相当于顶级的六品武道修行者,完全可以与普通的五品武道修行者争斗。

  这对于施法类型的修行者而言,就是肉盾级别的神器。

  随时能够带在身边,无论睡觉还是吃饭,都能够召唤出来的顶级武者。

  第三,这是最重要的,也是绝大多数武器没有的!

  五帝神将有着完整的灵性,在战斗上可以当做活人来使用,不用执掌者一心多用去指挥。

  当然,就算是撒豆成兵,天象,也无法做到孕育真正的生命。

  五帝神将给周铁衣的感受,用科学来解释的话,就是加载了战斗系统的人工智能。

  在战斗上,五帝神将甚至能够做得比普通人更好,但是一旦处理复杂的事情,需要考量‘人情’之类模糊的概念,那么五帝神将就会变成人工智障。

  若是用玄幻来解释,那么五帝神将就可以看做是黄巾力士一般的存在,平时可以处理基础事务。

  第四,恐怖的成长性。

  受限于锻造者周铁戈和周铁衣现在的实力,所以五帝神将一出世,只有‘凝罡’境界,但随着周铁衣实力的突飞猛进,自身五帝像的成长,就会反馈到五帝神将之上,让五帝神将不断突破现在的局限,达到进化的目的。

  至于五帝神将进化的极限,以国运作为材料,现在至少可以触及三品的境界,等自己投喂更多,更强大的材料,五帝神将的品级还会不断被拔高,直到天地感应,神兵出世。

  第五,周铁衣的意识能够随时通过五帝神将降临,并且操纵五帝神将。

  第六,五帝神将由国运演化,所以具有一定的幸运属性。

  而幸运属性难以被人察觉,却又是重中之重。

  第七,作为五帝化身,五帝神将可以短时间内影响天地之间的五行平衡,现在的范围是以一尊五帝神将为中心,影响周围百米,每多一尊,就多影响周围一百米。

  了解了自身神兵的全部作用,周铁衣不得不感叹道,“即使不完整,还没有出世的神兵都有如此妙用,真不知道那些真正的神兵有什么威能……”

  一般而言,并不是武器越强越好。

  就以周铁衣自己接触到的三样强力‘武器’为例。

  第一,春雷符,这张能够威胁上三品修行者的雷符若是给其他人,能够发挥出十分之一的能力,就算是幸运了。

  自己能够发挥出全部能力,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是画符之人,精气神合一,另外一方面是大夏圣上改变天象,营造了一个最适合使用春雷符的环境。

  第二,湖砚,这秘宝能够聚集人的喜怒哀乐四种情绪,但使用的话,最合适的应该是小说家,其次是儒家,画家,书家之流。

  绝大多数武者即使实力强悍,也难以发挥出其威能。

  第三,蛛楼,没有匹配的实力,这件庞然大物根本无法启动。

  所以武器不是越强越好,是越适合越好。

  不然就会出现小马拉大车,车拉不动,反而伤到了自己的情况。

  因此原身没有修行之前,周府那么多秘宝,也没有让原身带出去耀武扬威,因为顶级秘宝带出去,发挥不出作用,反而会出现小孩持金过闹市的事情。

  当然,这其中不是没有例外的情况。

  就自己现在能够想到两种。

  商家五品‘通宝’,听郝仁提过,商家可以汲取宝物的特性,赋予给自身,只不过这种赋予应该会损坏宝物,绝大多数状况下,应该都不会有人损坏一件能够传承几百年的秘宝,赋予其中一两样特性给一个人吧。

  第二种就是秘宝有灵,如同五帝神将一样,只要下达了命令,秘宝就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根本不需要人的辅助。

  这种级别的秘宝,绝大多数都是耳熟能详的绝世神兵。

  儒家的‘春秋简’,道家的‘希夷印’,佛家的‘青莲’,圣皇的‘太阿剑’,‘九州鼎’……

  在五件绝世神兵之下,最出名的,自然就是五帝帝兵。

  当初五帝凭借帝兵,在道尊的帮助下,一换一,换了九神中的五尊。

  五帝虽然陨落,但是这五件帝兵却没有陨落,相反完成了天地赋予的使命,这五件帝兵还发生了某种蜕变,能够扛住时光的消磨,传承至今。

  南北朝时期,之所以五国并存,就是因为圣皇陨落,大炎圣朝一夕崩溃之后,五帝族裔手持帝兵,争夺天下,互不相让,难以分出胜负。

  直到本朝太祖出世,携带绝世神兵‘遮天旗’,又得到佛,道两家的支持,才最终一统天下。

  其中最大的转折,应该是儒家对于太祖态度的转变。

  儒家最开始自然不支持太祖。

  因为五帝族裔建立五国,争夺天命,实际上儒家是希望从五帝族裔中选出一位新的‘圣皇’。

  这符合儒家喜欢‘崇古’的特征。

  至于为什么不是原本‘圣皇’的族裔……

  因为原本圣皇寿五百,但是却没有一道血脉流传。

  这段时间翻看《通史》到这一段的时候,周铁衣每每都感到胆寒。

  因为从逻辑上来讲,作为一个王朝的统治者,就算圣皇再贤明,也应该要留下后代。

  对私,繁衍是人类的本能,对公,也可以安抚天下民心,稳定政治局势。

  但偏偏圣皇就是在漫长的在位时间中没有留下一个子嗣。

  周铁衣只能够套用前世的一种说法。

  当生命处在弱小的时候,繁衍是第一要务,甚至族群可以为了繁衍,牺牲老弱病残。

  但是当生命强大到能够抵挡时光的侵蚀之时,繁衍已经失去了其意义。

  圣皇也许就是处在这个阶段。

  而当周铁衣想要找史书验证自己猜想的时候,却发现没有一本正史记载原因或者提出假设。

  仿佛认定了《通史》那句‘圣皇无后’是客观规律一般。

  正是这么大个漏洞存在,所以周铁衣才提醒自己哥哥《通史》可以看,但不要细读,因为里面很多事情已经被改变了。

  就跟前世天龙人用春秋笔法他们那段历史一样,只要不断强调他们的悲剧性,民族的优越性,强调一百遍,再花足够多的钱,在一段时间内,让扭曲的历史成为真理,并且让世界绝大多数人相信,这是完全可以操作的。

  现代社会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这个拥有改变人意志的力量的玄幻封建社会了。

  放开圣皇无后这段明显有问题的历史记载,大夏太祖得到道,佛两家的支持,与有儒家支持的五国相争。

  最终凭借合纵连横之术,灭了其中四国。

  至于为什么不是五国,因为当初太祖还弱小之时,就与赵国订立了契约。

  这个世界的契约拥有强大的约束力,并不是政客们擦屁股的纸,所以即使雄才大略的太祖,因为难以承担违反契约要付出的巨大代价,最终选择接受契约。

  这份契约全名叫做《夏赵盟约》,具体的内容一直没有公布给世人,只知道就算大夏统一了天下,赵国的宗祠仍然保存,由其族人祭祀。

  而最让人意外的就是,其他四国毁宗破庙之后,他们立国的根基——帝兵都不翼而飞,仿佛就是完成了这一段历史后,就需要再次隐匿一样。

  有帝兵传承的赵国姬氏这三百年间一直在安稳过日子,从来没有一点痴心妄想,似乎这也是《夏赵盟约》的内容一样。

  在五帝帝兵之下,还有众多一品手持的绝世神兵,就比如法华寺三宝。

  佛陀伏魔图,十八罗汉像,佛喋。

  最开始,这些绝世神兵应该和正常的一品实力差不多。

  但是时间总是最能够改变事物,这么多年过去了,连那些当初横扫一世的一品们都死亡消失。

  他们的兵器却能够留下来,庇护子孙百代。

  ······

  三日后,铜山府,鹿林书院。

  此地乃是铜山府文华之气所在。

  挺拔的青松如同举子牌坊,一层层从山脚延伸到山顶。

  半山腰上,一座占地极广,足有千亩的书院掩映其中,大量以白墙叽罱ǖ慕ㄖ蛟迹铀兀侨茨芄灰倭倌辏淳≌馍郊浞缭票浠�

  时而有琴音悠长,有颂诗之声附和,让此处美得极为干净,仿佛不沾人间尘土。

  上千亩的书院,这还只是校舍部分,周围几座山,下方大量的农田都是鹿林书院的产业,再加上每年山铜府各家的捐赠,才能够维系住眼前的繁华与超然。

  一辆朴素的马车停在了鹿林书院山脚。

  这本来是寻常事,不会引起周围学生们的好奇。

  但当车里人出来的时候,往来的学生们忍不住微微皱眉。

  不仅是因为这一家三口,一妇人,一少年,一稚子,身穿丧服,还因为他们蓬头垢面。

  一般情况下,来书院,即使是布衣,也应该整理好衣冠。

  只有正衣冠,才能明是非。

  这一直都是儒家强调的事情。

  不过想到别人在服丧,这里大部分学生也没有说话。

  让他们真正皱眉的是将这一家带来的人。

  那是一位脸色病态发白的青年,对方的衣服上有大量刀剑伤,很多伤都入了骨,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不少伤口都开始龟裂出血。

  这般作为……

  应当是想来伸冤的。

  这种人虽然不多,但每年都会来这么一两个,甚至鹿林书院的学子们都有些习以为常了。

  只不过来鹿林书院伸冤那么有用,也不用各府建立衙门,安排典吏了。

首节 上一节 141/2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