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329节

  周铁衣在心中吐槽了一句,只要再多给他几十息,他就能够完全获得淮河,淇水神权,到时候重新凝聚神器,掌握两河,配合平津渡,潘阳湖的水系权柄,一旦进军洛河,那么他的神权就飞速膨胀,掌握三江一湖,贯通大夏三分之一的水系,足以有立下神道一品神庭的根基!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就算是现在也收获满满,不仅可以自己慢慢顺著残留的权柄继续炼化淮河,淇水,同时还获得了一部分二品‘易玄机’的感悟,大量关于南北五朝时代的秘辛。

  同时以后就算有人想要复活淮河,淇水二神,因为他现在是活著的淮河,淇水二神,即使不是完全状态,但是力量也会先导引到自己这里,没有自己的准许,复活几乎不可能成功!

  周铁衣目光看向猿通,此时猿通的情况复杂无比,首先因为长时间融合天地地脉之力,封锁这片龙穴,让他背后的身躯与一根根地脉相连,而后他又用安民之法,借取了超越自身能力的天地意志,才能够冲刷淮河,淇水二神的意志。

  现在天地意志开始反噬他自身,让他的心神也出现恍惚,重伤之下的自身再也控制不住道化的趋势。

  更为重要的是,淮河,淇水二神借龙脉化形而出,如今祂们被斩杀当场,相当于龙脉也被斩杀当场,再加上河水侵蚀地穴,诛神司定住地脉等状况,如今这处龙穴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漏斗,只要猿通从合道状态离开,那么平津渡就会从这里开始塌陷,整个平津渡的地势将完全改变。

  猿通一下子就想清楚了,自己即使侥幸停止道化,以后也不过拖著残躯,苟活十几年,还要面对众多不怀好意势力的窥视,倒不如就以此残躯填了这龙穴,落下的功德,气运也足够庇佑大哥。

  儒家道统和天地意志双重侵蚀之下,猿通竟然没有立刻从安民的状态退出来,他的身躯反而越来越大,一点点充塞住整个地穴。

  有猿通蕴含天地意志的力量导引,那狂暴的地脉不再四散奔逃,而是向著此地涌动,更多的地脉如同树根,与猿通融合在一起,厚实的土壤形成堤岸,抵住河流奔涌。

  猿通低头,看向周铁衣,“还请周侯告诉我兄长……”

  还没有等猿通说完一番煽情的话,周铁衣就打断道,“你是修儒道修傻了吧。”

  他话音说完,用手一抽,从眼前已经陨落的神躯之中抽离出大量残存的龙脉气运,这气运周铁衣看了一眼,然后抛向猿通,喝道,“身本尘来还尘去,练得猿心似丹心。此时不悟,更待何时!”

  他的声音如洪钟,激荡起猿通求生的意志,猿通张开巨嘴,一口将众多的龙脉气运吞入腹中,周铁衣眉心之中五色光华绽放,一尊大鼎两耳三足,半虚半实,落入虚空。

  猿通一跃进入大鼎之中,周铁衣盘坐虚空,伸手一指,红白交织的赤帝焰腾起,再一指,月华,地脉,水脉三力源源不断灌入,炉火沸腾,与天地意志潮汐相合,虚空中一个个龙章接连不断落入鼎中。

  三十六个天然龙章勾勒成型,落在鼎中已经被炼化成为一尊顽石的猿通身上。

  七十二般变化【补地】。

  周铁衣站起身来,衣袖一挥,“去去去,半甲子后再见。”

  那顽石形如猿猴,从鼎中飞出,落在深邃幽暗,已经失去了龙脉的穴洞之中,有顽石填充,整个地脉开始导引过去,眼前这块土地不仅没有向下塌陷,反而一点点向外隆起。

  此时外面的战场之中,儒家,诛神司之人已经剿灭了剩下逃窜的蛟龙,神道关闭梦境入口,撤离平津渡,大雾消退,江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山石堆砌隆起,形成小山丘,忽然五色华光从地下破土而出,天空中五行祖炁聚集,形成祥云,从山丘上空向四周蔓延,近乎覆盖了八分之一个平津渡,一时间仿佛这处天地意志都在欣喜。

  下一刻,一只麒麟跃出,蹄子踏著五色云焰升空,它的背上坐著一英武青年,一手持长枪,一手提著一具奇特的三丈长半龙半人的尸体,其后八轮月相如同珍珠缀连而出,让英武青年与明月相融,照耀整个平津渡。

  “今夜斩神道恶龙于平津渡,煌煌大夏,吉!”

  然后驾著月相,穿行于半云半山之间,一路行七百里,朗照的月光穿行于山河之间,无数人从梦中惊醒,抬头看天的第一眼,就看到乘坐麒麟,推著月相前行,横跨山河的青年,五行祖炁形成罡风,披霞数里。

  今朝一入真罡境,麒麟夜行天下知!

  几百里之外,墨家巨子田父取下眼镜,疲惫地用手指捏了捏鼻翼,他维持兼爱的极限是一盏茶,周铁衣如果是这样回来,虽然速度慢了一点,但还在这一盏茶的时间内。

  巨大的月相回归墨城,公输霆先抱怨一声,“你为什么不通过梦境回归,那样更快一点。”

  周铁衣道,“我怕神道在梦境之中再设埋伏。”

  “是吗?”

  公输霆半是疑惑地看向周铁衣,虽然周铁衣说的话有道理,但也只有一半,因为现在周铁衣通行梦境,有众多一品看著,神道出手的概率极小。

  “嗯。”

  周铁衣认真点头。

  田父抬手,他倒是不在意这个问题,他更好奇的是今天这场战斗之中众多疑点,特别是当时封锁江面的大雾,能够和周铁衣驾驭的明月之光抗衡,江下面究竟隐藏了什么?

  “江下面的情况是怎么回事?”

  周铁衣听到田父的问题,心中已经编好了理由,用叹息的语气说道,“巨子,这就说来话长了……”

第397章 太子临危受命

  “号外!号外!平津渡大捷!盛世侯驾月夜行八百里,斩神孽恶龙于平津渡,破淮河,淇水二神复苏!”

  秋雨转凉,入了九月中旬,整个大夏北方已经开始身穿棉袄,不过今天天京一山四城的报纸却异常火热,竟然重新有几分当初周铁衣在天京发行报纸的盛况,这当然不是因为报纸司领导有方,而是今天的新闻过于劲爆。

  随著报纸发行,诸如董行书之流已经发现,无论是周铁衣最开始提出的珍宝,美婢,还是百家的圣人大义,这些都不足以吸引百姓们长时间阅读,总会出现疲倦感,而让他们感兴趣的,还是要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同时夹杂一两个爆点刺激眼球。

  而今天报纸上的内容毫无疑问刺激眼球。

  无论是月相系统,盛世侯周铁衣,平津渡龙脉异动,蛟龙兴风作雨,前朝恶神趁机复活,这些都是看点,让整个事件充满曲折的故事性和力挽狂澜的英雄性,让真实的事情如同小说一样趣味十足。

  特别是什么驾月夜行八百里,翻手成山压蛟龙,这如同传说故事一样的事情不仅真实发生了,还就发生在十万人的眼前,让无数人见证,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吹嘘的了。

  于是当夜机关城就有不少修行者,文人墨客写文记载此事,书信如同白鸽,先从机关城飞入太行山省,飞入西洛州,而后又通过水路贯通整个大夏,百家在各地兴办的报刊本来就想要吸引民众目光,有此这么正确的‘大捷事件’当然第一时间就刊登上去,反正报纸司和圣上总不能够说这大捷不吉利或者欺君吧,顿时让这件事成为如今大夏最吸引眼球的事情,甚至盖过了北边渊蒙再次进犯。

  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大夏圣上想要拦住信息也拦不住,这就是底层传播的魅力。

  一辆辆百官的马车行驶在玉京山山道上,直通十二重楼牌的白玉广场,不少人昨天晚上已经通过各家道统得到了第一手消息,确定了周铁衣确实再立下大功,保全了平津渡,斩杀了两条三品恶龙,又阻止了两位二品神祇复苏。

  这功劳已经是封侯拜相的根基了,如果再加上月相系统,解决了墨石病,一旦处理完这次的墨石案,那么周铁衣重入中枢,如果还只是区区五品督查院使,恐怕天下人就会觉得他们朝廷诸位肱股之臣在打压青年才俊了。

  车厢之中,董行书目光落在今日的报纸上,久久不能够平息。

  他得到的消息比报纸上多得多,也准确得多,但他仍然要看报纸,因为他要思考百姓们看到的消息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

  毫无疑问,百姓们看完今天的报纸,已经对周铁衣的形象从天京的盛世侯转化为力挽狂澜的大英雄了。

  这个转化让周铁衣的名声真正从天京扩散到天下,这也是周铁衣要夜行七百里的原因。

  如果是普通臣子这么做,那只能够说不知死活。

  但周铁衣和大夏圣上的矛盾本来就已经到了退不得的地步,所以与其被悄无声息按死,还不如弄得大张旗鼓。

  只不过圣上究竟怎么想的?

  董行书放下报纸,在车夫几声问询下,才缓缓下了马车,他下车的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身穿紫衣,如今乃是报纸司司长的柯黯然。

  柯黯然感受到董行书在看自己,颔首致意,不过没有和董行书一起走,而是独自走到白玉广场上等候的百官之中。

  董行书一瞬间意识到了周铁衣这么做的原因。

  柯黯然进京,别人不知道柯黯然献给圣上的策略是什么,但作为当初在赶柯黯然离开的人,董行书怎么不知道!

  天圣民三才感应策!

  这是道统之法,是眼下看上去最适合大夏圣上的道统,柯黯然成为报纸司司长,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信息指明大夏圣上已经选择了这条道路,但至少可以证明,大夏圣上已经在考虑成就三品的事情了。

  而成就三品之后,因为道统和大夏皇帝之位的冲突,所以眼下,或者未来的几个月,将是大夏圣上最为虚弱的时候。

  这个时候,即使大夏圣上也不会诛杀一位名满天下的有功之臣,不是不想,而是力有不逮!

  稍微出现一点闪失,大夏圣上就会和周铁衣双输,让朝廷之上其余的诸子百家获利,所以当周铁衣回京,朝廷局势会变得前所未有的波谲云诡。

  晨钟敲响,百官们在羽林卫都统的带领下进入金銮殿。

  山呼万岁之后,今天的重头戏就开始了。

  刑部侍郎长孙丹作为周家的门生之首,率先出列,“臣贺喜陛下。”

  大夏圣上垂下的珠帘遮挡住表情,“何喜之有?”

  长孙丹开口道,“陛下天使周铁衣斩三品恶龙于平津渡,扼杀淮河,淇水两神复苏,借明月之相,重挫神道,自古明月之光出自大日,如今天使神威,正是陛下广修道德之果,因此贺喜。”

  长孙丹话说的滴水不漏,但所有人都听明白意思,这是替周铁衣前来邀功了。

  不过如此大功,确实要邀。

  而且这次大夏圣上不能够以千里加急赐一杯御酒了事,而是要用实际利益来表示。

  大夏圣上轻笑了一声。

  这声轻笑意味复杂。

  首先肯定了这是一件毋庸置疑的喜事,但是却不能够让大夏圣上大笑。

  而后大夏圣上问道,“长孙侍郎觉得该如何赏赐?”

  长孙丹躬身道,“周铁衣身负陛下重任,太行山墨石案,汤州府湖心书院案尚未完结,如此大功如果不当面封赏未免显得朝廷草率,不如等周铁衣归京,再行封赏。”

  这是准备先将功劳要到手,等墨石案查完,如果中间周家有牵扯,也好来个功过相抵啊。

  众多朝臣读出了长孙丹话里面的意思,这倒不是难办的事情,而且又是给了圣上一个新的解决思路。

  周铁衣这次功劳太大,那好办,等墨石案查完,周家确实牵连,到时候圣上只用罚其他家,不罚周家,来个功过相抵,天下人都能够接受。

  想到这里,一位位朝廷重臣们面露些许深思之色。

  周铁衣之前之所以敢不顾一切,大张旗鼓查墨石案,推动改革,当时他就不怕挑起诸子百家的矛盾,一个核心的办法,就是用神道这个更大的矛盾去覆盖小矛盾。

  就像现在一样,最后查出周家在山铜府有墨石牵连,但周家也诛杀神孽有功,一功一过,就足以将问题摆平。

  再好的谋划逐渐完善的时候,始终会被聪明人看到目的,大家也不是聋子瞎子,自然已经猜测出了周铁衣的目的。

  但此时功劳已经立下,就算猜测出目的,这个结果也能够让百家和大夏圣上接受,至少是明面上的接受。

  大夏圣上看向长孙丹,微微颔首,“此言不差。”

  大夏圣上同意之后,又看向右将军尉迟破军,开口道,“你将刚刚的军情急奏拿出来议一议吧。”

  右将军目光幽深,拱手一礼,然后开始说起落日关渊蒙那边的军情急奏来。

  不过众多朝臣仍然在想著上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次周铁衣如此明晃晃的谋划,大夏圣上为什么还是轻易同意了,再不济也可以以担心神孽为由,加派一个天使下去钳制。

  但当听完了落日关的军情急奏过后,他们神色略微一动,好像明白为什么大夏圣上现在不能够轻易动周铁衣的原因了。

  “北方急奏,渊蒙大军压境之际,虎威将军周擒龙率众奇袭千里,至妙善城,借妙善城僧众,夺此西域关口,后以愚和尚留城中舍利子,于今日寅时,挫败前来支援的渊蒙神将,暂时镇守此城。”

  “上疏建议陛下兴兵,彻底夺下妙善城,并且以妙善城为根基,入西域蛮夷百国,设置藩属,断渊蒙根基。”

  又是一件大喜事,朝臣们一愣。

  太子眼中骇然,但是想到今天父皇对周铁衣立功的表现,心中已经有了定计,眼下正是最好的表现时机,或许能够挽回自己因为周铁衣,在父皇那里失去的信任,于是越众说道,“父皇,儿臣觉得此计不妥,自古兵事劳民伤财,而西域百国又是蛮荒之地,进取西域,乃是以天下之财填无底之源,不过好大喜功之言,实乃祸国殃民之论!”

  一直以来,太子李灿虽然上朝,但是几乎不议论朝政,除非是大夏圣上亲口询问,今日罕见开口,让群臣们微微侧目。

  不过不等他们思考,就听到御座之上的大夏圣上喝道,“混帐东西!”

  大夏圣上御座旁边,自从垂帘听政之后,很少开口的天后今日也罕见开口道,“圣上息怒,灿儿也是忧心国事才直抒己见。”

  ‘劝解’了大夏圣上之后,天后隔著珠帘,看向大殿之上一脸懵逼的太子李灿,“本宫问你,之前我大夏为何对渊蒙兵锋进犯屡屡困顿,只能够扼守落日关,难以进取?”

  太子李灿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思考问题,然后瞳孔一缩,舔了舔嘴唇,“回禀母后,自古兵事,粮草第一,我大夏运送至前线粮草,途经消耗,时常二十存一,因此普通士兵难以扼守更远的国土。”

  天后道,“你明白就好,以前就算有墨家飞鹏相助,也只能够应急,无法长期廉价稳定供应给前线粮草,所以就算打下来渊蒙的地,也是飞地,守不住,但今日不同,前些日子左将军府已经上疏,建议修一条从天京直往落日关的轨道,以火车运送粮草,则消耗锐减!如今左将军已经在北部五省道督建,颇有成效。”

  太子李灿回想起三个月前就已经从天京离开,不见踪影的公输盛,当时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周铁衣身上,反而忽略了公输盛才是这条道统真正的创立者。

  联系公输盛离开的时间,此时朝廷众多大臣反应过来,公输盛去北边前线,不是去帮周擒龙攻城略地的,而是去帮左将军修铁路的!

  北部五省道因为要长期防备渊蒙,所以很多财政是独立自主,钢铁,墨石一向储备极多,又拥有先行后奏的权力,而军队之中又不缺劳工,所以北部五省道要修铁路,速度其实是在天京如今修的这条铁路之上的!

  或许那边的铁路已经悄悄试运营了一段,让左将军江守城看到了铁路对于战争的改变,所以他才会支持周擒龙奇袭妙善城的计划!

  如今反对周擒龙这个计划,实际上是反对左将军一系的边军将领共同建功立业的心思!

  太子李灿一时间冷汗涟涟。

  大夏圣上这时开口道,“做错事不能够不罚,即使朕的儿子也一样,不知军事,妄论大将之功,皇后认为该怎么罚?”

  天后隔著珠帘,说道,“如今北边正是缺人之际,不如让他过去将功补过,在大将手下当一小兵。”

  天后话音说完,董行书这次反而站在了太子这边,“天后此言不妥。”

  天后轻咦了一声,“司民觉得本宫此言有何不妥?”

  董行书看了一眼太子,然后拱手道,“太子乃是国朝之本,前线兵凶战恶,倘若有所损失……”

首节 上一节 329/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