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忙活到了中午,姜临才停了下来,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怒气。
眼神一片清明。
“好个幕后主使。”
姜临喃喃自语着。
没有了怒火,可不代表着姜临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情。
对方是在刻意的激怒姜临。
黑律法师最忌讳的,就是在怒火中行事。
诸鬼神犯罪重,上清律及玉格不能尽其罪,然后检黑律。如鬼神犯轻,法官便行怒检黑律者,去寿一年,仍将鬼神不尽其罪,法官受之。
这是黑律明条。
法师行法,必然要在心思清明的状态之下,不然即便是为民除害,自身也要受罚。
黑律对法师的严苛限制,体现在方方面面。
“鬼胎之事未绝,在预料之中。”
姜临在道观院子之内,围绕着王灵官的神像,踏着禹步,一边走,一边捋着已知信息。
“昨夜那幕后之人,一夜,不,半夜之间,让十几个客商运送了将近九十个鬼胎。”
“对方不仅仅在修行界有势力,在凡人之中,必然也是手眼通天之辈。”
“后又有阴兵过境,不知是敌是友,阴间庞大,虽仍有后土皇地祇镇守,但到底是受到了天庭变动的牵扯。”
姜临很清楚,阴间地府,也是分派系,分势力山头的,不可能是铁板一块。
“城隍只能后动,查不到太多有用的东西。”
姜临停下了脚步,看向了龙井山之外。
经过昨夜的事情之后,姜临已经发现,城隍的作用有限,那幕后之人很谨慎,活动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小卒子。
“此事想要彻底清查,必然要……”
“走一趟杭州府!”
第44章 沙弥
姜临心头思索着。
目前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杭州府。
不管是姜临逮到的那个客商,还是后来罗三尺逮到的那些客商。
所有的路线都是汇聚到杭州府。
“既然是示威,那就是有恃无恐。”
姜临嘴角带起一抹冷笑来。
有恃无恐,所以根本懒得隐藏,虽然放出来就是让你抓的,但也丝毫不掩饰目的地。
就让你知道是在杭州府,你又能怎么样呢?
姜临似乎看到了幕后黑手在自言自语。
“那就让伱看看,道爷能不能给你揪出来。”
姜临整理好衣冠。
身穿黑白道袍,头戴莲花冠的少年道人离开了自己的道观。
在灵官爷和帝君老爷的注视之下,朝着杭州府的方向走去。
其实,姜临是有些不够资格戴莲花冠的。
道门三冠,莲花冠,鱼尾冠,芙蓉冠,被统称为三清冠,非高功不可戴。
但一来,姜临现在有北极驱邪院正五品的箓职,可以说如果他现在登天,只要亮一下腕子上的箓文,马上就是北极驱邪院五品天官。
二来,紫微观虽然小,但好歹是正儿八经的一方道观,姜临乃是此观的住持方丈。
三来……这莲花冠其实是姜临师尊的遗物……
“唉,穷啊。”
姜临叹息一声。
道冠也很贵的好吧,既然有勉强够资格佩戴的,那就不要另外花冤枉钱。
反正自己戴这个莲花冠,帝君老爷都没说什么。
塑造王灵官的石像就已经花了不少,接下来还要修缮整个道观,以及最重要的帝君老爷神像。
给灵官爷都用上了石头为材,那帝君老爷怎么也得塑一层金漆。
还有修缮道观,很多地方,甚至横梁大木都要换。
姜临是很懒的人,想要一步到位,争取搞一些上好的木料。
但这种木料都有一个共同点。
贵!
姜临算了算自己的存款,发现依旧捉襟见肘。
不过好在,终于不用在温饱线上挣扎了。
现在三餐有肉还是能够做到的。
“咕噜噜……”
说着说着,姜临有些饿了。
他虽然修行有了些许成就,但若是想要辟谷,还得有一段时间的修持,至少得等到修成阳神,灵台足够坚韧,魂灵足够坚固,能够从天地之间自然汲取灵气的时候。
“任重而道远啊。”
姜临叹息一声。
其实姜临不知道的是,其他法脉想要辟谷,一般来说不用这么晚。
但北帝法不一样,法师要行走在人间,注定要在红尘中经历。
“人气”越多,对法师的修行反而越好。
是以,北帝法能够达成辟谷的那个境界,反而是相对靠后的。
“去吃个包子好了。”
姜临嘟囔着,展开大袖,好似大鹏一般,顺着官道直奔杭州府。
说着吃早餐,但到了杭州府的时候,时间也快到了中午。
这下,只能早餐晚餐一块解决了。
姜临隐晦的摸了摸肚子,就近找个一个小摊子。
“老板,两碗扁食,五个肉馒头。”
姜临很是阔气的要了往常绝对不敢点的东西。
“来嘞!”
老板的动作很快,街边小摊,讲究的就是一个效率。
这家摊子是一家夫妻店,就是在家门口拉了一个棚子,摆了桌椅。
很快,姜临的吃食就上来了。
给姜临上饭菜的,是一个十五六的小姑娘,不算多好看,但很是活泼精灵。
此刻人也不少,忙的脚不沾地。
姜临扫了一眼就没有在意,低着头大快朵颐。
正吃着,突然听到了一声佛号。
“阿弥陀佛。”
一个刮着青皮脑袋,没有受戒的小沙弥有些拘谨的走了过来,手上捧着一个钵盂。
“施主有礼,小僧灵隐寺沙弥,法号恒心,求一份布施。”
小沙弥捧着钵盂,有些紧张的对着摊主躬身。
“哎呦,小师傅快先请坐,素馒头得过一会出来。”
摊主没有拒绝,毕竟灵隐寺就在杭州府,这里的百姓相对来说,也很欢迎来化缘的师傅。
“不不不。”
恒心有些拘谨的摇头,不好意思的说道:“小僧,可否求……三粒米?”
闻言,摊主愣了一下,但还是很快反应过来,点点头说道:“小师傅稍等。”
说罢,急匆匆的走进了自己家。
而姜临饶有兴趣的看了一眼那小沙弥。
一双麻鞋都快磨穿了,眼底也带着黑眼圈,脚脖子上都是灰尘。
很显然,这小沙弥最近很累。
姜临看完,又看向了那小沙弥手中的钵盂,微微一笑。
原来是在化百家米,不过……
到底是没有坚持到底,在最后起了懒惰心和急功心。
姜临看了一眼,目送那小沙弥捧着钵盂离开。
没有多在意,三两下吃完了桌子上的东西之后,结了帐起身离开。
姜临顺着大路往杭州府的里面走去。
谁知在路上,却再一次碰见了那个小沙弥。
只不过,这一次在小沙弥的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百衲衣,脏兮兮的老和尚。
姜临一看便笑了,瞅了一眼那垂头丧气的小沙弥,迎上前去。
“我道是谁让这小师傅用百家米的法子修行,原来是禅师。”
那老和尚,自然是道济。
道济见了姜临,并不意外,只是无奈的一笑,说道:“这孩子不争气,丢人丢到了道长面前嘞。”
听着道济那标志性的,懒散中带着诙谐的声调,姜临笑呵呵的说道:“如此年纪,有耐心恒心化来九十八份福缘,已经是难能可贵,禅师太过苛求了。”
道济闻言却脸色一苦,嘟囔道:“小道长你,也不过十五六的年纪呦。”
姜临不说话,只是微笑。
说话间,姜临已经跟着道济走回了来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