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我朝廷鹰犬?我乃大秦武圣! 第148节

  他明白,他是不是宗师,对于自己的未来大势并没有真正的影响。

  正如陶公子说的,他的根基太浅,没有匹配的根基底蕴,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个人实力再强,最终也只能沦为别人手中棋子,麾下走卒。

  张远所见的宗师,梁启源背后有山岳宗,枯荣佛主背后有大天龙寺,虎林佛主是明堂寺之主。

  掌控一方势力在手的宗师,才是让人畏惧的。

  “对了,你们没回来之前,东明商行东家,还有黎平县的曹捕头,送来不少银钱。”陶公子站起身,回厢房中去拿了一叠银票。

  “总有一千八百两,还有黎平县县令的信。”

  “武卫衙门的人送来书院,说是让我先给你保管。”

  这些银钱是东明商行的酬谢,还有黎平县送来的赏钱。

  当时张远领武卫破了铜鼓山,可是说好了,功劳给黎平县,赏钱加倍给庐阳府武卫。

  张远拆开信,见是那位黎平县姜县令写给他的,信中言语当然是好话,其实就是钱货两清,往后你张二爷可别再纠缠这功劳的意思。

  “我去将这钱给徐长志他们分了。”张远将银钱收入怀里,开口说道。

  这钱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张远不会贪下来。

  “对了,我过两日会往郡府述职。”

  张远压低声音,沉声道:“等回庐阳府,差不多就是收复丰田县城时候。”

  直到张远走出书院,陶公子还坐在石桌前,面上透着一丝呆愣。

  “收复丰田县,收复丰田县……”

  他握紧拳头,面色涨红。

  张远离开书院,并未直接到武卫衙门,而是到黑冰台庐阳府驻地。

  站在门外,抬头看那门楣上的牌匾,张远不禁摇头。

  王氏木器店。

  王启年站在门口,面上全都是笑意。

  一旁,是脸上堆着笑,穿着件不合身伙计衣袍的姚大善人。

第153章 郡府述职

  “怎么样,还是木器店爽利吧?”

  王启年得意将张远引进店里,伸手指向店中摆放的各种木器。

  “看看,城里好几家大户晓得我又开木器店了,都来定货,订单都排到八月了,他们还先付定金,就这一套柜子,我能赚二两,不,三两银钱……”

  看着喋喋不休,一脸憧憬的王启年,张远有些感慨。

  这家伙,活该升不了官。

  就这点出息。

  “姚兄弟,我想请你给我帮忙。”张远转头看向一旁的姚大善人。

  姚大善人一愣,伸手指指自己。

  “那个,大人,若是梁原域中事情,我还能有点手段,现如今我到了大秦,这,我也是坐吃山空……”姚大善人微微搓手。

  “就是梁原域中事情。”张远看着面色一白的姚大善人,轻声道,“梁原域中商道,还有那么多的暗探不能丢了。”

  “我会禀报上去,安排一位正七品的主司,统管梁原域事情。”

  正七品?

  王启年缓缓回头,看向身上穿着极不合身伙计外衫的姚大善人。

  正,七品?

  姚大善人的目光也转向王启年身上,目中有精光闪烁。

  ……

  姚大善人与王启年的恩怨情仇张远懒得管。

  兴和商行往后很难再走梁原域的商道,空出来的机会不如送给赤狐商队。

  姚大善人这位对梁原域中熟稔,又极有商贸经验与头脑的家伙,是最适合去掌控商队的。

  张远三言两语将事情说清楚。

  黑冰台主司身份,还有梁原域中玉昭寺等各方势力支持,姚大善人已经在畅想,自己的行商路线如何铺开。

  当初只是跟着兴和商行后面喝汤,就能攒起偌大家业,现在官商相合,掌控商队,他姚俊生定然能风生水起!

  “大人,我手上现银不多,要想置办货物,还需要变卖家产,庐阳府中一时卖不出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张远说了商队人手不需要姚大善人操心,可是那些货物需要真金白银去买了才能到梁原域交易。

  “你去郡城将此物售卖。”张远抬手,将一个小袋子递给姚大善人。

  姚大善人接了袋子,解开,浑身一颤。

  这玩意他熟。

  送到东境的那三颗菩提子,可是他一路揣在怀里,连洗澡睡觉都不离身,一路带到秦地的。

  玉佛菩提子啊!

  足足五颗菩提子!

  这得值多少银钱?

  “往后商队只售卖梁原域中真正的好东西,走高端路线。”

  “让那些世家大族看到梁原域的价值。”

  张远开口,双目之中带着几分精光。

  梁原域中好东西可不少,光是这玉佛菩提子,就足够让人垂涎了。

  “我明白,明白……”姚大善人的眼中放光,攥紧手中小袋子。

  王启年站在一旁,看看自家置办的这些大木柜子,一时间有些索然无味。

  自己这生意是不是太小了些?

  自己是不是应该将生意扩大,不止卖木柜,餐桌,连着闺房箱笼,还有那些屋宇梁柱生意也接了?

  ——————————————

  张远到武卫衙门,衙门里的皂衣卫并不多。

  庐阳府武卫衙门有正卒五百,分别五位都尉执掌,其他暗探,文职,杂役,总人数加起来将近八百。

  真正运转起来才发现,很多事情并不需要战兵武卒出面,反而是那些文吏,杂役就能将事情办成。

  武卫衙门的构建,大部分来自主簿赵瑜。

  赵瑜在庐阳府武卫衙门时间虽然不长,但其对于官制的了解,衙门的运转掌握,远不是张远能比。

  “校尉大人,这些时日衙门里积压了不少公务。”

  看到张远到来,两个文吏连忙将一叠书卷搬过来。

  一营都尉郭茂全,二营都尉宋忠述,也笑着过来拱手。

  “校尉大人,恭喜啊。”

  郭茂全是武卫衙门里的老人,消息灵通,晓得张远要去郡府述职,回来就是正位的校尉。

  “我不在衙门,还要辛苦诸位了。”张远点头,开口说道。

  他不在时候,武卫衙门中郭茂全身为第一营都尉,当然要多担待些事情。

  “这些都是卑职等应该做的。”宋忠述抱拳,然后苦着脸道,“就是如今庐阳府的事情越发多了。”

  “我武卫衙门就算再多些人,恐怕也不够。”

  庐阳府与北燕边境安稳了五年多,现在因为镇北军归附,再次烽烟四起。

  一旦边境交锋,庐阳府中有的忙。

  武卫衙门担负的运转,护卫,巡查还有打探等事情,多到麻爪。

  “昨日知府设宴,宴上透露了一个消息。”

  张远手掌捏着书卷,一边翻看,一边状似无意的道:“庐阳府很可能会成为上府。”

  上府?

  大秦郡府县都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府占十二县之地,中府据九县。

  庐阳府之前下设九县十三镇,丢掉丰田县时候,府城还有传言,要落到下府。

  上中下府的评定,可是关联赋税,劳役等各种事情,牵连百姓利益极大。

  对于官员来说,上府知府正五品甚至从四品,且有荣衔,中府知府大多是从五品。

  其他官员层层递减。

  这一层品序之别,就是天差地别。

  如果庐阳府成了上府,武卫衙门之中的武官,都会升迁,品序提升。

  对于宋忠述他们来说,那可就是从吏到官的升迁了。

  “大人,可是占镇北,北原军所据之地?”

  “固北城不会划归庐阳府吧?”

  “难道要兵出北燕,夺镇西军之地?”

  宋忠述和郭茂全面上全是欣喜,连声追问。

  张远只摆摆手,看自己面前的书卷,并不答话。

  有些事情,透露个消息就好,不能言之凿凿。

  没有正式刊文,中枢诏令,都只能算是闲谈消息。

  张远透露的消息让两位都尉走路带风,面上全是兴奋。

  他自己则是看过书卷之后,做了些批注,然后等徐长志来,将银票拿出来。

  “这些是兄弟们的该得的,拿去分了,不用入衙门公私账目,不过你要留底。”

  “武卫衙门当中,你徐长志算是有潜力的,我希望你能最快时间突破到先天境。”

  张远看着面前一脸激动涨红的徐长志,轻声道:“你随我去梁原域中,见识不同,该明白,没有先天境,为我效力的资格都没有。”

  徐长志点头,抱拳:“卑职明白。”

  一趟梁原域之行,见识过大秦之威,他不可能再去做江湖武者。

  追随张远,在官府仕途上走更远,才是他心中野望。

  谁还没有点梦想呢?

  徐长志大步走出,张远的目光落在手上一份书信的封面上。

首节 上一节 148/3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