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 第217节

  至少在梦里的这段时间,他已经能初步结合心肾精气和真气,凝聚三昧真火。

  有一说一,这样凝聚出的火焰,若论杀伤,感觉要比焰摩真气更弱,但操控起来却是要得心应手地多。

  东王木公看他掌握得很快,便开始继续丹道课程,仍旧是以基础的药理为主。

  说真的,若是没有对方打下的这份基础,李存孝白天配药也不会那么顺畅。

  毕竟世上妖魔的种类何止千、万种,灵草之多更是数不胜数。

  比起契此给的那些秘本,东王木公堪称是一本活的百科全书。

  所谓耳濡目染,李存孝受其教导,实操水平还不算什么,但却自然而然有了一种提纲挈领的眼界。

  普通的丹师,掌握的是一种妖魔、一种灵草,是它们皮肉骨血、根茎花叶的具体“特性”。

  而像东王木公这种丹道圣手,掌握的是某一类的、高度概括的共性,乃至于是一条规律。

  李存孝掌握了后者,就算对前者所知不多,也能自己思考、推演,这可以说是比绝学更重要的财富。

  “炼丹基础的三个步骤,起火、调侯、封固,其中调侯这一步,无疑最重要”

  太乙真人讲过今日的课程,不知不觉,便扯到炼丹的手法。

  “佛门丹道,不过是拾人牙慧,在我道门屁股后面亦步亦趋罢了。”

  “这其中最大的差距,便是这调侯的一步,我们道门独特的‘九转七返’之法,据说乃是来自于三洞真经当中的《洞玄》一部”

  三洞真经?

  李存孝一边分心关注着丹炉中火焰的变化,一边不由得竖起耳朵。

  “爹,三洞真经当中,究竟都有些什么?难道真是什么天书吗?”

  太乙真人笑着摇了摇头,“仙佛之事,骗一骗愚夫愚妇还可以,但世人所谓仙佛,也不过都是些强大的武者而已。”

  “强如陆地神仙,一样有化为尘土之时”

  “三洞真经和金胎两部,虽然说是蕴含至道,但天地又不是人,怎么可能专门为人族产出神功法门?”

  “反正在我看来,多半是某位修为通天的前辈高人所留。”

  “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其实并非泾渭分明。”

  “根据宗门中前辈的记载,无论哪一部,其中都包含灵图谱录、神符玉诀、方法众术三个部分”

  “灵图谱录,便是观想根本图,不过三洞经书上的,都是漫天神佛,其单独拿出来,最低也是一门上品武学。”

  “而神符玉诀,便是符箓之术,这方面,上清一脉要更擅长”

  “而方法众术,则包括丹道、武学、秘法等等.”

  李存孝听得对方娓娓道来,心中千回百转。

  对方话语里的意思,显然是对三洞真经了解不少,往深处想,青华妙严宫的背后,应当是有一个了不得的势力。

  而所谓“上清一脉更擅长”,其实也就是在说,东王木公的传承并非上清一脉。

  如今天下道门中兴盛者,往东便是江南西道的茅山、江南东道的麻姑山,这两家可都是上清法脉。

  剩下强盛的道门也还有不少,但若一定要拔尖,那必然就是西边京畿之地附近的楼观道,恰好这一家宗门张力士曾经还提到过。

  而南北方向,则是佛门为尊。京畿附近的青龙寺不说,北方河东五峰山的玉华寺号为密宗祖庭之一,声势极大。

  尤其如今貌似和那位晋王李翼圣走得很近,未来必然有所动作。

  “难道说,这位东王木公是楼观道的前辈?”

  李存孝心中生出几许猜测,而太乙真人还在滔滔不绝:

  “.至于九转七返之法,这可不只是炼丹的法门,同样是武道修炼之精要”

  “所谓一转降丹,二转伏丹,三转养丹,四转炼丹,五转还丹,六转金丹,七转神丹,八转灵丹,九转大丹.”

  “九转九炼,暗合元神锤炼的奥义,我.”

  正想继续吹嘘一番,激发激发李存孝对道门的向往,然而太乙真人话刚说了一半,面色忽然一变。

  李存孝入梦至今,还是头一次看见这位神仙般的人物露出这样表情。

  看上去有些忙乱、有些错愕、有些恼怒,最后眼前忽然天旋地转。

  直到再度睁开眼睛,看见熟悉精舍当中熟悉的床榻桌椅,他这才回过神。

  我从梦境中弹出来了?

  “怎么回事?!”

  李存孝心中一紧,连忙撤下左臂的金环,却并没有什么发现。

  依旧是一个简陋的卷曲云头,还有不易发觉的驳杂金色。

  走到墙壁旁边推开窗,天空中月亮都还没有离开,残缺的一线银牙散发微光。

  入梦至今一月有余,这还是头一次,梦境进行到一半就退出,时间也才约莫过去半个时辰。

  李存孝眉头紧锁,摸着臂上的金环,百思不得其解。

  只是隐约能感觉到,此物并没有毁坏。

  想是想不通,尝试入睡,却又睡不着,李存孝只好盘膝打坐练气。

  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个死贼秃,怎么忽然来了?”

  太乙真人不知何时离开了羯磨山的范围,藏在了山脚下的某处。

  哪怕不用肉眼看,只凭气息,都能感觉到天鼓寺上空那个强大的气息。

  他方才的课程才上到一半,忽然感知到契此的气息,眼下还不是和对方摊牌的时候,因此只能赶紧藏起来。

  毕竟话说回来,哪怕自己给自己找再多借口,先来后到,契此终究是第一个看中李存孝的,而且还实打实地传授了武学。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太乙才没有偷偷将人掳走(而事实上想做也的确做不到)。

  他活了这么多年,脸皮早就厚的好像城墙。但是李存孝不是他,名声这个东西,对于强大的武者,看似可以不在意,但其实还是有用的。

  李存孝从根子上来说对他和契此的事是不知情的,师门传承是严肃的事,太乙不愿徒弟背上三姓家奴的名头。

  “看来暂时还是只能让三郎在药王院炼丹。正好,那些低阶丹药用来练手再合适不过。”

  “但是我和契此实力相当,不可能一直这么瞒下去,总有一天要和契此摊牌的。”

  太乙皱着眉头,确认契此没有注意到他后,才缓缓离开,一边走,一边捏着胡子沉思:

  “不过话又说回来,三郎已经开始炼丹,我得给他准备一口灵器丹炉.”

  老道一转眼便跑得没影,而天鼓寺中,契此和尚站在屋檐上,神色狐疑地四处张望。

  低头扫视,只见精舍当中,李存孝正在盘膝打坐,表情又舒缓下来,多出几分欣慰。

  “黄庭三脉修为?不错,不仅是天资好,修炼也够刻苦。”

  “只要资源给足,想必年底之前黄庭圆满不成问题。”

  “嗯,炼丹上也有天赋,日后独立门户,也有一技之长”

  契此和尚怎么看怎么满意,乃至有些得意。

  还好当初是抢先一步借了照骨镜,才能发现这样的天骄。

  如今就算是太乙动歪心思,李存孝修为一日比一日深,转修的可能自然是一日比一日小。

  “方才没有察觉到异常,好像是我的错觉”

  但他如今境界,冠绝世间凡俗,又哪会有错觉?

  契此冷冷一笑。多的不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卷》他也是熟悉的。

  这功法的确是绝学级别不假,但李存孝当时以一敌三,那恐怖的真气量可不是一般天骄可比。

  “太乙这牛鼻子我行我素,手头没有证据,就算对质他也不会认。”

  “眼下,还不是摊牌的时候。”

  哪怕是太乙在搞鬼,他也没什么可担心。

  老牛鼻子惦记自己的徒弟,殊不知大和尚也眼馋对方手里的炼丹法门和资源。

  借鸡生蛋,借花献佛,谁不会啊?

  走着瞧吧!

  一夜无事,李存孝次日醒来,照样来到丹房。

  德聪并未做出别的安排,依然是安排他给气血丹配药。

  实际上天鼓寺里普通弟子用的低阶丹药,都不会是临时制作,往往大量炼制后保存起来。

  毕竟除了大部分内供,还有少部分丹药是天鼓寺对外的拳头产品,城中富户追捧不已,溢价自然也是十分恐怖。

  换句话来说,德聪不仅靠着自己炼丹大师的身份,交织出一个深厚广泛的人脉关系网,而且还是寺中的活财神。

  当然,关系网的维系,层次低一些的看圆参,高一些的则是看诸位首座,德聪本人是懒得在这种事上费心的。

  李存孝感受到丹师身份带来的巨大便利之后,对于炼丹也就越发上心。

  “首座,药材我已分好了。昨晚弟子回去之后,反思许久,不知可否让我再试一次?”

  德聪最近并没有什么单子,应该说,他梦寐以求的玄门丹材料已经攒的七七八八,为别人炼丹的动力就弱了很多。

  所以早上一来,他就是一边钻研丹方,一边看李存孝干活。

  至于圆参,自然是要去处理德聪推掉的单子。

  此时听了李存孝的说辞,他心中倒是有些满意。

  他虽然是抓李存孝来当做备用的萃取工具人,但也不愿赶鸭子上架。

  对方有自我学习进步的意愿,当然是好事。

  “炼丹之事,光是反思可不够,眼到心到,还要手到。”

  “初出茅庐的丹师,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

  眼看老和尚扯起了师长的架子,李存孝心里翻白眼。

  但看在对方出材料出场地的份上,还是耐心听完对方的说教,并表示首座字字珠玑,必定再三自省云云。

  如此一通下来,德聪才开了自己丹房的其中一间给李存孝使用。

  他作为药王院的首座,不说天鼓寺自身的积累,自己多年的积累,也不会只有一个丹房、一个丹炉。

  李存孝眼前这个房间,虽然感觉得到很久没用过了,但还是打扫的一尘不染。

  “这是我当初刚刚上手炼丹时用的丹炉,后来修为提升,炼制丹药的等阶也水涨船高,此处也就用不上了。”

  淡淡地装了个逼,李存孝这次只是应和了几句,注意力全部放到了眼前的丹炉上面。

  手掌覆盖在握持的位置,焰摩真气输入其中,上面勾勒的缠枝莲纹路顿时渐次亮起光芒。

  最后,一团血色火焰出现在丹炉中央,但却没有什么煞气、腥气,反而有种莫名的纯净。

  “这还只是我平常状态的真气,试试三昧真火。”

首节 上一节 217/2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