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第172节

  “但是到了应天府,那就不是他能够肆意妄为的地方了。”

  沈万三微微抬起下巴,眼中闪烁着一丝算计的光芒。

  “再而……”沈万三话音一顿,身子微微前倾,眼中露出了一抹筹划的神色:“应天府毕竟是大明的都城,我沈家与诸多权贵联姻,更是花了那么多钱财打点,不就是为了让家族更上一层楼?”

  “应天府对我沈家来说,机会更大。”

  “背靠吕家的关系,要是能够得到煤矿与盐矿的开采之权,那就是真正的暴利。”

  “当然,无论什么,只要朝廷有人,那就好办事”

  沈万三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摩挲着自己的胡须,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听着沈万三的话。

  沈荣几个兄弟围坐在一旁,起初脸上还带着些许迷茫与担忧,但随着沈万三的讲述,他们渐渐恍然大悟,纷纷点了点头。

  沈荣眼中闪过一丝钦佩,看向沈万三,心中暗自感慨,虽父亲已年迈,但毕竟历经了两朝,见识与掌舵家族的能力,远不是他们能够比拟的。

  “父亲。”

  沈荣微微欠身,神色恭敬却又带着一丝自己的思考:“哪怕要迁移,北边的产业也不能放弃了。”

  “儿子觉得,还是要有人留守在北平府。”

  “坊间不是一直都有人在传吗?当今皇上与太子早有迁都之念,而且一直在暗中探寻着新都选址。”

  “有人留在北平府来的新都不管是在北边还是在南边,我沈家都可以抓住最好的时机入新都购置产业,壮大我沈家,抓住机遇。”

  沈荣说完,小心翼翼地抬起头,试探着看向沈万三,眼中满是期待得到认可的神情。

  显然,这一决策还是要等待沈万三来定夺。

  听到沈荣的提议,沈万三微微一怔,老脸上缓缓浮起思虑之色。

  他靠在椅背上,目光深邃地望向大堂的角落,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

  沈万三收回目光,看向沈荣,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荣儿,”

  沈万三温和地说道:“这一次你倒是说对了。”

  “虽然产业迁移至应天府,未来我沈家要着重在南方发展,但北方也不可放弃。”

  沈万三眼中满是期许,作为他的长子,未来要作为沈家家主掌舵沈家,自然是被他寄予厚望。

  “多谢父亲夸奖。”沈荣顿时满脸激动,挺直了身子,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能得到父亲的肯定,他心中十分高兴。

  “旺儿。”沈万三微微抬眼,老眼仍是目光如炬,再次落在了二子沈旺的身上。

  听到这一声,沈旺身子猛地一僵,心底一忐忑,脸上瞬间露出了一抹不安。

  他自然明白沈万三接下来要说什么,心中不由得一阵紧张。

  “父亲。”

  沈旺声音微微颤抖,碍于沈万三的威严,只能硬着头皮应道。

  “明日,我沈家全家迁移至应天府。”

  沈万三凝视着沈旺,目光坚定:“你留守在北平府。以后北边的生意都暂时交给你来打理了。”

  沈万三的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沈旺缓缓站起身来,双手抱拳,微微低头,恭敬地应声:“是。”

  他的声音虽然平稳,但微微颤抖的双手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当然更多的还是不甘。

  沈家迁移至于应天府,主家根本以后就在应天了,北平府终究是旁支了。

  “还有。”

  沈万三的声音忽然变得冰冷,老眼之中露出了一抹冷厉之色:“当初参与针对朱应入大宁边军的人!”

  三个儿子原本微微放松的神情瞬间一紧,纷纷转头看向沈万三。

  “我沈家的知情者,全部都解决了。”

  沈万三冷冷地说道,声音仿佛带着一丝寒意:“虽然迁移到了应天府,但我沈家的根还在北平,就算朱应清楚是我沈家害得他,那我也要让他死无对证。”

  “大明律法森严,没有证据,那就是构陷!如果他真的敢乱来,国法也不会放过他。”

  沈万三一边说着,一边握紧了拳头,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冷笑,带着满满的算计。

  “父亲英明。”

  沈荣几兄弟连忙齐声恭维道,脸上堆满了笑容,可内心却各有所思。

  大堂内的气氛愈发显得压抑而充斥算计。

  ……

第115章 朱元璋的狂喜,光复山河!

  大明都城,应天!

  厚重的城墙在日光下投射出威严的影子,城门口百姓们排着队,有序地进进出出,交谈声、脚步声交织成一片。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节奏紧凑而有力。

  踏踏。

  踏踏踏

  ……

  只见一个手持令旗的急报兵,身子前倾,紧紧伏在马背上,正向着都城疾驰而来。

  这个急报兵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喜色,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打湿了胸前的衣衫。

  “辽东捷报!”

  “大捷!”

  “辽东大捷……”

  随着逐渐靠近城门,看到城外排队的百姓,急报兵扯着嗓子,激动地大喊起来。

  那声音中饱含着兴奋与自豪,在空气中回荡。

  显然!

  这种大捷的捷报无需遮掩,宣扬出来,正可振奋人心。

  “你们听到没有,辽东大捷!”

  一位老者瞪大了眼睛,满脸惊喜,扯着身旁的人说道。

  “定然是辽东取得了大胜果了!”

  一个年轻后生挥舞着手臂,满脸通红,声音中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我怀疑不仅仅是大胜果,或许辽东已经被成功光复了!”

  一位书生模样的人,眼中闪烁着光芒,语气中充满了期待。

  “辽东自古以来就是我华夏汉家的疆域,当初鞑子肆掠中原,我汉家中原沦陷,皇上开国大明后,将鞑子赶走了,一统了中原,如今辽东也收了回来,皇上真乃天命之子,天定的皇者,重振我华夏汉家的皇者。”人群中一位长者,捋着胡须,感慨万千地说道。

  “没错!”

  “大明千秋万世!”

  “丢失数百载之久的辽东,终于归来了。”

  “大明千秋万世,皇上万岁。”

  ……

  百姓们的情绪瞬间被点燃,此起彼伏的欢呼声直冲云霄。

  一时间,整个应天城都沉浸在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之中,处处洋溢着喜悦与自豪。

  汉家荣耀,尊严!

  在这一刻展现。

  昔日丢失的尊严,似乎在这一刻归来了。

  大明皇宫内,奉天殿!

  宏伟的宫殿庄严肃穆,飞檐斗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殿内,雕梁画栋,金砖铺地,尽显皇家的奢华与威严。

  急报兵一路畅通无阻,在高呼捷报的声音中,沿着长长的御道匆匆赶来。

  沿途所过之处,不仅百姓们投来好奇与期待的目光,就连禁卫军们也都挺直了身子,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大殿内。

  急报兵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高高捧着急报,声音洪亮地大喊道:“启奏皇上!”

  “辽东大捷。”

  “请皇上过目。”

  他的额头微微沁出汗水,眼中满是激动与崇敬。

  闻言!

  朱元璋原本威严的脸上,缓缓露出了笑容,眼神中透着欣慰。

  此刻的他,已然明了这大捷的战果究竟是什么。

  “给咱呈上来。”

  朱元璋大笑一声,一抬手,声音沉稳而威严。

  一旁侍奉的云奇,虽然年龄不小了,但仍然十分矫健,立刻快步向着殿下跑去。

  他双手恭敬地将捷报捧起,身体微微前倾,小心翼翼地呈奏给朱元璋。

  在接过捷报的那一刻,朱元璋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可打开后,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朱标的目光,第一时间落在了捷报之上,眼神中既有期待,又带着一丝紧张。

  满朝文武的目光,也都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全部汇聚过来。

  他们有的微微皱眉,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有的则面露兴奋之色,眼中闪烁着光芒。

  “辽东大捷,必是辽东光复。”

  一位大臣低声说道,脸上洋溢着十分自信的表情。

  “我大明,将本属于我汉家的疆土彻底光复了。”

  另一位大臣微微仰头,眼中满是憧憬。

  “皇上之名,必青史永存。”

首节 上一节 172/2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