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第223节

  但随着朱应以身作则,每日都雷打不动地与士兵们一同参与训练,所有边军将士的态度悄然发生了转变,从最初的抵触逐渐变得心甘情愿。

  在他们眼中,朱应身为指挥使,位高权重,却甘愿每日与他们一同吃苦受累,他们又有何理由退缩呢?

  “将军。”

  刘磊一边啃着手中面饼,一边快步走到朱应身边,带着抑制不住的好奇神色,恭敬道:“属下刚在外巡视,瞧见还有好几处准备妥当的安营之地。”

  “这次究竟要调动多少兵力啊?竟准备了这么多营地。”

  说着,刘磊抬手朝远处那几处新隔开的营地指去,带着几分疑惑。

  周围的陈亨与魏全等将领听到刘磊的话,也纷纷看向了朱应。

  “三十万兵力。”朱应神色平静,语气淡淡的说道:“加上后勤军等兵力,足足四十多万大军。”

  “如此庞大的兵力,比征伐辽东时几乎多了一倍。”

  魏全神色严肃,沉声道:“看来朝廷这次铁了心要将北元彻底覆灭。”

  “别的不说。”陈亨一脸笃定,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看着朱应说道:“将军神威无敌,此次随将军出征,定能再立新功。”

  “我坚信,将军战后一定可以更进一步,荣升为都指挥佥事了。”

  整个大宁边军全军上下,对自家将军的战力与统兵才能都了如指掌。

  辽东战场上,朱应指挥若定,英勇善战,身先士卒,取得的战果便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这一次北伐,每一个大宁边军将士都士气高昂,斗志昂扬,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将军有着绝对的信任与信心。

  在府域卫所,朱应的官位已达卫所指挥使这一最高职位。

  卫所已无晋升。

  但是在卫所之上还有都所。

  都指挥佥事,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使,若能晋升至都指挥使,那便是真正的封疆大吏,执掌兵权,堪称三品大员了。

  对于麾下众将的讨论,朱应神情平静,只是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显得十分从容与淡定,并没有参与其中。

  如今北伐大战一触即发,此刻所谈论的一切都还只是镜花水月,唯有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杀敌建功才是实实在在的。

  未来的封赏如何,都在手中战刀搏杀。

  “朱将军何在?”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从校场之外清晰传来。

  只见隶属于燕王朱棣的亲卫统领,步伐匆匆地朝着这边走来。

  此人身姿挺拔,步履矫健,腰间佩着一柄长刀。

  而这位亲卫统领,朱应恰好认识。

  昔日,朱能曾前往大宁城,还亲手将坑害朱应到大宁的犯官押送过来,他正是燕王府护卫千户朱能。

  “朱千户。”朱应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挂着和善的笑容,问道:“有何事?”

  “朱将军。”朱能走上前,躬身一拜,态度恭敬道:“奉王爷之命,特来请朱将军入营一叙。”

  “好。”朱应点了点头,神色未变,当即应道:“我这就去。”

  不过,在起身之后,朱应转身看向陈亨,神色严肃交代道:“大战尚未来临,每日操练务必照旧,尤其是我教导的阵型,必须加紧训练,做到万无一失。”

  显然。

  这阵型,自然是龙门阵。

  “末将领命!”

  陈亨立刻大声回应道。

  没过多久。

  朱应便来到了朱棣的营帐外。

  今日的燕王护卫,比昨日更加戒备森严。

  营帐四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士兵们个个手持长枪,他们神色冷峻,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人数较昨日明显增多,气氛显得格外紧张压抑。

  “军营之中如此戒备,朱棣这是要做什么?难道想在这里伏杀我?”

  看到这一幕,朱应心中不禁暗自吐槽了一句,不过转瞬之间,他便压下了这份疑虑,没有再多想。

  毕竟如今朱棣还是大明的王爷,自己与他往日无冤无仇,犯不着对自己下此狠手。

  再者,若真有人胆敢在军营里对他动手,且不说自己根本不惧,倘若此事传到朱元璋耳中,那必然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朱棣可没有这么大胆子。

  “朱将军,请进。”

  朱能走上前,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掀开幕帘,恭敬说道:“王爷交代了,朱将军到了,直接进去。”

  “嗯。”

  朱应点了点头,没有多言,大步走进了营帐内。

  朱棣今日的邀约,确实透着几分怪异,不过朱应心中虽有疑惑,但还是决定一探究竟再说,倒要看看朱棣要做什么。

  进入营帐后,只见朱棣端坐在主位之上,神色平静,十分安静的等待着。

  但今日营帐内不仅是他一人。

  在他主位的一侧。

  还有一人身着黑色僧袍,手中握着一串念珠,他的脑袋光溜溜的,显然是一个和尚。

  正是姚广孝。

  在看到姚广孝的瞬间,朱应心中略微一震,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此人的身份。

  “黑衣妖僧,姚广孝。”

  朱应心中暗暗想到:“原以为他要在朱标死后才会找上朱棣,没想到竟这么早就出现了。”

  “历史上,他可是扬言要送给朱棣一顶‘白帽子’。”

  “难不成,如今的朱棣已然有了觊觎皇位的野心?”

  “朱元璋尚在人世,朱标也稳坐太子之位。”

  “他这胆子,可真不小啊!”

  “果然,皇位的诱惑,足以让人丧失理智。”

  “皇族之中,果真毫无亲情可言。”

  “怪不得历史上朱棣能够胜出,不仅仅是朱允炆太过傻缺,更是因为朱棣早早便开始谋划造反夺位之事了。”

  仅仅一眼看到姚广孝,朱应的思绪便一发不可收拾。

  结合朱应所知的历史记载,以及对朱棣和姚广孝的了解,朱应已然隐隐推测出朱棣的野心。

  此刻,朱应也终于想通了一件事,为何当初在大宁时,素未谋面的朱棣会对自己示好,不仅送上坑害自己的犯官,后来自己成婚生子,朱棣还派人送来贺礼。

  这哪里仅仅是对自己这个武将的赏识,分明是在有意拉拢自己啊!

  “朱棣。”

  朱应心中暗自感慨:“难怪他会频繁向我示好,原来是这般算计。”

  “倘若日后他真的造反,而我仍驻守大宁府,那奉命镇压他的首支军队,极有可能便是大宁边军。”

  “如今他示好,想必是期望日后战场上我能手下留情。”

  “果然!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善意啊!”

  此刻,朱应自觉已然看透了朱棣的心思。

  随着朱应走进营帐,姚广孝的目光立刻就落在朱应脸上。

  那目光仿佛包含万千,带着几分审视与探究之色。

  姚广孝微微眯起眼睛,上上下下仔细打量着朱应,透着一股让人难以捉摸的意味,似乎试图从朱应的面容上,挖掘出隐藏在深处的秘密。

  “末将,拜见燕王殿下。”

  朱应走进营帐,双手抱拳,身子微微前倾,行了一礼。

  “朱将军免礼。”

  朱棣微微一笑,那笑容看似温和亲切,实则让人难以窥探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他抬起手,做了个免礼的手势。

  “谢燕王。”朱应道谢一声,随后神色坦然,直接问道:“不知燕王召末将前来,所为何事?”

  “今日唤朱将军前来,并非为了军务。”

  “而是本王身边这位大师,对朱将军颇为好奇。”

  朱棣笑着说道,目光转向姚广孝:“这位大师乃佛门高僧,精通佛法,尤其擅长面相之术。”

  “他久仰朱将军大名,今日特意恳请本王引荐,与将军一见。”

  闻言。

  朱应将目光投向姚广孝,脸上表情平静如水,可眼中深处却涌起几分审视之意。

  朱应目光凝视着姚广孝,带着探究。

  姚广孝缓缓站起身来,动作不疾不徐,显得沉稳而从容,他微微一笑,笑容透着几分神秘莫测。

  当走到了朱应的面前,姚广孝双手合十,口中念道:“阿弥陀佛!”

  “贫僧道衍,见过朱将军。”

  见此,朱应也抱拳回应:“见过道衍大师。”

  “久闻朱将军大名,贫僧神交已久,今日得见,实乃贫僧之荣幸。”

  姚广孝脸色挂着淡淡的笑容,说道:“贫僧观朱将军面相,富贵之相尽显,贵不可言啊。”

  “但仅凭面相,尚难以洞悉全貌,不知朱将军可否告知生辰八字,贫僧愿为将军细细卜算一番。”

  闻言!

  朱应稍稍思虑。

  “我向来不信命理之学,不过今日既然是燕王邀请,又承蒙大师如此看重,吾自当从命。”

  朱应淡淡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洒脱,当即就报出生辰:“吾生于洪武八年十二月,今年十七岁了。”

  听到这个生辰,姚广孝双手合十,缓缓闭上双眼,神情变得极为专注,眉头微微皱起,嘴唇微动,似乎在心中默默推算着什么。

  “黑衣妖僧姚广孝。”

  “虽说我压根不信你会那所谓的巫蛊之术,但初次见面,我可不会这么实诚。”

  “你和朱棣,两人都心思深沉,都有八百个心眼子,我可不会信你们。”

  朱应表面上和颜悦色,甚至脸上还挂着礼貌的微笑,可心底却早已暗自腹诽起来。

  当然,刚刚报出的生辰八字是假的,朱应故意将年龄往大了报了一岁,他真实的生辰乃是洪武七年。

  防人之心不可无,朱应心里跟明镜似的,警觉性极高。

首节 上一节 223/2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