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朕不是天下共主 第152节

  总之。

  建议是好建议。

  但执行是问题。

  因为没人能保证那些人是不是活不下去的,自愿的,主动的。

  如果因为自己的一个念头,让他们活不下去,被自愿和主动。

  到底有多惨绝人寰且不说。

  这些人还都是不稳定因素。

  .......

  天没有再给红莲质疑的机会。

  抱着她就直接消失在了原地。

  几个呼吸过去。

  随着半空中的青鸾发出一声沉闷的轰鸣。

  青鸾的尾翼爆发出了璀璨且明亮的光芒。

  很玄幻。

  但科学。

  放在前世,天的那些师兄师姐,怕是这个时候,已经死死拽着天的脖颈,询问青鸾的动力来源。

  可能只有天的老师,这个时候会好奇青鸾的内部构造,是不是和华夏秘密研究的空天战舰一样。

  如果一模一样。

  说明计划可行。

  可如果不一样........

  天又是怎么改造那些不合理的地方。

  还让这个恐怖的庞然大物飞了起来。

  这可不是飞机。

  速度快就够了。

第161章 ,谢陛下!

  一日时光。

  悠悠而过。

  百越,花城。

  花城固然是因为百花之王牡丹而出名。

  但也是百越如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花城不仅坐拥一个大港口,得益于珠江流域的存在,几乎可以覆盖大半个华夏南方区域,乃至于延伸出去可以掌控整个东南亚。

  珠江虽然不是一体完整的大河,而是诸多支流组成的水系,但作为华夏第二,世界第三,珠江流域的存在也是华夏南方的珍宝。

  最为关键的是。

  对比暴躁的长江和黄河。

  珠江无疑是温柔了许多。

  举个例子。

  世人对于洪灾和决堤的印象大多来自于长江和黄河。

  反倒是珠江流域给人感觉好像没有什么天灾的印象。

  而事实上。

  珠江流域也有洪灾和决堤。

  只是没有长江和黄河恐怖。

  长江和黄河,一旦发生天灾,动不动就是百万人级别的伤亡。

  而珠江流域,就算发生天灾,伤亡人数也很少超过十万以上。

  如今从韩国远道而来的郑国,正在带人勘察整个珠江流域,尽可能把珠江流域的水道疏通,把发生洪灾和决堤的可能性减到最少。

  虽然郑国也想给家国出下力,但如今的韩国,实在是没有那个多余力气去治理长江和黄河,而且就算治理了也是便宜了周边国家。

  如今只有百越才有那个精力去治理河防工程。

  中原七国忙着互相吞并根本就没有那个精力。

  这当然是天有意为之。

  他现在对中原没兴趣。

  但闲着没事干。

  下面人会多想。

  既然如此。

  那就高筑墙,高广积粮,缓称王【皇帝】.....算了。

  天不急,他还年轻,等得起,没有必要参与混战。

  中原人口三千多万。

  百越人口一百多万。

  贸然砸进去就是一个水花。

  但却根本撼动不了其根基。

  虽然有满清这种蚁吞象的例子存在。

  但天可不打算让百越成为满清蛀虫。

  比起建立满清。

  天想再造大汉。

  至于为什么不重新取一个新的名字。

  那是因为天想不到更霸气的名字了。

  国恒以弱灭。

  唯汉以强亡!

  .........

  “三个月一次大朝会,一年四次,这是今年最后一个大朝会,众爱卿,坐下吧!”

  威严的宫殿之中。

  天坐在龙椅上面。

  在天的下面,则是一群笔直挺立的文武百官,不同于历史剧里面的固有印象,人人都只能站着的印象,大殿之中配备了充足的桌椅。

  是桌椅,不是座椅,一字之差,天差地别,座椅只是座椅,桌椅却代表了严肃和认真,给人感觉有点类似于后世那些严肃的大会堂。

  “谢陛下!”

  文武百官闻言。

  端庄的坐下了。

  第一次参加大朝会的郑国,这个时候明显还有点懵,因为在他的印象中,按照周礼,君王可以坐,但臣子却不应该也跟着一起坐下来。

  这不符合礼仪,然而身边人拉了拉郑国的胳膊,发现没拉动之后,直接一把将郑国按在了椅子上,同时还把一份白纸文件递给了郑国。

  “你坐就行了,这里不是韩国,既然韩王把你送到了百越,那你就是天的臣子,而作为天的臣子,不需要跪拜和那些俗礼。”

  “好好看看这份文件,国务阁刚刚下发的文件,也是这一次大朝会的几个议题,别到时候问到你,结果一句话都答不上来。”

  说话的官员。

  隶属于礼部。

  年纪虽然没有多大。

  但做事显得很老练。

  “是!”

  郑国初来乍到,也是第一次开大朝会,他还以为百越.......大汉没有朝会。

  因为三阁九部就像是一个严密的机器,给人感觉仿佛根本不需要开朝会。

  然而事实证明。

  纯属想太多了。

  昨天就有人通知他开大朝会。

  甚至还有青鸾负责专程接送。

  一开始郑国还以为是天想要召见自己,询问自己勘察珠江流域的进度,结果等他登上青鸾这才发现,青鸾内部大大小小的官员一大堆。

  除了极个别新奇的,左看看右看看看,大多数人仿佛都习惯了青鸾接送,但郑国还是能发现,他们的眼神里面有一种说不出的优越感。

  “今天第一个议题,关于百越全民扫盲,对黎民百姓普及简体字。”

  龙椅之下,文武百官按照职别依次递减,越靠近天的官职就越高。

  如今龙椅正下方的第一位官员站了起来。

  手里面那张白纸密密麻麻写满了简体字。

  “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我发现有人拿商鞅变法的事情,反驳我,反驳天,认为如今的百越,也应该学习秦国的商鞅变法。”

  “不可否认,商君之法,改变了曾经衰弱的秦国,让其变成了天下第一强国,以至于中原其他六国,不得不合纵连横攻之。”

  说话的官员很年轻。

  容貌更是玉树临风。

  除了刚来不久的郑国还不怎么熟悉这个官员,在场文武百官都知道他是国务阁通政使萧何。

  虽然国务阁通政使也不是国务阁最高的官职,但如今的三阁九部最高位置基本都空闲其位。

  军机阁没有军机首辅。

  国务阁没有大汉国相。

  司法阁没有压服所有法家子弟的大司宪。

  九部尚书的位子也基本是上由副手兼任。

  听起来很离谱。

首节 上一节 152/2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