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朕不是天下共主 第52节

  齐国现在已经把自家海盐产地关停了大半。

  其实从地理环境层面上来说。

  秦,楚,赵,根本就不缺盐。

  因为按照秦楚赵三国如今的国境覆盖面积分析。

  就会发现上天真的非常优待中原这片土地的人。

  秦国有自贡井盐,从东汉一直到明清时期,一直都是重要盐产地,然而现在还没有发现。

  赵国境内有池盐,从西周就已经开始开采,可开采难度非常之高,池盐产量一直上不去。

  楚国境内有盐城,这里的人信奉煮海成盐,但和齐国情况差不多,耗时耗力产量还不高。

  .......

  随着秦,赵,燕,魏,齐,五国确定采购数量和具体估价之后。

  最后才轮到了新来的韩国商人和楚国商人上前提交采购和估价。

  楚国自是不必多说,楚国早就想和百越缓和关系了,也早就想光明正大进口盐糖了,他们受够了七国商人一层又一层的重复加价。

  至于韩国,随着天和夜幕达成了合作,换取了夜幕对于韩国流民的支持,理所应当,天对外韩国这个不开放之国开放了商业合作。

  只是韩国不像赵燕能拿出大量牛羊马。

  只能用擅长的强弓劲驽换取三白一茶。

  至此。

  赵燕的马羊牛,以汗血宝马为主,羊牛为辅。

  秦楚的牛羊马,以大量牛羊为主,战马为辅。

  魏韩还有粮食和兵戈。

  魏主粮食,韩主兵戈。

  再加上齐。

  稷下学宫,人才引进。

  七国财富,尽入百越。

  有时候。

  财富不单单是指所谓的金银。

  而是财富能买到的实际物资。

  如果金银买不到东西。

  纵使你有万金又如何?

  .........

  “信不辱命,人已带到!”

  这个时候的少年韩信一本正经和一名身穿大红官袍的百越官员,交接这种包含了少量农家子弟和大量韩国流民的万人队伍。

  秦国崇水德,水能克火,故而崇黑,楚国崇土德,土能克水,故而崇黄,至于燕,赵,韩,魏,齐,也有自己崇尚的五行。

  百越之地在天的影响下。

  大部分人崇尚的是火德。

  故此......

第59章 ,琅琊站

  故此......

  百越的服饰。

  大多为红色。

  百越官员更是大红衣袍。

  给人一种很刺眼的感觉。

  “韩大人,您的事情,天已经都和我们说了,只不过现在,这批人还不能第一时间坐船回百越,可能稍微再等上一段时间。”

  百越官员也是第一次见韩信,他没想到领着上万人的队伍,横跨上千里的人居然是一个少年人,这让他对韩信更加看重了。

  “等?”

  少年韩信不了解为什么要等。

  难不成要等到贸易结束之后?

  “韩大人,是这样的,七国用来贸易的钱财,大多不是金银,而是牛羊马这些牲畜,牛羊暂且不提,那些战马要第一时间运回国。”

  “至于这些农家子弟和流民,倒也不必着急回国,可以先帮忙卸货,或者帮忙运输,对了,忘了说,韩大人,这不是无偿的徭役。”

  不等少年韩信开口。

  身穿大红衣袍的百越官员,伸手指了指前方琅琊港口那足有数万人的码头工人,表示农家子弟和韩国流民可以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常年聆听天的教诲,身穿大红衣袍的百越官员很明白什么叫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道理,这一支万人队伍没必要待在原地不知道做什么。

  人确实容易在陌生的环境里面感觉到紧张。

  但一旦忙起来后这种紧张感就会很快消失。

  “不是徭役,也就是说,我们会支付这些黔首钱财吗?”

  少年韩信若有所思,已经把自己当成了百越的一份子。

  “是的,韩大人,每日结算,等到日落之际,我们就会发放工钱,同时开放三白一茶,以及此行所有货物,让他们能拿着工钱买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百越官员滔滔不绝的讲述着,也就是距离日落时还早,不然他真的想让少年韩信看看,数十万人的大集市,夜晚灯火不息的琅琊到底是多么的热闹。

  确实。

  码头工人只有数万人,但背靠这些码头工人的一大家子,可远远不止几万人。

  再加上琅琊本地,还有很多王公权贵,以及七国商人队伍,也有数万人之多。

  杂七杂八加起来。

  数十万人便有了。

  所以每当夜晚降临。

  才是琅琊繁荣之际。

  灯不灭。

  酒不停。

  一眼望去。

  灯红酒绿。

  甚至有点类似后世的夜上海。

  入夜之后的琅琊才是真琅琊。

  “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也可以,毕竟他们想要在百越落足生根也需要一点钱财。”

  少年韩信肯定的点了点头,有钱入账,这些韩国流民到了百越也不算一无所有。

  .......

  与此同时。

  天驾驭着青鸾,带着王太后赵姬,华阳太后,夏太后,以及一部分秦国宗室,来到了琅琊一处高贵,奢华,却又不失典雅的山庄之中。

  这是周游海外的第一站,琅琊站,对于赵姬这个常年生活在北方边境的赵女也好,还是华阳太后和夏太后这两位出生于楚地的人也罢。

  她们从未见过大海,也未曾见过大船,更加没有见过琅琊港口人山人海之中透露出的繁花似锦,她们只能在有限的圈子里面活动。

  这里的人有笑容,这里的人不冷淡,这里的人对生活,对未来,心中都充满了希望,恍惚之间,仿佛齐国才是那个天下第一强国。

  可聪明人很清楚。

  繁华皆来自百越。

  如果百越放弃了齐国琅琊这个出海港口,选择了燕国那边的两个出海港口,一样可以带来繁荣富强,为生活在那里的人带来富足与希望。

  金钱在某些时候,是冰冷的,也是无用的,因为你再有钱,哪怕腰缠万贯,买不到实物也是无用的,只有能买到实物的钱才是真正的钱。

  而在这个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

  百越充分的展示了什么叫做生产力。

  强大的生产力是一切的根基。

  否则抱着金山银山也是无用。

  “小先生,哀家以为这一次.........只有我们两个人..........你带那么多人干嘛?”

  赵姬还是那一身大红长袍,她是赵女,赵国崇尚火德,也崇尚木德,三分木德,七分火德。

  但赵姬独爱后者,认为唯有大火,才配得上她,大火就是大红,也代表了赵姬的敢爱敢恨。

  不过同为大红。

  百越官员的大火官袍和王太后赵姬的大红长袍还是有区别的。

  前者只是单纯的大红,鲜艳耀眼,后者则是增添了金丝云纹。

  “姐姐,孤男寡女,周游海外,难免引起他人腹议,我也是为了姐姐名声着想。”

  天从某个不愿透露真实姓名的罗网杀手口中得知,秦国相吕不韦正在为王太后赵姬找男人。

  就在他要打算回去阻止这个蠢女人做蠢事的时候,结果嫪毐面都没有见到就被剁成肉馅了。

  不过。

  天还是打算多带赵姬出来见见世面,睁眼看看世界,免得她一个人胡思乱想。

  只要赵姬不乱来,不背叛自己儿子,秦王政就永远有弱点,就像是惊鲵和言。

  其他人怎么看待秦王政,天不清楚。

  但他清楚,秦王政真的很在乎赵姬。

  只要赵姬不是为了自己情人和小儿子,试图杀死一起在赵国共患难的大儿子。

  秦王政就永远不会变成真的孤家寡人,到时候他就可以挟赵姬而命秦王政了。

  当然。

  天不会真的这么做。

  虽然赵姬不会反对。

  “名声,哀家的名声有甚好的,这些日子都已经变成了商纣王了。”

  赵姬不是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只是她发现维护自己名声有点难度。

首节 上一节 52/2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推荐阅读